“不錯。”


    聽到這裏,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


    “此子雖然能力不行,但心性卻極佳。”


    李泰同樣頗為認同。


    明明是唾手可得的皇位,他居然能夠不心動,拱手就讓了出去。


    捫心自問,如果是他自己的話,絕對不可能做到如此淡然的。


    別說那皇位唾手可得了。


    哪怕如現在一般,早就立了太子之位,李泰對那個位置依舊垂涎欲滴,虎視眈眈!


    那確實是,不然也不會 成為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了。


    薑餅笑了笑,繼續:


    “此後的五年裏,李旦繼續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不管是朝堂上的任何一方勢力,都沒有人來找他的麻煩。


    因為當時的李旦,手裏根本沒有什麽權力,沒有讓他們覬覦的價值。


    然而五年之後,到了公元710年,情況再次出現了變化。


    這一年,李旦的哥哥李顯,突然暴斃。


    李顯死後,皇後韋氏立李顯的兒子李重茂為帝,同時徹底把持了朝政,妄圖再次重演當年武則天的舊事。


    先做一個掌權的太後,然後再搶奪李重茂的帝位,做唐朝的第二位女皇帝。


    對於這場政治動蕩,李旦本來不願參與其中。


    奈何他的身份太過特殊,最終還是被卷了進去。


    李顯去世後,李旦被新上任的皇帝李重茂,拜為太尉。


    如此一來,執掌兵權的李旦,也就成了韋氏的眼中釘肉中刺。”


    李世民的眉頭緊皺。


    聽到這裏,他已經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了。


    “李顯暴斃,隻怕是被那個韋氏給毒殺了的吧?”


    李世民輕蔑一笑,一個好端端的人突然暴斃,除了被人殺害,別無其他可能。


    那麽這中間最有嫌疑的,也隻會是薑先生說那個覬覦皇位,妄圖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女人了。


    至於李重茂?


    開什麽玩笑,對方隻要不作妖,好好的等著李顯壽終正寢之日,皇位不照樣是他的嗎。


    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擔著這麽大的風險去殺害自己的親生父親。


    “好啊,真是好的很!”


    李世民的聲音變得冷厲,眼神中充滿了殺氣。


    “一個武則天,給朕的大唐開了一個‘好’頭!人人都害怕武則天,可又每一個女人都渴望成為武則天,真的是好得很!”


    李泰湊了上來:“父皇,迴去之後,不如由兒臣將那武氏一族全部抄家滅族,省的再發生如此之事?”


    說這話時,他語氣中沒有絲毫的感情波動。


    仿佛要做的不是把一個家族上百口人全部殺了,而是在談論明天的午飯要吃什麽那麽輕鬆愜意。


    李世民迴眸看了這個的這個兒子一眼,沉默片刻,緩緩點頭:“可。”


    待這對父子二人商量完畢,薑餅接著道:


    “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接下來李旦恐怕就會被韋氏找機會除去。


    但萬幸的是,李旦生了一個好兒子李隆基。


    李隆基眼見時局至此,積極聯絡自己在京城內部結交的一些勢力,並且得到了自己姑姑太平公主的支持。


    最後,李隆基率兵深夜入宮,突然發動政變,誅殺了韋氏,徹底掌握了京城。


    此後,京城大權基本落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手裏,作為皇帝的李重茂,見到這個局麵,也就再沒了辦法,最後隻能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叔叔李旦。


    李旦就這樣稀裏糊塗的第二次當上了皇帝。


    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此時的李旦,依然權力有限,朝政權力都掌握在兒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手裏。


    李隆基並非李旦的長子,李旦的長子名叫李成器,此時還活著。


    如果按照傳統的宗法繼承製,李成器就該做太子。


    不過李成器倒也識趣,知道自己做太子沒有任何好處。


    幹脆高風亮節的表示,自己不做太子,將太子之位,讓給了弟弟李隆基。


    李隆基做了太子之後,開始在朝中繼續擴充自己的勢力。


    但如此一來,李隆基就難免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產生權力衝突。


    太平公主此時已經是權勢滔天,但卻依然不滿足,他也像效仿母親武則天。


    如此一來,李隆基就成了她的敵人。這對之前曾聯手誅殺韋氏的姑侄二人,終於就此成為了敵人。”


    果然啊,武則天這女人的影響力一如既往的大。


    李世民屬實沒想到。


    自從一個武則天之後,她的兒媳韋氏想要效仿成為女皇。


    她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想要效仿。


    好在最後他的血脈重新奪迴了江山,否則要真被這幾個女人這麽一通搞,大唐還是他李家的大唐嗎?


    不過李世民此刻的心中對於武則天已經列入了必殺名單,此刻雖然氣惱,卻也並未再繼續發表評論。


    “所有的這一切,李旦都看在眼裏。


    在經過了數十年的朝堂鬥爭,見慣了李家內部相互廝殺之後,李旦實在是不忍李家內部再次同室操戈。


    所以,李旦做了很多事情,希望能夠避免那個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李旦先是幫李隆基剪除對手,將自己其他的幾個兒子,都明升暗降,全部削去了兵權。


    同時還打算將太平公主外放,以此來解決矛盾。


    可惜,太平公主卻靠著自己在京城內根深蒂固的勢力,硬是留了下來。非但如此,太平公主還繼續在朝堂上對李隆基發起進攻,企圖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眼見於此,李旦也沒了辦法。


    最後,李旦隻能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直接禪位,直接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希望李隆基登基之後,太平公主能夠放棄奪權,李隆基也能對姑姑太平公主網開一麵。


    所以,公元712年,李旦再次禪位,將自己的皇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


    然而李旦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禪位之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雙方,依然沒有放棄的意思。太


    平公主在朝中權勢極大,當時朝中的七名宰相,有五人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門下。


    太平公主甚至曾公然提出過廢帝,最後被很多文臣反對,這才沒有得手。


    而在這次廢帝失敗之後,太平公主更是暗自開始集結自己的勢力,打算通過政變,奪取最高權力。


    李隆基也不傻,見到姑姑太平公主如此行事之後,心中最後一絲親情,也徹底泯滅了。


    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搶先下手,在京城內大肆清理太平公主的黨羽,最後賜死了太平公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