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青山清秀典雅,半城樓宇嵌玉飛紅。


    自貢諸井,年久歲古;因鹽設市,亂世濟楚;鹹輸九域,井鹽稱都。其西依嘉州之山,東歸重慶之海,北襟內江碧波,南帶宜賓雲翳。西北高而東南低,蜥伏鱷起,蛇臥龍踞。旭水威遠滋沱江之不足,釜溪穿境;溝穀奇峰添岷江之有缺,越溪纏臂。水網漁渠密布,巨石泉澗縱橫;河泊犬牙交錯,丘巒蜿蜒中分;濱湖風光之未老,洪荒孑遺之殘存。燈火舉而鹽鹵出,佛斷臂而飛龍升。富雄蜀南,壯邀天下。”


    離開赤水,唐澤他們終於進入了四川的地界。自貢離赤水大瀑布175公裏開車大約需要2小時19分鍾。


    食鹽為百味之祖,自貢為井鹽之都,鹽幫為美食之族。吃在四川,味在自貢。植根於巴蜀文化,結胎於川菜係列,伴隨著鹽業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而形成的自貢鹽幫菜,成為有別於成渝兩地“上河幫”、“下河幫”菜係的川南“小河幫”傑出代表。


    自貢鹽幫菜,既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又是中國鹽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千載鹽都風情民俗的重要體現,更是當代川菜係列中的重要品牌。


    在自貢鹽幫菜形成的飲食文化積澱中還有一個奇異的層麵,就是鹽商的飲食。這些腰纏萬貫,富甲一方的大鹽商,就其所食而言,珍饈美味,不亞於宮廷;排場闊氣,不遜於官府。他們雖然食不厭精,但在久吃海味山珍後卻也嫌不足,於是挖空心思,變換花樣,以致越吃越奇特,越吃越怪異,越吃越考究,仿佛不如此便不能顯示自己的豪富。


    鹽商怪吃,無奇不有,比如吃“豬血泡”。其做法是將活的大肥豬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煮得滾開的糯米稀飯,撬開豬的嘴巴硬灌下去,隨即殺豬,開膛剖肚取下在豬的口腔、食道、胃子裏被燙起的血泡,配以精美佐料烹炒而成。


    再如吃“露水菌”。冬季時將稀釋的牛糞潑在裸露的山岩上,來年春天生長出的青草茂盛而且不受蟲傷。到春末時節,即從草叢中生出一種小菌,杆短、白色,形同口外蘑菇,鮮美之味勝過於幹口蘑,大腳菇,名為露水菌。在貢井太平山、瑪瑙洞兩處生出的露水菌質量最佳,每顆菌隻有中指頭大,產量小,價格貴,富商巨賈請春酒宴客,如有一盤價格數倍於名菌大腳菇的露水菌作為時菜,則山珍海味均為之遜色。


    又如吃“泡青蛙”。用大壇子先盛好大半壇佐料齊備的鹽水,將小木塊放在壇內,浮在水上,然後把活青蛙丟人壇中,隨即用泥封住壇口,數月甚至逾年後啟封,青蛙均蹲在木板上死去,取出蒸熟,其味甚佳。


    至於吃鵝掌,也要有奇特的吃法:在一間小屋裏圍上一塊地,鋪上糠殼點燃火,這是一種能長時間燃燒的微火。將多隻活鵝放進去,鵝在糠殼地上亂跑,腳掌被燒痛,嘎嘎直叫,口渴難忍,這時便以著名的太原井曬醋喂鵝,直等到鵝掌上燙起累累血泡,即砍下鵝掌,烹調成菜。


    說到吃“退鰍魚”,更是令人瞠目。退鰍魚是產於鄧關地區釜溪河與沱江交匯處很短一段河道裏的名貴魚,無鱗味美,一如江團。因這種魚捕獲季節短,產量極小,而且出水即死,加之鄧關地區距自流井有六七十裏之遙,因此,要吃上新鮮的退鰍魚就得更費一番心思了。其做法是:先命人在捕魚船上置備鍋灶,將魚從河中捕撈上來立即整治下鍋烹調,魚做好後放入食盒,為了保溫,食盒外需層層裹緊棉絮。然後由事先等候在那裏的工人挑上食盒即起程直赴自流井。挑食盒的工人是經過挑選身體強壯腳力又好的。途中必須疾走甚至小跑,用多名工人一路傳遞如接力賽一般。等趕到鹽商家中,或端上飯桌,或送上筵席,鮮嫩可口的退鰍魚還是熱的,食客們當即可飽口福,品嚐佳肴。


    就是鹽商們吃的一些所謂小碟子菜,也是極為考究的。如小碟田雞肚,得用上百隻青蛙,剖其腹,取其肚,先後用豬油麻油爆炒而成,尤需注意掌握火候,非做到鮮脆不可。一小碟炒豇豆,實際上是把豇豆掏空,用剁得極細的拌和著蛋清及佐料的碎肉灌進去,用麻油煎炒而成。炒綠豆芽,則需廚師用針挑,才能把碎肉一點一點地灌進去,然後煎炒成菜。就是吃空心菜,也隻要每根頂端兩片似雀舌大小的嫩葉,若幹斤空心菜才能做上一碟,用麻油炒,雞湯烹,稱之為“鴉雀嘴”。


    鹽商一盤菜,鹽工半年糧,這些富極一時的鹽商,其菜肴之奇特、怪異和考究,在地方富豪士紳中,確屬罕見。


    《尚書、洪苑》雲:“食為八政之首”。管子曰:“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朱熹更說道:“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孫中山亦告訴我們:“烹飪之術本於文明而生……中國烹調之妙,亦足表明進化之深也……以為世界人類師導可也”。弘揚中華飲食文化,作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傳承鹽幫菜、恢複鹽幫菜傳統品牌,對於彰顯鹽文化,對於自貢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唐澤將其中一個目的地定在自貢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吃。


    他們從赤水一路驅車到自貢就正好中午趕著飯點直接到了唐澤想去的第一家餐廳,一家叫做“食神又名廁所兔”的餐廳。


    廁所兔其實就是幹鍋兔,據說這家店最初位於一個公共廁所附近,由於位於老舊社區,公共廁所相對稀缺,這個名字便於當地居民記憶和宣傳店鋪位置,因此得名“廁所兔”。


    有道是,沒有一隻兔兔能夠活著走出四川,兔兔們在四川雙流交出浸潤了辣油的頭。


    在自貢更是被從頭到腳安排得明明白白,變成冷吃兔、鮮鍋兔、幹鍋兔、菌湯兔、火爆兔肚、玉米嫩兔、兔肉醬……


    在自貢,一年吃掉的兔兔都是按億起算的。


    地道的冷吃兔,辣椒、花椒、薑蒜與兔丁往往達成平衡,料酒鹽巴、薑蒜辣椒齊齊上陣,最終促成了這道在辣椒花椒山裏找小小兔丁的重口味美食,麻辣過癮,越吃越想吃!


    而最終,唐澤還是沒有吃到廁所兔,因為餐館老板拒絕了他不能放蒜的要求,於是他隻能吃其他的菜看著林依和丟丟吃。


    吃過午飯,三人按照慣例迴酒店躺屍打遊戲,他們今晚的安排是去自貢的中華彩燈大世界看燈會,並且因為楊柳已經離隊,他們三人訂一間酒店的標準間也夠用,所以他就在燈會附近預訂了一個度假酒店。


    三人玩遊戲玩到五點左右,唐澤就帶著她們出門去到第二家唐澤心儀已久的餐廳,名為石溝大飯店。


    店如其名,這家店是開在一個山溝溝裏麵的,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蒼蠅館子。


    唐澤點了四個菜一個湯,鮮椒魚蛋,碰運氣紅燒肉,火爆腰花,香菜牛肉和水煮豌豆尖。


    先說腰花,一個字鮮,非常新鮮非常嫩,屬於那種下鍋端過來不趕緊吃就老了的那種。味道是鹹,鮮,辣,腰花挑得非常好,夠新鮮,火候控製也非常完美,火爆腰花這種菜就是看著簡單實際要做好非常難的,因為它對火候的要求非常高,往往是晚一秒它就老了,早一秒可能它就還沒熟。


    再說這道碰運氣紅燒肉,為什麽叫碰運氣了,因為它是先燒好一大鍋一直燉著,客人點的時候舀一勺,裏麵肥的多還是瘦的多全憑運氣。


    一口紅燒肉下去,肥肉部分可以說是一點不膩,然後一入口肉的那個香味特別濃。再仔細看看盛菜的盤子裏,裏麵全是油,它裏頭沒有多少汁在裏麵,所以它的這個燒法非常費功夫。它不是那種把肉燒完燒熟就算了,還得慢慢燉,要把它那個湯汁幾乎燒幹,然後把油逼出來,所以這個紅燒肉一定是肥肉好吃,因為燒到這種程度,瘦肉是柴的,這是真不好做,但是真的好吃,而且它這裏頭還擱了紅棗,用大棗來代替一部分糖又可以多一點點棗香在裏麵,就這一份紅燒肉,炫個三碗飯一點問題沒有。


    而這個鮮椒魚蛋呢,用的不是大魚蛋,用的是鯽魚蛋,裏麵除了魚蛋魚籽,還有魚泡,魚腸這些,所以這道菜叫鮮椒魚雜其實也沒啥問題,並且裏麵放了巨無比多的藿香。


    藿香這東西有很大的中藥味,四川這邊做魚是經常放,它不僅可以去腥,然後同時還增加味道的層次感。


    香菜牛肉這菜看名字唐澤就吃不了,是點給林依和丟丟的。


    一個盤子,麵上鋪滿了致死量的香菜,香菜和牛肉是非常搭的,然後裏麵還加了仔薑,仔薑不像大的薑那麽辣但是薑味更好。而牛肉不管是切絲還是切片,爆炒的話它都是個火功菜,少一分它就生多一分它就老了。這個火候的掌握跟腰花一樣,你必須掌握的好它才嫩,才香。


    而豌豆顛兒呢,在四川人的心中,豌豆顛兒的“顛”,是巔峰的“巔”,不容置疑。


    豌豆尖,四川人都叫它豌豆顛(dian)兒、豌豆顛顛。顧名思義“掐尖兒”,當豌豆剛從泥土裏衝出了嫩芽芽,人類將其輕輕一掐就斷。


    “它是豌豆莖葉中最柔嫩的那一部分,‘顛兒’十足形象地描述出豌豆最尖尖的那一點顫顫巍巍的精心。”四川人,都從來不吝惜對它的讚美。


    豌豆顛兒上市了?!就像冬天出太陽一樣,大家會自動將這一激動人心的重大喜訊,奔走相告。


    盡管在天府之國的冬天,有那麽多種蔬菜,卻唯有它,是“冬天什麽蔬菜最好吃”的話題終結者,瞬間讓人們達成共識。


    豌豆顛兒,四川人的本命菜,冬天的綠葉菜之神,大自然的寶貴饋贈。


    要說人氣旺的最大原因,還是顏值與味道。身著綠色小裙子的它,就像冬季的翡翠,纖細苗條又活潑。


    豌豆尖嫩葉上亮晶晶的水珠,為暗淡的冬天帶來了翠綠的討喜色,讓一碗樸素的掛麵發光發亮,自帶“好吃”濾鏡。


    蓬蓬鬆鬆的空氣感,經加熱後就瞬間體積縮小。一口下去,完全沒有負擔,讓人肆意吸收滿滿的維生素。


    任豐腴肥美的五花肉在它麵前,也會顯得黯然失色。“一碗豌豆顛兒燉雞抄手,龍肉都不換。”


    輕盈、清新、有點甜,像初戀,吃過一次忘不了。


    嫩葉柔軟細膩,簌地滑過舌尖,莖幹部分略有脆生生的嚼勁,兩者和諧又融洽,帶來豐富的口感。飽含汁水、複雜多變的滋味,一口又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怎麽說呢,就是在嘴裏,提前擁有了整個春天的感覺。看,這就是豌豆尖為你打下的天下。


    既帶著濃鬱的青草氣,水水嫩嫩。又完全不會有奇奇怪怪、攻擊性強的生草味(比如折耳根、紅油菜、兒菜、棒菜等),簡直就是人見人愛。


    蔬菜界的獨一份,豌豆顛兒,沒有代餐。


    最妙的是,無論是紅湯,還是白湯,它都能瞬間吸掉湯汁、肉汁內的所有精華。明明隻是個蔬菜,照理說僅能擔當配角,卻鮮美無比,低調地搶了風頭。


    還有一個將豌豆顛兒推上神壇的因素,那便是季節限定。身為一個時令蔬菜,上市時間短,其稀缺性讓人欲罷不能。


    每年11月、12月、次年1月,豌豆巔兒會大量上市,而最好吃的時節,最多也就維持一個月左右。


    一旦豌豆快要開花,就意味著豌豆巔兒即將迅速變老,大家隻能嚼著老杆,抱憾告別,來年再歡迎它。


    所以,在這幾個月,每個四川人,人均化身豌豆顛兒收割機,每天不趁機多炫幾盆,很容易想念一整年。


    四川人的冬天,始於豌豆巔兒上市,終於豌豆開花了。


    不過現在已經是大棚的時代了,豌豆尖在夏季雖然少,但是也還是有的。


    三人這一頓飯吃了整整三缽缽飯,而他們這兒美妙的自貢之旅才剛剛開始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靖字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靖字輩並收藏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