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些服務人員竟然都是女子。
她們身著統一的服飾,款式簡潔利落,卻又不失精致,與孔希學印象中女子的傳統著裝大不一樣。
不僅如此,這些女子神色自信,身姿挺拔,絲毫沒有尋常女子的嬌羞與怯懦。
孔希學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不悅。
在他的觀念裏,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相夫教子,如今卻公然拋頭露麵,擔任這服務之職,成何體統?
他剛想開口表達不滿,卻又瞥見周圍的百姓對此似乎習以為常,並無異樣反應,到嘴邊的話又被他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而負責招待劉伯溫和孔希學的錦衣衛,一刻也不敢耽擱,急忙跑到後台,見到李奧後,趕忙稟報道,“李大人,誠意伯和衍聖公已經到了。”
李奧嘴角微微上揚,“好,那些跟著孔希學一同前來的老儒士,宋老頭那邊安排得怎麽樣了?”
錦衣衛趕忙應道,“都安排妥當,宋大人正陪著他們在特意布置的位子,此刻聊得正熱火朝天呢。”
李奧微微點頭,“告訴宋濂,那些老頑固隻要看完《中國話》這個節目,就隨他們想去做什麽就做什麽吧。”
此時,觀眾席上的孔希學還在為女子擔任服務人員一事耿耿於懷,盡管他努力將注意力轉移到舞台上,可內心的別扭卻難以消散。
就在這時,舞台上,燈光驟暗,又猛地亮起,攬月坊的女團活力登場,《中國話》的旋律瞬間響徹全場。
孔希學本就滿心抵觸,聽到這新奇的曲風,眉頭皺得更深了,一臉嫌棄地看著舞台,隻覺這表演荒誕至極。
然而,當那句“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鑽進他耳朵裏時,他的身子微微一僵,眼神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震動。
但很快,他便在心底冷笑,試圖用這種表演來打動他支持改革,簡直是異想天開。
在另一處觀演席,宋濂陪著老儒士們,一邊看著舞台,一邊笑著說道,“諸位,你們瞧這表演,雖說形式新奇,可對咱們傳統文化的宣揚可不少啊。”
“就像這歌裏唱的,咱們老祖宗的東西,非但沒被摒棄,還傳得更遠了。”
一位老儒士立刻吹胡子瞪眼,憤怒地說,“宋大人,你竟還替他們說話!”
“這改革,分明是要顛覆祖宗定下的科舉製度,讓那些雜學登堂入室,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要被歪理邪說充斥?”
另一位老儒士也站起身,指著舞台上的女團,滿臉厭惡,“瞧瞧這些女子,成何體統!穿著如此暴露,在台上又唱又跳,簡直傷風敗俗!”
此時,《中國話》已然到了高潮部分,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讓很多百姓都跟著唱了起來。
一位老儒士環顧四周,看著齊唱的百姓,連連搖頭,“百姓們也都被迷了心智,竟對這種表演如此追捧。”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這些奇技淫巧、離經叛道之事,隻會讓民風墮落,道德崩壞,我大明的根基,怕是要動搖了啊!”
宋濂看著這幫固執己見的老儒士,無奈地苦笑著搖搖頭,“各位,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一味守舊。這些新事物或許看著怪異,但其中也有可取之處。”
“改革的目的是讓國家更好,咱們不妨多些包容,仔細想想其中的道理。”
這首《中國話》完後,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唿聲。
然而,老儒士們的臉色卻愈發難看。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儒士“噌”地一下站起身來,衣袖一甩,滿臉怒容道,“哼,這成何體統!”
“如此荒誕的表演,竟引得眾人這般追捧,真是世風日下!”
“再在這裏待下去,怕是要玷汙了我們這些熟讀聖賢書之人的耳朵和眼睛!”
說罷,他狠狠瞪了一眼舞台的方向,眼神中充滿了厭惡與不屑,而後作勢就要拂袖離開。
另一位身材微胖的老儒士也跟著起身,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有些人啊,為了推行那不知所謂的改革,竟使出這般下作的手段,用這些低俗的表演來蠱惑人心。”
“依我看呐,這改革就是一場鬧劇,是某些人妄圖顛覆傳統、謀取私利的幌子罷了!”
這話一出,他還特意斜眼瞟了瞟宋濂,那眼神裏滿是諷刺與不屑。
宋濂看著要離開的眾人,聽著這些刺耳的話語,無奈地苦笑著搖搖頭。
這時,一位身形佝僂,背有些駝的老儒士走上前來,勉強拱手作揖,“宋大人,我等舟車勞頓,實在不適,先行告退。”
話雖說得客氣,但語氣裏的生硬和不滿還是藏不住。
宋濂不卑不亢地迴禮道,“諸位請便,一路小心。”
眼神裏透著理解與包容,可內心深處卻泛起一絲悵惘。
畢竟,這些人都是與他一般,曾經一同為了國家的文化傳承而努力,如今卻因改革之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待老儒士們的身影漸漸遠去,宋濂獨自站在原地,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陷入了沉思。
他迴想起在現代的所見所聞,那些先進的技術、開放的思想,無一不在衝擊著他原本的認知。
也正是這些經曆,讓他深刻理解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他們終會明白的。”
宋濂低聲自語,隨後轉身,朝著後台走去。
老儒士們離開時,還議論著,言語間盡是對這場表演和改革的批判與不滿,那些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不時地傳進周圍人的耳朵裏,引得一些百姓紛紛側目。
宋濂來到後台,李奧正和朱元璋視頻聊天著,見宋濂進來,“宋老頭,那些老儒士……”
宋濂抬手打斷他,苦笑著擺了擺手,“莫要問了,他們還是老樣子,頑固得很。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
李奧不屑地一笑,語氣中滿是輕蔑,“宋老頭,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孔家這玩意,隻要能把孔家的問題解決掉,那些跟著起哄的家夥都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宋濂微微靠近李奧,這才看清手機屏幕裏是朱元璋,他趕忙恭敬地行了一禮,“陛下萬安。”
朱元璋爽朗一笑,擺了擺手道,“宋學士,不必多禮。”
“待孔希學也離開後,你們就來宮裏找咱,咱讓你們看一些東西。”
“小李,你也來,咱就先掛了,先去衝個澡~~”
等視頻通話結束,李奧收起手機,臉上露出一絲好奇,“宋老頭,老朱到底要給咱們看什麽東西,還搞得神神秘秘的?”
宋濂搖了搖頭,神色間也滿是疑惑,“陛下心思深沉,行事向來出人意料,我也猜不透。”
“不過陛下既然如此鄭重其事,想來定是與改革息息相關的要事。”
舞台上的表演仍在熱烈地進行著,一首接著一首的歌曲,台下的百姓們熱情高漲,歡唿與合唱聲此起彼伏。
而孔希學坐在觀眾席上,卻顯得格格不入。
他一直不停地環顧四周,看著那些完全沉浸在表演中的百姓,一種莫名的恐懼在他心底悄然滋生蔓延。
他突然意識到,這場改革所帶來的影響,似乎遠比他想象的要深遠和廣泛得多,而他所堅守的傳統,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在他眼中,這些百姓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控,沉醉於這離經叛道的表演之中,而這一切,似乎都是改革帶來的“惡果”。
這種景象讓他愈發堅信,改革就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正逐漸侵蝕著大明的根基。
終於,孔希學再也坐不住了,他強壓著內心的煩躁與不滿,轉過頭,臉上堆滿了客氣的笑容,對劉伯溫說道,“劉大人,實不相瞞,今日一路趕來,舟車勞頓,實在是有些支撐不住了。”
他微微歎了口氣,揉了揉太陽穴,做出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本想著能好好欣賞這場表演,可這身子骨實在不爭氣,頭暈得厲害。”
“劉大人,真是對不住,我得先行迴驛站休息了。”
雖然嘴上說的是身體不適,但他的語氣中卻隱隱帶著幾分對這場表演和改革的抵觸。
這番借口,看似合情合理,可劉伯溫心裏明白,孔希學這是對眼前的新事物難以接受,才找了這麽個托詞想要離開。
劉伯溫也不點破,隻是微笑著點頭,“衍聖公舟車勞頓,確實該好好休息,我這就送您迴驛站。”
隨後,兩人一同走出表演場地,來到那輛老年代步車旁。
劉伯溫熟練地打開車門,做了個請的手勢。
孔希學雖滿心不情願,但也隻能上了車。
她們身著統一的服飾,款式簡潔利落,卻又不失精致,與孔希學印象中女子的傳統著裝大不一樣。
不僅如此,這些女子神色自信,身姿挺拔,絲毫沒有尋常女子的嬌羞與怯懦。
孔希學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不悅。
在他的觀念裏,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相夫教子,如今卻公然拋頭露麵,擔任這服務之職,成何體統?
他剛想開口表達不滿,卻又瞥見周圍的百姓對此似乎習以為常,並無異樣反應,到嘴邊的話又被他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而負責招待劉伯溫和孔希學的錦衣衛,一刻也不敢耽擱,急忙跑到後台,見到李奧後,趕忙稟報道,“李大人,誠意伯和衍聖公已經到了。”
李奧嘴角微微上揚,“好,那些跟著孔希學一同前來的老儒士,宋老頭那邊安排得怎麽樣了?”
錦衣衛趕忙應道,“都安排妥當,宋大人正陪著他們在特意布置的位子,此刻聊得正熱火朝天呢。”
李奧微微點頭,“告訴宋濂,那些老頑固隻要看完《中國話》這個節目,就隨他們想去做什麽就做什麽吧。”
此時,觀眾席上的孔希學還在為女子擔任服務人員一事耿耿於懷,盡管他努力將注意力轉移到舞台上,可內心的別扭卻難以消散。
就在這時,舞台上,燈光驟暗,又猛地亮起,攬月坊的女團活力登場,《中國話》的旋律瞬間響徹全場。
孔希學本就滿心抵觸,聽到這新奇的曲風,眉頭皺得更深了,一臉嫌棄地看著舞台,隻覺這表演荒誕至極。
然而,當那句“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鑽進他耳朵裏時,他的身子微微一僵,眼神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震動。
但很快,他便在心底冷笑,試圖用這種表演來打動他支持改革,簡直是異想天開。
在另一處觀演席,宋濂陪著老儒士們,一邊看著舞台,一邊笑著說道,“諸位,你們瞧這表演,雖說形式新奇,可對咱們傳統文化的宣揚可不少啊。”
“就像這歌裏唱的,咱們老祖宗的東西,非但沒被摒棄,還傳得更遠了。”
一位老儒士立刻吹胡子瞪眼,憤怒地說,“宋大人,你竟還替他們說話!”
“這改革,分明是要顛覆祖宗定下的科舉製度,讓那些雜學登堂入室,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要被歪理邪說充斥?”
另一位老儒士也站起身,指著舞台上的女團,滿臉厭惡,“瞧瞧這些女子,成何體統!穿著如此暴露,在台上又唱又跳,簡直傷風敗俗!”
此時,《中國話》已然到了高潮部分,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讓很多百姓都跟著唱了起來。
一位老儒士環顧四周,看著齊唱的百姓,連連搖頭,“百姓們也都被迷了心智,竟對這種表演如此追捧。”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這些奇技淫巧、離經叛道之事,隻會讓民風墮落,道德崩壞,我大明的根基,怕是要動搖了啊!”
宋濂看著這幫固執己見的老儒士,無奈地苦笑著搖搖頭,“各位,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一味守舊。這些新事物或許看著怪異,但其中也有可取之處。”
“改革的目的是讓國家更好,咱們不妨多些包容,仔細想想其中的道理。”
這首《中國話》完後,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唿聲。
然而,老儒士們的臉色卻愈發難看。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儒士“噌”地一下站起身來,衣袖一甩,滿臉怒容道,“哼,這成何體統!”
“如此荒誕的表演,竟引得眾人這般追捧,真是世風日下!”
“再在這裏待下去,怕是要玷汙了我們這些熟讀聖賢書之人的耳朵和眼睛!”
說罷,他狠狠瞪了一眼舞台的方向,眼神中充滿了厭惡與不屑,而後作勢就要拂袖離開。
另一位身材微胖的老儒士也跟著起身,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有些人啊,為了推行那不知所謂的改革,竟使出這般下作的手段,用這些低俗的表演來蠱惑人心。”
“依我看呐,這改革就是一場鬧劇,是某些人妄圖顛覆傳統、謀取私利的幌子罷了!”
這話一出,他還特意斜眼瞟了瞟宋濂,那眼神裏滿是諷刺與不屑。
宋濂看著要離開的眾人,聽著這些刺耳的話語,無奈地苦笑著搖搖頭。
這時,一位身形佝僂,背有些駝的老儒士走上前來,勉強拱手作揖,“宋大人,我等舟車勞頓,實在不適,先行告退。”
話雖說得客氣,但語氣裏的生硬和不滿還是藏不住。
宋濂不卑不亢地迴禮道,“諸位請便,一路小心。”
眼神裏透著理解與包容,可內心深處卻泛起一絲悵惘。
畢竟,這些人都是與他一般,曾經一同為了國家的文化傳承而努力,如今卻因改革之事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待老儒士們的身影漸漸遠去,宋濂獨自站在原地,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陷入了沉思。
他迴想起在現代的所見所聞,那些先進的技術、開放的思想,無一不在衝擊著他原本的認知。
也正是這些經曆,讓他深刻理解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他們終會明白的。”
宋濂低聲自語,隨後轉身,朝著後台走去。
老儒士們離開時,還議論著,言語間盡是對這場表演和改革的批判與不滿,那些尖酸刻薄的話語時不時地傳進周圍人的耳朵裏,引得一些百姓紛紛側目。
宋濂來到後台,李奧正和朱元璋視頻聊天著,見宋濂進來,“宋老頭,那些老儒士……”
宋濂抬手打斷他,苦笑著擺了擺手,“莫要問了,他們還是老樣子,頑固得很。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
李奧不屑地一笑,語氣中滿是輕蔑,“宋老頭,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孔家這玩意,隻要能把孔家的問題解決掉,那些跟著起哄的家夥都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宋濂微微靠近李奧,這才看清手機屏幕裏是朱元璋,他趕忙恭敬地行了一禮,“陛下萬安。”
朱元璋爽朗一笑,擺了擺手道,“宋學士,不必多禮。”
“待孔希學也離開後,你們就來宮裏找咱,咱讓你們看一些東西。”
“小李,你也來,咱就先掛了,先去衝個澡~~”
等視頻通話結束,李奧收起手機,臉上露出一絲好奇,“宋老頭,老朱到底要給咱們看什麽東西,還搞得神神秘秘的?”
宋濂搖了搖頭,神色間也滿是疑惑,“陛下心思深沉,行事向來出人意料,我也猜不透。”
“不過陛下既然如此鄭重其事,想來定是與改革息息相關的要事。”
舞台上的表演仍在熱烈地進行著,一首接著一首的歌曲,台下的百姓們熱情高漲,歡唿與合唱聲此起彼伏。
而孔希學坐在觀眾席上,卻顯得格格不入。
他一直不停地環顧四周,看著那些完全沉浸在表演中的百姓,一種莫名的恐懼在他心底悄然滋生蔓延。
他突然意識到,這場改革所帶來的影響,似乎遠比他想象的要深遠和廣泛得多,而他所堅守的傳統,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在他眼中,這些百姓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控,沉醉於這離經叛道的表演之中,而這一切,似乎都是改革帶來的“惡果”。
這種景象讓他愈發堅信,改革就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正逐漸侵蝕著大明的根基。
終於,孔希學再也坐不住了,他強壓著內心的煩躁與不滿,轉過頭,臉上堆滿了客氣的笑容,對劉伯溫說道,“劉大人,實不相瞞,今日一路趕來,舟車勞頓,實在是有些支撐不住了。”
他微微歎了口氣,揉了揉太陽穴,做出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本想著能好好欣賞這場表演,可這身子骨實在不爭氣,頭暈得厲害。”
“劉大人,真是對不住,我得先行迴驛站休息了。”
雖然嘴上說的是身體不適,但他的語氣中卻隱隱帶著幾分對這場表演和改革的抵觸。
這番借口,看似合情合理,可劉伯溫心裏明白,孔希學這是對眼前的新事物難以接受,才找了這麽個托詞想要離開。
劉伯溫也不點破,隻是微笑著點頭,“衍聖公舟車勞頓,確實該好好休息,我這就送您迴驛站。”
隨後,兩人一同走出表演場地,來到那輛老年代步車旁。
劉伯溫熟練地打開車門,做了個請的手勢。
孔希學雖滿心不情願,但也隻能上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