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五師團主要的行軍路線是從懷仁到雁門關一線,所以在渾源到大同一線並沒有多少日軍,日軍不認為現在的中國軍隊還敢分兵到他們的後方活動。
李傑率領一旅晝伏夜出,最終順利的穿過渾源到達大同東北方。按照出發前的安排,李傑將部隊在天鎮到大同必經的交通線上潛伏了下來。
憑著多年從軍的經驗判斷,李誌堅和李傑都斷定日軍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會戰,需要的物資絕對是海量的,那麽大同作為橋頭堡,一定會有大量的物資運送過來。經過偵察兵的偵察結果,的確有一支為數不少的汽車隊連續幾日一直在這條線上不停的運輸。
於是李傑就開始布置起伏擊戰場來,根據了解到的日軍車隊運輸時間安排,李傑在第一線在布置了四個營,伏擊戰一旦打響,必須要保證前線的火力強度,四個營已經是地形能夠容納的最大數,新兵太多,他不敢太過分散。為了增加老兵比例,李傑將三個團下轄的偵察連也都布置在了這裏。
為了穩妥,李傑在第二線留了兩個營作為預備隊。
在麵向大同城的方向,李傑安排了三個營,如果大同日軍增援,則負責對大同方向過來的日軍進行阻擊。
在伏擊陣地上,按照出發前李誌堅和李傑的戰術推演,到時候要集中迫擊炮和擲彈筒對日軍進行急速射,在最開始就用飽和火力打掉被伏擊日軍的主要戰鬥力,隨後機槍等火力射擊,衝鋒隊同時開始衝鋒。
李傑在這裏集中了所有的迫擊炮和擲彈筒,為了增加第一時間火力飽和度,李誌堅又給一旅額外加強了十幾門迫擊炮和幾十具擲彈筒。
日軍的運輸隊沒有想到,還會在此遭遇中國軍隊的伏擊。在他們看來,現在的中國軍隊應該都在日軍大炮和重兵的攻擊下辛苦抵抗。
在日軍運輸車隊200多輛汽車到達伏擊區域後,李傑用槍聲做信號,所有的迫擊炮和擲彈筒全部進行急速射,在炮擊開始的幾分鍾後,兩個營的突擊隊員大多手持衝鋒槍進行突擊,山上一百餘挺輕機槍則進行遮蔽射擊,防止殘餘日軍對衝鋒隊伍射擊,同時由神槍手抵近進行精準射擊來進行掩護。
日軍兩百餘輛汽車,大部分被炸毀,炮擊持續五分鍾後,日軍押送的人員前後各一個中隊,在未能實行有效反抗即先被炮兵打掉一半多,突擊隊員已經到達車隊周圍,衝鋒槍的密集火力根本不是殘餘的日軍可以抵擋,所到之處都被彈雨清掃幹淨。
全部伏擊過程不過幾十分鍾,日軍整個運輸車隊被全殲。李傑要的就是是日軍快到目的地大同,精神懈怠的時候予以出其不意的攻擊。
李傑現在也摸到了一些特戰的門道,那就是藏、奇、快。首先必須先將自己隱蔽好,藏的技巧就是融於環境,利用環境;奇是目的,就是要出乎對手意料,在其沒有準備時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使其無法準確判斷,亂上加亂之後趁機得利;快是過程,就是一旦出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想盡辦法在對手反應過來前就將對手擊倒。
李傑迅速組織人將被伏擊的日軍汽車上物資進行搶運,優先補充消耗的迫擊炮彈、擲彈筒彈和子彈,敵後作戰就必須以戰養戰,後麵的戰鬥補給不易,必須的依靠繳獲的物資來戰鬥。不過日軍的迫擊炮口徑和晉綏軍的迫擊炮不一致,日軍普遍使用的是九十毫米口徑的,炮彈不能通用,所以隻能盡量搜刮日式迫擊炮補充到部隊之中。
不過為了部隊的機動性,李傑命令每人隻攜帶自己可以承擔的重量的東西,之後即撤出戰場,未炸毀的車輛及車上的重炮彈等彈藥等物資對於他們都沒有用,直接用炸藥一並引爆。
日軍在聽到交通站上的戰鬥槍炮聲後,迅速從大同派出力量進行增援,正如李誌堅所預料的那樣,在大同的日軍並不多,前來增援的日軍不過一個大隊,李傑布置在第三線的部隊一直等到這些日軍到達,又打了一次伏擊後,消滅了一些日軍,但是沒有衝鋒和增援的日軍進行近距纏鬥。
大同城內再未派兵出來,戰鬥到晚上,趁著夜色,阻擊部隊不再和日軍糾纏,撤出阻擊陣地退往指定地點,日軍在戰鬥中也發現阻擊他們的隊伍人數不少,火力也較強,也就沒有去追趕,而是撤迴了大同。
在天鎮西的這次伏擊戰,雖然規模不如115師在平型關的伏擊戰規模大,但是也殲滅近六百多日軍,並繳獲不少物資,同時由於新三師的火力要強大的多,彈藥也更加充足,在第一時間即以飽和攻擊,所以損失也要小的多。
李傑在大同東北對日軍運輸車隊伏擊得手後,李誌堅知道自己選對的方向,日軍最薄弱的地方現在就是張家口到大同的交通運輸線,在確定這個薄弱點後,李誌堅電令李傑繼續在此地尋找戰機。
李傑通過日軍從大同出來的援軍人數判斷,留在大同的日軍人數絕對不多。為了驗證判斷,李傑組織小隊到達大同外圍的崗哨,將在外執勤的偽軍捕俘了兩名,從這兩人的口中得知,在大同城內留守的主要是輜重部隊,日軍這次出動時將主力全部帶走。
李傑心中有數之後,就開始放膽在大同周圍活動襲擾,大同周圍不少據點被拿下,日軍從大同向前線的補給也暫時隻能停止。
而新三師一旅則是在作戰中越來越強,部隊中的新兵在積小成多的戰鬥中了解了戰鬥的技巧,隊伍原本的火力就不弱,在加強了繳獲的日軍迫擊炮,擲彈筒和輕機槍後,火力強度更高,對於日軍的重機槍,李傑受李誌堅的影響,對這種武器也很不屑,認為攜帶不便,為了保證部隊的機動性,全部直接炸毀。
李傑率領一旅晝伏夜出,最終順利的穿過渾源到達大同東北方。按照出發前的安排,李傑將部隊在天鎮到大同必經的交通線上潛伏了下來。
憑著多年從軍的經驗判斷,李誌堅和李傑都斷定日軍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會戰,需要的物資絕對是海量的,那麽大同作為橋頭堡,一定會有大量的物資運送過來。經過偵察兵的偵察結果,的確有一支為數不少的汽車隊連續幾日一直在這條線上不停的運輸。
於是李傑就開始布置起伏擊戰場來,根據了解到的日軍車隊運輸時間安排,李傑在第一線在布置了四個營,伏擊戰一旦打響,必須要保證前線的火力強度,四個營已經是地形能夠容納的最大數,新兵太多,他不敢太過分散。為了增加老兵比例,李傑將三個團下轄的偵察連也都布置在了這裏。
為了穩妥,李傑在第二線留了兩個營作為預備隊。
在麵向大同城的方向,李傑安排了三個營,如果大同日軍增援,則負責對大同方向過來的日軍進行阻擊。
在伏擊陣地上,按照出發前李誌堅和李傑的戰術推演,到時候要集中迫擊炮和擲彈筒對日軍進行急速射,在最開始就用飽和火力打掉被伏擊日軍的主要戰鬥力,隨後機槍等火力射擊,衝鋒隊同時開始衝鋒。
李傑在這裏集中了所有的迫擊炮和擲彈筒,為了增加第一時間火力飽和度,李誌堅又給一旅額外加強了十幾門迫擊炮和幾十具擲彈筒。
日軍的運輸隊沒有想到,還會在此遭遇中國軍隊的伏擊。在他們看來,現在的中國軍隊應該都在日軍大炮和重兵的攻擊下辛苦抵抗。
在日軍運輸車隊200多輛汽車到達伏擊區域後,李傑用槍聲做信號,所有的迫擊炮和擲彈筒全部進行急速射,在炮擊開始的幾分鍾後,兩個營的突擊隊員大多手持衝鋒槍進行突擊,山上一百餘挺輕機槍則進行遮蔽射擊,防止殘餘日軍對衝鋒隊伍射擊,同時由神槍手抵近進行精準射擊來進行掩護。
日軍兩百餘輛汽車,大部分被炸毀,炮擊持續五分鍾後,日軍押送的人員前後各一個中隊,在未能實行有效反抗即先被炮兵打掉一半多,突擊隊員已經到達車隊周圍,衝鋒槍的密集火力根本不是殘餘的日軍可以抵擋,所到之處都被彈雨清掃幹淨。
全部伏擊過程不過幾十分鍾,日軍整個運輸車隊被全殲。李傑要的就是是日軍快到目的地大同,精神懈怠的時候予以出其不意的攻擊。
李傑現在也摸到了一些特戰的門道,那就是藏、奇、快。首先必須先將自己隱蔽好,藏的技巧就是融於環境,利用環境;奇是目的,就是要出乎對手意料,在其沒有準備時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使其無法準確判斷,亂上加亂之後趁機得利;快是過程,就是一旦出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想盡辦法在對手反應過來前就將對手擊倒。
李傑迅速組織人將被伏擊的日軍汽車上物資進行搶運,優先補充消耗的迫擊炮彈、擲彈筒彈和子彈,敵後作戰就必須以戰養戰,後麵的戰鬥補給不易,必須的依靠繳獲的物資來戰鬥。不過日軍的迫擊炮口徑和晉綏軍的迫擊炮不一致,日軍普遍使用的是九十毫米口徑的,炮彈不能通用,所以隻能盡量搜刮日式迫擊炮補充到部隊之中。
不過為了部隊的機動性,李傑命令每人隻攜帶自己可以承擔的重量的東西,之後即撤出戰場,未炸毀的車輛及車上的重炮彈等彈藥等物資對於他們都沒有用,直接用炸藥一並引爆。
日軍在聽到交通站上的戰鬥槍炮聲後,迅速從大同派出力量進行增援,正如李誌堅所預料的那樣,在大同的日軍並不多,前來增援的日軍不過一個大隊,李傑布置在第三線的部隊一直等到這些日軍到達,又打了一次伏擊後,消滅了一些日軍,但是沒有衝鋒和增援的日軍進行近距纏鬥。
大同城內再未派兵出來,戰鬥到晚上,趁著夜色,阻擊部隊不再和日軍糾纏,撤出阻擊陣地退往指定地點,日軍在戰鬥中也發現阻擊他們的隊伍人數不少,火力也較強,也就沒有去追趕,而是撤迴了大同。
在天鎮西的這次伏擊戰,雖然規模不如115師在平型關的伏擊戰規模大,但是也殲滅近六百多日軍,並繳獲不少物資,同時由於新三師的火力要強大的多,彈藥也更加充足,在第一時間即以飽和攻擊,所以損失也要小的多。
李傑在大同東北對日軍運輸車隊伏擊得手後,李誌堅知道自己選對的方向,日軍最薄弱的地方現在就是張家口到大同的交通運輸線,在確定這個薄弱點後,李誌堅電令李傑繼續在此地尋找戰機。
李傑通過日軍從大同出來的援軍人數判斷,留在大同的日軍人數絕對不多。為了驗證判斷,李傑組織小隊到達大同外圍的崗哨,將在外執勤的偽軍捕俘了兩名,從這兩人的口中得知,在大同城內留守的主要是輜重部隊,日軍這次出動時將主力全部帶走。
李傑心中有數之後,就開始放膽在大同周圍活動襲擾,大同周圍不少據點被拿下,日軍從大同向前線的補給也暫時隻能停止。
而新三師一旅則是在作戰中越來越強,部隊中的新兵在積小成多的戰鬥中了解了戰鬥的技巧,隊伍原本的火力就不弱,在加強了繳獲的日軍迫擊炮,擲彈筒和輕機槍後,火力強度更高,對於日軍的重機槍,李傑受李誌堅的影響,對這種武器也很不屑,認為攜帶不便,為了保證部隊的機動性,全部直接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