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思索片刻,提議道:“大叔,或許可以嚐試在招募時給出一些特殊政策。”


    “比如,對願意來鋼鐵廠做工的匠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減輕他們原本匠戶身份所附帶的勞役負擔。”


    “甚至可以給予他們一些額外的獎勵,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朱元璋點頭表示認可,“嗯,你說的咱現在確實可以做到,也正好慢慢改變咱的一些製度,以後再逐步廢除。”


    “這匠戶製度施行多年,雖有穩定匠人群體、保障朝廷手工業需求之功。”


    “但如今弊端也愈發明顯,限製了人才的流動與發展。”


    “借著這擴產招募工人的契機,倒是可以先小範圍地進行變革。”


    朱樉連忙應和:“父皇聖明,如此一來,既能解決當下鋼鐵廠工人招募的難題,又能為日後製度的革新探探路。”


    “隻是這錢的獎勵,還得有個具體的標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牛曉乾接話,道:“這個獎勵標準的製定,我們可以借鑒現代公司的模式。”


    “可以根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在廠裏工作時長來製定獎勵標準。”


    “比如,技術熟練的高級匠戶,給予他們更多的錢獎勵,對於願意長期在鋼鐵廠工作的,也相應提高待遇。”


    “同時,明確獎勵發放的時間節點,比如工作滿一年、三年、五年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這樣既能激勵工人長期穩定工作,也能讓他們對未來有清晰的預期。”


    說完,他自信地笑了笑,“明天我去我爸的廠子看看,參考他們的模式,到時候給你定製一份工資標準的樣板。”


    朱樉連忙說道,“牛哥,那可就太感謝你了!”


    朱元璋伸手重重地拍了拍朱樉的肩膀,神情嚴肅且認真地說道,“老二,此次鋼鐵廠擴產的重大意義,想必也無需咱再多費口舌強調了。”


    “這關乎著我大明未來的軍備力量、各項建設,不容有失。”


    “若在這過程中遇到任何難題,你無需顧慮,直接前來向咱匯報。”


    朱樉一臉堅定,立刻迴應道,““父皇放心,兒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父皇所托。”


    朱元璋微微點頭,隨後將目光投向沐英,說道:“走,我們也該迴去了。”


    一行人來到山穀口,朱元璋停下腳步,神色凝重地對沐英交代道:“沐英,你務必牢牢看守好這裏。”


    “此地至關重要,任何人進出都必須經過咱和標兒的許可。”


    “當然,那些去現代學習的人你也認識,他們除外。”


    沐英領命迴應,“陛下放心,沐英願以性命擔保,定當嚴守此地,絕不允許任何未經許可之人踏入半步。”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隨後登上車,對毛驤說道:“去宋濂府上看看。”


    不多時,騷包的‘龍車’就緩緩停下,眾人便到了宋濂府上。


    宋濂早已得知陛下即將到訪的消息,早早便在府門口恭敬地迎候著。


    宋濂見到朱元璋,俯身行禮,“陛下親臨,老臣未能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笑著扶起宋濂:“宋學士,不必如此多禮。”


    “咱此次前來,主要是想和小李,小牛瞧瞧你和標兒培養的那些學子們。”


    宋濂趕忙在前引路,帶著眾人往府內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陛下,自從臣的孩子從現代學習歸來,臣便將這些學子的諸多事務,都交付於他負責。”


    “而臣目前,則專注於在這些學子當中,挑選那些甘願埋頭鑽研學術的苗子。”


    “隻是,願意靜下心來做研究的學子實在太少,這一個月下來,臣才好不容易挑選出不到三十名學子……”


    說話間,眾人來到了一處開闊的庭院。


    隻見庭院中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不少桌椅,桌上雜亂地堆滿了書籍、圖紙以及一些造型奇特的器具。


    那不到三十名被選中的學子正三兩成群,或激烈爭論,或埋頭書寫,神情專注,對周圍人的到來渾然不覺。


    朱元璋凝視著眼前這專注的場景,眼中滿是欣慰,“看來他們都很投入啊。”


    “這些學子都是大明的希望,宋學士,你可一定要好好培養。”


    話鋒一轉,朱元璋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們所學的皆是跨時代的產物,你可有提前告知他們。”


    “日後無論走到何處,都會有錦衣衛暗中跟隨,甚至連他們的家屬也將處於錦衣衛的監護之下?”


    宋濂聞言,神色一凜,“陛下,此事臣已向學子們略有提及。”


    “隻是考慮到他們的情緒,未曾說得太過詳盡,生怕引起他們不必要的不安。”


    朱元璋目光逐一掃過那些專注的學子,鄭重說道,“宋學士,這並非咱無端對他們進行監視,實因他們所學的知識太過關鍵,與大明的興衰息息相關。”


    “這些跨時代的知識一旦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所引發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安排錦衣衛暗中跟隨,一來是為了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二來則是確保這些知識不會泄露出去。”


    宋濂連忙應道:“陛下深謀遠慮,老臣深知其中利害關係。”


    “隻是學子們年輕氣盛,驟然得知自己時刻處於監視之下,難免會心生抵觸情緒。”


    “陛下,您看此事該如何妥善處理?”


    朱元璋將目光投向李奧和牛曉乾,詢問道:“你倆對此事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在現代社會,應該也會經常碰到類似的情況吧?”


    李奧思索片刻後,迴答道:“大叔,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向他們說明此事。”


    “不妨告訴他們,這其實是朝廷為了給他們營造更為優質的研究環境,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畢竟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大明至關重要,錦衣衛可以幫忙解決外界的幹擾,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惡意的騷擾等等。”


    “對於他們的家屬,同樣可以解釋為,這麽做是為了全方位保障家人的安全,讓他們能夠安心從事研究,沒有後顧之憂。”


    牛曉乾也補充道:“對,同時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溝通機製。”


    “若是學子們有任何不滿或者疑問,都能通過正規渠道反饋,讓他們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而並非僅僅是強製性的管製措施。”


    朱元璋沉思片刻,覺得有理,便對宋濂說道,“宋學士,就按小李和小牛說的辦。”


    “你找個恰當的時機,把這些事情向學子們詳細說明,務必讓他們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


    宋濂躬身應道:“老臣領旨。”


    “老臣會找個合適的時機,將這些利害關係和措施詳細地告知學子們。”


    眾人不願打擾正在專注學習的學子們,於是在宋濂的繼續引領下,前往查看其他學子的情況。


    一路上,庭院裏書聲琅琅,不絕於耳。


    宋濂引領著眾人前行,有條不紊地介紹道,“陛下,目前這些學子所學的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


    “之前教導的那一批學子,其中較為優秀的,如今正承擔起教導這些新生的重任,而稍遜一籌的,則已被分配到水泥廠或者鋼鐵廠,擔任小組長之類的職務。”


    “如此安排,也算是讓他們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切實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去了。”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如此甚好,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能落到實處才是關鍵。”


    正說著,他們來到了一處寬敞的教室,裏麵的學子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年輕講師授課。


    那講師正是之前培養的優秀學子之一,他手持一根木棍,指著黑板上的圖案,講解著現代的機械原理,台下的學子們不時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還不時有人舉手提問。


    朱元璋見狀,輕手輕腳地走進教室,腳步放得極輕,生怕打擾到專注學習的眾人。


    他緩緩走到後排,靜靜地站在那裏聆聽。


    講台上的講師不經意間發現了朱元璋,心中一驚,正要行禮,卻見朱元璋迅速抬手製止,眼神示意他繼續授課。


    朱元璋自己則一臉專注,認真地觀察著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


    課程結束後,學子們紛紛起身行禮。


    朱元璋笑著說道:“都免禮吧,方才聽了你們的課,看到你們如此認真專注,咱很是欣慰。”


    “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才。”


    一名學子鼓起勇氣,上前問道:“陛下,我們聽聞水泥廠和鋼鐵廠正在大力擴產,我們所學的這些知識,真的能對我大明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嗎?”


    朱元璋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當然,你們所學的每一點知識,都將是大明發展的基石。”


    “水泥廠和鋼鐵廠的擴產,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而這些,都需要你們去實踐和推動。”


    “等你們學成,進入工廠,定能讓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讓大明的工業更上一層樓。”


    學子們聽後,眼中閃爍著光芒,紛紛表示一定會努力學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