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洞庭兩岸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 作者:靖字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已經講了
西南f4,東北四省,甘肅寧夏青海,內蒙西藏新疆以及兩廣港澳的修行門派。
分別為,
四川:鐵劍門,青城山,峨眉山,哥老會,灌江廟,美姑盟,火神派,藥王穀八大派。
重慶:唐門。
貴州:布依摩教,五毒教。
雲南:天龍寺,點蒼派,雪山派,沐王府,無量宮。
遼寧:淨衣派,神龍派,馬仙會。
吉林:天池派,棒棒幫,渤海派。
黑龍江:極樂穀,冰火派。
海南:南海派
甘肅:靈鷲宮,崆峒派。
寧夏:迴教,一品堂。
青海:青海劍派,血刀門,明教,昆侖派。
西藏:密宗。
內蒙:黃金家族。
新疆:天山派,哈族,維族。
廣西:騰蛟庵,華光派,青罡派,紅蓮派,壯族摩教。
廣東:兩廣武術會,十星教,紅林大教,六壬派,珠海普陀寺,新廣東幫。
香港:和聯勝。
澳門:賭皇齋。
以上共計51個門派。
今天講講湖南和湖北的門派。
湖南和湖北的這個湖,是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地跨湘、鄂兩省,位於長江中遊荊江南岸,由長江荊江流入,匯入長江,根據2023年4月23日研究院官網顯示,流域麵積26.33萬平方公裏,是長江僅存的兩個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根據2023年4月21日政府官網顯示,湖泊麵積有2691平方公裏,大致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有鯉、鯽等魚類,有白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泊。
洞庭湖是7000萬年以前燕山運動導致洞庭湖區地殼上升,洞庭凹陷成湖,1860年全盛時期湖麵麵積達6000平方公裏,1988年8月“洞庭湖—嶽陽樓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
洞庭湖相關詩句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著名書畫家米芾所繪的《瀟湘八景》中“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就是描繪的洞庭風光。
史載,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本為華夏第一大淡水湖。當時的雲夢澤橫亙於湘鄂兩省間,麵積曾達4萬平方公裏,故司馬相如 《子虛賦》有“雲夢者八九百裏”之說。後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麵,稱之為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質史上雖與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同屬於“江漢——洞庭凹陷”,但在曆史時期,它是作為一個獨自的水係而存在和發展的,並不屬於古雲夢澤的範圍。《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稱洞庭為平野。說明當時湘、沅、澧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與長江交匯,洞庭湖地區還隻是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隻是後來環繞君山的所謂“洞府之庭”形成了一個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稱。1957 年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 楚懷王六年(前323 年)製“鄂君啟節”,所述舟節西南水路銘文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從舟節銘文水流交匯不及入湖來看,與《山海經》、《莊子》所載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致的。
《水經》記載:澧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沅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於江”;湘水“又北過下雋縣西,……又北至巴丘山,入於江”;資水“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於江也”。說明在君山西南的資、沅二水交匯處,有湖泊的存在。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當即指此湖。隻是由於那時這一夾在沅、資二水之間的湖泊水體很小,尚未為人所注意,因而《尚書》、《周禮》、《爾雅》、《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澤藪之內。
東晉、南朝之際,隨著荊江內陸三角洲的擴展和雲夢澤的日趨萎縮,以及荊江江陵河段金堤的興築,強盛的長江來水,向荊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華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帶,進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澤平原,從而形成為一片煙波浩瀚的巨澤。
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擴展的這一巨大變化。他指出湘、資、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會大江”。並雲“湖水廣圓五百餘裏,日月若出沒於其中”。盛弘之在《荊州記》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繪:“巴陵南有青草湖,周迴數百裏,日月出沒其中”。青草為洞庭湖的通稱。
曆史時期洞庭湖區一直處於緩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荊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區,很少受到長江泥沙淤積的影響。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麵進一步向西擴展,號稱“八百裏洞庭”。《巴陵誌》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裏”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洞庭湖》詩中描寫:“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可見其湖麵的遼闊及氣勢的雄偉。
明、清之際,洞庭湖的麵積繼續有所擴展。明嘉靖、隆慶(1522—1572年)年間,張居正為了保護在湖北安陸的“顯陵”以及他自己家鄉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針,在荊江北岸築起黃檀長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長江水沙多由荊南排入洞庭湖區,在湖底淤高而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洪水期湖麵水域不斷擴展,逐漸有西洞庭湖與南洞庭湖的形成。於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濫,方八九百裏,龍陽(今漢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這一洞庭湖向西南擴展的形勢,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1821—1850 年)。其時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今常德)、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凡四府一州九邑,橫亙八九百裏,日月皆出沒其中”。這是洞庭湖的全盛時期。
相傳,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無際的八百裏平川。平原上住著一戶卿家財主,擁有萬貫家財,良田千頃,九進大宅院,樓高三層,氣派無比。老兩口有一雙兒女。卿家四口都是愛財如命的吝嗇鬼,財主婆的心腸更是歹毒無比。由於卿家為人狠毒,聲名狼藉,遠近鄉民無不恨之入骨。卿家雖然富足無比,但老兩口卻有一樁心事未能了卻。那就是他們的男兒早已及冠,女兒已到二八妙齡,都還沒有成親。一年秋天,天高氣爽,柳絲垂金。一天,忽見天上出現五色彩雲,從雲端裏飄飄然下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帶著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來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滿地坪黃燦燦的苞穀,一盤盤白鮮鮮的薏米,喜笑顏開地對老翁說:“爺爺,這戶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瑪瑙用鬥盤曬,金錢糧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老人點頭笑了。姑娘又說:“爺爺,我就在這裏安家落戶吧!”。“好咯,就在這裏住下吧!”
原來,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和東海龍王的三公主!隻因三公主到天庭拜見玉皇大帝時,失手摔破了一隻淩冰碗,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領她來到凡間受苦受難。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樣,進到卿家宅院裏去了。
卿財主見走進來一個白發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連忙問道:“請問長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處?”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東海人氏,兒子兒媳婦早年病故,膝下隻有這個孫女。她叫三姑,今年芳齡十六,讀過詩書,會理家務,通情達理。早聞員外令郎聰穎過人,因故還未婚配,今我特意將孫女帶來相許,不知員外您意下如何呀?”卿財主聽了,口裏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到心裏去了。忙招唿落座,喚侍人前來敬茶。自己跑到後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財主婆來到客廳,見了三公主,不覺動了心意。對太白金星說:“好吧,老爺爺!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黃道吉日,就讓他倆成親吧!”
當夜,卿家張燈結彩,鼓樂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與卿家公子拜過天地,入了洞房。太白金星喝過喜酒,見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迴天庭複旨去了。
按照當地的風俗,新娘過門三日之後就要下廚做飯,侍奉公婆和丈夫。第四日淩晨,三公主早早起來做飯。她來到廚房,隻見裏麵黑咕隆咚,便點亮油燈,準備吹火。但是爐堂沒有柴草,水缸裏沒有水,油鹽壇子裏沒有油鹽,米桶裏隻有一點發黃的黴米。三公主看了不覺得驚訝不已:卿家如此富足,為何廚房裏這般模樣呢?也許是卿家故意給自己出的難題吧?她隻好到菜園裏摘些鮮綠的青菜,去河裏撈些肥美的魚蝦,從集鎮上買來肉、油鹽和幹柴。不一會,炒出來一盤盤熱氣騰騰、色鮮味香的佳肴。炒好之後,她先嚐了嚐,味道怎麽是苦苦的呢?她不得其解。
廳堂裏的人正等著上菜咧!情急之時三公主突然打了一個噴嚏,鼻涕和唾沫星子飛灑到了幾個菜盤子裏去了。開飯了,三公主擺上滿滿的一桌菜,全家人圍坐下來,喝酒吃菜,非常高興。都誇三公主炒菜的手藝高強,大家都喜歡吃。隻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間一不吃飯,又不吭聲,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她娘夾起一大片肉給她,她卻伸手一拍,“啪”的一聲,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臉上。財主婆氣得要死,破口大罵道:“你這個小賤人,為娘的好意心疼你,給你吃好的,你卻不識抬舉,哼!看我怎麽收拾你!”
“媽,對不起咯!”小姑子嚕起嘴巴,撒起嬌來。她奏近娘的耳朵說了幾句耳語。原來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來偷看新嫂子做飯。她把黃連悄悄地放進了要炒的菜裏。後來還看見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噴嚏。財主婆聽了,臉上的橫肉氣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劈劈啪啪”一陣聲響,碟碗杯羹打得滿屋子都是。
三公主嚇得戰戰兢兢,連忙蹲地撿拾餐具。財主婆操起一塊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頭蓋腦地打過來。口裏罵道: “你這個該死的賤貨,快給我滾出去!”三公主邊哭邊望著丈夫,希望討個情麵。誰知他不但不阻止母親,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氣得怒火中燒,眼淚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來了,涼風瑟瑟,冷雨淒淒,三姑趕著羊群上山,有氣無力地甩著羊鞭子,想起遠在東海的龍王父親。心裏在喊道:“父親啊,你是否知道女兒在這裏受盡了折磨和苦難?”一邊趕著羊群,一邊唱著《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頭前走,奴在後麵泣聲聲。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發嫩蓀;綿羊不吃東山草,要趕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書擺上海龍宮;奴家本是龍王女,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綿羊晚績紗;日漸放羊三百隻,晚績麻紗八兩八。
五月放羊是端陽,蚊蟲跳蚤鬧忙忙;輕輕把奴咬一口,猶如快刀刺肝腸。
六月放羊熱烘烘,天上太陽曬死人;曬得綿羊無處躲,曬得奴家臉通紅。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績;粗的績得頭絲大,細的績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淚雙流;秤杆打來猶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陽,可恨幺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將奴打,血跡斑斑遍體傷。
十月放羊是立冬,門前吹起冷霜風;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十一月放羊雪滿天,夫蓋棉被下墊氈;蓋了幾層還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十二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稟告天;雙膝跪在塵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來到後山,一位書生打扮的人與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舉止端莊。他見三公主淚水漣漣,上前探問道:“姑娘有何苦楚?”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從何處來,要往何處?若是公子前往東海方向,請為奴家捎帶書信一封如何?”
原來,這位書生就是太白金星派來看望三姑的仙童。三公主隨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實情對書生詳細地說了一遍,千托付,萬叮嚀,請仙童親自把口信帶到龍王老子那裏,好讓龍王派人來火速搭救自己。
怕沒有憑證,三公主順手撕下一片羅裙,咬破手指,親自給父親寫下一封血書。血書上寫道:急急拜上海龍君,跪寫血書稟父親;女兒辭別來凡間,受盡苦楚訴真情。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惡,牛頭馬臉克奴身。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紅雲駕天庭;一封家書寫到此,交與相公帶海門。再拜父親來救我,女兒在此等佳音。三公主把血書塞在為父親做的壽鞋裏麵,托付相公一並帶去,還把去龍宮的路徑告訴了公子哥。公子辭別三公主,即刻向東邊飄飛而去了。
送別書生,天色漸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來。三公主趕著羊群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迴趕。淚水和著雨水從臉上流到口邊,鹹澀難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編的《收羊歌》來: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轉身。望見日頭才落土,奴家怕進卿家門。
二月收羊百花開,丈夫無故罵起來。人人都有姐和妹,怎麽把我當奴才!
三月收羊雨紛紛,泥深路滑實難行。既無蓑衣並鬥笠,無情大雨滿頭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間短來日間長。羊兒喜得吃飽草,苦了奴家餓肚腸。
五月收羊端午節,長工師傅把氣歇。大時大節不許閑,公婆還說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陽曬得奴可憐。口幹舌枯無茶飲,心裏燜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門進屋把羊收。公婆大罵迴家早,拳打腳踢淚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腸好,公婆麵前幫說情。
九月收羊菊花黃,百草枯焦羊不嚐。姑子罵我養瘦了,哪來此等懶婆娘!
十月收羊小陽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爛風霜冷,遍身凍得紫裏紅。
十一月收羊雪花飛,羊羔走散收不迴。公婆安睡夢鄉裏,唯有奴家不得歸。
十二月收羊水結冰,百般苦楚數不清。修書拜托相公去,報與爹爹救奴身。
且說東海龍王,自從三公主觸犯玉帝被貶罰人間受苦之後,時時刻刻都把三公主記在心裏。這天隻聽得門外蝦兵蟹將傳報,說遠方來人,還帶有三公主的禮物與信劄。龍王大喜,傳旨進見。送信人見過龍王,獻上三公主托帶的信劄禮物,述說了三公主在人間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海龍王接過女兒送來的壽鞋一穿,隻覺得鞋底下有針紮肉。揭開鞋墊一看,內有三公主血書一封,不覺老淚縱橫,龍顏大怒道:“那家這麽惡毒,膽敢如此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負到寡王頭上來了!”。
不由大聲喝道:“蝦兵蟹將們聽旨啦!給我血洗卿家!”“大王且慢”忽然聽見有人進諫勸阻,龍王一看不是別人,乃老將龜將軍也。龍王問道:“老將軍有何高見?”
龜將軍拱手迴答道:“現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動幹戈,恐有誤傷公主。依小人之見,不妨請大王先派一將跟隨來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虛實,再計議懲罰措施。”
龍王認為言之有理,便派禦弟青龍隨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從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兒暗中盯梢。一天,小姑見來了兩條漢子,一個是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個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迴家裏,把剛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老婆子聽後大發雷霆:“這個賤婆娘還敢勾引漢子,這還了得!”老婆子一邊吩咐家人去查問,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漢子,一邊召集家裏男工役女四處設卡阻止外人進入。可是幾十號人查遍了九進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間大房子,就是不見外人的蹤影。
卿家老婆子來到廚房查看,隻見大水缸裏水波蕩漾,有兩隻牛角似的東西伸出水麵,老婆子好生奇怪,上前一摸,隻見角叉一拱,一條大青龍張牙舞爪地從大水缸裏躍了出來,嚇得老婆子“哎呀”一聲,癱倒在地。大青龍頭一伸,尾一擺,一綹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著,“轟隆”一聲巨響,地裂天崩了……
原來,那水缸裏的兩隻角杈就是東海龍王禦弟——青龍王的兩隻彎角。當他查明卿家的罪惡之後,即刻懲罰罪人。接著又是一聲巨響,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貧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個卿家院落連同方圓八百裏的平地,統統陷落下去,成為了煙波浩淼、深不可測的大湖泊,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據說這天是農曆二月二日,是龍王為三公主報仇雪恨的日子——“龍抬頭”的日子,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來,當地人民就把二月二日定為龍的紀念日,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紀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而湖南湖北了兩省一共六個門派。
湖南:鐵掌幫,衡山派,湘西趕屍一脈,大澤派,神拳派。
湖北:三豐派。
三豐派之前就介紹過這裏就不用說了,他們的下屬就是武當派,三豐派屬於全真教派之一。
湘西趕屍一脈是湖南的苗族的家族門派,趕屍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迴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趕屍屬於白巫術,即讓一連串客死他鄉的屍體,尾隨在趕屍者身後,穿州過省地返迴故鄉。但趕屍不是把屍體一直趕迴故鄉的,隻是帶領死屍穿過荒涼崎嶇的山區,迴到平原地,交給來接運的鄉中親人,讓他們把屍骸放進棺木內,用其它的交通工具,把棺木運迴鄉間入土安葬。
趕屍時間白天和晚上都可以,但是為了避免驚嚇到路人,所以趕屍多是在夜晚進行,這也給趕屍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想象著密林山路之中,成隊的死人遊走於慘白月光之下,這詭異的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趕屍的人是兩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師傅和徒弟趕。師傅和徒弟,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一麵走一麵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係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裏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裏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迴歸故裏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麵引路,我在後麵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唿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迴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裏。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實乃“霧術”,而“霧” 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麵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大澤派位於洞庭湖的君山,是正一門派,善使風雨道法。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裏,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個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跡,現已修複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跡。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致,別具一格。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曆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嶽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裏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跡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聯名句使嶽陽在1000多年前就名聞華夏了。煙波浩淼的八百裏洞庭,滔滔東去的萬裏長江,把嶽陽城拱衛得形勢壯闊、風景迷人。那名聞天下,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嶽陽樓,更是嶽陽古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曆代名人訪尋登臨的勝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處四麵環水的山,與嶽陽樓隔水相望,這就是曆代文人騷客喜歡歌詠的君山。一望無際的湖水之中有這麽一處青山,本來就顯得清幽神秘,何況這裏還留下了那麽多的神話傳說。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漢武射蛟、柳毅傳書等,君山簡直成了一個神話世界。這些神話都已流傳許久,給君山和嶽陽帶來了許多神奇和浪漫。
二妃墓: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之趕來,船被大風阻於君山,二妃突然聽到舜帝已死於蒼梧,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淚水灑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憂鬱成疾,死於洞庭湖,葬於山之東麓,為紀念二妃而改洞庭山為君山,現是1979年嶽陽市政府按(清)彭玉麟重修的墓樣維修的。墓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 、雄獅、大象、中堅、“虞帝二紀之墓”墓碑。墓前10米處有一對石引柱,上有一副楷書石刻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君山東麓中部山坳裏有一口井,石井欄上刻有“柳毅井”。看到這裏就會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寫的著名傳奇《柳毅傳》。這篇傳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有一個書生名叫柳毅,他落第還鄉的路上經過陝西徑河北岸。在那裏,他遇上了一個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舊、神情淒楚。柳毅問那女子為何哀傷。那女子說:她本是洞庭龍王的愛女,嫁給涇河龍王之子,夫婿為婢女所惑,經常打罵侮辱。她把事情告訴公婆,公婆反而責罵她,罰她做苦工。涇陽與洞庭相去幾千裏,想請柳毅代為傳送一封家書。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處境,就問清了聯絡的方法,然後帶著牧羊女交托的信迴南方去了。
迴鄉以後,柳毅立即來到洞庭湖,按照龍女教他的方法進了龍宮,把龍女的信交給了洞庭龍王。龍王讀信以後非常悲傷。他一麵熱情款待柳毅,感謝他仗義傳書;一麵派人把信送進內宮傳閱。誰知這封信使龍王的內眷傷心痛哭,驚動了龍王的弟弟錢塘君。錢塘君性子剛烈,聽到這事以後怒不可遏,化成一條赤色巨龍飛去陝西,把涇河龍王的兒子殺死,把龍女接迴了洞庭湖。洞庭龍宮一片歡騰,盛宴感謝柳毅。錢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親,希望他娶龍女為妻,永結姻親。柳毅先是謝絕了,怕驚擾了龍女,後來看到龍女的美貌又有些後悔。但也沒再改口,帶了龍王送的許多珍寶出了洞庭湖迴家去了。
柳毅迴鄉以後,賣掉了一些龍王送給他的珍寶,頓時成了巨富。娶了幾個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個姓盧的女子。結婚那天,迴到洞房仔細審看,覺得盧氏女子與龍女非常相似。一說話,才知道真是龍女,因思念柳毅,假托盧氏結親。柳毅非常高興,與龍女從此恩恩愛愛,過著幸福逍遙的生活。
衡山派位於衡山下的衡陽城,派中弟子擅音律,又擅劍法,門下產業主要就是全國連鎖的器樂班。
神拳派是神打門派,神打,又稱請神上身,據記載刀槍不入,是一種民間流傳的請神上身的方式,聽說 可以上刀山, 下油鍋。 神打不隻是一種祭祀, 還有一種稱為神拳 (請到什麽神就用什麽) , 中之必死。
據記載,神打首先需要開壇作法,獻祭供品,拜祭神明(或者武藝超群的武魂),請 之附身起到身上般若神明。不過此法利用不當十分兇險,輕則自損心神,重則身慘,甚 至死亡。 又說神打,就是請神上身,主要是指某些人通過自我催眠的方式,暗示自己是神靈,此 時人自身的各方麵能力因為精神暗示的原因得到提高,有若神靈上身.比較常見的就是請關公,齊天大聖和龍王了。 “神打”功夫,其實並不是什麽很高層次的功夫相反這隻能說是層次還不高的基本入 門功夫,師傅真心傳度的話,一般一入門就會教給徒弟一項護身保命的功夫,神打就是 其中之一。隻要師傅開金口就行,這又和正一的過功有類似之處,也是不用練,即學即 用,即用即靈。 現在湖南湖北一帶還流行著一種功夫,摸一下,指一下對方對方當天就會在家重病不起,針藥無效,但也不會要命,說白了就是百般折騰人。
神拳派的神打練法比較簡單,一段咒語: 弟子頭頂三十三天。 弟子默請儒釋道三教。 晚上子時於野外焚香修煉四十九天即可。用時身體擺放一特定姿勢,馬上就有神力附入體內。以各種套路達到防身護體之功效!
鐵掌幫,傳說當年韓世忠遭削除兵權後,其部下領著一批兄弟在荊湖一帶落草,之後輾轉入了鐵掌幫,後鐵掌幫大興傳承至今,門派絕學便是這鐵砂掌和輕功水上漂。
西南f4,東北四省,甘肅寧夏青海,內蒙西藏新疆以及兩廣港澳的修行門派。
分別為,
四川:鐵劍門,青城山,峨眉山,哥老會,灌江廟,美姑盟,火神派,藥王穀八大派。
重慶:唐門。
貴州:布依摩教,五毒教。
雲南:天龍寺,點蒼派,雪山派,沐王府,無量宮。
遼寧:淨衣派,神龍派,馬仙會。
吉林:天池派,棒棒幫,渤海派。
黑龍江:極樂穀,冰火派。
海南:南海派
甘肅:靈鷲宮,崆峒派。
寧夏:迴教,一品堂。
青海:青海劍派,血刀門,明教,昆侖派。
西藏:密宗。
內蒙:黃金家族。
新疆:天山派,哈族,維族。
廣西:騰蛟庵,華光派,青罡派,紅蓮派,壯族摩教。
廣東:兩廣武術會,十星教,紅林大教,六壬派,珠海普陀寺,新廣東幫。
香港:和聯勝。
澳門:賭皇齋。
以上共計51個門派。
今天講講湖南和湖北的門派。
湖南和湖北的這個湖,是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地跨湘、鄂兩省,位於長江中遊荊江南岸,由長江荊江流入,匯入長江,根據2023年4月23日研究院官網顯示,流域麵積26.33萬平方公裏,是長江僅存的兩個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根據2023年4月21日政府官網顯示,湖泊麵積有2691平方公裏,大致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有鯉、鯽等魚類,有白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泊。
洞庭湖是7000萬年以前燕山運動導致洞庭湖區地殼上升,洞庭凹陷成湖,1860年全盛時期湖麵麵積達6000平方公裏,1988年8月“洞庭湖—嶽陽樓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
洞庭湖相關詩句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著名書畫家米芾所繪的《瀟湘八景》中“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就是描繪的洞庭風光。
史載,洞庭湖原為古雲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本為華夏第一大淡水湖。當時的雲夢澤橫亙於湘鄂兩省間,麵積曾達4萬平方公裏,故司馬相如 《子虛賦》有“雲夢者八九百裏”之說。後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麵,稱之為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質史上雖與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同屬於“江漢——洞庭凹陷”,但在曆史時期,它是作為一個獨自的水係而存在和發展的,並不屬於古雲夢澤的範圍。《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稱洞庭為平野。說明當時湘、沅、澧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與長江交匯,洞庭湖地區還隻是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隻是後來環繞君山的所謂“洞府之庭”形成了一個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稱。1957 年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 楚懷王六年(前323 年)製“鄂君啟節”,所述舟節西南水路銘文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從舟節銘文水流交匯不及入湖來看,與《山海經》、《莊子》所載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致的。
《水經》記載:澧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沅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於江”;湘水“又北過下雋縣西,……又北至巴丘山,入於江”;資水“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於江也”。說明在君山西南的資、沅二水交匯處,有湖泊的存在。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當即指此湖。隻是由於那時這一夾在沅、資二水之間的湖泊水體很小,尚未為人所注意,因而《尚書》、《周禮》、《爾雅》、《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澤藪之內。
東晉、南朝之際,隨著荊江內陸三角洲的擴展和雲夢澤的日趨萎縮,以及荊江江陵河段金堤的興築,強盛的長江來水,向荊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華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帶,進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澤平原,從而形成為一片煙波浩瀚的巨澤。
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擴展的這一巨大變化。他指出湘、資、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會大江”。並雲“湖水廣圓五百餘裏,日月若出沒於其中”。盛弘之在《荊州記》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繪:“巴陵南有青草湖,周迴數百裏,日月出沒其中”。青草為洞庭湖的通稱。
曆史時期洞庭湖區一直處於緩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荊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區,很少受到長江泥沙淤積的影響。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麵進一步向西擴展,號稱“八百裏洞庭”。《巴陵誌》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裏”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洞庭湖》詩中描寫:“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可見其湖麵的遼闊及氣勢的雄偉。
明、清之際,洞庭湖的麵積繼續有所擴展。明嘉靖、隆慶(1522—1572年)年間,張居正為了保護在湖北安陸的“顯陵”以及他自己家鄉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針,在荊江北岸築起黃檀長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長江水沙多由荊南排入洞庭湖區,在湖底淤高而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洪水期湖麵水域不斷擴展,逐漸有西洞庭湖與南洞庭湖的形成。於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濫,方八九百裏,龍陽(今漢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這一洞庭湖向西南擴展的形勢,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1821—1850 年)。其時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今常德)、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凡四府一州九邑,橫亙八九百裏,日月皆出沒其中”。這是洞庭湖的全盛時期。
相傳,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無際的八百裏平川。平原上住著一戶卿家財主,擁有萬貫家財,良田千頃,九進大宅院,樓高三層,氣派無比。老兩口有一雙兒女。卿家四口都是愛財如命的吝嗇鬼,財主婆的心腸更是歹毒無比。由於卿家為人狠毒,聲名狼藉,遠近鄉民無不恨之入骨。卿家雖然富足無比,但老兩口卻有一樁心事未能了卻。那就是他們的男兒早已及冠,女兒已到二八妙齡,都還沒有成親。一年秋天,天高氣爽,柳絲垂金。一天,忽見天上出現五色彩雲,從雲端裏飄飄然下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帶著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來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滿地坪黃燦燦的苞穀,一盤盤白鮮鮮的薏米,喜笑顏開地對老翁說:“爺爺,這戶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瑪瑙用鬥盤曬,金錢糧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老人點頭笑了。姑娘又說:“爺爺,我就在這裏安家落戶吧!”。“好咯,就在這裏住下吧!”
原來,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和東海龍王的三公主!隻因三公主到天庭拜見玉皇大帝時,失手摔破了一隻淩冰碗,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領她來到凡間受苦受難。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樣,進到卿家宅院裏去了。
卿財主見走進來一個白發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連忙問道:“請問長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處?”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東海人氏,兒子兒媳婦早年病故,膝下隻有這個孫女。她叫三姑,今年芳齡十六,讀過詩書,會理家務,通情達理。早聞員外令郎聰穎過人,因故還未婚配,今我特意將孫女帶來相許,不知員外您意下如何呀?”卿財主聽了,口裏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到心裏去了。忙招唿落座,喚侍人前來敬茶。自己跑到後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財主婆來到客廳,見了三公主,不覺動了心意。對太白金星說:“好吧,老爺爺!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黃道吉日,就讓他倆成親吧!”
當夜,卿家張燈結彩,鼓樂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與卿家公子拜過天地,入了洞房。太白金星喝過喜酒,見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迴天庭複旨去了。
按照當地的風俗,新娘過門三日之後就要下廚做飯,侍奉公婆和丈夫。第四日淩晨,三公主早早起來做飯。她來到廚房,隻見裏麵黑咕隆咚,便點亮油燈,準備吹火。但是爐堂沒有柴草,水缸裏沒有水,油鹽壇子裏沒有油鹽,米桶裏隻有一點發黃的黴米。三公主看了不覺得驚訝不已:卿家如此富足,為何廚房裏這般模樣呢?也許是卿家故意給自己出的難題吧?她隻好到菜園裏摘些鮮綠的青菜,去河裏撈些肥美的魚蝦,從集鎮上買來肉、油鹽和幹柴。不一會,炒出來一盤盤熱氣騰騰、色鮮味香的佳肴。炒好之後,她先嚐了嚐,味道怎麽是苦苦的呢?她不得其解。
廳堂裏的人正等著上菜咧!情急之時三公主突然打了一個噴嚏,鼻涕和唾沫星子飛灑到了幾個菜盤子裏去了。開飯了,三公主擺上滿滿的一桌菜,全家人圍坐下來,喝酒吃菜,非常高興。都誇三公主炒菜的手藝高強,大家都喜歡吃。隻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間一不吃飯,又不吭聲,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她娘夾起一大片肉給她,她卻伸手一拍,“啪”的一聲,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臉上。財主婆氣得要死,破口大罵道:“你這個小賤人,為娘的好意心疼你,給你吃好的,你卻不識抬舉,哼!看我怎麽收拾你!”
“媽,對不起咯!”小姑子嚕起嘴巴,撒起嬌來。她奏近娘的耳朵說了幾句耳語。原來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來偷看新嫂子做飯。她把黃連悄悄地放進了要炒的菜裏。後來還看見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噴嚏。財主婆聽了,臉上的橫肉氣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劈劈啪啪”一陣聲響,碟碗杯羹打得滿屋子都是。
三公主嚇得戰戰兢兢,連忙蹲地撿拾餐具。財主婆操起一塊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頭蓋腦地打過來。口裏罵道: “你這個該死的賤貨,快給我滾出去!”三公主邊哭邊望著丈夫,希望討個情麵。誰知他不但不阻止母親,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氣得怒火中燒,眼淚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來了,涼風瑟瑟,冷雨淒淒,三姑趕著羊群上山,有氣無力地甩著羊鞭子,想起遠在東海的龍王父親。心裏在喊道:“父親啊,你是否知道女兒在這裏受盡了折磨和苦難?”一邊趕著羊群,一邊唱著《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頭前走,奴在後麵泣聲聲。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發嫩蓀;綿羊不吃東山草,要趕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書擺上海龍宮;奴家本是龍王女,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綿羊晚績紗;日漸放羊三百隻,晚績麻紗八兩八。
五月放羊是端陽,蚊蟲跳蚤鬧忙忙;輕輕把奴咬一口,猶如快刀刺肝腸。
六月放羊熱烘烘,天上太陽曬死人;曬得綿羊無處躲,曬得奴家臉通紅。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績;粗的績得頭絲大,細的績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淚雙流;秤杆打來猶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陽,可恨幺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將奴打,血跡斑斑遍體傷。
十月放羊是立冬,門前吹起冷霜風;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十一月放羊雪滿天,夫蓋棉被下墊氈;蓋了幾層還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十二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稟告天;雙膝跪在塵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來到後山,一位書生打扮的人與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舉止端莊。他見三公主淚水漣漣,上前探問道:“姑娘有何苦楚?”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從何處來,要往何處?若是公子前往東海方向,請為奴家捎帶書信一封如何?”
原來,這位書生就是太白金星派來看望三姑的仙童。三公主隨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實情對書生詳細地說了一遍,千托付,萬叮嚀,請仙童親自把口信帶到龍王老子那裏,好讓龍王派人來火速搭救自己。
怕沒有憑證,三公主順手撕下一片羅裙,咬破手指,親自給父親寫下一封血書。血書上寫道:急急拜上海龍君,跪寫血書稟父親;女兒辭別來凡間,受盡苦楚訴真情。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惡,牛頭馬臉克奴身。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紅雲駕天庭;一封家書寫到此,交與相公帶海門。再拜父親來救我,女兒在此等佳音。三公主把血書塞在為父親做的壽鞋裏麵,托付相公一並帶去,還把去龍宮的路徑告訴了公子哥。公子辭別三公主,即刻向東邊飄飛而去了。
送別書生,天色漸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來。三公主趕著羊群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迴趕。淚水和著雨水從臉上流到口邊,鹹澀難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編的《收羊歌》來: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轉身。望見日頭才落土,奴家怕進卿家門。
二月收羊百花開,丈夫無故罵起來。人人都有姐和妹,怎麽把我當奴才!
三月收羊雨紛紛,泥深路滑實難行。既無蓑衣並鬥笠,無情大雨滿頭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間短來日間長。羊兒喜得吃飽草,苦了奴家餓肚腸。
五月收羊端午節,長工師傅把氣歇。大時大節不許閑,公婆還說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陽曬得奴可憐。口幹舌枯無茶飲,心裏燜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門進屋把羊收。公婆大罵迴家早,拳打腳踢淚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腸好,公婆麵前幫說情。
九月收羊菊花黃,百草枯焦羊不嚐。姑子罵我養瘦了,哪來此等懶婆娘!
十月收羊小陽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爛風霜冷,遍身凍得紫裏紅。
十一月收羊雪花飛,羊羔走散收不迴。公婆安睡夢鄉裏,唯有奴家不得歸。
十二月收羊水結冰,百般苦楚數不清。修書拜托相公去,報與爹爹救奴身。
且說東海龍王,自從三公主觸犯玉帝被貶罰人間受苦之後,時時刻刻都把三公主記在心裏。這天隻聽得門外蝦兵蟹將傳報,說遠方來人,還帶有三公主的禮物與信劄。龍王大喜,傳旨進見。送信人見過龍王,獻上三公主托帶的信劄禮物,述說了三公主在人間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海龍王接過女兒送來的壽鞋一穿,隻覺得鞋底下有針紮肉。揭開鞋墊一看,內有三公主血書一封,不覺老淚縱橫,龍顏大怒道:“那家這麽惡毒,膽敢如此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負到寡王頭上來了!”。
不由大聲喝道:“蝦兵蟹將們聽旨啦!給我血洗卿家!”“大王且慢”忽然聽見有人進諫勸阻,龍王一看不是別人,乃老將龜將軍也。龍王問道:“老將軍有何高見?”
龜將軍拱手迴答道:“現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動幹戈,恐有誤傷公主。依小人之見,不妨請大王先派一將跟隨來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虛實,再計議懲罰措施。”
龍王認為言之有理,便派禦弟青龍隨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從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兒暗中盯梢。一天,小姑見來了兩條漢子,一個是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個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迴家裏,把剛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老婆子聽後大發雷霆:“這個賤婆娘還敢勾引漢子,這還了得!”老婆子一邊吩咐家人去查問,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漢子,一邊召集家裏男工役女四處設卡阻止外人進入。可是幾十號人查遍了九進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間大房子,就是不見外人的蹤影。
卿家老婆子來到廚房查看,隻見大水缸裏水波蕩漾,有兩隻牛角似的東西伸出水麵,老婆子好生奇怪,上前一摸,隻見角叉一拱,一條大青龍張牙舞爪地從大水缸裏躍了出來,嚇得老婆子“哎呀”一聲,癱倒在地。大青龍頭一伸,尾一擺,一綹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著,“轟隆”一聲巨響,地裂天崩了……
原來,那水缸裏的兩隻角杈就是東海龍王禦弟——青龍王的兩隻彎角。當他查明卿家的罪惡之後,即刻懲罰罪人。接著又是一聲巨響,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貧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個卿家院落連同方圓八百裏的平地,統統陷落下去,成為了煙波浩淼、深不可測的大湖泊,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據說這天是農曆二月二日,是龍王為三公主報仇雪恨的日子——“龍抬頭”的日子,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來,當地人民就把二月二日定為龍的紀念日,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紀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而湖南湖北了兩省一共六個門派。
湖南:鐵掌幫,衡山派,湘西趕屍一脈,大澤派,神拳派。
湖北:三豐派。
三豐派之前就介紹過這裏就不用說了,他們的下屬就是武當派,三豐派屬於全真教派之一。
湘西趕屍一脈是湖南的苗族的家族門派,趕屍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迴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趕屍屬於白巫術,即讓一連串客死他鄉的屍體,尾隨在趕屍者身後,穿州過省地返迴故鄉。但趕屍不是把屍體一直趕迴故鄉的,隻是帶領死屍穿過荒涼崎嶇的山區,迴到平原地,交給來接運的鄉中親人,讓他們把屍骸放進棺木內,用其它的交通工具,把棺木運迴鄉間入土安葬。
趕屍時間白天和晚上都可以,但是為了避免驚嚇到路人,所以趕屍多是在夜晚進行,這也給趕屍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想象著密林山路之中,成隊的死人遊走於慘白月光之下,這詭異的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趕屍的人是兩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師傅和徒弟趕。師傅和徒弟,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一麵走一麵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係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裏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廝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裏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迴歸故裏如何?”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麵引路,我在後麵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唿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迴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節”後麵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裏。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禦敵之實乃“霧術”,而“霧” 筆畫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象形文字:上麵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大澤派位於洞庭湖的君山,是正一門派,善使風雨道法。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裏,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個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跡,現已修複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跡。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致,別具一格。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曆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嶽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裏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跡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聯名句使嶽陽在1000多年前就名聞華夏了。煙波浩淼的八百裏洞庭,滔滔東去的萬裏長江,把嶽陽城拱衛得形勢壯闊、風景迷人。那名聞天下,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嶽陽樓,更是嶽陽古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曆代名人訪尋登臨的勝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處四麵環水的山,與嶽陽樓隔水相望,這就是曆代文人騷客喜歡歌詠的君山。一望無際的湖水之中有這麽一處青山,本來就顯得清幽神秘,何況這裏還留下了那麽多的神話傳說。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漢武射蛟、柳毅傳書等,君山簡直成了一個神話世界。這些神話都已流傳許久,給君山和嶽陽帶來了許多神奇和浪漫。
二妃墓: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之趕來,船被大風阻於君山,二妃突然聽到舜帝已死於蒼梧,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淚水灑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憂鬱成疾,死於洞庭湖,葬於山之東麓,為紀念二妃而改洞庭山為君山,現是1979年嶽陽市政府按(清)彭玉麟重修的墓樣維修的。墓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 、雄獅、大象、中堅、“虞帝二紀之墓”墓碑。墓前10米處有一對石引柱,上有一副楷書石刻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君山東麓中部山坳裏有一口井,石井欄上刻有“柳毅井”。看到這裏就會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寫的著名傳奇《柳毅傳》。這篇傳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有一個書生名叫柳毅,他落第還鄉的路上經過陝西徑河北岸。在那裏,他遇上了一個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舊、神情淒楚。柳毅問那女子為何哀傷。那女子說:她本是洞庭龍王的愛女,嫁給涇河龍王之子,夫婿為婢女所惑,經常打罵侮辱。她把事情告訴公婆,公婆反而責罵她,罰她做苦工。涇陽與洞庭相去幾千裏,想請柳毅代為傳送一封家書。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處境,就問清了聯絡的方法,然後帶著牧羊女交托的信迴南方去了。
迴鄉以後,柳毅立即來到洞庭湖,按照龍女教他的方法進了龍宮,把龍女的信交給了洞庭龍王。龍王讀信以後非常悲傷。他一麵熱情款待柳毅,感謝他仗義傳書;一麵派人把信送進內宮傳閱。誰知這封信使龍王的內眷傷心痛哭,驚動了龍王的弟弟錢塘君。錢塘君性子剛烈,聽到這事以後怒不可遏,化成一條赤色巨龍飛去陝西,把涇河龍王的兒子殺死,把龍女接迴了洞庭湖。洞庭龍宮一片歡騰,盛宴感謝柳毅。錢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親,希望他娶龍女為妻,永結姻親。柳毅先是謝絕了,怕驚擾了龍女,後來看到龍女的美貌又有些後悔。但也沒再改口,帶了龍王送的許多珍寶出了洞庭湖迴家去了。
柳毅迴鄉以後,賣掉了一些龍王送給他的珍寶,頓時成了巨富。娶了幾個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個姓盧的女子。結婚那天,迴到洞房仔細審看,覺得盧氏女子與龍女非常相似。一說話,才知道真是龍女,因思念柳毅,假托盧氏結親。柳毅非常高興,與龍女從此恩恩愛愛,過著幸福逍遙的生活。
衡山派位於衡山下的衡陽城,派中弟子擅音律,又擅劍法,門下產業主要就是全國連鎖的器樂班。
神拳派是神打門派,神打,又稱請神上身,據記載刀槍不入,是一種民間流傳的請神上身的方式,聽說 可以上刀山, 下油鍋。 神打不隻是一種祭祀, 還有一種稱為神拳 (請到什麽神就用什麽) , 中之必死。
據記載,神打首先需要開壇作法,獻祭供品,拜祭神明(或者武藝超群的武魂),請 之附身起到身上般若神明。不過此法利用不當十分兇險,輕則自損心神,重則身慘,甚 至死亡。 又說神打,就是請神上身,主要是指某些人通過自我催眠的方式,暗示自己是神靈,此 時人自身的各方麵能力因為精神暗示的原因得到提高,有若神靈上身.比較常見的就是請關公,齊天大聖和龍王了。 “神打”功夫,其實並不是什麽很高層次的功夫相反這隻能說是層次還不高的基本入 門功夫,師傅真心傳度的話,一般一入門就會教給徒弟一項護身保命的功夫,神打就是 其中之一。隻要師傅開金口就行,這又和正一的過功有類似之處,也是不用練,即學即 用,即用即靈。 現在湖南湖北一帶還流行著一種功夫,摸一下,指一下對方對方當天就會在家重病不起,針藥無效,但也不會要命,說白了就是百般折騰人。
神拳派的神打練法比較簡單,一段咒語: 弟子頭頂三十三天。 弟子默請儒釋道三教。 晚上子時於野外焚香修煉四十九天即可。用時身體擺放一特定姿勢,馬上就有神力附入體內。以各種套路達到防身護體之功效!
鐵掌幫,傳說當年韓世忠遭削除兵權後,其部下領著一批兄弟在荊湖一帶落草,之後輾轉入了鐵掌幫,後鐵掌幫大興傳承至今,門派絕學便是這鐵砂掌和輕功水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