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縈繞在華夏物理學頭頂的烏雲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播間的總人數,在一波猛降之後,逐漸趨於平穩。
當關於dna和寒武紀大爆發的故事講完。
總人數逐漸在一千八百萬到兩千萬之間趨於平穩。
雖然還在不斷流逝,但速度已經從每秒百萬,逐漸落到了每秒幾十萬。
在達到抖音最高在線人數成就的同時,顧然也達成了另外一個成就——
全抖音被拉黑次數最多的人。
因為異常推送的原因,一些退出直播間的人,為了不再被深夜聊咖的直播間幹擾,隻能把顧然給關進了小黑屋。
但顧然的直播,全然不受這一波千萬人同時拉黑的影響,
當寒武紀大爆發的猜想講完之後,
辦卡、鮮花、嘉年華,無數禮物特效輪番上陣。
絕大部分消費能力並不高的觀眾,靠著人數優勢,在禮物累計金額上遙遙領先。
所有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
中科院,
匯報廳中,王蘇杭院士迴味著顧然的直播,臉上有種難以形容的詫異。
不是說被顧然說的猜想所信服,
而是詫異於顧然的思維為什麽如此異於常人。
現在所有院士看直播的狀態和剛開始已經截然不同,趙恆心中頗為喜悅,總結道:“按照顧然說的意思,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是dna的出現。”
“這個思路我確實沒有想到過,”
王蘇杭喃喃說道:“因為大量的早期生物因為沒有硬質結構所以不容易留下化石,隻有一些印痕化石保留著它們存在過的證據,”
“而這些印痕化石又很難進行生物分析,所以生物學界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也隻是歸結為高等生命為了應對劇烈變化的環境,而進行的適應性演化。”
因為化石證據的缺位,
導致她也無法嚴謹的證實顧然說的“原始低等生物遺傳物質從rna進化到dna的猜想”是否成立。
但對於“高等生物開始挖掘dna中蘊藏的信息而導致寒武紀生物大爆發”這個猜想,她卻有種無緣由的確信。
生命的美妙和高深莫測,隨著研究的深入,就會越發覺得不可思議。
人類窮盡智慧製造出來的任何矽基產品,都不足大腦皮層億億分之一的完美。
所以如果把生物大爆發歸結為簡單的基因突變,就顯得有些過於潦草了。
隻是,顧然的這個猜想在她看來,並不算完美。
因為論據還不夠充足。
但是即便如此,她也並沒有因為論據不足而感到失望,反而是滿懷期望,等待著顧然會怎麽補充。
至於其他院士,
他們在生物學領域沒有太深的造詣,深知往日裏對生物學也並不感興趣。
但看顧然的直播到現在,所有人的求知和好奇,也都在心中翻江倒海。
胡安看著屏幕上的那個少年,嘖嘖稱奇:“對生物學什麽的,我不怎麽懂,但是這孩子身上所具備的做科研的特質,我實實在在的發現了。”
“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我們,以及由我們親手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學者是截然不同的。”
“他總能在一個普通人想不到的地方進行切入,然後站在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胡安基本上完美的把他們內心的感覺說了出來。
“這樣的思維,隻能說是得天獨厚。”
丁一喃喃道,看著屏幕上的顧然,目光中隱含幾分激動。
作為華夏科工部老大,對於全國教育工作有著極深了解的他,非常清楚像顧然這樣的人在受教育群體中的稀缺性。
所謂教育,就像是愚公移山,
能把麵前這座名為學識的大山挖走多少,看你手裏拿著什麽工具,當然更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勤奮。
一些教育水平較差的,可能拿著鐵鍬去挖。
一些掌握優質教學資源的,可能開著挖掘機去挖。
雖然差距客觀存在,但勤能補拙的案例總是層出不窮。
然而,獨特的思維卻是很難後天形成,哪怕有著再優渥的物質資料基礎也於事無補。
還拿愚公移山來說,
當所有人都在披星戴月的去搬山的時候,
思維獨特的他們可能會敲著二郎腿,悠閑的坐在山腳下,琢磨搬山是為了什麽,
於是,當一群人在比較誰堆起來的山更高的時候,
他們已經不緊不慢的翻過了這座山,探索起起了山後的景色。
……
丁一之所以要用愚公移山這個例子,
不止是在精神內核上和科研比較契合,更重要的是當下的物理學界也的確是如此。
這座大山,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就是數百年來無數物理學巨擘所打下的堅實的物理學體係。
那些搬山的人,也真真實實的存在。
就是如今國內外無數物理學家和科研工作者。
這些物理學巨擘留下的優渥的理論體係,是後人的財富,同樣也是阻礙。
現在國內外幾乎所有學者都在艱難的去搬運和消化這些大山,
從風華正茂到垂垂老矣,
然後看著依舊高聳入雲的山峰,喟歎不已。
曾經,所有人還寄希望於出現一位絕世天才,能夠更快的搬光這座大山,然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帶領人類更上一層樓。
但隨著理論物理的不斷發展和擴充,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座大山變得越來越高,也越來越不可撼動了。
慢慢的,完全搬走這座山,已經成了天方夜譚。
這時候人們才意識到,
原來因為這座大山的存在,物理學發展已經停滯了很久很久。
量子力學、相對論、經典物理、弦論……
理論物理最耀眼的光輝,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劇烈的閃耀過後,便逐漸暗淡了下去。
後來這數十年,
隻見搬山的人。
卻不曾見過新的山峰出現。
……
丁一沉默半晌後,開口說道:“我從中科院被調去華夏科工部,什麽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
眾人聞言,神色嚴肅了起來。
去年年底,華夏第二次物理學暨新質科技發展大會舉行之後,中科院進行了一次大調整。
一大批曾經獲得國家科技創新、進步獎的開拓型人才被調任進華夏科工部,為華夏繪製接下來物理學發展的百年藍圖。
當關於dna和寒武紀大爆發的故事講完。
總人數逐漸在一千八百萬到兩千萬之間趨於平穩。
雖然還在不斷流逝,但速度已經從每秒百萬,逐漸落到了每秒幾十萬。
在達到抖音最高在線人數成就的同時,顧然也達成了另外一個成就——
全抖音被拉黑次數最多的人。
因為異常推送的原因,一些退出直播間的人,為了不再被深夜聊咖的直播間幹擾,隻能把顧然給關進了小黑屋。
但顧然的直播,全然不受這一波千萬人同時拉黑的影響,
當寒武紀大爆發的猜想講完之後,
辦卡、鮮花、嘉年華,無數禮物特效輪番上陣。
絕大部分消費能力並不高的觀眾,靠著人數優勢,在禮物累計金額上遙遙領先。
所有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
中科院,
匯報廳中,王蘇杭院士迴味著顧然的直播,臉上有種難以形容的詫異。
不是說被顧然說的猜想所信服,
而是詫異於顧然的思維為什麽如此異於常人。
現在所有院士看直播的狀態和剛開始已經截然不同,趙恆心中頗為喜悅,總結道:“按照顧然說的意思,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是dna的出現。”
“這個思路我確實沒有想到過,”
王蘇杭喃喃說道:“因為大量的早期生物因為沒有硬質結構所以不容易留下化石,隻有一些印痕化石保留著它們存在過的證據,”
“而這些印痕化石又很難進行生物分析,所以生物學界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原因,也隻是歸結為高等生命為了應對劇烈變化的環境,而進行的適應性演化。”
因為化石證據的缺位,
導致她也無法嚴謹的證實顧然說的“原始低等生物遺傳物質從rna進化到dna的猜想”是否成立。
但對於“高等生物開始挖掘dna中蘊藏的信息而導致寒武紀生物大爆發”這個猜想,她卻有種無緣由的確信。
生命的美妙和高深莫測,隨著研究的深入,就會越發覺得不可思議。
人類窮盡智慧製造出來的任何矽基產品,都不足大腦皮層億億分之一的完美。
所以如果把生物大爆發歸結為簡單的基因突變,就顯得有些過於潦草了。
隻是,顧然的這個猜想在她看來,並不算完美。
因為論據還不夠充足。
但是即便如此,她也並沒有因為論據不足而感到失望,反而是滿懷期望,等待著顧然會怎麽補充。
至於其他院士,
他們在生物學領域沒有太深的造詣,深知往日裏對生物學也並不感興趣。
但看顧然的直播到現在,所有人的求知和好奇,也都在心中翻江倒海。
胡安看著屏幕上的那個少年,嘖嘖稱奇:“對生物學什麽的,我不怎麽懂,但是這孩子身上所具備的做科研的特質,我實實在在的發現了。”
“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我們,以及由我們親手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學者是截然不同的。”
“他總能在一個普通人想不到的地方進行切入,然後站在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眾人紛紛點頭,胡安基本上完美的把他們內心的感覺說了出來。
“這樣的思維,隻能說是得天獨厚。”
丁一喃喃道,看著屏幕上的顧然,目光中隱含幾分激動。
作為華夏科工部老大,對於全國教育工作有著極深了解的他,非常清楚像顧然這樣的人在受教育群體中的稀缺性。
所謂教育,就像是愚公移山,
能把麵前這座名為學識的大山挖走多少,看你手裏拿著什麽工具,當然更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勤奮。
一些教育水平較差的,可能拿著鐵鍬去挖。
一些掌握優質教學資源的,可能開著挖掘機去挖。
雖然差距客觀存在,但勤能補拙的案例總是層出不窮。
然而,獨特的思維卻是很難後天形成,哪怕有著再優渥的物質資料基礎也於事無補。
還拿愚公移山來說,
當所有人都在披星戴月的去搬山的時候,
思維獨特的他們可能會敲著二郎腿,悠閑的坐在山腳下,琢磨搬山是為了什麽,
於是,當一群人在比較誰堆起來的山更高的時候,
他們已經不緊不慢的翻過了這座山,探索起起了山後的景色。
……
丁一之所以要用愚公移山這個例子,
不止是在精神內核上和科研比較契合,更重要的是當下的物理學界也的確是如此。
這座大山,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就是數百年來無數物理學巨擘所打下的堅實的物理學體係。
那些搬山的人,也真真實實的存在。
就是如今國內外無數物理學家和科研工作者。
這些物理學巨擘留下的優渥的理論體係,是後人的財富,同樣也是阻礙。
現在國內外幾乎所有學者都在艱難的去搬運和消化這些大山,
從風華正茂到垂垂老矣,
然後看著依舊高聳入雲的山峰,喟歎不已。
曾經,所有人還寄希望於出現一位絕世天才,能夠更快的搬光這座大山,然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帶領人類更上一層樓。
但隨著理論物理的不斷發展和擴充,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座大山變得越來越高,也越來越不可撼動了。
慢慢的,完全搬走這座山,已經成了天方夜譚。
這時候人們才意識到,
原來因為這座大山的存在,物理學發展已經停滯了很久很久。
量子力學、相對論、經典物理、弦論……
理論物理最耀眼的光輝,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劇烈的閃耀過後,便逐漸暗淡了下去。
後來這數十年,
隻見搬山的人。
卻不曾見過新的山峰出現。
……
丁一沉默半晌後,開口說道:“我從中科院被調去華夏科工部,什麽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
眾人聞言,神色嚴肅了起來。
去年年底,華夏第二次物理學暨新質科技發展大會舉行之後,中科院進行了一次大調整。
一大批曾經獲得國家科技創新、進步獎的開拓型人才被調任進華夏科工部,為華夏繪製接下來物理學發展的百年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