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語畢,眾人都在等待著朱元璋的迴應。
“太子所舉薦的牛曉乾,咱也熟知確有大才。
既如此,牛曉乾即日起便入東宮,輔佐太子。”
禦史聽到朱元璋這般評價,心中雖仍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貿然進言。
畢竟,聖意已明,再強行反對,便是違抗聖命,這是他萬萬不敢觸碰的紅線。
朱元璋在安排牛曉乾入東宮後,神色一轉,變得嚴肅起來,高聲道。
“毛驤,這幾日涉及空印之事的官員,清查得如何了?”
毛驤趕忙出列,恭敬稟報道,“陛下,臣已帶領錦衣衛全力清查,日夜不懈。
目前已掌握了部分涉案官員的名單及相關證據。
隻是此案牽連甚廣,涉及諸多地方衙門及戶部官員,錯綜複雜,還需些時日才能徹查清楚。”
朱元璋臉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哼,空印之事,關乎朝廷律法威嚴,絕不容姑息。
這些官員,竟敢無視國法,私自用印,如此膽大妄為,其心可誅!
毛驤,你務必加快清查進度,一個都不能放過!”
毛驤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此時,一位老臣站出來,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空印案牽連眾多,涉及的官員遍布各地衙門。
若大肆懲處,恐怕許多地方衙門將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進而影響地方政務的正常運轉,還望陛下三思啊。”
朱元璋目光冷冷掃向老臣,“哼,政務運轉重要,還是律法威嚴重要?
若不重懲這些無視律法的官員,何以服眾?
又何以震懾天下官員,讓他們不敢再犯?”
老臣被朱元璋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地,惶恐道,“陛下息怒,老臣隻是擔心此舉會引發朝堂動蕩,人心惶惶,最終於國不利啊。”
朱元璋眼中寒意更甚,斬釘截鐵道,“哼,對於那些確有貪腐、濫用職權的官員,咱要誅九族!
讓他們知曉,觸犯我大明律法,絕無活路!
我大明律法,容不得任何人踐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一片死寂,眾人皆被朱元璋的狠厲決斷所震懾,大氣都不敢出。
朱標見此情形,趕忙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地,神色懇切地說道。
“父皇,兒臣懇請您三思!誅殺九族,刑罰太過嚴苛。
這些官員雖犯了大錯,但其中不乏有一些家族子弟並無作惡之舉,他們或許對長輩的罪行毫不知情。
若一概而論,將整個家族誅滅,恐會寒了天下人的心,也會讓諸多無辜之人遭受牽連。
如此,天下百姓或許會認為我大明律法過於殘酷,不利於民心所向。
兒臣以為,對於罪大惡極者,誅其三族,以儆效尤即可。
如此既能讓其他官員看到父皇懲處貪官汙吏的決心,又不至於刑罰過重。
而其餘受牽連者,可將他們流放偏遠之地,讓他們在艱苦之地反省過錯。
同時,他們也可為當地建設出力,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此,既能彰顯父皇律法威嚴,又能稍顯仁慈,望父皇恩準。”
朱元璋佯裝不悅,眉頭緊皺,雙眼圓睜,嗬斥道:“太子,你心善,咱知曉。可律法麵前,容不得半點馬虎。
那些貪腐之徒,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朝廷綱紀,肆意敗壞朝堂風氣。
若不予以重懲,如何能讓天下官員警醒,知曉律法的威嚴不可侵犯?”
朱標並未因朱元璋的嗬斥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地叩首在地。
他語氣誠懇,堅持說道,“父皇,兒臣明白律法的重要性。
但此次案件牽連太廣,若懲處過重,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地方政務也會陷入混亂,這對我大明的長治久安不利。
兒臣懇請父皇,網開一麵,給那些尚有可恕之處的人一條生路,這也是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著想啊。”
李奧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驚歎,差點就想鼓掌叫好了。
“好家夥,好家夥,這父子倆開始飆戲了。”
就在這時,宋濂心領神會,打著配合出列,向朱元璋恭敬地行禮後,附和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
嚴懲涉案官員,以儆效尤,確有必要,這是維護律法尊嚴與朝堂清明的關鍵舉措。
但刑罰過重,恐會引發動蕩。
誅三族,流放餘者,既能彰顯陛下的威嚴,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懲處,又能適當減輕刑罰力度,避免過度懲處帶來的負麵影響,或許更為妥當。”
劉伯溫見狀,也緊接著送出最後一個助攻。
向前一步,神色莊重道,“陛下,宋大人與太子殿下所言,深合臣意。
律法之設,其初衷旨在懲惡揚善,維護朝堂清明與社稷安穩。
此次空印案,罪魁禍首自當嚴懲,以正國法,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株連九族,刑罰過重,恐致朝野震動,諸多無辜受牽連,易生民怨。”
諸多無辜之人受牽連,易生民怨,這對陛下的聖德與大明的根基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誅三族並流放餘者,剛柔並濟,既對違法者施以重典,彰顯了律法的威嚴,又能避免刑罰過度引發的不良後果,實乃權衡利弊後的良策,望陛下斟酌。”
朱元璋微微眯起雙眼,看似在權衡各方言論,實則心裏暗讚朱標演技不錯。
“哼,咱此次重懲,是要讓天下官員知曉咱對貪腐零容忍的決心。
不過既然太子和諸位愛卿都這麽說了,咱也不能不顧及大局。”
他微微停頓,目光落在毛驤身上。
“毛驤,你聽好了,此次空印案,主犯定要嚴懲不貸,誅其三族,一個都不許放過,以儆效尤。
至於從犯,詳細核查後,罪輕的流放偏遠之地,讓他們在那兒好好反省。
整個過程,務必公正嚴明,要是敢有疏漏,或是徇私舞弊,休怪咱不客氣!”
毛驤“撲通”一聲跪地。
“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嚴格審查,絕不讓任何一個有罪之人逃脫,也不會冤枉無辜!”
朱標見朱元璋演完,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再次叩首。
“兒臣謝父皇仁慈,如此處置,必能讓朝堂上下知曉律法威嚴,又能彰顯父皇寬宏大量,實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行禮,齊聲道,“陛下聖明!”
待朝會結束,大臣們陸續散去。
李奧、朱元璋、朱標、劉伯溫、宋濂一同前往東宮。
李善長出了大殿,望著朱元璋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腦海中不斷迴放著朱元璋對那些官員處罰時,那決絕的神情和狠厲的言辭,隻覺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上脊背,令他不寒而栗。
他不敢再多停留片刻,急步匆匆出宮,一路上神色匆匆。
迴到府上,徑直走向書房, “砰” 地一聲關上了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
書房內,燭火搖曳不定,映照著李善長那滿是焦慮的麵容。
他在書桌前重重地坐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慌亂與不安。
隨後,他鋪開宣紙,顫抖著緩緩提起毛筆,稍作思索,便開始奮筆疾書,一封寫給胡惟庸的密信在筆下逐漸成型。
“惟庸賢侄如晤:今日朝堂之上,陛下談及空印案,言辭狠厲,對涉案官員的懲處之意溢於言表,令人膽寒。
此案牽連之廣,超乎想象,如今已讓整個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你我皆知,此番涉案官員,大多不是從元朝歸順後與我關係密切之人,便是賢弟你在丞相之位時所提拔。
他們一旦落入錦衣衛之手,若供出與你我有關聯之處,恐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手段之強硬,行事之果決,你我再清楚不過,若被卷入其中,無異於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恐無生機。
當務之急,你需盡快聯絡那些涉案官員,務必讓他們守口如瓶,切不可亂了陣腳。
同時,也需想盡一切辦法,迅速銷毀可能涉及你我的證據,一絲一毫都不能留下,以免被錦衣衛抓住把柄,釀成大禍。
事不宜遲,望賢侄即刻行動,萬不可掉以輕心。”
寫完信,李善長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折好,裝入信封,用火漆封好。
做完這一切,他走到書房門口,輕輕拉開門,朝著門外喚來自己最信任的家仆。
待那家仆快步走進書房,李善長壓低聲音,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你即刻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路,務必將這封信親手交到胡相手中。
記住,此事幹係重大,關乎我李家上下的安危,絕不可讓任何人知曉。
若途中遇到任何可疑之人或事,切不可慌張,見機行事,一定要保證信件安全送達。”
家仆神情嚴肅,毫不猶豫地領命道,“老爺放心,小人定不辱使命。”
說罷,他小心地將密信揣入懷中,用衣物遮擋好,趁著夜色的掩護,匆匆離去。
李善長則依舊坐在書房中,動也不動,眉頭緊鎖,等待著胡惟庸的迴音。
此刻,他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恐懼,這場空印案正衝擊著他苦心經營的一切,而他與胡惟庸,能否在這場風暴中全身而退,還是個未知數。
……
“太子所舉薦的牛曉乾,咱也熟知確有大才。
既如此,牛曉乾即日起便入東宮,輔佐太子。”
禦史聽到朱元璋這般評價,心中雖仍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貿然進言。
畢竟,聖意已明,再強行反對,便是違抗聖命,這是他萬萬不敢觸碰的紅線。
朱元璋在安排牛曉乾入東宮後,神色一轉,變得嚴肅起來,高聲道。
“毛驤,這幾日涉及空印之事的官員,清查得如何了?”
毛驤趕忙出列,恭敬稟報道,“陛下,臣已帶領錦衣衛全力清查,日夜不懈。
目前已掌握了部分涉案官員的名單及相關證據。
隻是此案牽連甚廣,涉及諸多地方衙門及戶部官員,錯綜複雜,還需些時日才能徹查清楚。”
朱元璋臉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哼,空印之事,關乎朝廷律法威嚴,絕不容姑息。
這些官員,竟敢無視國法,私自用印,如此膽大妄為,其心可誅!
毛驤,你務必加快清查進度,一個都不能放過!”
毛驤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此時,一位老臣站出來,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空印案牽連眾多,涉及的官員遍布各地衙門。
若大肆懲處,恐怕許多地方衙門將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進而影響地方政務的正常運轉,還望陛下三思啊。”
朱元璋目光冷冷掃向老臣,“哼,政務運轉重要,還是律法威嚴重要?
若不重懲這些無視律法的官員,何以服眾?
又何以震懾天下官員,讓他們不敢再犯?”
老臣被朱元璋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地,惶恐道,“陛下息怒,老臣隻是擔心此舉會引發朝堂動蕩,人心惶惶,最終於國不利啊。”
朱元璋眼中寒意更甚,斬釘截鐵道,“哼,對於那些確有貪腐、濫用職權的官員,咱要誅九族!
讓他們知曉,觸犯我大明律法,絕無活路!
我大明律法,容不得任何人踐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一片死寂,眾人皆被朱元璋的狠厲決斷所震懾,大氣都不敢出。
朱標見此情形,趕忙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地,神色懇切地說道。
“父皇,兒臣懇請您三思!誅殺九族,刑罰太過嚴苛。
這些官員雖犯了大錯,但其中不乏有一些家族子弟並無作惡之舉,他們或許對長輩的罪行毫不知情。
若一概而論,將整個家族誅滅,恐會寒了天下人的心,也會讓諸多無辜之人遭受牽連。
如此,天下百姓或許會認為我大明律法過於殘酷,不利於民心所向。
兒臣以為,對於罪大惡極者,誅其三族,以儆效尤即可。
如此既能讓其他官員看到父皇懲處貪官汙吏的決心,又不至於刑罰過重。
而其餘受牽連者,可將他們流放偏遠之地,讓他們在艱苦之地反省過錯。
同時,他們也可為當地建設出力,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此,既能彰顯父皇律法威嚴,又能稍顯仁慈,望父皇恩準。”
朱元璋佯裝不悅,眉頭緊皺,雙眼圓睜,嗬斥道:“太子,你心善,咱知曉。可律法麵前,容不得半點馬虎。
那些貪腐之徒,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朝廷綱紀,肆意敗壞朝堂風氣。
若不予以重懲,如何能讓天下官員警醒,知曉律法的威嚴不可侵犯?”
朱標並未因朱元璋的嗬斥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地叩首在地。
他語氣誠懇,堅持說道,“父皇,兒臣明白律法的重要性。
但此次案件牽連太廣,若懲處過重,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地方政務也會陷入混亂,這對我大明的長治久安不利。
兒臣懇請父皇,網開一麵,給那些尚有可恕之處的人一條生路,這也是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著想啊。”
李奧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驚歎,差點就想鼓掌叫好了。
“好家夥,好家夥,這父子倆開始飆戲了。”
就在這時,宋濂心領神會,打著配合出列,向朱元璋恭敬地行禮後,附和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
嚴懲涉案官員,以儆效尤,確有必要,這是維護律法尊嚴與朝堂清明的關鍵舉措。
但刑罰過重,恐會引發動蕩。
誅三族,流放餘者,既能彰顯陛下的威嚴,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懲處,又能適當減輕刑罰力度,避免過度懲處帶來的負麵影響,或許更為妥當。”
劉伯溫見狀,也緊接著送出最後一個助攻。
向前一步,神色莊重道,“陛下,宋大人與太子殿下所言,深合臣意。
律法之設,其初衷旨在懲惡揚善,維護朝堂清明與社稷安穩。
此次空印案,罪魁禍首自當嚴懲,以正國法,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株連九族,刑罰過重,恐致朝野震動,諸多無辜受牽連,易生民怨。”
諸多無辜之人受牽連,易生民怨,這對陛下的聖德與大明的根基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誅三族並流放餘者,剛柔並濟,既對違法者施以重典,彰顯了律法的威嚴,又能避免刑罰過度引發的不良後果,實乃權衡利弊後的良策,望陛下斟酌。”
朱元璋微微眯起雙眼,看似在權衡各方言論,實則心裏暗讚朱標演技不錯。
“哼,咱此次重懲,是要讓天下官員知曉咱對貪腐零容忍的決心。
不過既然太子和諸位愛卿都這麽說了,咱也不能不顧及大局。”
他微微停頓,目光落在毛驤身上。
“毛驤,你聽好了,此次空印案,主犯定要嚴懲不貸,誅其三族,一個都不許放過,以儆效尤。
至於從犯,詳細核查後,罪輕的流放偏遠之地,讓他們在那兒好好反省。
整個過程,務必公正嚴明,要是敢有疏漏,或是徇私舞弊,休怪咱不客氣!”
毛驤“撲通”一聲跪地。
“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嚴格審查,絕不讓任何一個有罪之人逃脫,也不會冤枉無辜!”
朱標見朱元璋演完,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再次叩首。
“兒臣謝父皇仁慈,如此處置,必能讓朝堂上下知曉律法威嚴,又能彰顯父皇寬宏大量,實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行禮,齊聲道,“陛下聖明!”
待朝會結束,大臣們陸續散去。
李奧、朱元璋、朱標、劉伯溫、宋濂一同前往東宮。
李善長出了大殿,望著朱元璋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腦海中不斷迴放著朱元璋對那些官員處罰時,那決絕的神情和狠厲的言辭,隻覺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上脊背,令他不寒而栗。
他不敢再多停留片刻,急步匆匆出宮,一路上神色匆匆。
迴到府上,徑直走向書房, “砰” 地一聲關上了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
書房內,燭火搖曳不定,映照著李善長那滿是焦慮的麵容。
他在書桌前重重地坐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慌亂與不安。
隨後,他鋪開宣紙,顫抖著緩緩提起毛筆,稍作思索,便開始奮筆疾書,一封寫給胡惟庸的密信在筆下逐漸成型。
“惟庸賢侄如晤:今日朝堂之上,陛下談及空印案,言辭狠厲,對涉案官員的懲處之意溢於言表,令人膽寒。
此案牽連之廣,超乎想象,如今已讓整個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你我皆知,此番涉案官員,大多不是從元朝歸順後與我關係密切之人,便是賢弟你在丞相之位時所提拔。
他們一旦落入錦衣衛之手,若供出與你我有關聯之處,恐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手段之強硬,行事之果決,你我再清楚不過,若被卷入其中,無異於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恐無生機。
當務之急,你需盡快聯絡那些涉案官員,務必讓他們守口如瓶,切不可亂了陣腳。
同時,也需想盡一切辦法,迅速銷毀可能涉及你我的證據,一絲一毫都不能留下,以免被錦衣衛抓住把柄,釀成大禍。
事不宜遲,望賢侄即刻行動,萬不可掉以輕心。”
寫完信,李善長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折好,裝入信封,用火漆封好。
做完這一切,他走到書房門口,輕輕拉開門,朝著門外喚來自己最信任的家仆。
待那家仆快步走進書房,李善長壓低聲音,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你即刻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路,務必將這封信親手交到胡相手中。
記住,此事幹係重大,關乎我李家上下的安危,絕不可讓任何人知曉。
若途中遇到任何可疑之人或事,切不可慌張,見機行事,一定要保證信件安全送達。”
家仆神情嚴肅,毫不猶豫地領命道,“老爺放心,小人定不辱使命。”
說罷,他小心地將密信揣入懷中,用衣物遮擋好,趁著夜色的掩護,匆匆離去。
李善長則依舊坐在書房中,動也不動,眉頭緊鎖,等待著胡惟庸的迴音。
此刻,他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恐懼,這場空印案正衝擊著他苦心經營的一切,而他與胡惟庸,能否在這場風暴中全身而退,還是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