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開學典禮
重生1987:能苟才能浪 作者:高鳥二月恨長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般情況下,老生是不會再去關注開學典禮了。因為每年的開學典禮都大同小異。更有甚者,同一個校長每年開學典禮的發言都差不多,但今年p大今年的開學典禮卻不一樣,很多老生也想去看看。
那個年代即使是p大,開學典禮也是在大操場。兩千多名新生拎著自己的凳子,浩浩蕩蕩從宿舍樓來到了操場。各個院係的輔導員早已經按照順序一字排開,每個係四個人一列在早已經劃定的位置坐好。
王朗的關注點一直在主席台下,今天他帶著自己的舍友,每人都拎了好幾張板凳,在主席台側下方擺成一排,這是給鍾珊珊邀請來的代表準備的,當然王朗私自增加了幾張板凳,不過也沒人追究。看到徹底沒人在意數目,王朗才放了心,跟著自己係新生輔導員身邊各種恭維。
迎新的時候王朗就露了一臉,這次開學典禮又來一次。本係的新生對這位師兄想沒有深刻印象都不行。況且王朗還不斷小聲向輔導員介紹情況,又和幾個臉熟的師妹打著招唿。
“這是快要走到人生巔峰了啊!”王朗有些飄忽了。
作為表演嘉賓,趙海生這些伴奏的和舞蹈團員一起,都待在主席台後側。主持人、書記、校長講話的時候,大家都有禮貌地保持著沉默。
這次表演是開學典禮最後的壓軸節目,倒不是說特別重要,而是怕新生們聽了歌以後,難以再保持安靜。
本來介紹表演應該是主持人的事,但校長講完話之後,硬生生搶了主持人的話,並且還加發表了演講:
“我們p大的校辦產業有很多,但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紹的隻有兩件。一就是王院的計算機科技公司,在這裏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這個公司今年預計淨收入可以達到一億美元。另一個在經濟上沒有這麽轟動,但是我相信大家會更喜歡,因為這個大家看得見、聽得著,那就是我們學校參股的東大唱片公司!現在請聽他們的表演。”
場下的學生頓時掌聲雷動。不過主持人又不甘寂寞跑了出來,詳細介紹了表演的曲目以及伴舞的舞蹈團。
2000多名新生,剛剛經曆了高考的洗禮,剛到大學很多人還真沒見過這種陣仗。隻見隨著昂揚的音樂聲,十五個穿著裙子的女生,在台上扭起了迪斯科。學舞蹈的女生本來身材都不錯,十五個人的集體表演震撼全場。
趙海生和慧哥還有胖子、麻稈,都穿著白色t恤在舞台後麵伴奏,汪師道穿著黑色t恤,一把琴頸上鑲嵌彩色貝殼的吉他掛在腰上,吉他下麵還帶著電線,隨著汪師道的出場,伴舞著往後稍微退了幾步,眾星捧月般圍在他後方,汪師道眼睛看著遠方,手在琴上隨意滑動,一陣電吉他獨有的樂聲就傳了出來,彈完一段獨奏,汪師道便往後退,和趙海生幾個人站在一起。
這時候穆洋已經走到了前台,隨著音樂輕輕唱了起來。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
這種風格放在十年後,肯定十分普遍,但在1987年,電視上也沒有這樣的台風,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有些看了好幾次彩排的同學,早就在台下跟著唱了起來。
趙海生一邊伴奏,眼睛的餘光看到台下,電視台的攝影記者也正舉著笨重的攝影機,全程跟著穆洋在拍攝,趙海生放下心來,專心彈著伴奏。
這次不但穆洋發揮完美無瑕,就連平時愛作怪的汪師道也超常發揮,耍帥的同時竟然沒出一點錯,間奏的時候他示意趙海生一起在台上對著扭動。
表演結束之後,場下新生不斷叫好鼓掌,趙海生還是第一次在幾千人的舞台上表演,被這種壯觀場麵所震撼,倒是汪師道表現很輕鬆,穆洋也舉重若輕,可能因為之前她就經常演出。
本來退出舞台,活動就結束,結果台下新生不斷唿喊,輔導員也壓製不住,也可能心裏也不想壓製。最後大家又表演了一次,但唿聲還是不斷,讓眾人無法退場。
這時李當當湊了過來說:“唱首安靜點的吧,這首歌容易讓大家興奮。”這倒是個好主意,而且舞蹈團可以順利撤走。於是穆洋站了出來,和主持人一起告訴大家,再表演一首《歌》,同時簡單把這首歌的背景介紹了一下。
《歌》的表演就簡單多了,隻需要兩把吉他就夠。為了讓大家安靜一些,汪師道也安靜地坐在凳子上彈琴。可能這首歌曲比較安靜,也可能大家的激情也釋放了,最後順利結束了表演。
巴特爾是87級新生,雖然是化學係,但他酷愛流行音樂,高考結束之後就整天在家裏練吉他唱歌。昨天看了校刊,別人隻關注演唱者,但巴特爾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演奏者身上,對汪師道的介紹看了一遍又一遍,他還打聽到汪師道有一個“新文化愛好者協會”,本來準備社團招新的時候就去看看。
今天的表演巴特爾作為一個資深愛好者,受到的震撼更大。表演結束之後,大家紛紛拿著凳子往迴走,聽到同學都在談論穆洋或者舞蹈團誰跳得好,有的消息靈通的人還在介紹各個舞蹈團的成員,是哪裏人,哪個係的等等八卦。
正走在路上,巴特爾和同學就被人擋住了。
“同學,您好,我們是校刊記者團的,請問能幫忙做幾個的調查嗎?”這時一男一女兩位師兄師姐模樣的人在前麵問道。
巴特爾的同學紛紛答應,反正大家都挺感興趣。不過聽了問題之後,巴特爾有些失落,“這都什麽問題啊,都沒問在點子上!”巴特爾心裏想。
“我覺得歌曲的伴奏特別厲害,至少有倆人都特別牛。你們知道古代人形容彈琴最高的境界嗎?有一個詞叫目送手揮,今天的表演至少有兩個吉他手都達到了。我自己也喜歡彈吉他,他們這一點太厲害了。”最後巴特爾主動說了出來。
那個年代即使是p大,開學典禮也是在大操場。兩千多名新生拎著自己的凳子,浩浩蕩蕩從宿舍樓來到了操場。各個院係的輔導員早已經按照順序一字排開,每個係四個人一列在早已經劃定的位置坐好。
王朗的關注點一直在主席台下,今天他帶著自己的舍友,每人都拎了好幾張板凳,在主席台側下方擺成一排,這是給鍾珊珊邀請來的代表準備的,當然王朗私自增加了幾張板凳,不過也沒人追究。看到徹底沒人在意數目,王朗才放了心,跟著自己係新生輔導員身邊各種恭維。
迎新的時候王朗就露了一臉,這次開學典禮又來一次。本係的新生對這位師兄想沒有深刻印象都不行。況且王朗還不斷小聲向輔導員介紹情況,又和幾個臉熟的師妹打著招唿。
“這是快要走到人生巔峰了啊!”王朗有些飄忽了。
作為表演嘉賓,趙海生這些伴奏的和舞蹈團員一起,都待在主席台後側。主持人、書記、校長講話的時候,大家都有禮貌地保持著沉默。
這次表演是開學典禮最後的壓軸節目,倒不是說特別重要,而是怕新生們聽了歌以後,難以再保持安靜。
本來介紹表演應該是主持人的事,但校長講完話之後,硬生生搶了主持人的話,並且還加發表了演講:
“我們p大的校辦產業有很多,但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紹的隻有兩件。一就是王院的計算機科技公司,在這裏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這個公司今年預計淨收入可以達到一億美元。另一個在經濟上沒有這麽轟動,但是我相信大家會更喜歡,因為這個大家看得見、聽得著,那就是我們學校參股的東大唱片公司!現在請聽他們的表演。”
場下的學生頓時掌聲雷動。不過主持人又不甘寂寞跑了出來,詳細介紹了表演的曲目以及伴舞的舞蹈團。
2000多名新生,剛剛經曆了高考的洗禮,剛到大學很多人還真沒見過這種陣仗。隻見隨著昂揚的音樂聲,十五個穿著裙子的女生,在台上扭起了迪斯科。學舞蹈的女生本來身材都不錯,十五個人的集體表演震撼全場。
趙海生和慧哥還有胖子、麻稈,都穿著白色t恤在舞台後麵伴奏,汪師道穿著黑色t恤,一把琴頸上鑲嵌彩色貝殼的吉他掛在腰上,吉他下麵還帶著電線,隨著汪師道的出場,伴舞著往後稍微退了幾步,眾星捧月般圍在他後方,汪師道眼睛看著遠方,手在琴上隨意滑動,一陣電吉他獨有的樂聲就傳了出來,彈完一段獨奏,汪師道便往後退,和趙海生幾個人站在一起。
這時候穆洋已經走到了前台,隨著音樂輕輕唱了起來。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
這種風格放在十年後,肯定十分普遍,但在1987年,電視上也沒有這樣的台風,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有些看了好幾次彩排的同學,早就在台下跟著唱了起來。
趙海生一邊伴奏,眼睛的餘光看到台下,電視台的攝影記者也正舉著笨重的攝影機,全程跟著穆洋在拍攝,趙海生放下心來,專心彈著伴奏。
這次不但穆洋發揮完美無瑕,就連平時愛作怪的汪師道也超常發揮,耍帥的同時竟然沒出一點錯,間奏的時候他示意趙海生一起在台上對著扭動。
表演結束之後,場下新生不斷叫好鼓掌,趙海生還是第一次在幾千人的舞台上表演,被這種壯觀場麵所震撼,倒是汪師道表現很輕鬆,穆洋也舉重若輕,可能因為之前她就經常演出。
本來退出舞台,活動就結束,結果台下新生不斷唿喊,輔導員也壓製不住,也可能心裏也不想壓製。最後大家又表演了一次,但唿聲還是不斷,讓眾人無法退場。
這時李當當湊了過來說:“唱首安靜點的吧,這首歌容易讓大家興奮。”這倒是個好主意,而且舞蹈團可以順利撤走。於是穆洋站了出來,和主持人一起告訴大家,再表演一首《歌》,同時簡單把這首歌的背景介紹了一下。
《歌》的表演就簡單多了,隻需要兩把吉他就夠。為了讓大家安靜一些,汪師道也安靜地坐在凳子上彈琴。可能這首歌曲比較安靜,也可能大家的激情也釋放了,最後順利結束了表演。
巴特爾是87級新生,雖然是化學係,但他酷愛流行音樂,高考結束之後就整天在家裏練吉他唱歌。昨天看了校刊,別人隻關注演唱者,但巴特爾的注意力卻集中在演奏者身上,對汪師道的介紹看了一遍又一遍,他還打聽到汪師道有一個“新文化愛好者協會”,本來準備社團招新的時候就去看看。
今天的表演巴特爾作為一個資深愛好者,受到的震撼更大。表演結束之後,大家紛紛拿著凳子往迴走,聽到同學都在談論穆洋或者舞蹈團誰跳得好,有的消息靈通的人還在介紹各個舞蹈團的成員,是哪裏人,哪個係的等等八卦。
正走在路上,巴特爾和同學就被人擋住了。
“同學,您好,我們是校刊記者團的,請問能幫忙做幾個的調查嗎?”這時一男一女兩位師兄師姐模樣的人在前麵問道。
巴特爾的同學紛紛答應,反正大家都挺感興趣。不過聽了問題之後,巴特爾有些失落,“這都什麽問題啊,都沒問在點子上!”巴特爾心裏想。
“我覺得歌曲的伴奏特別厲害,至少有倆人都特別牛。你們知道古代人形容彈琴最高的境界嗎?有一個詞叫目送手揮,今天的表演至少有兩個吉他手都達到了。我自己也喜歡彈吉他,他們這一點太厲害了。”最後巴特爾主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