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希學雖對劉伯溫避而不談改革之事感到有些失望,但又實在不好強求,畢竟對方是邀請自己前來,若是過於執著,反倒顯得自己小家子氣。
思索片刻後,他隻得微微點頭,應允了劉伯溫的提議。
不多時,下人們便開始有條不紊地上菜。
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桌上,熱氣從盤中升騰而起,帶著誘人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大堂之中。
隨後,劉伯溫熱情地伸手邀請孔希學落座,臉上始終洋溢著和煦的笑容,仿佛他們之間從未有過改革立場上的分歧。
飯桌上,劉伯溫拿起酒壺,為孔希學斟酒,語氣誠摯地開口道,“衍聖公,說起這儒家學問,那可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孔子乃至聖先師,其教誨如明燈,照亮了華夏數千年的文明之路。”
“他所倡導的‘仁’‘禮’思想,早已融入我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無論時代如何風雲變幻,曆經多少滄海桑田。”
“這些思想始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孔希學原本還沉浸在對劉伯溫避談改革的失望情緒裏,聽到這番話,不禁微微一愣,心中頓時湧起一陣莫名的疑惑。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疑惑地看著劉伯溫,心想,這劉伯溫明明是改革派的核心人物,怎麽突然對先祖如此吹捧起來?
這其中到底有什麽深意?
劉伯溫似乎看出了孔希學的疑惑,卻並未停下話語,“就拿這‘有教無類’來說,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讓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知識的機會,這是何等的遠見卓識!”
“還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培養出了無數賢才。”
“衍聖公出身孔門,想必對這些思想的感悟更為深刻。”
孔希學微微點頭,神色稍緩,但很快又皺起眉頭,語氣堅決道,“劉大人對儒家思想理解確實深刻,可如今朝堂推行的科舉改革,幾乎要改變儒家的特殊地位。”
“以往科舉以儒家經典為核心,選拔出的人才皆尊崇儒家之道,這才使得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國家也因此有著穩固的道德根基。”
“如今改革,加入那些雜學,選拔出來的人才心思不定,如何能傳承儒家的正統?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劉伯溫笑著擺擺手,“衍聖公莫要著急,先吃點菜,今日咱們就單純聚聚,不談改革這些煩心事。”
“我隻是真心欽佩孔子的智慧與胸懷。”
然而,孔希學卻絲毫沒有放過改革這個話題的打算。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神色認真且嚴肅,直視著劉伯溫,“劉大人,這改革絕非小事,它關乎儒學傳承,關乎國家根基。”
“儒學在我大明的崇高地位,那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經過祖宗們的認可,又在漫長歲月裏獲得了百姓的真心信服。”
“如今改革,讓儒家經典不再是科舉的重中之重,日後朝堂之上,儒家的聲音怕是要被削弱,這是我絕不能接受的。”
劉伯溫微微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衍聖公,改革科舉並非否定儒家,而是希望選拔出更全麵的人才,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局勢。”
“儒家思想依然是大明的精神支柱,這一點從未改變。”
孔希學冷哼一聲,“劉大人,你說的好聽,可實際呢?”
“一旦改革推行,儒家經典被冷落,用不了多久,儒家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這是我們這些儒家子弟的失職。”
這時,電視裏的戲班子正唱到精彩之處,激昂的唱腔迴蕩在大堂。
劉伯溫靈機一動,舉起酒杯,臉上重新掛上熱忱的笑容,端起酒杯,“衍聖公,您看這戲曲,也是傳承已久的文化瑰寶,和儒家文化一樣,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來,為這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為這傳統戲曲,幹一杯!”
孔希學此時雖滿心都是對改革的憂慮和不滿,但麵對劉伯溫這般熱情的舉動,實在不好推辭,隻得無奈地舉起酒杯,與劉伯溫輕輕碰了一下,而後仰頭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後,孔希學的目光再次落在電視機上,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忍不住開口批判道,“劉大人,不是我說,這所謂的電視機,不過是奇技淫巧之物罷了。”
“雖說看著新奇,可對我大明又有什麽實質性的好處?”
“徒增百姓的玩樂之心,長此以往,怕是會讓民風變得浮躁,不利於國家的安穩啊。”
劉伯溫隻是笑著,並未直接否認,而是悠然說道,“衍聖公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世間萬物,存在即有其意義,這些新奇玩意兒,或許眼下看不到太大用處,但未來如何,誰又能說得準呢?”
頓了頓,他話鋒一轉,“倒是明日,我打算去求陛下一趟,懇請陛下恩準,帶衍聖公去校場看看。”
“校場?”孔希學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去校場作甚?”
劉伯溫神秘一笑,“到時候衍聖公自會知曉。”
“來來來,喝酒,咱們飯後可以出去好好看場表演,您看了肯定高興。”
孔希學雖滿心好奇與疑慮,但劉伯溫這三緘其口的模樣,讓他也不好再追問下去,隻能暫且將此事擱在心裏,舉起酒杯與劉伯溫又飲了幾杯。
劉伯溫看看掛在大廳的表,還有半個小時就要到七點了,“衍聖公,咱們吃快點,一會表演就要開始了。”
孔希學雖滿心疑惑,但加快了用餐的速度。
飯後,劉伯溫帶著孔希學來到府外,一輛造型奇特的車子靜靜停在那裏。
這車子模樣小巧,沒有韁繩,也不見拉車的馬匹,周身散發著金屬光澤,在日光下顯得格外新奇。
劉伯溫笑著走到車旁,打開車門,做了個請的手勢,“衍聖公,請上車,讓您體驗下這新奇的出行方式。”
孔希學滿臉狐疑,小心翼翼地靠近車子,圍著它轉了一圈,嘴裏嘟囔著,“這玩意兒沒有馬拉,如何能走?莫不是又是什麽奇技淫巧?”
劉伯溫耐心解釋:“這是老年代步車,靠電力驅動,隻要充好電,便能自由行駛,比馬車還要便捷幾分。”
孔希學將信將疑,在劉伯溫的再三邀請下,才戰戰兢兢地坐進車裏。
剛一落座,他就被車內的布置吸引,柔軟的座椅、精致的儀表盤,一切都與他平日乘坐的馬車截然不同。
劉伯溫熟練地坐進駕駛位,發動車子。
隨著輕微的嗡嗡聲,車子緩緩啟動,平穩地向前駛去。
孔希學瞪大了眼睛,雙手緊緊抓住座椅扶手,身體不自覺地緊繃起來,仿佛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這……這……”孔希學忍不住驚歎道,“竟真的能自己行走,而且還如此平穩。”
劉伯溫麵一邊專注地駕駛著車子,一邊說道,“衍聖公,這隻是冰山一角,等會兒到了表演場地,還有更多新奇玩意兒等著您。”
一路上,孔希學的目光始終在車窗外和車內的各種裝置間來迴遊走,臉上的驚訝之色愈發濃重。
他怎麽也想不到,世間竟有如此奇妙的發明,這讓他對即將看到的表演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對自己一直堅守的傳統觀念產生了一絲動搖。
不多時,車子抵達了城外的表演場地。
孔希學下車後,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場景,心中的疑惑愈發強烈。
他轉過頭,看著劉伯溫問道,“劉大人,今日這到底是何表演?如此大費周章,莫不是與校場之事有何關聯?”
劉伯溫搖頭笑道,“與校場之事毫無關聯,衍聖公稍安勿躁,待表演開始,您便會明白。”
正說著,守在此地的錦衣衛中有人快步走上前來,恭敬地向他們行禮打招唿,隨後便引領著劉伯溫和孔希學朝著表演場地內部走去。
孔希學剛一邁入,腳步便猛地頓住,眼睛瞪得滾圓,滿臉的不可置信。
隻見場地內人頭攢動,四周矗立著高大的杆子,上麵掛著的燈散發著耀眼而穩定的光芒,不像尋常燈火那般閃爍搖曳,卻將整個場地照得如同白晝。
孔希學隨著錦衣衛向前挪動,目光在場地中急切地掃視,隻見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更有不少新奇的裝飾和布置,讓他應接不暇。
在錦衣衛的悉心引領下,他們來到了一處絕佳的觀看位置。
這裏視野開闊,能將整個表演場地盡收眼底。
孔希學緩緩坐下,屁股剛沾上座椅,就下意識地抬手摸了摸,這座椅的材質柔軟又光滑,和他平日裏坐的硬木椅大相徑庭,倒是與劉伯溫的代步車坐的差不多。
這時,錦衣衛客氣地說道:“二位大人,若是在觀看過程中有任何吩咐,可吩咐兩側的服務人員。”
劉伯溫麵帶微笑,點頭向錦衣衛致謝。
而孔希學則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兩側,這一看,不禁讓他微微一怔。
思索片刻後,他隻得微微點頭,應允了劉伯溫的提議。
不多時,下人們便開始有條不紊地上菜。
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桌上,熱氣從盤中升騰而起,帶著誘人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大堂之中。
隨後,劉伯溫熱情地伸手邀請孔希學落座,臉上始終洋溢著和煦的笑容,仿佛他們之間從未有過改革立場上的分歧。
飯桌上,劉伯溫拿起酒壺,為孔希學斟酒,語氣誠摯地開口道,“衍聖公,說起這儒家學問,那可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孔子乃至聖先師,其教誨如明燈,照亮了華夏數千年的文明之路。”
“他所倡導的‘仁’‘禮’思想,早已融入我華夏兒女的血脈之中,無論時代如何風雲變幻,曆經多少滄海桑田。”
“這些思想始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孔希學原本還沉浸在對劉伯溫避談改革的失望情緒裏,聽到這番話,不禁微微一愣,心中頓時湧起一陣莫名的疑惑。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疑惑地看著劉伯溫,心想,這劉伯溫明明是改革派的核心人物,怎麽突然對先祖如此吹捧起來?
這其中到底有什麽深意?
劉伯溫似乎看出了孔希學的疑惑,卻並未停下話語,“就拿這‘有教無類’來說,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讓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知識的機會,這是何等的遠見卓識!”
“還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培養出了無數賢才。”
“衍聖公出身孔門,想必對這些思想的感悟更為深刻。”
孔希學微微點頭,神色稍緩,但很快又皺起眉頭,語氣堅決道,“劉大人對儒家思想理解確實深刻,可如今朝堂推行的科舉改革,幾乎要改變儒家的特殊地位。”
“以往科舉以儒家經典為核心,選拔出的人才皆尊崇儒家之道,這才使得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國家也因此有著穩固的道德根基。”
“如今改革,加入那些雜學,選拔出來的人才心思不定,如何能傳承儒家的正統?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劉伯溫笑著擺擺手,“衍聖公莫要著急,先吃點菜,今日咱們就單純聚聚,不談改革這些煩心事。”
“我隻是真心欽佩孔子的智慧與胸懷。”
然而,孔希學卻絲毫沒有放過改革這個話題的打算。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神色認真且嚴肅,直視著劉伯溫,“劉大人,這改革絕非小事,它關乎儒學傳承,關乎國家根基。”
“儒學在我大明的崇高地位,那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經過祖宗們的認可,又在漫長歲月裏獲得了百姓的真心信服。”
“如今改革,讓儒家經典不再是科舉的重中之重,日後朝堂之上,儒家的聲音怕是要被削弱,這是我絕不能接受的。”
劉伯溫微微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衍聖公,改革科舉並非否定儒家,而是希望選拔出更全麵的人才,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局勢。”
“儒家思想依然是大明的精神支柱,這一點從未改變。”
孔希學冷哼一聲,“劉大人,你說的好聽,可實際呢?”
“一旦改革推行,儒家經典被冷落,用不了多久,儒家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這是我們這些儒家子弟的失職。”
這時,電視裏的戲班子正唱到精彩之處,激昂的唱腔迴蕩在大堂。
劉伯溫靈機一動,舉起酒杯,臉上重新掛上熱忱的笑容,端起酒杯,“衍聖公,您看這戲曲,也是傳承已久的文化瑰寶,和儒家文化一樣,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來,為這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為這傳統戲曲,幹一杯!”
孔希學此時雖滿心都是對改革的憂慮和不滿,但麵對劉伯溫這般熱情的舉動,實在不好推辭,隻得無奈地舉起酒杯,與劉伯溫輕輕碰了一下,而後仰頭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後,孔希學的目光再次落在電視機上,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忍不住開口批判道,“劉大人,不是我說,這所謂的電視機,不過是奇技淫巧之物罷了。”
“雖說看著新奇,可對我大明又有什麽實質性的好處?”
“徒增百姓的玩樂之心,長此以往,怕是會讓民風變得浮躁,不利於國家的安穩啊。”
劉伯溫隻是笑著,並未直接否認,而是悠然說道,“衍聖公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世間萬物,存在即有其意義,這些新奇玩意兒,或許眼下看不到太大用處,但未來如何,誰又能說得準呢?”
頓了頓,他話鋒一轉,“倒是明日,我打算去求陛下一趟,懇請陛下恩準,帶衍聖公去校場看看。”
“校場?”孔希學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去校場作甚?”
劉伯溫神秘一笑,“到時候衍聖公自會知曉。”
“來來來,喝酒,咱們飯後可以出去好好看場表演,您看了肯定高興。”
孔希學雖滿心好奇與疑慮,但劉伯溫這三緘其口的模樣,讓他也不好再追問下去,隻能暫且將此事擱在心裏,舉起酒杯與劉伯溫又飲了幾杯。
劉伯溫看看掛在大廳的表,還有半個小時就要到七點了,“衍聖公,咱們吃快點,一會表演就要開始了。”
孔希學雖滿心疑惑,但加快了用餐的速度。
飯後,劉伯溫帶著孔希學來到府外,一輛造型奇特的車子靜靜停在那裏。
這車子模樣小巧,沒有韁繩,也不見拉車的馬匹,周身散發著金屬光澤,在日光下顯得格外新奇。
劉伯溫笑著走到車旁,打開車門,做了個請的手勢,“衍聖公,請上車,讓您體驗下這新奇的出行方式。”
孔希學滿臉狐疑,小心翼翼地靠近車子,圍著它轉了一圈,嘴裏嘟囔著,“這玩意兒沒有馬拉,如何能走?莫不是又是什麽奇技淫巧?”
劉伯溫耐心解釋:“這是老年代步車,靠電力驅動,隻要充好電,便能自由行駛,比馬車還要便捷幾分。”
孔希學將信將疑,在劉伯溫的再三邀請下,才戰戰兢兢地坐進車裏。
剛一落座,他就被車內的布置吸引,柔軟的座椅、精致的儀表盤,一切都與他平日乘坐的馬車截然不同。
劉伯溫熟練地坐進駕駛位,發動車子。
隨著輕微的嗡嗡聲,車子緩緩啟動,平穩地向前駛去。
孔希學瞪大了眼睛,雙手緊緊抓住座椅扶手,身體不自覺地緊繃起來,仿佛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這……這……”孔希學忍不住驚歎道,“竟真的能自己行走,而且還如此平穩。”
劉伯溫麵一邊專注地駕駛著車子,一邊說道,“衍聖公,這隻是冰山一角,等會兒到了表演場地,還有更多新奇玩意兒等著您。”
一路上,孔希學的目光始終在車窗外和車內的各種裝置間來迴遊走,臉上的驚訝之色愈發濃重。
他怎麽也想不到,世間竟有如此奇妙的發明,這讓他對即將看到的表演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對自己一直堅守的傳統觀念產生了一絲動搖。
不多時,車子抵達了城外的表演場地。
孔希學下車後,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場景,心中的疑惑愈發強烈。
他轉過頭,看著劉伯溫問道,“劉大人,今日這到底是何表演?如此大費周章,莫不是與校場之事有何關聯?”
劉伯溫搖頭笑道,“與校場之事毫無關聯,衍聖公稍安勿躁,待表演開始,您便會明白。”
正說著,守在此地的錦衣衛中有人快步走上前來,恭敬地向他們行禮打招唿,隨後便引領著劉伯溫和孔希學朝著表演場地內部走去。
孔希學剛一邁入,腳步便猛地頓住,眼睛瞪得滾圓,滿臉的不可置信。
隻見場地內人頭攢動,四周矗立著高大的杆子,上麵掛著的燈散發著耀眼而穩定的光芒,不像尋常燈火那般閃爍搖曳,卻將整個場地照得如同白晝。
孔希學隨著錦衣衛向前挪動,目光在場地中急切地掃視,隻見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更有不少新奇的裝飾和布置,讓他應接不暇。
在錦衣衛的悉心引領下,他們來到了一處絕佳的觀看位置。
這裏視野開闊,能將整個表演場地盡收眼底。
孔希學緩緩坐下,屁股剛沾上座椅,就下意識地抬手摸了摸,這座椅的材質柔軟又光滑,和他平日裏坐的硬木椅大相徑庭,倒是與劉伯溫的代步車坐的差不多。
這時,錦衣衛客氣地說道:“二位大人,若是在觀看過程中有任何吩咐,可吩咐兩側的服務人員。”
劉伯溫麵帶微笑,點頭向錦衣衛致謝。
而孔希學則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兩側,這一看,不禁讓他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