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目光再次掃視滿朝文武,問道,“諸位愛卿,此事已然發生,咱想聽聽你們的看法,日後該如何避免此類事情再度發生?”


    劉伯溫前踏出一步,出列雙手抱拳,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陛下,此次空印案給我朝政務體係敲響了警鍾。”


    “臣深思之後,認為當務之急是從根源上進行機構變革,分化戶部權力。”


    此話一出,跪在地上的戶部官員們如遭雷擊,紛紛瞪大了眼睛,滿是怨懟地看向劉伯溫。


    “空印案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戶部職責龐雜,權力集中,監管存在漏洞。”


    “首當其衝的便是賦稅征收環節,其流程繁瑣且缺乏有效監督,這才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所以,臣建議先將收取各種賦稅的職責從戶部中分離出來,單獨設立專門的賦稅征收衙門。”


    “在這個衙門裏,將賦稅征收流程進一步細化,每一個環節都明確責任人,讓整個征收過程公開透明,接受各方監督。”


    “如此一來,便能有效解決空印案中可能存在的利用空白文書,篡改賦稅賬目等問題。”


    朱元璋和朱標麵上都嚴肅聽著,可心裏激動不已。


    畢竟,想光明正大的分化戶部的機會可不多。


    “再者,”劉伯溫繼續道。


    “寶鈔局如今附屬於戶部,在貨幣印製與發行事務上,常與其他財政事務相互牽扯,效率低下不說,還容易滋生腐敗。”


    “臣建議將寶鈔局獨立出來……”


    “最後,隨著我大明商業的發展,資金流通等事務日益繁雜,現行的戶部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需求。”


    “將銀行事務從戶部獨立出來……”


    “通過這樣的權力分散,各部門之間相互製衡,就能大大減少類似空印案這樣的亂象再次發生。”


    跪在地上的戶部官員們聽完劉伯溫的提議,頓時在心中罵罵咧咧。


    他們深知,一旦這些提議付諸實施,戶部的權力將被大幅削弱,他們的利益也將受到極大的損害。


    戶部侍郎率先按捺不住,抬起頭,急切道,“陛下,此舉萬萬不可!”


    “賦稅征收乃戶部的核心職責之一,一旦分離出去,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必然困難重重。”


    “屆時賦稅征收工作恐會陷入混亂,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啊!”


    “這關乎著我大明的根基,可容不得半點馬虎。”


    “是啊陛下,寶鈔局和銀行事務也與戶部的整體運作息息相關,貿然分離,恐會引發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一位戶部郎中憂心忡忡地說道。


    其他戶部官員也紛紛附和,一時間,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


    然而,就在戶部官員們激烈反對之時,宋濂出列道,“陛下,臣以為誠意伯所言極是。”


    “此次空印案便是最好的例證,戶部權力過於集中,監管不力,才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後果。”


    “若能按照劉大人的提議,進行機構變革,權力分散,相互製衡。”


    “不僅能有效避免此類亂象再次發生,還能提高政務效率,實乃一舉兩得。”


    宋濂的表態讓朝堂上的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一邊倒的反對聲浪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他,有的滿是驚訝,有的則若有所思。


    緊接著,李善長也出列,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心中所想並非單純的權力分化,而是看到了其中隱藏的機遇——更多的官位空缺,代表著淮西子弟便有更多機會進入官場。


    捋了捋胡須,不緊不慢道,“陛下,臣讚同劉伯溫大人的提議。”


    “如今我大明正值蓬勃發展之際,舊有的政務體係確實需要革新。”


    “通過這次變革,不僅能完善政務管理,還能為我大明選拔更多有識之士,充實朝堂,何樂而不為呢?”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發言,若有所思地看看眾人。


    目光隨即轉向朱標,“標兒,你主掌中書省也有一段時日,政務上的事情你也經手不少,你認為劉伯溫的提議如何?”


    朱標微微欠身,迴應道,“迴稟父皇,兒臣對劉伯溫大人的提議深以為然。”


    “如今我大明戶部所涉事務繁雜異常,權力過度集中其中,已然滋生出諸多弊病。”


    “若能依劉伯溫大人所言,將賦稅征收、寶鈔局以及銀行事務職責從戶部分離出去,實乃明智之舉。”


    “如此,各個部門便能各司其職,權責界限清晰明確,這不僅有利於大幅提高政務處理的效率,更便於朝廷對各部門進行有效監管。”


    “長此以往,既能從根源上避免因權力過度集中而引發的腐敗等不良現象,又能讓各項政務得到更為專業、精細的處理,於我大明的長治久安大有裨益。”


    朱元璋微微點頭以示認可,繼而目光再次掃視著眾大臣,“諸位愛卿,對於此事,若是還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見,盡管直言,無需有所顧慮。”


    一時間,朝堂上一片寂靜,唯有輕微的唿吸聲在空氣中迴蕩,為這壓抑的氛圍添了幾分緊張。


    眾官員們看似神色平靜,內心卻各懷鬼胎。


    他們所思所想,大多與李善長不謀而合。


    在他們眼中,此次雖隻是戶部被分化權力,可誰又能斷言,日後其他部門就不會重蹈覆轍?


    但轉念之間,如今正值科舉改革的關鍵三年內,各方勢力都在摩拳擦掌,這無疑是安插自己人的絕佳時機。


    隻要能巧妙運作,將親信或同黨舉薦入朝,即便所在部門的權力被分化,自身在朝堂上的影響力說不定反而會更上一層樓。


    吏部尚書表麵不動聲色,內心卻在暗自思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自己門下那些得意門生的身影。


    若是能趁著這次變革,將他們安排到新設立的衙門任職,那日後吏部在官員任免一事上的話語權,豈不是更重了?


    他微微抬眼,目光看似不經意地在周圍人的神色間遊移,實則心中默默盤算著舉薦名單。


    禮部侍郎同樣心思活絡,在心底暗自揣摩。


    一旦各部門權力重新劃分,禮部在禮儀規製、外交事務等方麵的作用或許會更加凸顯。


    已經開始構思,如何借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禮部的勢力巧妙地滲透到其他部門,逐步擴大自己的人脈網絡。


    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而那些原本對改革心存疑慮、堅決反對的文官,此刻也都識趣地默不作聲。


    他們雖然依舊對改革本身抱有諸多質疑,但也不得不承認,此次變革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官場機遇。


    他們心裏明白,若是能在這場權力的重新分配中占據一席之地,便能為自己和家族謀得更多的利益,何樂而不為?


    於是,他們紛紛收起了往日的反對態度,開始暗自謀劃,試圖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分得一杯羹。


    在朱元璋銳利目光的審視下,朝堂上的大臣們表麵上一片安靜,無人開口反對。


    那些仍跪在地上的戶部官員,內心充滿了不滿與憤懣。


    尤其是戶部尚書趙好德,心中滿是不甘與無奈交織的複雜情緒。


    此次戶部權力被分化,自己在朝堂的地位恐怕也會隨之動搖。


    但君威難測,太子又站在變革一方,他隻能強壓下心中的憤懣,低頭不語。


    朱元璋看著沉默不語的眾人,微微清了清嗓子,沉聲道,“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此事便這麽定了。”


    話音剛落,吏部尚書立刻敏銳地抓住時機,出列站定。


    “陛下,既已定下將收取各種賦稅的職責從戶部中分離出來,寶鈔局和銀行事務也各自獨立出來。”


    “組成新的衙門,那麽新衙門的官員任命之事便顯得至關重要。”


    “這關乎新機構能否順利運轉,還請陛下明示。”


    朱元璋看向朱標,語氣中帶著期許,“標兒,你與劉伯溫一同負責此事。”


    而後又轉向劉伯溫,“伯溫,你提出的變革之策,想必心中早有合適人選的考量。”


    “你下朝後去戶部坐鎮,盯著各項事務的同時,莫要忘了與標兒一同,盡快擬定具體的機構變革方案。”


    劉伯溫趕忙上前領命,“臣遵旨,定當殫精竭慮,與太子殿下密切配合,不負陛下所托。”


    朱標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兒臣定當全力以赴,仔細斟酌官員人選,與劉伯溫大人共同推進機構變革事宜。”


    朱元璋微微點頭,眼神掃向仍跪在地上的戶部官員,麵色一沉。


    “在空印之事沒有徹查清楚之前,你們所有人都不得邁出戶部一步。”


    “所有涉案人員,一個都別想逃脫幹係。”


    “朕要讓真相大白於天下,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更要給我大明官場立一個規矩!”


    戶部尚書趙好德強撐著幾乎癱軟的身體,聲音帶著幾分哀求與惶恐。


    “陛下,臣等知罪,願聽從陛下一切安排,隻求陛下能徹查此事,還臣等一個清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