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皺著眉聽的呂安突然打斷道:“你們所說的好像都差不多,老莊之心太過玄妙,文章中多次出現心一詞,意會都能通,但解釋卻會出現前後矛盾。
子期兄所說無心聽著倒是簡單,但卻更像是失意消極的癔症,叔夜兄所說都是聖人之心,怎麽都不可能簡單達到。
但不管什麽心,究其根本應該還是對道的認知不同吧。”
向秀叔叔眼睛一亮說:“沒錯,老莊之心隻在表意,無法統一確定心到底應該怎麽樣,究其原因就是對道的解釋太過玄遠,以至於老莊自己都很難把握。
道,先天地生又不是物,不是物又怎麽生物呢?
道生所謂一二三後人也隻是附會,誰能知道老子起初想說什麽呢?
能生有的這個無到底是什麽?是所謂無即無有?還是元即原始?還是老子把微小到我們無法看到的東西稱為無?
若是無即代表無生有,而若是元和微卻是代表有生有。
讓萬物生長變化的那個本質也是生長變化著的嗎?如果也是生長變化著的,那它與萬物又有什麽區別?
《列子》裏說‘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如果能讓萬物生長變化的本質本身並不生長變化,我們又怎麽去認識它呢?
與其爭論源頭,不如認識能夠認識的,汲取能夠汲取的,體悟自然以當下的事實為依據。
我認為無不是徹底的虛無,而是一種類似於原始或者微小的讓我們無法想象的某種有。而對於道,萬物本身共有且不生不滅,但它並沒有超出萬物,是合於萬物的,日用而不知,現於眼前而不識。
既然萬物生化有個不生不化的根本,那這個根本就不應該用有生化的心來認識,隻有無生化的心才能自然體會。
所以無心反倒既是究竟又能具體把握,自自然然不用強作無為,所以人能得其所待就是逍遙,不需要再去努力追尋虛無縹緲的東西。”
父親微微一笑說:“老莊玄遠,我們也隻是通過古籍來推測古人的思想,但思想畢竟是思想,沒有實踐修行的體悟就更加難以接近了。
其實強作無為並不矛盾,為無為雖是有為,但無為入手處必須要有為,天生無欲質樸的人能有幾個呢?以有為入無為最後做到無為無不為,進而才能物我兩忘。
你所說無心是想連無為也不為,自然無修而致無心,這不可能。
人非草木,天然便有心,肉體天然便有各種欲望。
無心似乎是一種更大的用心,隻能用思維去覆蓋卻無法真正實踐,最後隻能是有心人刻意假裝無心罷了。
我覺得老莊的無或者道是超出萬物之外,又長養了萬物,並且不是萬物卻與萬物合一,怎麽說都無法說的完整,怎麽看都沒法看到全貌。
所以不能急著下結論,用心去修行實踐,去感悟老莊所說的境界,才可能見老莊所見,聽老莊所聽。
我們在這爭論也沒什麽用,思維的爭論沒有結果,隻有境界到了才會自然懂得。
我跟你說過,我確實見過仙人,所以我信上古之言,隻是資質愚鈍還無法真正體會仙人之境。
我看你所解是延續貴無論的,但你這麽推理遲早要從貴無論變成貴有。因為無不可見不可推理,有倒是顯得實際,把所有不可見不可推理的東西擱置,那隻能是唯物而論了。”
向叔叔笑了下說:“叔夜兄要是愚鈍那天下就都是蠢貨了,其實我也發現了,以常理推測確實會有虛無縹緲之感,一不注意就會從貴無變成貴有。”
“正好你還有幾章沒注完,可以邊注邊想辦法,今天為了你這《莊子注》我們必須要喝個大醉來慶祝。
雖說跟你爭顯得我很小氣,但不跟你爭論實在忍不住,子期兄見諒。說實在的,此注解說玄妙、高遠奇透,實在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哪裏哪裏,我駁叔夜兄《養生論》也沒給你麵子啊,沒想到叔夜兄窮理盡性之人倒會顧忌我來了。”
“說起養生論,你駁養生論裏不是推崇富貴嗎?現在倒是又不一樣了。”
“好了,別囉嗦了,我覺得你們說的差不多,大差不差,來,喝酒!”呂安拿起碗已經碰了過來。
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總感覺沒什麽用,便泡在一旁的池子裏消暑,聽著他們一邊爭論一邊喝酒慢慢睡著了。
他們的爭論沒有結論,文字和境界是兩迴事,所以父親常說學文貴在實踐。
誰都無法確定誰的言論更加恰當,但行為可以,幾年後世人便能知曉了,但我卻寧願父親一直就那麽憊懶的活著……
幾天後陸陸續續有一些人來我家做客,因為跟那些人不熟,父親並不讓我去見客。
我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麽,但每次父親臉色都不太好,轉過頭父親已經在跟母親商量著搬家了。
我不知道所謂要變天了指的是什麽,但這氛圍越來越緊張了,父親要搬家我暗暗著急,那豈不是去不了那個忘憂穀了嗎?
好在大阮伯伯給了我溜出去的機會,我找到剖生好好謀劃了一番,打定主意要去探一次險,父親說他遇仙的事讓我心裏一直很癢。
大阮伯伯的母親去世了,二伯早一步去吊唁,剛迴到家就對著父親抱怨,“唉,你這幫朋友沒一個正常的。”
父親問怎麽迴事,二伯還是有點氣憤地說:“前日大將軍也來吊唁,那阮籍隻顧在席位上吃肉喝酒,完全沒有悲傷的樣子,氣的何曾勸大將軍把他發配到海外,幸好大將軍沒有計較。
今日我去吊唁時,他跪在靈前不行哭禮也就罷了,竟然還對著我翻白眼,好生無禮!”
父親尷尬地盯著地麵,慢慢說道:“二哥也別生氣,這些人都是這樣,您效命於大將軍讓他們不喜歡了,以後不來往就是了。不過我聽說他大哭了一場還吐血數升是不是真的?”
二伯迴道:“是,當時他還在與人下棋,聽到母親去世竟然毫無反應堅持下完那盤棋,之後就突然慟哭吐血了。”
“吐血數升,這麽誇張啊……”
我小聲嘀咕了一下被父親瞪了一眼。
父親又向二伯問道:“他現在還好嗎?”
二伯迴道:“我去時挺好,當時有人告訴我裴楷也去吊唁,阮籍眼神呆滯散發坐床,也沒有哭,以至於裴楷一個人行了禮自己迴去了。
好在裴令公大氣,說‘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製;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這話說的可真好。”
“確實,通玄而有量。”
之後父親便借來了二伯的琴,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麽,隻是不肯離開他半步,因為這就是我的計劃。
父親先是焚香靜坐,靜靜地看著好幾年沒摸過的琴。等他發完呆便小心翼翼地開始調音,一聲聲清淡的聲音響起,看父親的表情是那麽的沉醉。
“不對啊父親,您調的臣弦商音怎麽跟君弦宮音一樣了,這不是有兩個君弦了嗎?”父親以前教過我識琴,我有些好奇。
父親微微一笑說:“是啊,有兩個君,奇怪吧?”
“奇怪。”
父親摸著我的腦袋沒再說什麽,等調好琴後他便起身準備出門了。
“父親,我也要去!”我抓著父親的胳膊撒嬌道。
“這是去吊唁,你去幹什麽?”父親歪著腦袋問我。
“可是我想吃肉了……阮伯伯家裏有肉吃。”
“你……你阮伯伯母親去世了,你還想著去吃肉啊?”
“我好久沒吃肉了嘛……”我可憐巴巴的望著父親,父親不置可否地皺著眉。
正好母親聽到了我們的對話,便說:“你一個小孩子去葬禮做什麽,沒有規矩。”
父親倒是笑了,“好,我帶你去吧。”
母親搖著頭瞪了父親一眼,“早點迴來啊。”
“今天可能不會迴來了。”
聽到不會迴來我睜大了雙眼,,心裏怦怦直跳,成了。
不一會父親便駕著馬車載著我出發了。
子期兄所說無心聽著倒是簡單,但卻更像是失意消極的癔症,叔夜兄所說都是聖人之心,怎麽都不可能簡單達到。
但不管什麽心,究其根本應該還是對道的認知不同吧。”
向秀叔叔眼睛一亮說:“沒錯,老莊之心隻在表意,無法統一確定心到底應該怎麽樣,究其原因就是對道的解釋太過玄遠,以至於老莊自己都很難把握。
道,先天地生又不是物,不是物又怎麽生物呢?
道生所謂一二三後人也隻是附會,誰能知道老子起初想說什麽呢?
能生有的這個無到底是什麽?是所謂無即無有?還是元即原始?還是老子把微小到我們無法看到的東西稱為無?
若是無即代表無生有,而若是元和微卻是代表有生有。
讓萬物生長變化的那個本質也是生長變化著的嗎?如果也是生長變化著的,那它與萬物又有什麽區別?
《列子》裏說‘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如果能讓萬物生長變化的本質本身並不生長變化,我們又怎麽去認識它呢?
與其爭論源頭,不如認識能夠認識的,汲取能夠汲取的,體悟自然以當下的事實為依據。
我認為無不是徹底的虛無,而是一種類似於原始或者微小的讓我們無法想象的某種有。而對於道,萬物本身共有且不生不滅,但它並沒有超出萬物,是合於萬物的,日用而不知,現於眼前而不識。
既然萬物生化有個不生不化的根本,那這個根本就不應該用有生化的心來認識,隻有無生化的心才能自然體會。
所以無心反倒既是究竟又能具體把握,自自然然不用強作無為,所以人能得其所待就是逍遙,不需要再去努力追尋虛無縹緲的東西。”
父親微微一笑說:“老莊玄遠,我們也隻是通過古籍來推測古人的思想,但思想畢竟是思想,沒有實踐修行的體悟就更加難以接近了。
其實強作無為並不矛盾,為無為雖是有為,但無為入手處必須要有為,天生無欲質樸的人能有幾個呢?以有為入無為最後做到無為無不為,進而才能物我兩忘。
你所說無心是想連無為也不為,自然無修而致無心,這不可能。
人非草木,天然便有心,肉體天然便有各種欲望。
無心似乎是一種更大的用心,隻能用思維去覆蓋卻無法真正實踐,最後隻能是有心人刻意假裝無心罷了。
我覺得老莊的無或者道是超出萬物之外,又長養了萬物,並且不是萬物卻與萬物合一,怎麽說都無法說的完整,怎麽看都沒法看到全貌。
所以不能急著下結論,用心去修行實踐,去感悟老莊所說的境界,才可能見老莊所見,聽老莊所聽。
我們在這爭論也沒什麽用,思維的爭論沒有結果,隻有境界到了才會自然懂得。
我跟你說過,我確實見過仙人,所以我信上古之言,隻是資質愚鈍還無法真正體會仙人之境。
我看你所解是延續貴無論的,但你這麽推理遲早要從貴無論變成貴有。因為無不可見不可推理,有倒是顯得實際,把所有不可見不可推理的東西擱置,那隻能是唯物而論了。”
向叔叔笑了下說:“叔夜兄要是愚鈍那天下就都是蠢貨了,其實我也發現了,以常理推測確實會有虛無縹緲之感,一不注意就會從貴無變成貴有。”
“正好你還有幾章沒注完,可以邊注邊想辦法,今天為了你這《莊子注》我們必須要喝個大醉來慶祝。
雖說跟你爭顯得我很小氣,但不跟你爭論實在忍不住,子期兄見諒。說實在的,此注解說玄妙、高遠奇透,實在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哪裏哪裏,我駁叔夜兄《養生論》也沒給你麵子啊,沒想到叔夜兄窮理盡性之人倒會顧忌我來了。”
“說起養生論,你駁養生論裏不是推崇富貴嗎?現在倒是又不一樣了。”
“好了,別囉嗦了,我覺得你們說的差不多,大差不差,來,喝酒!”呂安拿起碗已經碰了過來。
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總感覺沒什麽用,便泡在一旁的池子裏消暑,聽著他們一邊爭論一邊喝酒慢慢睡著了。
他們的爭論沒有結論,文字和境界是兩迴事,所以父親常說學文貴在實踐。
誰都無法確定誰的言論更加恰當,但行為可以,幾年後世人便能知曉了,但我卻寧願父親一直就那麽憊懶的活著……
幾天後陸陸續續有一些人來我家做客,因為跟那些人不熟,父親並不讓我去見客。
我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麽,但每次父親臉色都不太好,轉過頭父親已經在跟母親商量著搬家了。
我不知道所謂要變天了指的是什麽,但這氛圍越來越緊張了,父親要搬家我暗暗著急,那豈不是去不了那個忘憂穀了嗎?
好在大阮伯伯給了我溜出去的機會,我找到剖生好好謀劃了一番,打定主意要去探一次險,父親說他遇仙的事讓我心裏一直很癢。
大阮伯伯的母親去世了,二伯早一步去吊唁,剛迴到家就對著父親抱怨,“唉,你這幫朋友沒一個正常的。”
父親問怎麽迴事,二伯還是有點氣憤地說:“前日大將軍也來吊唁,那阮籍隻顧在席位上吃肉喝酒,完全沒有悲傷的樣子,氣的何曾勸大將軍把他發配到海外,幸好大將軍沒有計較。
今日我去吊唁時,他跪在靈前不行哭禮也就罷了,竟然還對著我翻白眼,好生無禮!”
父親尷尬地盯著地麵,慢慢說道:“二哥也別生氣,這些人都是這樣,您效命於大將軍讓他們不喜歡了,以後不來往就是了。不過我聽說他大哭了一場還吐血數升是不是真的?”
二伯迴道:“是,當時他還在與人下棋,聽到母親去世竟然毫無反應堅持下完那盤棋,之後就突然慟哭吐血了。”
“吐血數升,這麽誇張啊……”
我小聲嘀咕了一下被父親瞪了一眼。
父親又向二伯問道:“他現在還好嗎?”
二伯迴道:“我去時挺好,當時有人告訴我裴楷也去吊唁,阮籍眼神呆滯散發坐床,也沒有哭,以至於裴楷一個人行了禮自己迴去了。
好在裴令公大氣,說‘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製;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這話說的可真好。”
“確實,通玄而有量。”
之後父親便借來了二伯的琴,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麽,隻是不肯離開他半步,因為這就是我的計劃。
父親先是焚香靜坐,靜靜地看著好幾年沒摸過的琴。等他發完呆便小心翼翼地開始調音,一聲聲清淡的聲音響起,看父親的表情是那麽的沉醉。
“不對啊父親,您調的臣弦商音怎麽跟君弦宮音一樣了,這不是有兩個君弦了嗎?”父親以前教過我識琴,我有些好奇。
父親微微一笑說:“是啊,有兩個君,奇怪吧?”
“奇怪。”
父親摸著我的腦袋沒再說什麽,等調好琴後他便起身準備出門了。
“父親,我也要去!”我抓著父親的胳膊撒嬌道。
“這是去吊唁,你去幹什麽?”父親歪著腦袋問我。
“可是我想吃肉了……阮伯伯家裏有肉吃。”
“你……你阮伯伯母親去世了,你還想著去吃肉啊?”
“我好久沒吃肉了嘛……”我可憐巴巴的望著父親,父親不置可否地皺著眉。
正好母親聽到了我們的對話,便說:“你一個小孩子去葬禮做什麽,沒有規矩。”
父親倒是笑了,“好,我帶你去吧。”
母親搖著頭瞪了父親一眼,“早點迴來啊。”
“今天可能不會迴來了。”
聽到不會迴來我睜大了雙眼,,心裏怦怦直跳,成了。
不一會父親便駕著馬車載著我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