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開打開打
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 作者:靖字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日的海南,依舊有著接近30度的氣溫。
感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暖意,唐澤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他跨步一拳砸向了地麵。
萬寧武裝部的足球場是真草的,因為長年的維護不足,整個球場坑坑窪窪的黃土麵積比草地多。
而唐澤這一拳帶著炁直接把球場砸出了一個凹陷,一瞬間,視線之內全都被塵土掩蓋。
“臥槽,”說話的不是別人,是看台上的李方,因為他知道這損壞的財物科長肯定不給報,隻能從他這海南辦事處掏。
“臥槽,”同樣說話還有來參觀的萬寧武裝部的政委,不過他的臥槽裏麵是帶著喜悅的,因為他知道這球場能有人出錢換成塑膠的了。
“臥槽”,這一聲臥槽則是出自安新的嘴巴,因為在塵土飛揚的那一刻唐澤的身影就消失。
“是土遁,用炁去感知。”汪筱提醒他道。
而在唐澤身影消失的那一刹那他手中的長棍也是脫手而出,直奔大師兄襲去。
麵對飛速插過來的長棍大師兄沒有動作,依舊麵帶微笑。
在長棍及身的那一刻,唐澤的身影也是出現在了大師兄的後方,此時的他全身布滿著電光,一拳轟向了大師兄的後背。
隻聽“啪”的一聲,大師兄的身體開始破碎,然後消失,一張被長棍洞穿的符紙出現在了大師兄剛剛站的地方。
“替身符?”安新大驚,“什麽時候的事,那他人呢?”
“閉嘴,仔細看!”汪筱說道。
而唐澤並沒有一絲的遲疑仿佛他早就知道就是替身一般,他單手接住飛速的長棍,右手握住棍尖,左腳蹬地帶著飛棍前衝的慣性以身為軸,轉身一個力劈華山劈向了自己的左後方。
唐澤的慣用手是右手,主視眼也是右眼,所以貼了隱身符的大師兄埋伏在他的左側。
“又是替身符?”安新驚唿,
長棍劈下,又是一張符紙被劈碎了在半空。
一擊落空之後,唐澤收迴長棍成守勢,然後他又深吸一口氣,隨著他的唿氣大量的炁也以他自身為中心如氣浪般瞬間席卷了整個足球場。
“我去,他這個量大啊。”三師兄靖姝感歎道,然後笑嘻嘻的瞥了眼丟丟。
丟丟感受到三師兄的目光小臉不知道為什麽一紅。
“他這個炁量,不一般。”維玄子也稱讚道。
隨著炁浪籠罩整個場地,唐澤將長棍一把插進地裏後身影也又一次消失了,然後便一次又一次在炁浪扭曲的地方顯現,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
“我去,這當真是符紙不要錢是吧。”安新看著唐澤打碎一張又一張替身符撇嘴說道。
“你能不能做到短時間把所有的替身符都模擬得和本體的感覺一模一樣啊。”十六師兄靖緹問到三師兄靖姝。
“辦不到,而且你確定隻有替身符嗎?”三師兄說道。
隻聽“嘭”的一聲巨響,在唐澤又一拳轟碎一張符紙時隨著符紙的顯現以符紙為中心瞬間爆炸開來。
爆炸所帶來的衝擊和火光卻連唐澤一點衣角都沒有影響到,唐澤也沒有遲疑的閃身到了下一處地點。
火光,電光,風聲,雨聲,金鐵交加之聲,隨著唐澤的攻擊從一張又一張的符紙中爆發出來。
七息過後,唐澤終於找到了正主,大師兄也在唐澤的攻擊中顯現了真身。
簡單的過了兩招,唐澤突然一個撤步拉開了距離,隻見他伸出右手以劍指指向大師兄,然後掌心朝上,二指向上一勾。
作為在場和唐澤對戰最多的人,此時隻有汪筱注意到大師兄目前站的位置正處於唐澤和他的木棍正中間。
而隨著唐澤的動作,大師兄身後木棍瞬間破碎成了無數塊然後分散懸浮在了大師兄四周。
如果唐澤願意,剛剛那一刻,木棍的碎片也可以化成無數把利劍直刺大師兄的後背。
“差不多可以了,”曠雅先生也是叫停了這場比試。
“就這麽完了?”安新轉頭問下周圍的人。
從汪筱站上看台到比試結束,一共過去了十息,也就是一分鍾都不到。
“廢話,他們這場比試隻是看唐澤有沒有參加道戰的實力,你沒看到副科長全程都沒還過手嗎。”汪筱一臉看白癡的樣子看著安新。
而當師父出聲之後,唐澤也是大手一招,那些木棍碎片又在他的手中重新匯聚迴歸了原本模樣。
“想不到,你這個弟子還會這麽一手禦物。”唐澤的大師伯劍奎感歎道
“我也是剛知道的,”曠雅先生此時臉都要笑爛了。
禦物術其原理通常被描述為使用個人的意誌力或能量(炁)來操控無生命物體,讓這些物體按照施術者的意誌行動。這種能力可以分為“內禦”和“外禦”兩種類型:
內禦 :指的是將物體直接收納入施術者的體內,使其成為施術者身體的一部分,並按照施術者的意願行動。
外禦 :則是通過某種方式將物體從外部操控,使其移動、改變形狀或進行攻擊。
禦物術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攜帶或儲存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體,理論上來說從極小的物品如火柴盒到巨大的建築物如摩天大樓都有可能。
禦物這一手有點像影視作品裏麵的念力操縱物體,唐澤之前也是完全不會這一手,不過在吃了盜天丹取得了杜潼的控製權之後,他便想到了這招。
因為召喚出完整的杜潼出來需要耗費他大量的炁和精神,這是沒辦法在戰鬥中去辦到的。
在戰鬥前把人召喚出來就隻是明擺的多一個幫手而已,所以他便想到隻用極少部分的炁去喚醒杜潼的意識,讓他附著在兵器之上戰鬥。舉個例子,如果先前他真的攻擊大師兄,而大師兄若隻是把此當做禦物手段來防禦的話,被杜潼瞬殺都有可能。
“就靖閑的表現,我認為是有資格參與道戰了,靖梓的名額不變,靖閑和靖岩到底誰參加,你們自己商量。”維玄子說完這句話後便下線了。
其餘幾個師叔伯見維玄子都發話了也是寒暄了幾句紛紛下線了。
“那你們自己商量唄,我去補個覺。”曠雅先生把選擇權交給了兩個徒弟後也下了。
“你這最後一招可以啊,是那個叫杜潼的吧。”大師兄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唐澤為什麽突然會了這一手禦物。
“嘻嘻,還可以吧。”唐澤笑嘻嘻的跟大師兄說道。
“還行,不過你這個兵器材質差了點兒,我跟你說,該怎麽怎麽.....”兩師兄弟興致勃勃的複盤著。
看他們在下麵笑嘻嘻,李方在看台上麵確實滿心mmp。
“這個科長啊,這個維修費我們海南這邊經費最近緊張啊.....”李方搓著手跟古正道賠著笑臉說道。
“那要不你去找玄霄的要?本來也是下麵那倆打架搞的?或者幹脆讓他們出這個錢,這兩都不是缺錢的主兒。”古正道反正是絲毫不提總部來給這筆錢。
而一旁的丟丟一聽可能要找他們要錢也是直接翻身下了看台拉著唐澤就跑了,十六師兄靖緹和三師兄靖姝也是和大師兄靖岩使著眼色開始往外溜。
“嘿!”李方看著跑路的玄霄眾人,也是無語,而他一轉頭便又看見武裝部的趙政委拿著一張報價單過來了。
“我說老李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你們九科的年輕人是真讓我大開眼界啊,這個是損壞的清單和報價您看看簽個字?”
“還看什麽,我簽。”李方顫顫巍巍的簽了字。
而此時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安新看他可憐過來把剩下的那一袋冷早點放在了他的手上,然後轉身跟上了汪筱。
......
今天是農曆正月二十六,端午是五月初五,還有滿打滿算也就三個月時間。
正月剩下的幾天,唐澤和丟丟帶著張偉和林依在萬寧玩了個遍。
送走他們後剩下的日子唐澤除了吃飯以外都一刻不停的修行著。睡覺的時候有睡經,吃丟丟的時候兩人也運轉著洞玄經。
而五人小組因為丟丟的離隊便由盧先生暫時補上了這個空缺,他和汪筱則是每天換著法的調教安新和黎想讓他們能夠快點達到戰鬥小組的標準,好在兩人都是警校出身,對各種現代武器也是上手得極快。
像這種單調且充實的日子往往是過得極快的,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四月三十日,一行六人便動身前往了玄霄派的山門,位於山西太原晉中市壽陽縣的鹿泉山。
傳說南極仙翁就是在此山升天成仙的,這裏有鹿有泉,山也自然叫作“鹿泉山”了。
在往年,羅天大醮通常是在下元節前後舉辦,而此次玄霄卻是將時間放在了端午,據說全國128個修行門派以及一些著名的散修都將前來觀禮。
道家之儀式極為精美、繁複,堪稱世界之最,至今保存有大量古樸而典雅的儀式,可上溯於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代,迄今約一千九百餘年,如東海之水浩瀚、流長。儀式最主要可分為齋與醮。
據唐代杜光庭天師的古法,道家應有二十七品齋、四十二等之醮的定式。
齋醮是自我修持、濟世度人、增進福報的重要方法。齋與醮密不可分,但也十分易於混淆,後世語境中齋、醮不分,互換混用。
集天下道人慈悲之願力,共請羅天諸神下降、祈福蒼生,這就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並非後世漫畫中的“比武場”,而是一種高規格,上奉神尊、下度幽魂,冥陽兩利、功德深厚的超大型盛會,亦是道門最高規格的大型齋醮活動,為道教界的喜事、盛事。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含義為諸天,有網羅諸天諸地之意。行儀之目的是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道藏》記錄有《羅天大醮設醮儀》《羅天大醮三朝儀》和《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等。據《羅天大醮設醮儀》記載羅天大醮召請的有“三境至尊、十方上聖、玉京金闕天帝天真,十方師尊聖眾、三界官屬、一切威靈”。
“醮”(音“教”),在中華傳統經典禮儀中,是士人加冠和婚娶時所舉行的一種儀禮,而作為一種祭儀,則來源於民間習俗。道教在宋代以後,逐漸將醮作為祈禱祭禮的主要儀式,乃是祭祀三清、四禦、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道士持之為帝王祈福,為國家禱告太平。
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籙、金籙、明真、三元、八節、塗炭、自然等齋,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
唐以後,“齋”與“醮”開始並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明代鄧仲修等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時,將齋、醮合並,成為道教宗教科儀的統稱。自此,曆朝曆代很多帝王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
據《雲笈七簽卷之一百三》記載:“結壇之法有九。上三壇則為國家設之。其上曰順天興國壇,凡星位三千六百,為普天大醮,旌旗鑒劍弓矢法物羅列次序,開建門戶具有儀範。其中曰延祚保生壇,凡星位二千四百,為周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上壇一等,其下曰祈穀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道經記載其規格共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
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三種大醮做法,雖然規模有所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為護國佑民、二為延壽度亡,三為消災禳禍,四為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籙大醮,玉籙大醮、黃籙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古代的普天儀式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大多是在太平盛世,國家繁榮,道門興盛,之時舉辦羅天大醮活動,成為道教界為國家和世界祈福隆重的儀典。
羅天大醮等道教科儀,最初的目的都是先民為了通過與天地溝通的儀式,祈求攘除水災、旱災、地震等天災,以及趨避瘟疫、病患、死亡的方法。
據《翊聖保德真君傳》記載:道教共有九壇三醮,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壇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
這便是“三天大醮”,即“普天大醮”、“周天大醮”和“羅天大醮”。三天大醮雖規模有所不同,但目的都在於護國佑民、延壽度亡、消災禳禍、祈福謝恩。
依循古製,羅天大醮大法會,需要設立十餘座醮壇。主壇為元始虛皇壇,上設一千二百諸神牌位。其下分設都壇、皇壇、集神壇、朝真壇、吉祥壇、祈福壇、度人壇、延生壇、順星壇、報恩壇、降魔壇、諸真壇、青玄壇等,誦經拜懺,日夜供奉香燈。各壇由大師、高功主持儀式,祝聖朝真。
依《道門定製》的記載:金籙齋結束之後的“散壇設醮”環節,需要恭請三千六百位神明接受供養,稱為“普天大醮”;玉籙齋之後,邀請兩千四百位神明接受供奉,稱“周天大醮”;而黃籙齋圓滿之後,誠邀一千兩百位神明來臨法會,號曰“羅天大醮”。
此處“羅天”指“大彌羅天”,乃三界四梵以上最高處的天界,在《靈寶經》中稱之為“三界之上,渺渺大羅”是生成宇宙的“梵炁彌羅”之境。
同時,“羅天”又寓“羅天地海嶽神明”之意,誠邀的一千二百位神明涵蓋了三清境、四梵天、星空界、三界、四府、陽寰、水國、酆都等“三府”各處主要聖尊。
設“羅天大醮”,就是在黃籙齋之後,用實際的物質供養表達“質信”,並“投龍進簡”效信山川,向神明表達由衷的感謝,以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目前,有史可考的“羅天大醮”,可追溯到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一月,在大明宮三殿前舉行羅天大醮,其夜及晨,有龍見於禦座,鱗甲腳跡遍於褥,上以其褥示朝臣。
晚唐杜光庭《廣成集》中收錄有“羅天醮嶽瀆詞”、“羅天醮太一詞”、“羅天中級三皇醮詞”,並明確述有“修黃籙寶齋,備羅天大醮”,這樣的定式應在唐代已具一定影響力。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九記載,宋朝真宗皇帝時期,尊崇道家,特命王欽若修定“羅天大醮”細則。於天禧元年(1017) 春正月,令全國諸路分設“羅天大醮”。先建道場,前七日為了體現君王的仁政與齋法,禁屠宰、刑罰,止兇穢,坊市三日不得飲酒食肉。軍校、牙將、道釋、耆壽,悉集寺觀、軍營、民舍,於門庭設香燭望拜,應是舉全國之力,同時舉辦“羅天大醮”的盛況。
感受著陽光照在身上的暖意,唐澤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他跨步一拳砸向了地麵。
萬寧武裝部的足球場是真草的,因為長年的維護不足,整個球場坑坑窪窪的黃土麵積比草地多。
而唐澤這一拳帶著炁直接把球場砸出了一個凹陷,一瞬間,視線之內全都被塵土掩蓋。
“臥槽,”說話的不是別人,是看台上的李方,因為他知道這損壞的財物科長肯定不給報,隻能從他這海南辦事處掏。
“臥槽,”同樣說話還有來參觀的萬寧武裝部的政委,不過他的臥槽裏麵是帶著喜悅的,因為他知道這球場能有人出錢換成塑膠的了。
“臥槽”,這一聲臥槽則是出自安新的嘴巴,因為在塵土飛揚的那一刻唐澤的身影就消失。
“是土遁,用炁去感知。”汪筱提醒他道。
而在唐澤身影消失的那一刹那他手中的長棍也是脫手而出,直奔大師兄襲去。
麵對飛速插過來的長棍大師兄沒有動作,依舊麵帶微笑。
在長棍及身的那一刻,唐澤的身影也是出現在了大師兄的後方,此時的他全身布滿著電光,一拳轟向了大師兄的後背。
隻聽“啪”的一聲,大師兄的身體開始破碎,然後消失,一張被長棍洞穿的符紙出現在了大師兄剛剛站的地方。
“替身符?”安新大驚,“什麽時候的事,那他人呢?”
“閉嘴,仔細看!”汪筱說道。
而唐澤並沒有一絲的遲疑仿佛他早就知道就是替身一般,他單手接住飛速的長棍,右手握住棍尖,左腳蹬地帶著飛棍前衝的慣性以身為軸,轉身一個力劈華山劈向了自己的左後方。
唐澤的慣用手是右手,主視眼也是右眼,所以貼了隱身符的大師兄埋伏在他的左側。
“又是替身符?”安新驚唿,
長棍劈下,又是一張符紙被劈碎了在半空。
一擊落空之後,唐澤收迴長棍成守勢,然後他又深吸一口氣,隨著他的唿氣大量的炁也以他自身為中心如氣浪般瞬間席卷了整個足球場。
“我去,他這個量大啊。”三師兄靖姝感歎道,然後笑嘻嘻的瞥了眼丟丟。
丟丟感受到三師兄的目光小臉不知道為什麽一紅。
“他這個炁量,不一般。”維玄子也稱讚道。
隨著炁浪籠罩整個場地,唐澤將長棍一把插進地裏後身影也又一次消失了,然後便一次又一次在炁浪扭曲的地方顯現,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
“我去,這當真是符紙不要錢是吧。”安新看著唐澤打碎一張又一張替身符撇嘴說道。
“你能不能做到短時間把所有的替身符都模擬得和本體的感覺一模一樣啊。”十六師兄靖緹問到三師兄靖姝。
“辦不到,而且你確定隻有替身符嗎?”三師兄說道。
隻聽“嘭”的一聲巨響,在唐澤又一拳轟碎一張符紙時隨著符紙的顯現以符紙為中心瞬間爆炸開來。
爆炸所帶來的衝擊和火光卻連唐澤一點衣角都沒有影響到,唐澤也沒有遲疑的閃身到了下一處地點。
火光,電光,風聲,雨聲,金鐵交加之聲,隨著唐澤的攻擊從一張又一張的符紙中爆發出來。
七息過後,唐澤終於找到了正主,大師兄也在唐澤的攻擊中顯現了真身。
簡單的過了兩招,唐澤突然一個撤步拉開了距離,隻見他伸出右手以劍指指向大師兄,然後掌心朝上,二指向上一勾。
作為在場和唐澤對戰最多的人,此時隻有汪筱注意到大師兄目前站的位置正處於唐澤和他的木棍正中間。
而隨著唐澤的動作,大師兄身後木棍瞬間破碎成了無數塊然後分散懸浮在了大師兄四周。
如果唐澤願意,剛剛那一刻,木棍的碎片也可以化成無數把利劍直刺大師兄的後背。
“差不多可以了,”曠雅先生也是叫停了這場比試。
“就這麽完了?”安新轉頭問下周圍的人。
從汪筱站上看台到比試結束,一共過去了十息,也就是一分鍾都不到。
“廢話,他們這場比試隻是看唐澤有沒有參加道戰的實力,你沒看到副科長全程都沒還過手嗎。”汪筱一臉看白癡的樣子看著安新。
而當師父出聲之後,唐澤也是大手一招,那些木棍碎片又在他的手中重新匯聚迴歸了原本模樣。
“想不到,你這個弟子還會這麽一手禦物。”唐澤的大師伯劍奎感歎道
“我也是剛知道的,”曠雅先生此時臉都要笑爛了。
禦物術其原理通常被描述為使用個人的意誌力或能量(炁)來操控無生命物體,讓這些物體按照施術者的意誌行動。這種能力可以分為“內禦”和“外禦”兩種類型:
內禦 :指的是將物體直接收納入施術者的體內,使其成為施術者身體的一部分,並按照施術者的意願行動。
外禦 :則是通過某種方式將物體從外部操控,使其移動、改變形狀或進行攻擊。
禦物術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攜帶或儲存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體,理論上來說從極小的物品如火柴盒到巨大的建築物如摩天大樓都有可能。
禦物這一手有點像影視作品裏麵的念力操縱物體,唐澤之前也是完全不會這一手,不過在吃了盜天丹取得了杜潼的控製權之後,他便想到了這招。
因為召喚出完整的杜潼出來需要耗費他大量的炁和精神,這是沒辦法在戰鬥中去辦到的。
在戰鬥前把人召喚出來就隻是明擺的多一個幫手而已,所以他便想到隻用極少部分的炁去喚醒杜潼的意識,讓他附著在兵器之上戰鬥。舉個例子,如果先前他真的攻擊大師兄,而大師兄若隻是把此當做禦物手段來防禦的話,被杜潼瞬殺都有可能。
“就靖閑的表現,我認為是有資格參與道戰了,靖梓的名額不變,靖閑和靖岩到底誰參加,你們自己商量。”維玄子說完這句話後便下線了。
其餘幾個師叔伯見維玄子都發話了也是寒暄了幾句紛紛下線了。
“那你們自己商量唄,我去補個覺。”曠雅先生把選擇權交給了兩個徒弟後也下了。
“你這最後一招可以啊,是那個叫杜潼的吧。”大師兄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唐澤為什麽突然會了這一手禦物。
“嘻嘻,還可以吧。”唐澤笑嘻嘻的跟大師兄說道。
“還行,不過你這個兵器材質差了點兒,我跟你說,該怎麽怎麽.....”兩師兄弟興致勃勃的複盤著。
看他們在下麵笑嘻嘻,李方在看台上麵確實滿心mmp。
“這個科長啊,這個維修費我們海南這邊經費最近緊張啊.....”李方搓著手跟古正道賠著笑臉說道。
“那要不你去找玄霄的要?本來也是下麵那倆打架搞的?或者幹脆讓他們出這個錢,這兩都不是缺錢的主兒。”古正道反正是絲毫不提總部來給這筆錢。
而一旁的丟丟一聽可能要找他們要錢也是直接翻身下了看台拉著唐澤就跑了,十六師兄靖緹和三師兄靖姝也是和大師兄靖岩使著眼色開始往外溜。
“嘿!”李方看著跑路的玄霄眾人,也是無語,而他一轉頭便又看見武裝部的趙政委拿著一張報價單過來了。
“我說老李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你們九科的年輕人是真讓我大開眼界啊,這個是損壞的清單和報價您看看簽個字?”
“還看什麽,我簽。”李方顫顫巍巍的簽了字。
而此時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安新看他可憐過來把剩下的那一袋冷早點放在了他的手上,然後轉身跟上了汪筱。
......
今天是農曆正月二十六,端午是五月初五,還有滿打滿算也就三個月時間。
正月剩下的幾天,唐澤和丟丟帶著張偉和林依在萬寧玩了個遍。
送走他們後剩下的日子唐澤除了吃飯以外都一刻不停的修行著。睡覺的時候有睡經,吃丟丟的時候兩人也運轉著洞玄經。
而五人小組因為丟丟的離隊便由盧先生暫時補上了這個空缺,他和汪筱則是每天換著法的調教安新和黎想讓他們能夠快點達到戰鬥小組的標準,好在兩人都是警校出身,對各種現代武器也是上手得極快。
像這種單調且充實的日子往往是過得極快的,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四月三十日,一行六人便動身前往了玄霄派的山門,位於山西太原晉中市壽陽縣的鹿泉山。
傳說南極仙翁就是在此山升天成仙的,這裏有鹿有泉,山也自然叫作“鹿泉山”了。
在往年,羅天大醮通常是在下元節前後舉辦,而此次玄霄卻是將時間放在了端午,據說全國128個修行門派以及一些著名的散修都將前來觀禮。
道家之儀式極為精美、繁複,堪稱世界之最,至今保存有大量古樸而典雅的儀式,可上溯於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代,迄今約一千九百餘年,如東海之水浩瀚、流長。儀式最主要可分為齋與醮。
據唐代杜光庭天師的古法,道家應有二十七品齋、四十二等之醮的定式。
齋醮是自我修持、濟世度人、增進福報的重要方法。齋與醮密不可分,但也十分易於混淆,後世語境中齋、醮不分,互換混用。
集天下道人慈悲之願力,共請羅天諸神下降、祈福蒼生,這就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並非後世漫畫中的“比武場”,而是一種高規格,上奉神尊、下度幽魂,冥陽兩利、功德深厚的超大型盛會,亦是道門最高規格的大型齋醮活動,為道教界的喜事、盛事。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含義為諸天,有網羅諸天諸地之意。行儀之目的是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道藏》記錄有《羅天大醮設醮儀》《羅天大醮三朝儀》和《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羅天大醮上品妙經》等。據《羅天大醮設醮儀》記載羅天大醮召請的有“三境至尊、十方上聖、玉京金闕天帝天真,十方師尊聖眾、三界官屬、一切威靈”。
“醮”(音“教”),在中華傳統經典禮儀中,是士人加冠和婚娶時所舉行的一種儀禮,而作為一種祭儀,則來源於民間習俗。道教在宋代以後,逐漸將醮作為祈禱祭禮的主要儀式,乃是祭祀三清、四禦、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道士持之為帝王祈福,為國家禱告太平。
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籙、金籙、明真、三元、八節、塗炭、自然等齋,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
唐以後,“齋”與“醮”開始並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明代鄧仲修等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時,將齋、醮合並,成為道教宗教科儀的統稱。自此,曆朝曆代很多帝王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
據《雲笈七簽卷之一百三》記載:“結壇之法有九。上三壇則為國家設之。其上曰順天興國壇,凡星位三千六百,為普天大醮,旌旗鑒劍弓矢法物羅列次序,開建門戶具有儀範。其中曰延祚保生壇,凡星位二千四百,為周天大醮,法物儀範,降上壇一等,其下曰祈穀福時壇,凡星位一千二百,為羅天大醮”。道經記載其規格共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
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三種大醮做法,雖然規模有所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為護國佑民、二為延壽度亡,三為消災禳禍,四為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籙大醮,玉籙大醮、黃籙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加上古代的普天儀式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大多是在太平盛世,國家繁榮,道門興盛,之時舉辦羅天大醮活動,成為道教界為國家和世界祈福隆重的儀典。
羅天大醮等道教科儀,最初的目的都是先民為了通過與天地溝通的儀式,祈求攘除水災、旱災、地震等天災,以及趨避瘟疫、病患、死亡的方法。
據《翊聖保德真君傳》記載:道教共有九壇三醮,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壇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
這便是“三天大醮”,即“普天大醮”、“周天大醮”和“羅天大醮”。三天大醮雖規模有所不同,但目的都在於護國佑民、延壽度亡、消災禳禍、祈福謝恩。
依循古製,羅天大醮大法會,需要設立十餘座醮壇。主壇為元始虛皇壇,上設一千二百諸神牌位。其下分設都壇、皇壇、集神壇、朝真壇、吉祥壇、祈福壇、度人壇、延生壇、順星壇、報恩壇、降魔壇、諸真壇、青玄壇等,誦經拜懺,日夜供奉香燈。各壇由大師、高功主持儀式,祝聖朝真。
依《道門定製》的記載:金籙齋結束之後的“散壇設醮”環節,需要恭請三千六百位神明接受供養,稱為“普天大醮”;玉籙齋之後,邀請兩千四百位神明接受供奉,稱“周天大醮”;而黃籙齋圓滿之後,誠邀一千兩百位神明來臨法會,號曰“羅天大醮”。
此處“羅天”指“大彌羅天”,乃三界四梵以上最高處的天界,在《靈寶經》中稱之為“三界之上,渺渺大羅”是生成宇宙的“梵炁彌羅”之境。
同時,“羅天”又寓“羅天地海嶽神明”之意,誠邀的一千二百位神明涵蓋了三清境、四梵天、星空界、三界、四府、陽寰、水國、酆都等“三府”各處主要聖尊。
設“羅天大醮”,就是在黃籙齋之後,用實際的物質供養表達“質信”,並“投龍進簡”效信山川,向神明表達由衷的感謝,以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目前,有史可考的“羅天大醮”,可追溯到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一月,在大明宮三殿前舉行羅天大醮,其夜及晨,有龍見於禦座,鱗甲腳跡遍於褥,上以其褥示朝臣。
晚唐杜光庭《廣成集》中收錄有“羅天醮嶽瀆詞”、“羅天醮太一詞”、“羅天中級三皇醮詞”,並明確述有“修黃籙寶齋,備羅天大醮”,這樣的定式應在唐代已具一定影響力。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九記載,宋朝真宗皇帝時期,尊崇道家,特命王欽若修定“羅天大醮”細則。於天禧元年(1017) 春正月,令全國諸路分設“羅天大醮”。先建道場,前七日為了體現君王的仁政與齋法,禁屠宰、刑罰,止兇穢,坊市三日不得飲酒食肉。軍校、牙將、道釋、耆壽,悉集寺觀、軍營、民舍,於門庭設香燭望拜,應是舉全國之力,同時舉辦“羅天大醮”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