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門都會帶一本書,這次帶的是步非煙的《海之妖》。


    步非煙(1981年7月11日-),本名辛曉娟,出生於四川成都,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當代武俠小說女作家,被稱為“北大才女”,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2003年,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開始在《今古傳奇》《武俠故事》和《武俠小說》上發表作品,並獲得2004年溫瑞安神州奇俠獎;2005年,獲得2005黃易武俠文學獎;2006年,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同年提出新武俠理論,並稱要“革”金庸的“命”;2012年,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畢業,並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2014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小說寫作風格以武俠和魔幻色彩交相輝映為長。看人物經曆


    代表作有《武林客棧》係列、《華音流韶》係列、《昆侖傳說》係列和《人間六道》係列,著有武俠小說《修羅道》《紫詔天音》《武林客棧·星漣卷》《武林客棧·月闕卷》《武林客棧·日曜卷》《玄武天工》《劍俠情緣》《華音流韶·天劍倫》《華音流韶·曼荼羅》《華音流韶·海之妖》和《華音流韶·鳳儀》等,學術論文有《杜甫歌行中“悲”與“麗”的審美張力》《杜甫與高適蜀中關係新論》和《汪元量的歌體創作》等,學術著作有《杜甫歌行藝術研究》。


    步非煙這個名字,來自於一部唐傳奇,她很喜歡這三個字,卻不喜歡那篇傳奇,所以立誌要為這個女子另寫一個傳奇。於是將她收入筆下,作為《華音流韶》小說中一個人物的名字。開始發表作品的時候,步非煙要給自己起一個筆名,列了一大串單子。主編說,都不好,倒是步非煙這個名字好,會紅。她欣然從之,小說中那個人物後來改叫“步小鸞”。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這是步非煙最喜歡的詩人李商隱《牡丹》中的兩句詩,也一度成為她的座右銘。


    步非煙兒時酷愛武俠,在小學、初中階段就讀完了金庸小說,還看了一大堆還珠樓主、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當時適逢80年代《射雕英雄傳》等金庸劇熱播,她看完一集電視劇就迫不及待跑去書店租原著。


    出於對武俠小說濃厚的興趣和表達的欲望,初中時她開始“地下手抄文學創作”,把自己的創作寫在作業本上,給同學們傳閱,結果大受歡迎。同學們看後有的會拿鉛筆在作品旁邊寫批注,有的同學不好意思把評論直接寫到本子上,就買那種類似於現在的便箋紙,寫完了之後貼在上麵。作業本傳出去的時候還是新的,等到傳迴步非煙這裏,本子變得很厚,而且被翻得破爛不堪,裏麵貼滿了小紙條和密密麻麻的“故事很好看”、“男主很帥”、“這個人我不喜歡,能不能把他寫死”之類的批注。通過傳閱自己作品的這種方式,才十三四歲的步非煙就成了學校裏的風雲人物。功夫不負有心人,對文字極有天賦的步非煙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係,如願以償的學習了古代文學。


    步非煙喜歡貓,家裏有數不清的貓咪玩具,以及三隻真正的黑貓。喜歡逛街、睡大覺、購物、做夢,當和步非煙聊天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秘奇特,筆風變化萬端的大才女,內心深處其實是一個親切活潑的鄰家女孩。


    文化底蘊撲麵,文字功底嫻熟,以神韻走工尺,玩小蠱若大蟲,有舉輕若重之慨,兼好整以暇之雅。淩波人不見,江上一雲輕。若持此為業,鴻程豈可量哉!(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評)


    步非煙的特點是想象力的非凡。她的想象力既包含源於中國傳統的古典神秘,也包含武俠小說中從未有過的域外神秘如印度教的暗示等等,這構成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的文化源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武俠小說要發展,就需要不斷地有新的文化成分的加入,共融在一個豐富的宏大敘事之中,而步非煙的工作,正是有此意味。步非煙還需要加強的是,對人物的人性化塑造。文化突出來了,而文化最終是為人性服務的,人性的意味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西南師範大學教授韓雲波評)


    步非煙是用聰明寫小說。她的小說構思都很精巧。《青天寨》寫的是陰謀和爭霸,《蠱神劫》寫的是奪寶和神秘,這些都是武俠小說常見的“招式”,但是在作家縝密地構思和細膩地描述中這些“招式”都被演化成好看的故事。小說的結尾都留下一個懸念更顯示出作家的精明的心思。(湯哲生評)


    行文流暢,結構自然,讀之並無突兀之感;筆調清麗流暢,顯示出較好的文學功底。(武俠大師溫瑞安評)


    融傳統新舊武俠風格,合幻想、推理、文化之特徵,雅俗共賞、意蘊深刻。(尹一朋評)


    步非煙的作品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極大程度地突破了女性寫作的局限,得到了“百變天後”的美譽。(中國新聞網評)


    2006年,在一新書見麵會上步非煙提出新武俠理論,並稱要革金庸的命,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其寫作風格以武俠和魔幻色彩交相輝映為長,寫作特色為故事性與文學性兼重。


    步非煙的作品以大氣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詭譎、筆風變化萬端著稱,作為一位女性作家,多部作品風格詭秘變幻,並加入嚴謹細膩的推理成分,是突破女性寫作想象力的極限之作,她開啟了武俠界中性主張的風氣,得到了“百變天後”的美譽,人稱“新武俠宗師”。被武俠資深評論家,韓雲波教授稱為新神話主義、大陸武俠奇幻界想象力的代表。


    《海之妖》是步非煙的華音流韶係列的第四部,全書共八部。講述了一個與這華麗詭奇的夢境格格不入、一個單純的隻想尋找到八年前那雙與自己糾纏一生的眼睛的山林的孩子吉娜,帶著她的夢想,進入風起雲湧的江湖,邂逅驚才絕豔的俠客,探詢三生三世的傳說。


    故事背景:


    天羅教式微之後,華音閣成為勢力最強的教派。但閣內的鬥爭卻並未消減,反而越演越烈。一代不世出的奇才卓王孫憑借高絕的武功、冷靜的智慧逐漸確定了自己無法顛覆的地位,並在閣中培植出了一批親己的勢力。


    然後,他就用極為狠辣的手段剪除異己,將上代遺留的耆宿們一一或殺或逐。上代閣主(於長空)的遺孀姬雲裳不忿出手,卻被卓王孫擊敗,憤而遠走苗疆,成為雲南曼荼羅教的教主。但姬雲裳並未甘願雌伏,仍然銜恨於卓王孫。閣中元老步劍塵,本來奉閣主遺命,尋迴閣主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劍神郭敖,本意扶他上位,卻也被卓王孫擊敗。卓王孫將郭敖囚禁在山穀中,而後迫令步劍塵自盡,自此掃平各種守舊勢力,龍飛鳳變,無人可當。然而,身罹絕症的步劍塵遺孤步小鸞,卻是他心中唯一的珍愛,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奇方異術,隻為挽留她早應消失的生命。


    華音閣在卓王孫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將武林正道壓的喘不過氣來。正道人人自危,華音閣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個恐怖的存在。卓王孫在江湖各地都設立分閣,命令閣中的得力手下駐紮其中,對武林正道予取予求。武林正道本是各自為政,但在華音閣的威脅下,有識之士漸漸明白,若是再互相爭鬥,隻怕便會一齊被華音閣滅掉。因此,正道中的幾個大派便暗中通信,希望能夠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聯盟,共同對付華音閣。


    華音閣也知道這個消息,但卓王孫卻不以為意,因為他知道,正道中缺的,就是一個能服眾的領袖。若是沒有這樣一個人出任,就算正道組成了大聯盟,那也隻是一場散沙。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格殺這樣的人,讓正道永遠處於散漫的境地。


    但不想正道第一次洞庭武林大會中,在丹真納穆陰差陽錯的引導下,神秘少年楊逸之卻憑借神奇的武功以及與生俱來的俠肝義膽、悲憫的情懷而成為武林盟主。卓王孫雖然共推為天下第一高手,但對於楊逸之那神奇的武功,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他對於這個橫空而出的少年,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多次的對抗與接觸中,這兩個人無論在武功還是智謀上都功力悉敵,楊逸之的修為雖然略遜,但也在迅速的成長著,儼然與卓王孫雙峰並峙,分庭抗禮。


    隨後的發展證實卓王孫並沒有看錯,一盤散沙的武林正道在楊逸之的治理下,竟然漸漸團結在了一起,不再像原來那般各自為政。


    但卓王孫仍然不擔心,因為,他知道,正道每一派中最核心的人物,仍然不認可楊逸之。他們絕不容自己的權威被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搶走。他們在等待著恰當的時機,好將楊逸之一舉推翻。而卓王孫也在等著這一時機,不同的是,他對於一統天下什麽的並沒有興趣,他最終沒有向正道出手,並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他並不想。


    或許他要的,隻是一個真正的對手,一個足夠讓他重視、尊敬、拔劍相對的人。


    這個人,已經出現,那就是楊逸之。


    江湖,或許就隻是這兩個人的江湖。


    第一冊《紫詔天音》


    “此生未了聞唧唧荊棘,難住腳步急。


    水落石出雲煙起。


    風沙迷,水紅裳話片一。”


    華音閣開篇作,華音閣,天下第一派,自隋末創立以來,曆世數百年。現任閣主卓王孫,行事亦正亦邪,殺名人用名劍,殺人後葬劍於名山大川,絕塵而去。江湖中人無不敬畏交加,談之色變。因為一個偶然的驚鴻一瞥,少女踏入風起雲湧的江湖,邂逅了驚才絕豔的俠客,目睹了各方勢力的角逐,跋涉千山萬水,終於走進了水雲深處的華音閣。一場傳奇,終於開啟……


    《風月連城》


    “多情無情,白衣孑立,風月有期。


    漠漠荒城浸染一樹相思。


    迢迢河漢風煙不渡曲誰知,


    為卿血染笑賦詩詞。”


    兩年前,異族第一高手屠戮中原武林,少年楊逸之踏一葉扁舟於江上,以一己之身化去一場浩劫,自此名動江湖。傳言,他以風月為劍,對敵隻出一招,從未失手。更兼君子之風,飄然若仙,仿佛一個魏晉名士,誤入腥風血雨的武林。武當三老橫死,禦宿山頂,楊逸之與華音閣閣主卓王孫定下三月之期,尋訪真相。天人五衰,明珠蒙塵,重重考驗紛至遝來……


    《彼岸天都》


    “金戈散盡馬停蹄


    月照孤城跡


    錦繡成灰神明始終未離棄


    舞亂與誰共悲戚


    劍斬悲風起


    過盡繁華零落留不住迴憶”


    四天令傳說為諸神遺落人間的神器,有開天辟地的力量。圖謀遠大的吳越王從怪人曰曜處得知這個傳說,親往苗疆。


    吳越王抓走苗疆首領的女兒吉娜,以換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卻引來更多人的爭奪。


    嵩山之巔,卓王孫與武林盟主楊逸之一戰,天下震動。日曜借預言之力,推斷出相思是一位異族女神轉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將四天令熔鑄成濕婆之箭。


    吳越王得到日曜的幫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獲取一統天下的力量。


    被奉為武林砥柱的武當三老莫名隕命,陳屍少林寺門口。楊逸之為避免天下浩劫,獨闖華音,與卓王孫約定三月之內查明真相。


    楊逸之追蹤線索卻被吳越王偷襲成重傷,失去仗以縱橫天下的風月之力。與公主交換了身份的相思從井底現身。


    神秘少年重劫自稱看到神諭,相思是唯一能改變荒城命運的蓮花天女,相思決然承擔起這個使命。


    重劫劫持相思威脅楊逸之,最終楊逸之淪為梵天的傀儡……


    《海之妖》


    “海上之花盡荼蘼,


    風起,百步藏殺機。


    怎能聽天由我命。


    出生死,神之言行天祭。”


    在古印度傳說中,億萬年前世界充滿了貪婪、邪惡、情欲……滅世大神濕婆決定用額上天眼中的烈焰毀滅一切,再讓一個潔淨的世界重生。六界天主為了平息大神的憤怒,同時血祭,願意用自己肉身的支離破碎和靈魂的永受折磨來抵消六界的罪孽。於是,他們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搭起了六支高聳入雲的天祭柱,將自己的靈魂釘在上邊,永遠受風浪、雷鳥、海龍的吞噬撕扯……《海之妖》是一部推理色彩很強的小說,寫到了茫茫大海上發生的連環兇殺,和地底古墓中的離奇血案。案件以一個古老傳說為張本,帶有濃厚的印度宗教的色彩。


    《曼荼羅》


    “情義須臾,怎有歸期,弦月為記。


    紫魅舞雲裳風華成天翼。


    而今相聚,煮酒一杯華音曲。


    難解曼荼陣八苦諦。”


    是命運的放逐,還是自我的貶謫?


    遭天之妒,寂寞於一隅。


    她枉擁匹敵神明的力量,傾國傾城的容顏,卻主宰不了沉浮不定的命運,和自己那顆追求無限力量而不得安寧的心靈。


    於是,她離開了。


    在永世輪轉的曼荼羅陣中,她那顆抗拒天地的心平息下來,猶如一株在荒原上寂寞綻放的牡丹……


    雲裳如花,風華絕代。


    這是牡丹的繁華,也是牡丹的寂寞。


    《天劍倫》


    “倦眼悵惘孤漏望


    青衫譜殘章


    朱顏斷影空彌半闕離歌漾


    凋一裙如故紅裳


    歸鴻橫蒼茫


    淬傷經年檀華踏雪湄水涼”


    雪峰孤立,聖湖如畫。卓王孫孤身闖入樂勝倫宮,麵對傳說中的魔王波旬。孔雀之陣錯綜迷離,八瓣之花更顯妖異,滅世的神力隻待最後覺醒。這一切,僅終結於那個清如蓮花的女子,在天魔之舞裏的一個抉擇。這個抉擇,於她千萬年前在雪峰上苦苦修行時就已注定。其間所有的驚心動魄、寂寞繁華、生死一線,都不過是為了驗證一個沉積已久的輪迴。


    當相思躍馬張弓、一箭射開第五聖泉時,崗仁波吉峰頂,楊逸之的心弦似乎動了那麽一下。他知道,他所期待的,終於是要來的……


    《雪嫁衣》


    “一樣花開青衣相,


    留一人惆悵,


    情錯糾纏誰解流年已滄桑。”


    華音閣閣主卓王孫為了醫治妹妹小鸞,決定前往海外尋醫,途中遇見海島幻境,更有殺手攔路。而秋璿為了救落入魔手的相思,以自己作為交換,共赴蒼茫大海。千裏之外的武林盟主楊逸之,親率兩千江湖人士抗倭保國。每個人有不同的目的,卻仿佛被命運牽引,最終來到一個以幽冥為名的島上,於是一場天下浩劫就此開始了……


    《梵花墜影》


    “韶華莫歎往生茫


    醉笑三千場


    古老傳奇暗藏 誰又笑癡狂”


    幽冥島之上,步小鸞之死,令卓王孫萌生天下縞素之心,數月之後,倭軍進犯朝鮮,戰火肆虐,朝鮮幾近淪陷。大明國師吳清風隨禦駕輕乘至禦宿山——華音閣之境,以天下生靈塗炭之大難,請卓王孫出山,平定朝鮮之亂。卓王孫意外應允,並提出三個條件,將明軍執於掌中,要求統領正道的武林盟主楊逸之也聽命於他,吳清風也答應了他令全天下縞素的要求,至此,朝鮮,已成卓王孫的戰場,或者,是他與楊逸之的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