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要過年了,每家每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我家也不例外。過年一般分三個階段:小年臘月二十三到二十九是前奏;臘月三十到大年初一是重頭戲;臘月初二到十五是最後的篇章。之前過年的時候沒有參與感,都是我爸我媽一手操辦的。漸漸懂事兒了,今年我也參與進來了。


    農村的小學冬天放假得早,期末考試完那天,我們都迫不及待地迴家了。因為家裏都放著好吃的,可以一飽口福了,像什麽瓜子,花生,各式的糖,蘋果,梨,橘子,甘蔗都有。這些平時都吃不著的。可是讓我失望的是,迴家隻見到瓜子和花生,其他的什麽都沒有。我姐安慰著我說:“其他好吃的是過年招待客人用的,你現在吃完了,客人就吃不著了。”我點點頭,鬱悶地拿起花生瓜子吃了起來。


    日子過得太慢了,怎麽明天才臘月二十三了。當天晚上做夢都在吃蘋果和橘子。臘月二十三一大早,我爸把我叫醒,給了我一個任務——洗菜,摘菜。我心想這又是做餃子吧。我爸為了特別照顧我,單獨給我做素餡的餃子,三鮮餡兒的。因為我小時候特別不愛吃香菜和薑,聞見那股味兒就犯惡心。大人們都愛吃,真是想不通。我心情大好,把白菜洗好摘好,粉條用熱水泡好,豆腐用水衝了一下。食材準備完畢,這就是我的素三鮮餃子。我把食材交給我爸把白菜粉條豆腐放在一起,用刀剁碎後,放入盆裏,撒上鹽,十三香,香油攪拌均勻,香氣四溢。這菜看著都好吃。我媽則打趣道:“怪不得屬兔的,從小就喜歡吃素的!”我們都笑了起來。我的餃子餡兒盤好了。我爸又開始做他們的豬肉餡兒餃子了。他們的食材費勁兒的很。光剁豬肉都是個費力氣活,我爸在那裏雙手拿刀,剁了有半個小時吧,才把肉剁好。然後是剁蘿卜。蘿卜擦成絲,放進大鋁鍋裏煮好撈出來,用紗布包好壓出裏麵的水分,壓好了放在案板上開始剁,剁碎了和豬肉拌在一塊兒。接著是把蔥薑剁碎和蘿卜豬肉拌在一塊兒。最後,撒上十三香,鹽和醬油就完事兒了。整個過程耗費了快兩個小時了,比起我的真是太費事兒了,而且看著也不好吃的樣子。


    我們在準備餡兒料的同時。我媽則在準備餃子皮兒。在瓷盆裏倒上兩斤左右的麵粉,準備點兒清水,邊攪拌麵粉邊灑水,不一會兒麵粉就變成麵團了。做好的麵團需要醒一下才能用。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已經過了中午了。我姐和我早已經在餐桌旁等不及了。隨著我媽的喊聲,我們就知道餃子已經做好了。我趕緊去廚房端餃子,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出來後,立馬開吃。還不等我姐那碗吃完,我就端著碗又去廚房了。這讓我媽都有點兒吃驚。我媽勸我吃飯慢點兒,不然容易噎著。我隻是憨憨一笑而過。因為那三鮮餡兒的太好吃了。過年就是這樣,平時吃不著的過年都可以吃到,而且是一次吃個夠。想想未來半個多月都要吃餃子,不禁有點兒頭大。


    臘月二十三晚上不用說,還是餃子。隻不過,這次不是我們先吃,而是灶王爺先吃。我爸特地給灶王爺買了灶糖,那東西也是我的最愛,脆甜可口。這次我爸帶著我一起祭灶王爺。吃飯前,我爸把煮好的豬肉,灶糖和餃子用碗裝好,擺在灶王爺的神像前,點上兩支蠟燭,準備點兒紙錢。然後我們跪在灶王爺神像麵前,磕三個頭。我爸還有念著一些祈福語——過年了,感謝灶王爺一年來保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希望來年繼續保佑顧家五穀豐登,財源廣進,全家平安健康。念完之後,象征性地掐點兒肉,餃子餡兒,和灶糖扔到灶爐裏。然後,點著紙錢一燒而盡。最後在外院子裏放一串鞭炮。做完這一切,我們才開始吃飯。這是我第一次進行這種儀式,感覺很神秘。殊不知這是老一輩對神仙信仰。也正是這種信仰,讓一代一代人敢於麵對未知的未來。


    接下來的日子都有說法。二十四掃房子,每個人都有任務。我爸會準備好兩個長長的竹竿,上麵綁上笤帚,換上髒衣服,帶上頭巾,全副武裝。我爸媽一人一個負責掃高處的蜘蛛網和灰塵。我們到院子裏注備好水,等他們掃完屋裏,我和我姐就會在地麵上灑一些水保持地麵沒有太多塵土。雖然是土磚瓦房,但經過他們一打掃,屋子裏煥然一新。這也寓意著來年有新的開始,新的變化。二十五割豆腐。這天我爸會特意去集市上買一大塊豆腐。用它來炸豆腐丸子和豆腐片。這是為了大年初一準備的第一道硬菜,也是寓意著來年福氣滿滿。接下來二十六割塊肉。這天我爸割一大塊豬肉迴來,把肉分割好,配好大料,放鍋裏煮上一鍋五香豬肉。這是為大年初一準備的第二道硬菜,寓意著福壽安康。再者,到了二十七殺雞魚。我爸會宰兩條大魚,殺兩個公雞,做成炸魚塊和炸雞塊。大年初一的第三道和第四道硬菜也完成了。這寓意著大吉大利,年年有餘。緊接著就是二十八貼年畫了。我爸在集上買來年畫和對聯。因為家裏沒有大門,隻好貼在屋門和廚房門上。屋門上一定要貼著秦瓊和尉遲恭兩位門神。因為這兩個能夠辟邪,防止邪物入侵。廚房門上一般貼著倒福字,寓意著福到我家。那時沒有膠水,都是用的自己做漿糊,很實用啊。在麵粉裏拌點兒溫水攪成糊糊就可以,粘性十足,還很環保。最後是二十九蒸饃簍。今天是最關鍵的時候,未來幾天的主食就是他了,饅頭。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碌著蒸饅頭,人口多的家裏都會蒸上百十個才夠吃。這饅頭也寓意著來年日子蒸蒸日上。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就隻能吃餃子了。一整天啥事兒不幹,除了包餃子,就是吃餃子,夜裏還得熬夜,也叫熬歲。吃晚飯前,家家戶戶都又開始祭老天爺,準備好餃子,五香肉,水果,雞肉魚肉,燒紙錢,磕頭祈福來年平安健康,放鞭炮,發紅包。整個流程一個都不能少。這樣


    終於,盼到大年初一了。一大早,我爸就開始祭天祭地祭財神,祈福燒紙,放鞭炮。一頓折騰,家裏人都不得不起床。早上隻能吃餃子。吃完飯,爸媽會告訴我們初一到初五家裏不準倒垃圾,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不準花錢。見人都要說拜年話。今天最重要的是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你發紅包。這是我最積極的事兒。先去我奶奶家,給奶奶拜年,然後是大伯二伯。他們都會給你一個紅包。中午時,我爸會把之前準備的硬菜,加熱一下上桌。不過最好的第一碗要給我奶奶端過去。這是規矩。然後,我們才坐一下開飯。這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餐,也是最好吃的一餐。大年初一的團圓飯是我最愛的。這一刻親情一下被定格成了永恆的幸福時刻。


    過了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就開始串門兒了。那時候我串門兒就是為了拿紅包個吃好吃的。所以總是一馬當先跑在最前麵。一般的串門的順序是先外婆家,再姑姑家。我外公和姑父都是做菜的高手,所以每次過年的時候,就會高高興興地跑去了。那時候,串門兒都是步行的,串一家親戚都要一整天的時間。家裏親戚多的都能串到元月十五了。過年穿新衣,掙零花錢,為得就是過元宵節了。到那天我就會拿著錢買鞭炮放個過癮。最過癮的是吃元宵,也就是湯圓。特別是黑芝麻湯圓吃不夠。為此,我爸還狠狠地教育了我一頓,把我的零花錢沒收了。因為我放炮把新衣服炸爛了。吃著玩兒著時間就覺得過的太快了。一眨眼年就過完了,覺得還意猶未盡呢。


    這就是那時過年的味兒。穿出新形象,吃出好寓意,玩出新花樣,聯絡新感情。然而不變的是那種敬畏天地的信仰,永恆的是對親情的信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因果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茗並收藏因果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