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儒士也在心中哀歎,自己經營多年的書院,那些都是他的心血,如今卻要被朝廷官員插手交接,他總覺得自己多年的努力像是要被別人摘了果子。


    可他也明白,在這皇權至上的朝堂,他們這些老儒士再怎麽不滿,也隻能乖乖聽話。


    老儒士們心裏清楚,之前他們以所在之地的百姓和學子為借口,試圖阻止改革和推脫前往偏遠地區講學的任務,這些借口已然失效。


    盡管心中滿是怨念,但在這威嚴的朝堂之上,老儒士們隻能強裝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


    紛紛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


    可那顫抖的聲音,還是隱隱透露出他們內心的憤懣與無奈。


    朱元璋看著他們這般反應,心中暗自得意,想著這些老儒士終究還是被自己拿捏住了。


    但麵上,他依舊擺出一副關懷備至的模樣,“朕相信諸位定不會讓朕失望,你們皆是我大明的棟梁,這偏遠之地的教育大業,還得仰仗諸位。”


    “待你們歸來,朕必有重賞,以表彰你們為大明所做出的貢獻。”


    朝堂上再次響起一片謝恩之聲,隻是這聲音裏,明顯多了幾分無奈與苦澀,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們滿心的不情願。


    “諸位先退下吧,即刻迴鄉收拾行囊,隨後會有人護送你們前往講學之地。”


    “一路上,朕自會安排妥當,保證諸位的行程順利。”


    朱元璋揮了揮手,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示意老儒士們退朝。


    老儒士們拖著沉重的步伐,緩緩退出朝堂。


    他們心中清楚,這一去等待他們的,將是偏遠地區艱苦的教學生活。


    那裏沒有他們習以為常的舒適環境,沒有圍繞身邊的讚譽與尊崇,隻有未知的艱辛和漫長的孤獨。


    待老儒士們離去後,朝堂上的氣氛稍顯輕鬆了些。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向孔希學,“衍聖公,你也一同迴鄉。”


    孔希學心中一凜,立刻集中精神,聆聽陛下旨意。


    “此次你迴去後,即刻召集孔家一族以及你所看重的飽學之士,讓他們做好充分準備。”


    “三個月後,你便帶領他們代表咱大明出使四方周國。”


    “在你們出發前,朕會讓官員前去宣旨,告知你們具體先去哪個國家。”


    孔希學聽聞此言,臉上瞬間湧起激動之色,“撲通”一聲雙膝跪地,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


    “陛下如此信任臣,委以這等重任,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陛下重托!”


    說著,重重地叩下頭去。


    朱元璋看著跪地謝恩的孔希學,“起來吧,衍聖公,朕相信你定能出色完成使命。”


    “謝陛下!”


    孔希學緩緩起身,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這才轉身,穩步退出朝堂。


    出了朝堂,孔希學置身於宮殿之外的開闊之地,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因激動而狂跳的心平靜下來。


    目光望向遠方,心中十分清楚,此次出使四方周國,對於自己和孔家而言,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近些時日,朝廷推行的改革,不斷衝擊著傳統儒學的根基,孔家也不可避免地麵臨著諸多挑戰與困境。


    往日裏儒學高高在上的地位,似乎在改革的影響下,有了些許動搖。


    然而,這次出使倘若能圓滿成功,那麽一切都將迎來轉機。


    隻要能在外交上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勳,讓四方周國對大明的文化和實力心悅誠服,對儒學尊崇有加。


    不論改革對儒學和孔家造成多大的衝擊,都無關緊要了。


    到那時,憑借這出使的功績,自己在整個大明的地位必將更加尊崇。


    孔家在華夏大地的影響力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如日中天,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孔家的子弟也將因此受益,在各個方麵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利益。


    與此同時,朱元璋冷冷地看著孔希學退出朝堂,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心底暗自冷哼一聲。


    但很快,便收斂了情緒,麵上依舊掛著滿意的神色,轉頭看向禮部尚書與行人司指揮使,沉聲道。


    “孔家此次代表大明出使四方周國,事關我大明國威與文化傳播,不容有失。”


    “你們即刻著手準備,挑選精通各國禮儀、熟悉外交事務的官員,協助孔希學一行。”


    禮部尚書和行人司指揮使連忙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會精心籌備。”


    “必定挑選出最為合適的官員,製定出最周全的計劃,絕不讓此次出使出現任何差錯。”


    朱元璋微微點頭,對二人的迴答表示滿意。


    同時,不動聲色地朝毛驤使了個眼色,毛驤心領神會,輕輕頷首示意。


    隨後,目光掃向滿朝文武,“除此之外,諸位還有事要奏的嗎?”


    話音剛落,毛驤神色凝重,大步出列,單膝跪地,高聲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近來,臣所率錦衣衛在暗中查訪時,發現了一件極為嚴重之事。”


    “年初的各地布政司、府、州、縣等衙門官員進京核算錢糧與財政收支賬目期間,有官員竟攜帶了大量事先蓋好印章的空白文書。”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起初,臣等還隻是懷疑這些文書用途不當,可隨著調查的深入,才驚覺這背後竟隱藏著一個多年來的官場積弊——空印之事。”


    “這些空白文書便能隨意填寫內容,毫無監管可言。”


    “一旦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李奧一臉怪異的看向朱元璋,嘟囔道,“老朱這家夥真是心急啊,才把孔家和老頑固收了,這就要…”


    話還沒說完,牛曉乾一把捂住他的嘴,“別尼瑪劇透,讓我好好瞅瞅老朱又要幹嘛。”


    毛驤這番話,讓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大臣們交頭接耳,一片嘩然。


    有的官員麵露震驚之色,顯然是剛剛聽聞此事,難以置信竟有如此膽大妄為之人。


    有的則臉色蒼白,眼神閃躲,神色間滿是心虛,一看便知與此事脫不了幹係。


    “簡直無法無天!”


    朱元璋怒目圓睜,猛地站起身來。


    “朕給他們權力,是讓他們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效力,他們卻如此肆意妄為,視國法如兒戲!”


    戶部官員們被嚇得臉色慘白,全都“撲通”一聲跪地,偌大的朝堂上,一時間跪了一片。


    趙好德身為戶部尚書,更是嚇得渾身顫抖,聲音也跟著哆嗦起來。


    “陛下息怒,此事戶部竟毫無察覺,臣等罪該萬死,懇請陛下責罰。”


    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滿心都是惶恐。


    戶部侍郎見狀,咬了咬牙,硬著頭皮解釋,聲音雖帶著幾分緊張,但盡量保持平穩。


    “陛下,這空印之事,確有隱情。”


    “自元末戰亂以來,各地與京城之間交通極為不便,信息傳遞更是困難重重。”


    “彼時朝廷初立,諸事繁雜,錢糧賦稅、賬目核算等政務堆積如山。”


    “為了能及時完成賬目核算,不耽誤朝廷的財政規劃,也為了避免因路途遙遠、反複駁迴修改賬目。”


    “導致延誤農時、影響民生,各地官員便無奈采用了這種攜帶蓋好印章空白文書的做法。”


    “而且,以往各任戶部官員都默許了此事。”


    “一來確實是體諒地方官員的難處,二來也覺得這麽多年相安無事,隻要不出現大的差錯,也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臣等知曉這種做法不合規矩,卻未能及時糾正,實在是有負陛下的信任,罪該萬死。”


    戶部侍郎說完,額頭緊貼地麵,冷汗不停地從鬢角滑落。


    整個朝堂一片死寂,隻聽見戶部官員們急促的唿吸聲,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朱元璋的發落。


    朱元璋麵色陰沉,目光在跪地的戶部官員們身上一一掃過。


    隨後,對毛驤一字一頓地命令道,“毛驤!咱命你即刻讓錦衣衛奔赴各地,將所有涉及空印案的官員,一個不漏地給咱抓迴來!”


    “膽敢有絲毫懈怠,或是放走任何一人,咱拿你是問!”


    “臣遵旨!”毛驤領命,迅速退下。


    朱元璋又將目光轉向劉伯溫,“伯溫,你下朝後帶著錦衣衛進入戶部,徹查所有賬目、往來公文以及相關事務。”


    “看看這空印背後,到底還藏著多少見不得人的勾當。”


    “要讓這一切都水落石出,絕不能留下任何隱患。”


    劉伯溫拱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一查到底。”


    安排完這一切,朱元璋看向朱標,神色緩和了些許,“標兒,此次空印案涉及官員眾多,待毛驤將人拿下,空缺出的官位便由你來安排合適人選填補。”


    “你要仔細斟酌,選拔那些清正廉潔、有真才實學之人,莫要讓朝堂再出現如此亂象。”


    朱標恭敬地應道,“兒臣謹遵父命,定會謹慎挑選官員,不負父皇所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