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海螺 貢嘎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 作者:靖字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時起意去了海螺溝旅遊,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景區。
海螺溝,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貢嘎山東坡,處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和雅安市的石棉3縣交界區,幅員麵積906.13平方公裏,溝長約30.7千米,麵積約220平方千米,距成都280公裏,是中國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園、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主要景點有日照金山、冰川傾瀉、冰川索道、二號營地。看主要景點
海螺溝旅遊的最佳時節以冬季為佳,從11月至次年4月,下雪後晴天較多,空氣清新,能看到遠處雪白的冰川。
傳說明代時,唐東傑布法王在瀘定幫助工匠完成瀘定橋13根鐵索鏈的架設,後取道海螺溝翻越雪山,夜宿海螺溝冰川巨石岩穴下。早晚在石穴前念經,麵向貢嘎雪山跪拜,吹海螺引來禽鳥動物聽他念經。法王離去後,曾托夢給他的弟子,說貢嘎山神已經以他的隨身海螺命名他經過的那條深溝為“海螺溝”。
海螺溝位於貢嘎雪峰腳下,以低海拔現代冰川著稱於世。晶瑩的現代冰川從高峻的山穀鋪瀉而下,飛起三百萬,將寂靜的山穀裝點成玉潔冰清的瓊樓玉宇,巨大的冰洞、險峻的冰橋,使人如入神話中的水晶宮。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餘倍,瑰麗非凡。晴天月夜,景象萬千,令人一見之後,終生不忘。
海螺溝是亞洲海拔最低、規模最大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地區,它全長30.7千米,風景區麵積約197平方千米,位於貢嘎山東坡。在藏語裏,“貢”是至高無上,“嘎”為聖潔無瑕,意即至高無上的聖潔雪山。在貢嘎山主峰周圍,林立和放射狀分布著74條冰川,其中超過10千米的冰川有5條。海螺溝內的冰川麵積達31平方千米,包括3條山穀冰川和其他8條懸冰川、冰鬥冰川。海螺溝1號冰川就是麵積最大的一條。這條冰川頂點海拔6750米,而底線僅2850米,比貢嘎山雪線還低850米。它自高而低由粒雪盆、大冰瀑布和冰川舌三級階梯組成,全長13千米。冰川舌厚達40米~150米,其上有體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冰川景觀。冰川舌長5千米,全部伸進原始冷杉林帶,形成了世界罕見的冰川與原始森林交錯共存的自然絕景。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氣候特征,冬暖夏涼,雲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mm。海螺溝四季可遊,不受氣候和景觀條件的限製,是理想的旅遊、度假、療養、登山、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海螺溝地形複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茂盛,綠蔭蒼翠,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c左右。
氣候:海螺溝地區因垂直高差大、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在15c左右。山頂則終年積雪,年平均溫度為-9c。遊客若要領略海螺溝特有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風采,宜早作禦寒準備。
貢嘎山地區的氣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大。據多年觀測資料分析,東坡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67c\/100米,年降水梯度值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石7c,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
海螺溝是我國最大的冰瀑布奇觀,海拔4800米至3200米。在夏季,冰川表麵平均溫度為25°c,可穿背心或裙子,它會使您感受到冰川的神秘和奇異、陽剛和與溫柔。而海螺溝磨西鎮海拔在1600米左右,海螺溝天氣平均溫度均比溝內溫度高出5-10度。
海螺溝氣溫最冷為一月,最低溫度可達-12度,日均氣溫為3.9度;最高氣溫8月,日均溫度為13度左右,最高氣溫為22度,年均氣溫為5度,積雪厚度為35厘米。
由於貢嘎山受濕潤氣流的影響,山地迎風坡降水量很大,而冰川的補給量也很大。隻有較高的溫度才能使冰川的消融量等於補給量,這也是海螺溝冰川的分布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
海螺溝雖然是冰雪世界,但分布著多種溫泉。在毗鄰冰川之地擁有如此眾多的大流量溫泉,在國內外甚為罕見。
海螺溝還有70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不同海拔與特殊氣候條件下的奇花異樹,組成了海螺溝獨有的植物王國:康定木蘭、天麻、貝母、中華獼猴桃等珍稀植物都在這兒生長繁茂。數千米高差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把海螺溝裝扮成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巍巍壯觀的現代冰川、眾多的溫泉、景觀生態多樣性很強的原始森林,使海螺溝成為一處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高山旅遊勝地。
海螺溝五絕
其一,日照金山。海螺溝身處山腳,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衛士峰45座,峰上千年積雪,銀光閃爍。每當天氣晴朗,東方吐白,燦爛的霞光冉冉而起,萬道金光從長空中直射衛士峰。瞬間,數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奪目光芒,光芒萬丈,瑰麗輝煌,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其二,冰川傾瀉。世界上冰川大都位於海拔較高處,然在海螺溝海拔較低處就能望見冰川從高峻的峽穀鋪瀉而下。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10餘倍,瑰麗非凡,景象萬千。
其三,雪穀溫泉。身邊一片白雪皚皚,露天溫泉的池蒸汽滾滾騰空,使原始森林中的綠樹與奇花異草朦朧一片,影影綽綽。在熱乎乎的天然溫泉裏欣賞雪花漫天飛舞,何等浪漫。海螺溝溫泉最高的泉眼處水溫達90c多度,然後一個個池降下來,最適宜人浸泡的一片池水從45c度到35c度不等。
其四,原始森林。海螺溝的森林麵積達70平方公裏,沿著環遊山路徐徐前行,遊人會被身旁變幻無窮的植物景觀所吸引,叢林之中,時常隱約可見獼猴、熊貓、牛羚、紅腹角雉等可愛動物的身影。
其五,康巴藏族風情。海螺溝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廣闊無垠的高原大地,養育了甘孜十八縣藏族兒女。多彩的服飾,不同的藏莊,動人的歌舞,濃鬱的康巴藏族風情與這裏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
在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腳下,磨西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紅軍進入甘孜地區的第一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當紅軍夜宿途留時,紅色的種子就撒在了磨西。據史料記載,紅軍先後在磨西鎮桂花坪一處多地留下戰鬥遺址,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中展陳的大刀、竹簍、火藥槍、草鞋等320餘件紅軍用過的物品,均見證著曾經的歲月。
磨西古鎮隨處可川西美食,犛牛菌鍋暖胃暖心,喝下一口湯,秋風也變得溫暖,烤雞、烤藏香豬堪稱一絕,有藏族、彝族的同胞們吃的民族餐,有民族風味。
去海螺溝旅遊的話最好就是直接開車到磨西鎮,然後就可以不用動車了,日常吃喝玩住就在鎮上,去海螺溝裏麵的觀光巴士也能在鎮上直接坐。
藏語中 的“minya”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稱。作為地域概念,minya”特指生活在貢嘎山區尤其是西坡的康巴族群,又稱為“木雅人”,它也表示“木雅人”生活的地區。在現在地理行政劃分上,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東、道孚以南、九龍以北、丹巴西南這一片地區。“konka”則意為“最高的雪山”。
貢嘎山風景區(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係的大雪山中段, 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貢嘎山”,藏語“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也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其主峰海拔7508.9米,地處北緯29度35分44秒,東經101度52分44秒,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但貢嘎山也是最難以征服的大尺度極高山,其登頂難度遠遠大於珠穆朗瑪峰。僅有24人成功登頂,卻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後遇難,這其中包括14名外國人。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k2峰的30%,僅次於梅裏雪山和雅拉雪山。
貢嘎山以冰川聞名,山麓有現代冰川159條,麵積達390多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育地區之一。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溝一號冰川、貢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溝冰川和靡子溝冰川,冰層厚度達150-300米,十分壯觀。由於冰川的侵蝕,陡峭的山峰變為金字塔形,高聳入雲,直刺青天。
2023年10月23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經國務院批準,將貢嘎山高程數據:7508.9米公示,即日起,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科研等活動中使用。
貢嘎山景區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措、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麵積l萬平方公裏,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地區為少數民族地區,區內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遊客更可領略到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貢嘎寺分老貢嘎寺和新貢嘎寺。老貢嘎寺位於貢嘎山主峰足下,始建於公元十三世紀中葉,由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的親傳弟子紮白拔(第一世貢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為曆代貢噶活佛之修行閉關聖地。
老貢嘎寺占地麵積不大,約兩畝多地。寺廟內就像一座四合院。正殿即祖師殿,殿內供奉著噶舉三祖師瑪爾巴大師、米拉日巴,塔波拉傑和第九世雪山法獅子貢噶唿圖克圖法像。此殿專供人參拜。正殿左邊是護法堂,供奉著噶舉教派三大護法即瑪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護法堂為值日。僧人平日念經場所。正殿後麵是經堂,經堂是寺廟的主殿。經堂上方供奉著藏密創始人蓮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納佳門達娜二位空行佛母。經堂是寺廟每年夏季法會紮巴們集中誦經的場所。寺廟的左麵是一座簡陋的觀音殿,殿中央供奉著一尊高約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周圍由兩層轉經筒圍繞,朝聖的人們都要來這裏磕頭轉經。貢嘎寺背後山上有一股泉水通向貢嘎寺院內,相傳是第二世噶瑪巴用神通引出來的,當地人都把它奉為聖水,凡是來此地朝山的人們都要用瓶子灌上一瓶給家人帶迴去,說是可以驅邪治病。一九三九年,有貢師弟子漢地瑜伽行者陳健民上師曾在這裏閉關修行兩年有餘。繼之後,一九四二年又有滿族王室後裔申書文女士(貢師弟子即台灣貢噶老人)又來寺內修行三年。而曆年來此登山的各國登山隊都以老貢嘎寺為大本營,因此而使老貢嘎寺的盛名傳譽海內外。
海拔3741米的老貢嘎寺和7508.9米的主峰,他們之間遙相唿應的協調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貢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靜卻不卑微地供奉著眾山之王,它渺小的體積在龐大的眾山前無法被忽略,這種奇景讓人不知為人類的精妙計算還是自然的造物奇跡。
新貢嘎寺始建於公元十四世紀,由第二世貢噶活佛瑪舍登巴所倡建。因當地古稱康什紮,所以該寺最初被稱作康什紮寺(意為三界聞名寺)。寺廟建築在六巴鄉(現改稱貢嘎山鄉)後麵一座山的半山腰,後經曆代貢噶活佛擴建,寺廟占地約四畝多。因為比老貢嘎寺晚建約一百多年,所以人們都習慣稱六巴鄉康鬆紮寺為新貢嘎寺,第二世以後的貢噶活佛大多駐錫在新貢嘎寺。
貢嘎寺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白教)的三大聖地之一(西藏楚布寺、德格八寺、木雅貢嘎寺)。在二十世紀初至五十年代,這裏曾出現一位名震康藏的大班智達(藏區對精通藏學五明大學者的稱謂)、大學者,他就是第九世貢噶活佛噶瑪協珠·卻傑生根。
六巴鄉新貢嘎寺距離雪山下老貢嘎寺約有一天半的騎馬路程,途中要經過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一座海拔4650米的子梅山,經子梅村才能到達雪山下老貢嘎寺。新老貢嘎寺雖分兩處,但同屬一個寺廟。
寺廟的僧侶紮巴門一般都聚集在新貢嘎寺,老貢嘎寺由於高寒偏遠,平時隻有一兩個紮巴在那裏念經和打掃寺廟。在老貢嘎寺念經的紮巴是每月一換,輪流值班。這是以前貢噶活佛立下的規矩,一直沿用至今。
貢嘎寺每年要舉行兩次法會,即冬季法會和夏季法會。夏季法會是在每年農曆六月,寺內全體僧人集中在雪山下的老貢嘎寺舉行金剛亥母大法會;冬季法會是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在六巴鄉新貢嘎寺舉行瑪哈嘎那大法會,每次法會約需要曆時 15 ~ 20 天左右。貢嘎寺的法會是該寺廟一年一度的重大佛事活動,因此而非常隆重。通常,法會都是由貢噶活佛活佛主持。活佛不在時,堪布、大喇嘛也可主持。
海螺溝,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貢嘎山東坡,處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和雅安市的石棉3縣交界區,幅員麵積906.13平方公裏,溝長約30.7千米,麵積約220平方千米,距成都280公裏,是中國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園、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主要景點有日照金山、冰川傾瀉、冰川索道、二號營地。看主要景點
海螺溝旅遊的最佳時節以冬季為佳,從11月至次年4月,下雪後晴天較多,空氣清新,能看到遠處雪白的冰川。
傳說明代時,唐東傑布法王在瀘定幫助工匠完成瀘定橋13根鐵索鏈的架設,後取道海螺溝翻越雪山,夜宿海螺溝冰川巨石岩穴下。早晚在石穴前念經,麵向貢嘎雪山跪拜,吹海螺引來禽鳥動物聽他念經。法王離去後,曾托夢給他的弟子,說貢嘎山神已經以他的隨身海螺命名他經過的那條深溝為“海螺溝”。
海螺溝位於貢嘎雪峰腳下,以低海拔現代冰川著稱於世。晶瑩的現代冰川從高峻的山穀鋪瀉而下,飛起三百萬,將寂靜的山穀裝點成玉潔冰清的瓊樓玉宇,巨大的冰洞、險峻的冰橋,使人如入神話中的水晶宮。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餘倍,瑰麗非凡。晴天月夜,景象萬千,令人一見之後,終生不忘。
海螺溝是亞洲海拔最低、規模最大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地區,它全長30.7千米,風景區麵積約197平方千米,位於貢嘎山東坡。在藏語裏,“貢”是至高無上,“嘎”為聖潔無瑕,意即至高無上的聖潔雪山。在貢嘎山主峰周圍,林立和放射狀分布著74條冰川,其中超過10千米的冰川有5條。海螺溝內的冰川麵積達31平方千米,包括3條山穀冰川和其他8條懸冰川、冰鬥冰川。海螺溝1號冰川就是麵積最大的一條。這條冰川頂點海拔6750米,而底線僅2850米,比貢嘎山雪線還低850米。它自高而低由粒雪盆、大冰瀑布和冰川舌三級階梯組成,全長13千米。冰川舌厚達40米~150米,其上有體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冰川景觀。冰川舌長5千米,全部伸進原始冷杉林帶,形成了世界罕見的冰川與原始森林交錯共存的自然絕景。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氣候特征,冬暖夏涼,雲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mm。海螺溝四季可遊,不受氣候和景觀條件的限製,是理想的旅遊、度假、療養、登山、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海螺溝地形複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茂盛,綠蔭蒼翠,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c左右。
氣候:海螺溝地區因垂直高差大、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在15c左右。山頂則終年積雪,年平均溫度為-9c。遊客若要領略海螺溝特有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風采,宜早作禦寒準備。
貢嘎山地區的氣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大。據多年觀測資料分析,東坡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67c\/100米,年降水梯度值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石7c,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
海螺溝是我國最大的冰瀑布奇觀,海拔4800米至3200米。在夏季,冰川表麵平均溫度為25°c,可穿背心或裙子,它會使您感受到冰川的神秘和奇異、陽剛和與溫柔。而海螺溝磨西鎮海拔在1600米左右,海螺溝天氣平均溫度均比溝內溫度高出5-10度。
海螺溝氣溫最冷為一月,最低溫度可達-12度,日均氣溫為3.9度;最高氣溫8月,日均溫度為13度左右,最高氣溫為22度,年均氣溫為5度,積雪厚度為35厘米。
由於貢嘎山受濕潤氣流的影響,山地迎風坡降水量很大,而冰川的補給量也很大。隻有較高的溫度才能使冰川的消融量等於補給量,這也是海螺溝冰川的分布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
海螺溝雖然是冰雪世界,但分布著多種溫泉。在毗鄰冰川之地擁有如此眾多的大流量溫泉,在國內外甚為罕見。
海螺溝還有70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不同海拔與特殊氣候條件下的奇花異樹,組成了海螺溝獨有的植物王國:康定木蘭、天麻、貝母、中華獼猴桃等珍稀植物都在這兒生長繁茂。數千米高差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把海螺溝裝扮成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巍巍壯觀的現代冰川、眾多的溫泉、景觀生態多樣性很強的原始森林,使海螺溝成為一處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高山旅遊勝地。
海螺溝五絕
其一,日照金山。海螺溝身處山腳,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衛士峰45座,峰上千年積雪,銀光閃爍。每當天氣晴朗,東方吐白,燦爛的霞光冉冉而起,萬道金光從長空中直射衛士峰。瞬間,數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奪目光芒,光芒萬丈,瑰麗輝煌,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其二,冰川傾瀉。世界上冰川大都位於海拔較高處,然在海螺溝海拔較低處就能望見冰川從高峻的峽穀鋪瀉而下。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10餘倍,瑰麗非凡,景象萬千。
其三,雪穀溫泉。身邊一片白雪皚皚,露天溫泉的池蒸汽滾滾騰空,使原始森林中的綠樹與奇花異草朦朧一片,影影綽綽。在熱乎乎的天然溫泉裏欣賞雪花漫天飛舞,何等浪漫。海螺溝溫泉最高的泉眼處水溫達90c多度,然後一個個池降下來,最適宜人浸泡的一片池水從45c度到35c度不等。
其四,原始森林。海螺溝的森林麵積達70平方公裏,沿著環遊山路徐徐前行,遊人會被身旁變幻無窮的植物景觀所吸引,叢林之中,時常隱約可見獼猴、熊貓、牛羚、紅腹角雉等可愛動物的身影。
其五,康巴藏族風情。海螺溝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廣闊無垠的高原大地,養育了甘孜十八縣藏族兒女。多彩的服飾,不同的藏莊,動人的歌舞,濃鬱的康巴藏族風情與這裏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
在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腳下,磨西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紅軍進入甘孜地區的第一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當紅軍夜宿途留時,紅色的種子就撒在了磨西。據史料記載,紅軍先後在磨西鎮桂花坪一處多地留下戰鬥遺址,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中展陳的大刀、竹簍、火藥槍、草鞋等320餘件紅軍用過的物品,均見證著曾經的歲月。
磨西古鎮隨處可川西美食,犛牛菌鍋暖胃暖心,喝下一口湯,秋風也變得溫暖,烤雞、烤藏香豬堪稱一絕,有藏族、彝族的同胞們吃的民族餐,有民族風味。
去海螺溝旅遊的話最好就是直接開車到磨西鎮,然後就可以不用動車了,日常吃喝玩住就在鎮上,去海螺溝裏麵的觀光巴士也能在鎮上直接坐。
藏語中 的“minya”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稱。作為地域概念,minya”特指生活在貢嘎山區尤其是西坡的康巴族群,又稱為“木雅人”,它也表示“木雅人”生活的地區。在現在地理行政劃分上,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東、道孚以南、九龍以北、丹巴西南這一片地區。“konka”則意為“最高的雪山”。
貢嘎山風景區(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係的大雪山中段, 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貢嘎山”,藏語“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也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其主峰海拔7508.9米,地處北緯29度35分44秒,東經101度52分44秒,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但貢嘎山也是最難以征服的大尺度極高山,其登頂難度遠遠大於珠穆朗瑪峰。僅有24人成功登頂,卻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後遇難,這其中包括14名外國人。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k2峰的30%,僅次於梅裏雪山和雅拉雪山。
貢嘎山以冰川聞名,山麓有現代冰川159條,麵積達390多平方公裏,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育地區之一。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溝一號冰川、貢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溝冰川和靡子溝冰川,冰層厚度達150-300米,十分壯觀。由於冰川的侵蝕,陡峭的山峰變為金字塔形,高聳入雲,直刺青天。
2023年10月23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經國務院批準,將貢嘎山高程數據:7508.9米公示,即日起,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科研等活動中使用。
貢嘎山景區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措、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麵積l萬平方公裏,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地區為少數民族地區,區內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遊客更可領略到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貢嘎寺分老貢嘎寺和新貢嘎寺。老貢嘎寺位於貢嘎山主峰足下,始建於公元十三世紀中葉,由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的親傳弟子紮白拔(第一世貢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為曆代貢噶活佛之修行閉關聖地。
老貢嘎寺占地麵積不大,約兩畝多地。寺廟內就像一座四合院。正殿即祖師殿,殿內供奉著噶舉三祖師瑪爾巴大師、米拉日巴,塔波拉傑和第九世雪山法獅子貢噶唿圖克圖法像。此殿專供人參拜。正殿左邊是護法堂,供奉著噶舉教派三大護法即瑪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護法堂為值日。僧人平日念經場所。正殿後麵是經堂,經堂是寺廟的主殿。經堂上方供奉著藏密創始人蓮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納佳門達娜二位空行佛母。經堂是寺廟每年夏季法會紮巴們集中誦經的場所。寺廟的左麵是一座簡陋的觀音殿,殿中央供奉著一尊高約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周圍由兩層轉經筒圍繞,朝聖的人們都要來這裏磕頭轉經。貢嘎寺背後山上有一股泉水通向貢嘎寺院內,相傳是第二世噶瑪巴用神通引出來的,當地人都把它奉為聖水,凡是來此地朝山的人們都要用瓶子灌上一瓶給家人帶迴去,說是可以驅邪治病。一九三九年,有貢師弟子漢地瑜伽行者陳健民上師曾在這裏閉關修行兩年有餘。繼之後,一九四二年又有滿族王室後裔申書文女士(貢師弟子即台灣貢噶老人)又來寺內修行三年。而曆年來此登山的各國登山隊都以老貢嘎寺為大本營,因此而使老貢嘎寺的盛名傳譽海內外。
海拔3741米的老貢嘎寺和7508.9米的主峰,他們之間遙相唿應的協調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貢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靜卻不卑微地供奉著眾山之王,它渺小的體積在龐大的眾山前無法被忽略,這種奇景讓人不知為人類的精妙計算還是自然的造物奇跡。
新貢嘎寺始建於公元十四世紀,由第二世貢噶活佛瑪舍登巴所倡建。因當地古稱康什紮,所以該寺最初被稱作康什紮寺(意為三界聞名寺)。寺廟建築在六巴鄉(現改稱貢嘎山鄉)後麵一座山的半山腰,後經曆代貢噶活佛擴建,寺廟占地約四畝多。因為比老貢嘎寺晚建約一百多年,所以人們都習慣稱六巴鄉康鬆紮寺為新貢嘎寺,第二世以後的貢噶活佛大多駐錫在新貢嘎寺。
貢嘎寺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白教)的三大聖地之一(西藏楚布寺、德格八寺、木雅貢嘎寺)。在二十世紀初至五十年代,這裏曾出現一位名震康藏的大班智達(藏區對精通藏學五明大學者的稱謂)、大學者,他就是第九世貢噶活佛噶瑪協珠·卻傑生根。
六巴鄉新貢嘎寺距離雪山下老貢嘎寺約有一天半的騎馬路程,途中要經過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一座海拔4650米的子梅山,經子梅村才能到達雪山下老貢嘎寺。新老貢嘎寺雖分兩處,但同屬一個寺廟。
寺廟的僧侶紮巴門一般都聚集在新貢嘎寺,老貢嘎寺由於高寒偏遠,平時隻有一兩個紮巴在那裏念經和打掃寺廟。在老貢嘎寺念經的紮巴是每月一換,輪流值班。這是以前貢噶活佛立下的規矩,一直沿用至今。
貢嘎寺每年要舉行兩次法會,即冬季法會和夏季法會。夏季法會是在每年農曆六月,寺內全體僧人集中在雪山下的老貢嘎寺舉行金剛亥母大法會;冬季法會是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在六巴鄉新貢嘎寺舉行瑪哈嘎那大法會,每次法會約需要曆時 15 ~ 20 天左右。貢嘎寺的法會是該寺廟一年一度的重大佛事活動,因此而非常隆重。通常,法會都是由貢噶活佛活佛主持。活佛不在時,堪布、大喇嘛也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