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世民幾人心中的波瀾,薑餅毫不知曉,他仍在繼續講述著:


    “武則天登基之後,將李旦封為了太子。


    盡管如今已不再是皇帝,可李旦所麵臨的境地卻遠比他在位時還要險惡。


    失去了皇位的庇護,他直接成為了眾多勢力覬覦的目標。


    那些曾經對他心懷不滿的人,現在更是毫不掩飾地露出了獠牙。


    宮廷中的權力鬥爭愈發激烈,各方勢力都在明爭暗鬥,試圖將他徹底鏟除。


    而他的支持者們也陷入了困境,無法給予他足夠的保護和支持。


    在這個充滿危機的環境中,李旦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


    因為武則天的幾個侄子,都在一旁虎視眈眈,企圖奪取李旦的太子之位。


    作為生母,武則天亦是對李旦嚴加防備,生怕李旦找機會複辟。


    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李旦,生活反倒是更加艱難了。


    非但沒有自由,就連一家人的性命,都很難保全。


    公元693年,李旦得罪了武則天身邊的一個婢女。


    這個婢女隨後向武則天告發,說李旦的太子妃劉氏,以及妃子竇氏,通過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


    結果就在幾天之後,恰逢過年,劉氏和竇氏去給武則天拜年,武則天直接命人打死了兩人,屍體都不知所蹤。”


    “大膽!大膽!”


    這番話又一次氣的李泰用力拍打著沙發,胸膛在不斷的起伏著。


    武則天欺負他李家血脈也就算了。


    一個卑賤的婢女,居然也因為武氏女的一朝得了權勢,讓貴為太子的李旦連身邊之人也護不住?


    士可忍孰不可忍啊!


    與他的憤怒相比,李世民現在倒已經平靜了下來。


    他的心似乎已經麻木了,對於武氏女做過的這些事情,仿佛已經毫不在意。


    但隻有他自己知道,每當薑餅多說上一分,他心中對此女的厭惡就更多上一分,也愈發堅定了他心中想要將武則天親眷吵架滅族的想法。


    “好了青雀,不要打斷薑先生,朕倒是想繼續聽聽,這個女人後麵究竟猖獗到什麽地步!”


    李世民威嚴的聲音響起,將李泰的憤怒壓製了下去。


    聽著這話,薑餅在心中暗自嘀咕。


    全部說出來,隻怕你又不願意了。


    在宮中養男寵,一度想讓他們武氏子弟繼承皇位,這一係列的事情哪個不能讓你氣到吐血?


    想歸想,薑餅還是繼續說著。


    “劉氏是李旦的太子妃,之前還曾做過皇後,而竇氏則是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也是當時李旦的寵妃。


    這樣的兩個人,身份顯然都不一般。


    然而在這兩人死後,作為丈夫的李旦,卻要假裝什麽都不知道一樣,第二天依然扮出一副笑臉麵對所有人。


    當時李旦的處境,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擔驚受怕做太子的日子,李旦過了整整八年。


    直到八年之後,隨著武則天年齡越來越大,武則天才開始認真思考繼承人的問題。


    在狄仁傑等大臣們的勸說之下,武則天終於決定,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不是武家的那幾個侄子。


    不過武則天最後卻並沒有選擇李旦,而是選擇了早已流放多年的老三李顯,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聽到這裏,李世民輕咦了一聲,淡淡說道:“這武氏女倒是好算計。”


    “是啊。”


    一旁的李泰也是冷笑著迴應。


    隻有房遺愛這個傻大憨粗一臉的懵逼,沒聽明白兩人在說什麽。


    薑餅倒是清楚,也不由的會心一笑。


    看似武則天是尊崇唐高宗李治的遺願,將李顯重新立位太子,實際上不過是一種政治博弈罷了。


    他清楚的知道,這些年來一直在京的李旦究竟被多少老臣重臣所支持。


    而武氏家族又是怎樣為了權利對著他步步緊逼,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地步。


    一旦自己再次確立下讓李旦為皇太子,毫無疑問,自己有可能被群臣架空不提。


    哪怕對方畏懼自己的威勢,在自己生前不做任何的行動,可她武則天總有死的一天吧?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李旦清算他的政治遺產的時候了。


    武氏家族還能幸免麽?


    基於種種考量,她索性把那個外派的兒子李顯接了迴來。


    在她的恐怖高壓下生存了近二十年的李顯,心中對於武則天的畏懼早就深入骨髓,早不如當初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模樣了。


    這樣的人便於自己掌控,說不定也能避免自己死後清算舊賬。


    最關鍵的是李旦不過是自己立的傀儡皇帝,論起名分之正,自然當屬先帝親口定下的君王李顯。


    這樣一來也能堵住悠悠群臣之口,簡直就是一箭三雕!


    “公元698年,武則天將李顯從外麵接迴了京城。


    李旦得知之後,直接稱病不出,堅決將太子之位讓給自己的哥哥李旦。


    就這樣,在李旦的識趣退讓之下,同年九月,老三李顯再次成為太子,李旦則被改封為相王。


    雖然從太子變成了王爺,但李旦的生活,卻好了很多。


    因為從這時開始,武家人的進攻目標,就不再是他,而是身為太子的哥哥李顯。


    而且,武則天也不再防備他,允許他正式做官,擁有一定的權力。


    公元701年,突厥入侵,李旦作為名義上的唐軍主帥,前去抵抗。


    雖然隻是名義上的統帥,但這時的李旦,好歹有了兵權,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戰爭結束之後,李旦又被封為左、右羽林衛大將軍。


    此後的幾年裏,李旦雖然依然過著閑散王爺的生活,但卻有了一定的兵權,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了。


    和之前做皇帝和太子的那段屈辱歲月相比,如今的生活,實在是好了太多。


    這樣的日子,李旦過了四年。


    四年之後,隨著武則天逐漸病重,宰相張柬之發動了政變,擁立李顯登基。


    李顯登基之後,對於李旦這個弟弟,非但沒有任何提防之心,反倒是極為信任,讓李旦執掌京城兵權,並且以宰相身份參與朝政。


    不過,李旦知道哥哥對自己的這份信任,隻是因為當時武家的勢力還很強,哥哥需要他幫忙製衡武家。所以不久之後,李旦就再次讓出了所有的權力,繼續做他的閑散王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年後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後的我並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