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鴻路麵容冷漠地橫跨一步,向著沈卿綰恭敬一禮。


    “陛下先前之言有失偏頗!”


    沈卿綰尚未啟唇便見其又道:“此次雍州之戰大獲全勝,非鎮遠侯之功,實乃陛下英明決斷與英國公援軍神速之果,方才能令鎮遠侯化險為夷!”


    頓了頓,喬鴻路接著開口:“誠然,雍州之役,鎮遠侯或許有微末功績,但相較於其擅自違抗詔令,改道而行之舉,便不值一提,更兼三州之亂,至今未見確鑿證據,便是不予鎮遠侯責罰,已是皇恩浩蕩,又如何還能再對其有所嘉賞呢?”


    未待沈卿綰啟齒,王茂清與墨青恬二人便坐不住了!


    寧修言若是無功,那自家兒子豈不是就更沒功勞了?


    九死一生拿命換來的軍功,若給喬鴻路這麽一攪和豈不是等於白幹了?


    明麵上他看似是不給鎮遠侯嘉獎,實則是斷送了兩家人的前程!


    要知道當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茂清與墨青恬二人幾近被嚇得癱軟在地。


    那可是他們二人的心頭肉,縱是有些許瑕疵,但也遠勝過郕國公府那兩位逆子千百倍!


    沒有絲毫猶豫,王茂清當即橫身出列,朝著沈卿綰躬身行禮。


    “陛下,臣以為郕國公之言,純屬無稽之談!”


    沈卿綰聞言,麵上不禁掠過一抹訝異,她未曾料到,此刻王茂清竟會毅然決然地站出來,與喬鴻路針鋒相對。


    隨即饒有興趣問道:“哦?不知王愛卿以為郕國公的哪句話不對?”


    “迴陛下,臣以為,鎮遠侯若非遭遇不可預知之險,斷不會輕易更改既定路線。此等變故,顯然是遭遇了迫使他不得不調整行程的棘手之事,逼不得已之下才決定轉向雍州,也正因其臨危不亂,方才令麾下眾人避免落入敵人圈套之中!鎮遠侯此番果斷決策,恰是為其證明領兵有方!故而,鎮遠侯此行非但無過,反而有功,若陛下僅犒賞三軍而忽略了對鎮遠侯的嘉獎,恐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啊!所以,微臣鬥膽,請陛下嘉獎鎮遠侯,以安軍心!”


    喬鴻路聞言,臉色驟變,一雙虎目猛地睜大,直視著王茂清,氣勢洶洶。


    “王尚書可是覺著老夫在針對鎮遠侯府?”


    王茂清麵色淡然,語氣不吭不卑道:“郕國公多慮了,本官不過是就事論事罷了,並非意有所指!”


    而喬鴻路卻在此時指著王茂清的鼻子怒氣衝衝。


    “老夫跟隨先帝身邊征戰四方的時候,你等不過是一介白身,戰場之事你又懂什麽?”


    王茂清一時語塞,麵露窘態,卻也不得不承認喬鴻路所言直擊自己要害。


    “先不論三州之亂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他寧修言也該及時返迴京都,將此事上奏陛下聖裁,而不是獨斷專行,貪功冒進,領著六千人就敢深入虎穴,若非陛下聖明,連夜派遣英國公領兵馳援,他寧修言一旦被梁、荊二州合圍便會徹底孤立無援,屆時六千人馬損失殆盡不說,還平白無故給人送去糧草補給,難不成王大人想要自家兒子同他寧修言一起陪葬不成?”


    見王茂清被堵的啞口無言,喬鴻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如刃,緩緩掃過朝堂上的群臣。


    “諸位大人,莫非記性不佳?想當年,若非寧修言急功近利,武寧關何以險些落入敵手,危在旦夕?而今……”


    墨青恬適時開口打斷了喬鴻路想要繼續下去的話。


    “郕國公此言未免有失公允,當年之事孰是孰非先帝早已明察秋毫,蓋棺定論。今日所議之事,何必牽扯陳年往事?若是我等犬子不幸陷於危難,即便身死,那也是為國盡忠,亦是忠魂昭昭,死得其所。陛下念其忠勇,自當厚待我等遺老,而我等為人臣、為人父者,亦能因子女之英勇而榮耀加身,郕國公,以為然否?”


    這番話,字裏行間暗含機鋒,即便是懵懂無知之人,也能品出幾分弦外之音,更遑論這滿朝的人精,又豈會不解其意?


    要不說文人這張嘴堪比武將手中利刃呢,當真是氣死人不償命!


    聞言,喬鴻路霎時間老臉漲紅,手指顫抖地指向麵前二人,眼中怒火中燒。


    “老夫不過是循事而論,你二人卻這般胡攪蠻纏,含沙射影,難不成是以為老夫有意阻礙你等愛子的仕途坦蕩?”


    “京都上下,誰人不曉郕國公清廉正直,胸懷國家,尤善發掘英才,委以軍中要職,豈會對我等子嗣的成長之路設障?再者,我等後輩在雍州大捷中的微薄之功,相較於全局而言,實乃滄海一粟,不值一提,怕就怕郕國公……”


    說到這裏,王茂清故意一頓,言辭間留給群臣無限遐想。


    而這番言辭無異於是將喬鴻路架在火上烤了。


    若就此偃旗息鼓,難免落下個心虛膽怯的名聲;可倘若緊咬著此事不放,又恐被人詬病別有企圖。


    一場唇槍舌劍的爭執,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果不其然,喬鴻路猛地跨前一步,雙目如炬,怒視著王茂清,聲音低沉而有力。


    “王茂清,你究竟是何居心?難道是在暗指老夫蓄意刁難鎮遠侯?見不得鎮遠侯立功?”


    若是往日王茂清必不會與其爭辯,甚至會袖手旁觀,任由喬鴻路往寧修言身上潑髒水。


    但雍州一事涉及自家兒子的前程,說不得也要爭上一爭!


    故而其未被喬鴻路那逼人的氣勢所震懾,反倒是脖子一梗,毫不退縮地迎上了那雙仿佛能吞噬人的目光,聲音同樣尖銳而堅定。


    “本官可未曾有過此言!但文德殿內諸位大人心中自有公論!”


    不給喬鴻路開口辯解的機會,王茂清的神情已轉為戲謔,嘴角勾起一抹譏諷之色。


    “郕國公與其在此與我們這些不懂戰事之人爭執不休,何不將心思多放在管教您那兩個不爭氣的公子身上?我們兩家的兒子即便是出身文官世家,亦敢於上戰場,持刀與鎮遠侯並肩作戰,生死相依!反觀您家那兩位,出身武將世家,整日裏卻隻知道遊手好閑,與一群酒肉朋友四處晃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簡直是辱沒了門楣!”


    “王大人所言是極,郕國公有心管別人家的事兒,不如多操心操心自家兒子,有道是子不教,父之過也!”


    墨青恬適時地插話進來,言語間同樣不乏尖酸刻薄。


    “夠了!”


    女帝嬌斥之聲驟然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都給朕閉嘴,這般吵鬧成何體統?當朕的文德殿是鬧市場嗎?”


    沈卿綰知道,倘若自己再不出麵打斷這場無休止的紛爭,接下來指不定這三人還能說出什麽亂七八糟的事兒,便是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兒他們也能拿出來攪得朝堂不得安寧。


    “陛下息怒!”


    眼見女帝龍顏大怒,群臣皆惶恐不安,紛紛跪倒在地,大氣不敢喘一口。


    而恰在此時,一名小太監自文德殿大門悄然步入,繞過群臣,輕手輕腳地靠近陳恩,附在其耳畔低語了幾句。


    陳恩微微頷首,以一個不易察覺的手勢示意小太監退下,隨即轉身,壓低聲音對沈卿綰低語了幾句。


    沈卿綰秀眉輕蹙,眼神不經意間瞥向一旁靜默不語的喬鴻路神色複雜。


    思索良久方才幽幽一歎,緩緩開口。


    “眼下紀元清已經在文德殿外等候傳召,郕國公心係之事,也不用爭論了!”


    聞言,喬鴻路麵龐上掠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僵硬。


    紀元清與沈元年這兩個名字,於眾多老臣而言,並不陌生。


    先帝仁厚,當年為雍梁二王保留了一縷血脈,這在某些老臣心中,早已是半公開的秘密。


    紀元清的到來,無疑為那三州風雲添上了確鑿的一筆,證明了三州之亂並非空穴來風。


    反之,寧修言之決斷,確有先見之明。


    但如此一來,豈不意味著自己先前所言不過是一場笑話。


    王茂清與墨青恬對視一眼,均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幸災樂禍的意味。


    誰能想到打臉來得竟這般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鎮遠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個江湖說書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個江湖說書人並收藏大夏鎮遠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