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雲開見日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官見過李公公。”郭淩峰快步上前,拱手行禮。
李公公笑眯眯地虛扶一把,“郭大人不必多禮,咱家此次前來,是奉聖上旨意,特來嘉獎郭大人為推廣教育普及做出的貢獻,聖上對大人的舉措十分讚賞,稱讚您是國之棟梁啊!”
周圍人群一片嘩然,看向郭淩峰的目光中充滿了敬佩。自從郭淩峰力排眾議,推行教育普及政策以來,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從未斷絕。然而,郭淩峰頂住了壓力,他堅信,隻有讓更多人讀書識字,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這都是皇上聖明,下官不過是盡綿薄之力罷了。”郭淩峰謙遜地迴應道。
李公公又從袖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卷軸,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郭愛卿忠心為國,才堪重用,其推行教育普及之策,深得朕心。特賜……”
一連串的賞賜聽得眾人眼花繚亂,郭淩峰卻神色平靜,他明白,這些賞賜不僅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教育普及事業的支持。
送走李公公後,郭淩峰和陶夭夭並肩漫步在書院的後花園中。
“峰哥哥,你看到了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現在就連京城都知道了你的功績。”陶夭夭明媚的雙眸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郭淩峰輕輕地將她攬入懷中,“夭夭,這不僅僅是我的功勞,也有你的一份貢獻。這段時間你為了製定教育發展規劃,可是沒少熬夜。”
“隻要能幫到峰哥哥,我做什麽都願意。”陶夭夭的聲音甜如蜜糖。
的確,為了更好地推廣教育,陶夭夭與郭淩峰嘔心瀝血,製定了一套詳細的長期發展規劃。他們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更多的學府,同時招募和培養更多的教師,讓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貴賤,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幾個月後,一份題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晉教育改革綱要》的奏折呈遞到皇帝案前,這份凝聚著郭淩峰和陶夭夭無數心血的綱要,將為大晉的未來描繪出一幅怎樣的藍圖?
“先生,您覺得這份綱要……”皇帝放下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一旁的老者。
老者捋著花白的胡須,渾濁的眼中卻透著精光,他正是當世大儒朱熹。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皇上,這份綱要立意高遠,切實可行,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教育改革方案啊!老臣曾一度擔憂,普及教育會衝擊傳統,動搖我儒學根基,如今看來,卻是老臣目光短淺了。”
皇帝微微一笑,“哦?先生何出此言?”
“自郭大人推行教育普及以來,民間讀書氛圍日漸濃厚,百姓明理守法,路不拾遺,此其一也。各地學堂,人才輩出,如那柳文彥,年僅十二便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佳句,還有那出身寒門的趙鐵柱,刻苦鑽研,發明了新型水車,造福一方百姓,此其二也。”朱熹頓了頓,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老臣觀察到,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學子們,他們心懷天下,誌存高遠,並非迂腐之輩,假以時日,必將成為國之棟梁!”
皇帝聽完龍顏大悅,“先生所言極是,郭愛卿確是難得的治世能臣啊!”他拿起朱筆,在奏折上批下“準奏”二字,並提筆寫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個大字。
時光荏苒,轉眼間,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生們已經學成畢業。才華橫溢的柳文彥放棄了進入仕途的機會,選擇迴到家鄉,創辦了一所免費的私塾,致力於將畢生所學傳授給更多孩子。而刻苦勤奮的趙鐵柱則加入了朝廷的工部,致力於將自己的發明創造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改善百姓生活。
“先生,學生今日就要遠赴江南,臨行前,特來向您辭行。”一身青衫的柳文彥恭敬地向郭淩峰行禮。
“文彥,此去路途遙遠,萬事小心。記住,教育之道,任重道遠,切不可懈怠。”郭淩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滿是期許。
送走柳文彥後,郭淩峰走進書房,隻見陶夭夭正伏案疾書,她麵前堆滿了各種文件和卷宗。
“夭夭,還在忙著整理那些宮廷教師的教學心得?”郭淩峰心疼地問道。
“是啊,這些可都是寶貴的經驗,我想把它們匯編成冊,推廣到全國各地,這樣就能幫助更多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了。”陶夭夭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笑著說道,“對了,峰哥哥,我發現……”
她的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啟稟大人,宮裏來人,說是有要事求見!”侍衛單膝跪地,語氣急促。
陶夭夭放下手中的書卷,秀眉微蹙,“宮裏來人?可是宮學那邊出了什麽岔子?”
郭淩峰麵色平靜,示意侍衛將來人帶進書房。
片刻之後,一名身著宮服的內侍快步走了進來,他向郭淩峰和陶夭夭行禮後,恭敬地說道:“郭大人,皇上口諭,宣您即刻進宮。”
郭淩峰心中疑惑,但皇命難違,他立刻整頓衣冠,隨內侍匆匆進宮麵聖。
禦書房內,皇帝正襟危坐,眉頭緊鎖,手裏拿著一份奏折,神色凝重。
“臣郭淩峰,參見皇上。”郭淩峰行禮道。
“愛卿平身。”皇帝放下奏折,示意郭淩峰起身,“朕今日召你前來,是想聽聽你對這份奏折的看法。”
郭淩峰接過奏折,仔細閱讀起來。奏折是禮部尚書呈上的,內容是關於近期各地學堂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匯總,比如師資力量不足,教材內容參差不齊,部分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等。
看罷奏折,郭淩峰心中了然,這些問題他早有預料,教育普及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
“皇上,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但臣相信,隻要我們及時調整策略,就一定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將教育普及工作推向更高的階段。”郭淩峰語氣堅定地說道。
皇帝點了點頭,“愛卿所言極是,朕已經決定,近期召開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屆時,你要將你這段時間總結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對未來教育改革的設想,向與會官員詳細闡述。”
“臣遵旨。”郭淩峰領命。
幾日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皇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齊聚一堂,共商教育大計。
郭淩峰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演講。他首先肯定了教育普及工作取得的成果,然後話鋒一轉,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我們任重而道遠!”郭淩峰慷慨激昂的演講,贏得了在場官員的陣陣掌聲。
會議結束後,郭淩峰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走訪各地學堂,與教師和學生麵對麵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他還組織編寫新的教材,建立健全教師培訓體係,努力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峰哥哥,你看,這是宮廷教師們整理的教學心得,他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陶夭夭將一疊厚厚的文稿遞給郭淩峰。
郭淩峰接過文稿,仔細翻閱起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些經驗彌足珍貴,我們要好好利用起來,讓更多的教師受益。”
夜深人靜,郭淩峰站在學府的屋頂,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他知道,教育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實現教育公平的夢想。
這時,身後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身後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郭淩峰迴過頭,看到陶夭夭披著一件月白色披風,俏生生地站在門口,手中還端著一盞冒著熱氣的茶。
“夜深露重,峰哥哥怎麽一個人站在這裏吹風?”陶夭夭走到郭淩峰身邊,將手中的茶遞給他,“又在操心教育改革的事情?”
郭淩峰接過茶,溫熱的觸感驅散了指尖的涼意,他笑著搖搖頭,“夭夭,你還不了解我嗎?這世上能讓我想破腦袋的事情可不多。”
“哦?那峰哥哥是在想哪個美人?”陶夭夭故意裝作一副吃醋的模樣,語氣酸溜溜的。
郭淩峰被她這副可愛的模樣逗笑了,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你這小腦袋瓜裏整天都在想些什麽呢?”
陶夭夭輕輕靠在郭淩峰的肩頭,兩人一同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夜幕下,學府裏依舊燈火通明,勤奮好學的學子們還在挑燈夜讀,為了自己的未來,也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努力著。
“峰哥哥,你說我們這樣做,真的能改變這個世界嗎?”陶夭夭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迷茫,盡管她一直支持著郭淩峰,但改革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她心中難免會有些不安。
郭淩峰將陶夭夭攬入懷中,語氣堅定地說道:“會的,一定會的!你看,那些曾經被拒之門外,無法讀書的孩子們,現在不也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接受著知識的洗禮嗎?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打破舊有的階層壁壘,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陶夭夭抬起頭,看著郭淩峰堅毅的側臉,心中充滿了希望和力量。是啊,他們已經跨過了那麽多障礙,還有什麽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呢?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緊接著,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上屋頂,單膝跪地,語氣焦急:“大……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李公公笑眯眯地虛扶一把,“郭大人不必多禮,咱家此次前來,是奉聖上旨意,特來嘉獎郭大人為推廣教育普及做出的貢獻,聖上對大人的舉措十分讚賞,稱讚您是國之棟梁啊!”
周圍人群一片嘩然,看向郭淩峰的目光中充滿了敬佩。自從郭淩峰力排眾議,推行教育普及政策以來,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從未斷絕。然而,郭淩峰頂住了壓力,他堅信,隻有讓更多人讀書識字,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這都是皇上聖明,下官不過是盡綿薄之力罷了。”郭淩峰謙遜地迴應道。
李公公又從袖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卷軸,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郭愛卿忠心為國,才堪重用,其推行教育普及之策,深得朕心。特賜……”
一連串的賞賜聽得眾人眼花繚亂,郭淩峰卻神色平靜,他明白,這些賞賜不僅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教育普及事業的支持。
送走李公公後,郭淩峰和陶夭夭並肩漫步在書院的後花園中。
“峰哥哥,你看到了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現在就連京城都知道了你的功績。”陶夭夭明媚的雙眸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郭淩峰輕輕地將她攬入懷中,“夭夭,這不僅僅是我的功勞,也有你的一份貢獻。這段時間你為了製定教育發展規劃,可是沒少熬夜。”
“隻要能幫到峰哥哥,我做什麽都願意。”陶夭夭的聲音甜如蜜糖。
的確,為了更好地推廣教育,陶夭夭與郭淩峰嘔心瀝血,製定了一套詳細的長期發展規劃。他們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更多的學府,同時招募和培養更多的教師,讓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貴賤,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幾個月後,一份題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晉教育改革綱要》的奏折呈遞到皇帝案前,這份凝聚著郭淩峰和陶夭夭無數心血的綱要,將為大晉的未來描繪出一幅怎樣的藍圖?
“先生,您覺得這份綱要……”皇帝放下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一旁的老者。
老者捋著花白的胡須,渾濁的眼中卻透著精光,他正是當世大儒朱熹。他沉吟片刻,緩緩說道:“皇上,這份綱要立意高遠,切實可行,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教育改革方案啊!老臣曾一度擔憂,普及教育會衝擊傳統,動搖我儒學根基,如今看來,卻是老臣目光短淺了。”
皇帝微微一笑,“哦?先生何出此言?”
“自郭大人推行教育普及以來,民間讀書氛圍日漸濃厚,百姓明理守法,路不拾遺,此其一也。各地學堂,人才輩出,如那柳文彥,年僅十二便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佳句,還有那出身寒門的趙鐵柱,刻苦鑽研,發明了新型水車,造福一方百姓,此其二也。”朱熹頓了頓,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老臣觀察到,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學子們,他們心懷天下,誌存高遠,並非迂腐之輩,假以時日,必將成為國之棟梁!”
皇帝聽完龍顏大悅,“先生所言極是,郭愛卿確是難得的治世能臣啊!”他拿起朱筆,在奏折上批下“準奏”二字,並提筆寫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個大字。
時光荏苒,轉眼間,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生們已經學成畢業。才華橫溢的柳文彥放棄了進入仕途的機會,選擇迴到家鄉,創辦了一所免費的私塾,致力於將畢生所學傳授給更多孩子。而刻苦勤奮的趙鐵柱則加入了朝廷的工部,致力於將自己的發明創造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改善百姓生活。
“先生,學生今日就要遠赴江南,臨行前,特來向您辭行。”一身青衫的柳文彥恭敬地向郭淩峰行禮。
“文彥,此去路途遙遠,萬事小心。記住,教育之道,任重道遠,切不可懈怠。”郭淩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滿是期許。
送走柳文彥後,郭淩峰走進書房,隻見陶夭夭正伏案疾書,她麵前堆滿了各種文件和卷宗。
“夭夭,還在忙著整理那些宮廷教師的教學心得?”郭淩峰心疼地問道。
“是啊,這些可都是寶貴的經驗,我想把它們匯編成冊,推廣到全國各地,這樣就能幫助更多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了。”陶夭夭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笑著說道,“對了,峰哥哥,我發現……”
她的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啟稟大人,宮裏來人,說是有要事求見!”侍衛單膝跪地,語氣急促。
陶夭夭放下手中的書卷,秀眉微蹙,“宮裏來人?可是宮學那邊出了什麽岔子?”
郭淩峰麵色平靜,示意侍衛將來人帶進書房。
片刻之後,一名身著宮服的內侍快步走了進來,他向郭淩峰和陶夭夭行禮後,恭敬地說道:“郭大人,皇上口諭,宣您即刻進宮。”
郭淩峰心中疑惑,但皇命難違,他立刻整頓衣冠,隨內侍匆匆進宮麵聖。
禦書房內,皇帝正襟危坐,眉頭緊鎖,手裏拿著一份奏折,神色凝重。
“臣郭淩峰,參見皇上。”郭淩峰行禮道。
“愛卿平身。”皇帝放下奏折,示意郭淩峰起身,“朕今日召你前來,是想聽聽你對這份奏折的看法。”
郭淩峰接過奏折,仔細閱讀起來。奏折是禮部尚書呈上的,內容是關於近期各地學堂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匯總,比如師資力量不足,教材內容參差不齊,部分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等。
看罷奏折,郭淩峰心中了然,這些問題他早有預料,教育普及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
“皇上,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但臣相信,隻要我們及時調整策略,就一定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將教育普及工作推向更高的階段。”郭淩峰語氣堅定地說道。
皇帝點了點頭,“愛卿所言極是,朕已經決定,近期召開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屆時,你要將你這段時間總結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對未來教育改革的設想,向與會官員詳細闡述。”
“臣遵旨。”郭淩峰領命。
幾日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皇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齊聚一堂,共商教育大計。
郭淩峰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演講。他首先肯定了教育普及工作取得的成果,然後話鋒一轉,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我們任重而道遠!”郭淩峰慷慨激昂的演講,贏得了在場官員的陣陣掌聲。
會議結束後,郭淩峰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走訪各地學堂,與教師和學生麵對麵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他還組織編寫新的教材,建立健全教師培訓體係,努力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峰哥哥,你看,這是宮廷教師們整理的教學心得,他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陶夭夭將一疊厚厚的文稿遞給郭淩峰。
郭淩峰接過文稿,仔細翻閱起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些經驗彌足珍貴,我們要好好利用起來,讓更多的教師受益。”
夜深人靜,郭淩峰站在學府的屋頂,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他知道,教育改革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實現教育公平的夢想。
這時,身後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身後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郭淩峰迴過頭,看到陶夭夭披著一件月白色披風,俏生生地站在門口,手中還端著一盞冒著熱氣的茶。
“夜深露重,峰哥哥怎麽一個人站在這裏吹風?”陶夭夭走到郭淩峰身邊,將手中的茶遞給他,“又在操心教育改革的事情?”
郭淩峰接過茶,溫熱的觸感驅散了指尖的涼意,他笑著搖搖頭,“夭夭,你還不了解我嗎?這世上能讓我想破腦袋的事情可不多。”
“哦?那峰哥哥是在想哪個美人?”陶夭夭故意裝作一副吃醋的模樣,語氣酸溜溜的。
郭淩峰被她這副可愛的模樣逗笑了,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你這小腦袋瓜裏整天都在想些什麽呢?”
陶夭夭輕輕靠在郭淩峰的肩頭,兩人一同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夜幕下,學府裏依舊燈火通明,勤奮好學的學子們還在挑燈夜讀,為了自己的未來,也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努力著。
“峰哥哥,你說我們這樣做,真的能改變這個世界嗎?”陶夭夭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迷茫,盡管她一直支持著郭淩峰,但改革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她心中難免會有些不安。
郭淩峰將陶夭夭攬入懷中,語氣堅定地說道:“會的,一定會的!你看,那些曾經被拒之門外,無法讀書的孩子們,現在不也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接受著知識的洗禮嗎?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打破舊有的階層壁壘,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陶夭夭抬起頭,看著郭淩峰堅毅的側臉,心中充滿了希望和力量。是啊,他們已經跨過了那麽多障礙,還有什麽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呢?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緊接著,一名侍衛慌慌張張地跑上屋頂,單膝跪地,語氣焦急:“大……大人,不好了!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