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躬身立於禦書房內,禦書房內燭火搖曳,昏黃的燭光映照著福安略顯蒼老的麵容,光影跳動,那深深淺淺的皺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按照大齊的禮儀,福安彎腰的角度、雙手擺放的位置都有著嚴格的規範,這是對君主的敬重,也是朝堂等級秩序的體現。
李啟放下手中奏折,揉了揉眉心,手指觸碰到皮膚時傳來一陣緊繃後的酸痛,這酸痛像是在提醒他朝堂之事的繁雜與勞心。
南方開拓之事,本就是他拋出的誘餌,如今看來,魚兒已然上鉤。
“朕知道了,福安,你做的很好。”李啟的聲音沉穩平靜,卻難掩那一絲滿意。
他起身走向窗邊,夜晚的涼風似頑皮的孩童,輕輕拂過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的同時,也撩動了他的發絲。
他望向深邃的夜空,那無盡的黑暗仿若一塊巨大的綢緞,上麵稀疏地點綴著星星,恰似鑲嵌其中的寶石,散發著微弱卻迷人的光芒,他的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張肅那邊可有動靜?”李啟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清晰地響起,在這靜謐的空間裏迴蕩著,仿佛能聽到那聲音在牆壁間碰撞的餘音。
“迴陛下,張大人已按計劃將林正貪墨軍餉的證據散播出去,隻等王東發難。”福安低著頭,恭敬地迴答,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仿佛有一隻小鹿在胸腔內亂撞,畢竟這是涉及朝堂重臣的大事,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朝堂的風雲變幻。
片刻之後,張肅匆匆入宮,他神色凝重,腳步匆匆,鞋底與地麵的摩擦發出急促的聲響,在寂靜的宮殿走廊裏顯得格外突兀。
他快步走到李啟麵前,拱手道:“陛下,臣已將林正貪墨的證據交給了王東,不出三日,王東必會參奏林正。”
李啟點點頭,“好,就依計行事。南方之事,朕已有了決斷。”
張肅聞言,心中一喜,“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成就大業!”
“愛卿平身。”李啟伸手扶起張肅,手掌輕輕搭在他的手臂上,能感受到他手臂肌肉的緊繃,像是拉緊的弓弦。
李啟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如今朝堂動蕩,愛卿還需多加小心。這朝堂就如同一座險峻的山峰,稍有不慎便會失足。”
張肅心中一暖,陛下的關心讓他倍感鼓舞,“臣明白。陛下的關懷猶如冬日暖陽,臣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李啟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地圖,目光落在南方的一片區域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這聲音在安靜的禦書房裏仿佛是某種神秘的信號。
“傳朕旨意,命劉勇即刻率義士軍……”他突然停頓,目光轉向張肅,嘴角微微上揚,“不,先等等。”
禦書房的燭火靜靜燃燒,映照著李啟深邃的眼眸,燭光閃爍中,他的眼神仿佛藏著無盡的思慮,又似那深不見底的幽潭。
他在地圖上南方那片區域來迴摩挲,手指劃過紙麵能感覺到微微的粗糙,就像觸摸著古老的城牆,充滿了曆史的厚重感。
最終目光鎖定在一處名為“落鳳坡”的地方。
落鳳坡地勢險要,兩側山峰高聳入雲,宛如兩個威嚴的巨人鎮守著這片土地,中間的通道狹窄得如同一條細線,真可謂易守難攻,是進入南疆的咽喉要道。
山上怪石嶙峋,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猙獰疤痕,又似是大自然布下的天然防線。
“傳旨,命劉勇繞道落鳳坡,就地駐紮,等候朕的旨意。”李啟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語氣中卻透著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深意。
張肅領命而去,心中卻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他不知道陛下為何要突然改變計劃,但身為臣子,他隻能服從。
他能感覺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那汗水仿佛是內心不安的外在表現,濕濕黏黏的讓他有些不適。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劉勇接到聖旨後,心中雖有疑惑,但他馬上召集將士,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如同洪鍾大呂:“陛下旨意已下,我等義士軍當遵旨而行,即刻出發前往落鳳坡!”義士軍紀律嚴明,行動迅速,不過幾日便抵達了落鳳坡。
看著眼前險峻的地勢,落鳳坡的山峰陡峭得如同刀削一般,巨石嶙峋,似是要刺破蒼穹。
劉勇心中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猜測。
他下令將士就地安營紮寨,將士們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帳篷搭建的聲音、武器放置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充滿力量的樂章。
劉勇能感覺到周圍緊張的氣氛,那氣氛如同實質般壓迫著他,他加強戒備,隨時準備迎戰。
京城內,林正貪墨軍餉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王東果然如張肅所料,在朝堂上當眾參奏了林正。
林正原本鎮定自若,還拿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釋試圖狡辯,他的聲音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眼神中卻透著一絲不甘,那眼神像是困獸猶鬥的掙紮。
王東則是言辭犀利,拿出各種證據反駁,他的表情嚴肅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像是射出的利箭,直刺林正的防線。
大臣們有的幸災樂禍,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那笑容像是偷到了蜂蜜的小熊;有的緊張不安,眼神四處遊移,仿佛在尋找著什麽依靠;有的則是靜觀其變,表情嚴肅,像是暴風雨中的礁石。
就在林正以為自己能逃脫罪責的時候,張肅突然拿出一個隱藏的關鍵證據,那證據像是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將林正的心理防線炸得粉碎。
林正頓時臉色煞白,如同失去了血色的白紙,百口莫辯,隻能俯首認罪。
眼見林正倒台,與他同屬一個陣營的幾位大臣頓時慌了神,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他們開始暗中活動,試圖與王東和張肅拉攏關係,以求自保。
原本牢不可破的聯盟,開始出現裂痕,那裂痕如同瓷瓶上的裂縫,逐漸蔓延擴大。
李啟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帶著一絲掌控一切的得意,又似是對這些朝堂權謀的輕蔑。
他等的就是這一刻,等這些牆頭草自亂陣腳。
夜深人靜,李啟獨自一人站在禦書房的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月光灑在他的身上,有些清冷,似是給他披上了一層銀白的紗衣。
他心中思緒萬千,南方開拓,義士軍,朝堂爭鬥……
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輕輕地敲擊著窗欞,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在敲擊著命運的鼓點,又似是在與這寂靜的夜訴說著自己的謀略。
“福安,”李啟突然開口,“你說,這棋局,還差最後一步是什麽?”
福安低著頭,恭敬地迴答:“奴才不知。陛下的棋局高深莫測,奴才不敢妄加揣測。”
金鑾殿上,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
按照大齊的朝堂習俗,大臣們在進入金鑾殿之前,需整理衣冠,正冠束帶,以表示對陛下和朝堂的敬重。
林正貪墨一事塵埃落定,百官噤若寒蟬。
張肅手持玉笏,緩緩走出隊列,他環視一周,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
他能感覺到周圍投來的各種目光,有敬畏,那目光像是麵對高山的仰望;有怨恨,那目光像是寒冬的冷風;有好奇,那目光像是探索未知的小火苗。
“諸位大人,南方戰事未平,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卻出了這等禍事,實在令人痛心疾首。”他頓了頓,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如同古老的鍾聲敲響。
“想我大齊開國以來,君臣一心,同舟共濟,何曾有過這等內訌之亂?”
他歎息一聲,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悲涼,那悲涼像是秋風吹過落葉的蕭瑟。
“如今看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有些人竟為了私利,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唉……”
張肅這番話,看似是在痛心疾首,實則是在敲打那些與林正同流合汙的大臣。
他的話語中,暗藏機鋒,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尖刀,刺入那些心懷鬼胎之人的心中。
幾名與林正關係密切的大臣臉色煞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能感覺到汗水順著臉頰滑落的瘙癢,那瘙癢像是小蟲子在臉上爬行,卻又不敢伸手去擦。
他們知道,張肅這番話是說給他們聽的,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響亮的號角聲,那號角聲劃破寂靜的空氣,如同雷鳴般震撼人心。
緊接著,一名侍衛快步跑進殿內,高聲喊道:“報!義士軍統領劉勇求見!”
李啟聞言,他抬起頭,沉聲道:“宣!”
劉勇身披戰甲,戰甲冰冷的觸感讓他時刻保持著警覺,那冰冷像是北方冬日的湖水。
他大步流星地走上金鑾殿,腳步落地有聲,每一步都像是敲響的戰鼓。
他單膝跪地,抱拳道:“臣劉勇,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李啟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
劉勇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眾人,最後落在李啟身上。
“劉將軍,一路辛苦了。”李啟看著劉勇,語氣溫和,“義士軍此番立下大功,朕心甚慰。義士軍如同朕手中的利刃,在關鍵時刻總能發揮關鍵作用。”
“此乃臣等分內之事。”劉勇恭敬地迴答,“陛下的信任就是臣等最大的動力。”
“朕聽聞,義士軍在落鳳坡駐紮?”李啟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劉勇心中一凜,連忙迴答:“迴陛下,臣奉旨行事,已率義士軍在落鳳坡安營紮寨。落鳳坡地勢險要,臣等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啟點點頭,目光深邃地望著劉勇,緩緩說道:“落鳳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朕命你駐紮於此,你可知是為何?”
劉勇沉默片刻,拱手道:“臣不知。陛下的旨意高深莫測,臣隻能謹遵。”
李啟笑了笑,沒有迴答劉勇的問題,而是轉頭看向張肅,意味深長地說道:“張愛卿,你說呢?”
張肅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聖明,臣愚鈍,不敢妄加揣測。陛下的謀略如同繁星閃爍,臣隻能仰望。”
李啟的目光再次轉向劉勇,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劉將軍,落鳳坡,朕另有安排…”
按照大齊的禮儀,福安彎腰的角度、雙手擺放的位置都有著嚴格的規範,這是對君主的敬重,也是朝堂等級秩序的體現。
李啟放下手中奏折,揉了揉眉心,手指觸碰到皮膚時傳來一陣緊繃後的酸痛,這酸痛像是在提醒他朝堂之事的繁雜與勞心。
南方開拓之事,本就是他拋出的誘餌,如今看來,魚兒已然上鉤。
“朕知道了,福安,你做的很好。”李啟的聲音沉穩平靜,卻難掩那一絲滿意。
他起身走向窗邊,夜晚的涼風似頑皮的孩童,輕輕拂過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的同時,也撩動了他的發絲。
他望向深邃的夜空,那無盡的黑暗仿若一塊巨大的綢緞,上麵稀疏地點綴著星星,恰似鑲嵌其中的寶石,散發著微弱卻迷人的光芒,他的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張肅那邊可有動靜?”李啟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清晰地響起,在這靜謐的空間裏迴蕩著,仿佛能聽到那聲音在牆壁間碰撞的餘音。
“迴陛下,張大人已按計劃將林正貪墨軍餉的證據散播出去,隻等王東發難。”福安低著頭,恭敬地迴答,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仿佛有一隻小鹿在胸腔內亂撞,畢竟這是涉及朝堂重臣的大事,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朝堂的風雲變幻。
片刻之後,張肅匆匆入宮,他神色凝重,腳步匆匆,鞋底與地麵的摩擦發出急促的聲響,在寂靜的宮殿走廊裏顯得格外突兀。
他快步走到李啟麵前,拱手道:“陛下,臣已將林正貪墨的證據交給了王東,不出三日,王東必會參奏林正。”
李啟點點頭,“好,就依計行事。南方之事,朕已有了決斷。”
張肅聞言,心中一喜,“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成就大業!”
“愛卿平身。”李啟伸手扶起張肅,手掌輕輕搭在他的手臂上,能感受到他手臂肌肉的緊繃,像是拉緊的弓弦。
李啟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如今朝堂動蕩,愛卿還需多加小心。這朝堂就如同一座險峻的山峰,稍有不慎便會失足。”
張肅心中一暖,陛下的關心讓他倍感鼓舞,“臣明白。陛下的關懷猶如冬日暖陽,臣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李啟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地圖,目光落在南方的一片區域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這聲音在安靜的禦書房裏仿佛是某種神秘的信號。
“傳朕旨意,命劉勇即刻率義士軍……”他突然停頓,目光轉向張肅,嘴角微微上揚,“不,先等等。”
禦書房的燭火靜靜燃燒,映照著李啟深邃的眼眸,燭光閃爍中,他的眼神仿佛藏著無盡的思慮,又似那深不見底的幽潭。
他在地圖上南方那片區域來迴摩挲,手指劃過紙麵能感覺到微微的粗糙,就像觸摸著古老的城牆,充滿了曆史的厚重感。
最終目光鎖定在一處名為“落鳳坡”的地方。
落鳳坡地勢險要,兩側山峰高聳入雲,宛如兩個威嚴的巨人鎮守著這片土地,中間的通道狹窄得如同一條細線,真可謂易守難攻,是進入南疆的咽喉要道。
山上怪石嶙峋,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猙獰疤痕,又似是大自然布下的天然防線。
“傳旨,命劉勇繞道落鳳坡,就地駐紮,等候朕的旨意。”李啟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語氣中卻透著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深意。
張肅領命而去,心中卻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他不知道陛下為何要突然改變計劃,但身為臣子,他隻能服從。
他能感覺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那汗水仿佛是內心不安的外在表現,濕濕黏黏的讓他有些不適。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劉勇接到聖旨後,心中雖有疑惑,但他馬上召集將士,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如同洪鍾大呂:“陛下旨意已下,我等義士軍當遵旨而行,即刻出發前往落鳳坡!”義士軍紀律嚴明,行動迅速,不過幾日便抵達了落鳳坡。
看著眼前險峻的地勢,落鳳坡的山峰陡峭得如同刀削一般,巨石嶙峋,似是要刺破蒼穹。
劉勇心中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猜測。
他下令將士就地安營紮寨,將士們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帳篷搭建的聲音、武器放置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充滿力量的樂章。
劉勇能感覺到周圍緊張的氣氛,那氣氛如同實質般壓迫著他,他加強戒備,隨時準備迎戰。
京城內,林正貪墨軍餉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王東果然如張肅所料,在朝堂上當眾參奏了林正。
林正原本鎮定自若,還拿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釋試圖狡辯,他的聲音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眼神中卻透著一絲不甘,那眼神像是困獸猶鬥的掙紮。
王東則是言辭犀利,拿出各種證據反駁,他的表情嚴肅而堅定,每一個字都像是射出的利箭,直刺林正的防線。
大臣們有的幸災樂禍,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那笑容像是偷到了蜂蜜的小熊;有的緊張不安,眼神四處遊移,仿佛在尋找著什麽依靠;有的則是靜觀其變,表情嚴肅,像是暴風雨中的礁石。
就在林正以為自己能逃脫罪責的時候,張肅突然拿出一個隱藏的關鍵證據,那證據像是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將林正的心理防線炸得粉碎。
林正頓時臉色煞白,如同失去了血色的白紙,百口莫辯,隻能俯首認罪。
眼見林正倒台,與他同屬一個陣營的幾位大臣頓時慌了神,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他們開始暗中活動,試圖與王東和張肅拉攏關係,以求自保。
原本牢不可破的聯盟,開始出現裂痕,那裂痕如同瓷瓶上的裂縫,逐漸蔓延擴大。
李啟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帶著一絲掌控一切的得意,又似是對這些朝堂權謀的輕蔑。
他等的就是這一刻,等這些牆頭草自亂陣腳。
夜深人靜,李啟獨自一人站在禦書房的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月光灑在他的身上,有些清冷,似是給他披上了一層銀白的紗衣。
他心中思緒萬千,南方開拓,義士軍,朝堂爭鬥……
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輕輕地敲擊著窗欞,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是在敲擊著命運的鼓點,又似是在與這寂靜的夜訴說著自己的謀略。
“福安,”李啟突然開口,“你說,這棋局,還差最後一步是什麽?”
福安低著頭,恭敬地迴答:“奴才不知。陛下的棋局高深莫測,奴才不敢妄加揣測。”
金鑾殿上,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
按照大齊的朝堂習俗,大臣們在進入金鑾殿之前,需整理衣冠,正冠束帶,以表示對陛下和朝堂的敬重。
林正貪墨一事塵埃落定,百官噤若寒蟬。
張肅手持玉笏,緩緩走出隊列,他環視一周,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
他能感覺到周圍投來的各種目光,有敬畏,那目光像是麵對高山的仰望;有怨恨,那目光像是寒冬的冷風;有好奇,那目光像是探索未知的小火苗。
“諸位大人,南方戰事未平,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卻出了這等禍事,實在令人痛心疾首。”他頓了頓,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如同古老的鍾聲敲響。
“想我大齊開國以來,君臣一心,同舟共濟,何曾有過這等內訌之亂?”
他歎息一聲,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悲涼,那悲涼像是秋風吹過落葉的蕭瑟。
“如今看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有些人竟為了私利,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唉……”
張肅這番話,看似是在痛心疾首,實則是在敲打那些與林正同流合汙的大臣。
他的話語中,暗藏機鋒,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尖刀,刺入那些心懷鬼胎之人的心中。
幾名與林正關係密切的大臣臉色煞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能感覺到汗水順著臉頰滑落的瘙癢,那瘙癢像是小蟲子在臉上爬行,卻又不敢伸手去擦。
他們知道,張肅這番話是說給他們聽的,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再做無謂的掙紮。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響亮的號角聲,那號角聲劃破寂靜的空氣,如同雷鳴般震撼人心。
緊接著,一名侍衛快步跑進殿內,高聲喊道:“報!義士軍統領劉勇求見!”
李啟聞言,他抬起頭,沉聲道:“宣!”
劉勇身披戰甲,戰甲冰冷的觸感讓他時刻保持著警覺,那冰冷像是北方冬日的湖水。
他大步流星地走上金鑾殿,腳步落地有聲,每一步都像是敲響的戰鼓。
他單膝跪地,抱拳道:“臣劉勇,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李啟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
劉勇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眾人,最後落在李啟身上。
“劉將軍,一路辛苦了。”李啟看著劉勇,語氣溫和,“義士軍此番立下大功,朕心甚慰。義士軍如同朕手中的利刃,在關鍵時刻總能發揮關鍵作用。”
“此乃臣等分內之事。”劉勇恭敬地迴答,“陛下的信任就是臣等最大的動力。”
“朕聽聞,義士軍在落鳳坡駐紮?”李啟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劉勇心中一凜,連忙迴答:“迴陛下,臣奉旨行事,已率義士軍在落鳳坡安營紮寨。落鳳坡地勢險要,臣等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啟點點頭,目光深邃地望著劉勇,緩緩說道:“落鳳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朕命你駐紮於此,你可知是為何?”
劉勇沉默片刻,拱手道:“臣不知。陛下的旨意高深莫測,臣隻能謹遵。”
李啟笑了笑,沒有迴答劉勇的問題,而是轉頭看向張肅,意味深長地說道:“張愛卿,你說呢?”
張肅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聖明,臣愚鈍,不敢妄加揣測。陛下的謀略如同繁星閃爍,臣隻能仰望。”
李啟的目光再次轉向劉勇,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劉將軍,落鳳坡,朕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