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單膝跪地,拱手稟報:“啟稟陛下,林正大人求見!”李啟劍眉一挑,嘴角那抹不易察覺的弧度透著幾分冷峻,他坐在龍椅之上,雙手緊緊扣住扶手,那龍椅的木質紋理似是都印在了他的掌心,龍涎香的香氣在鼻尖繚繞,卻驅不散他心中那即將到來之事的陰霾。


    他目光深邃,猶如深不見底的幽潭,暗藏著無盡的思緒。


    “宣。”這一個字,簡短而幹脆,從李啟口中吐出,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林正入殿,行三跪九叩大禮,每一次額頭與地麵的撞擊,那沉悶的聲響都在寂靜的大殿裏迴蕩,仿若重錘敲在人心上。


    禮畢,他急切地開口:“陛下,臣有事啟奏!近日朝中多有不穩之聲,臣恐生變故,還望陛下明察!”那“不穩”二字咬得格外重,眼睛還飛速地朝一旁的張肅掃了一眼。


    李啟端坐在龍椅上,不動聲色地審視著林正的一言一行,他的目光仿若冰冷的劍刃,似要將林正的偽裝層層剝開,心中暗忖:“終於來了。”此時,李啟的手指在龍椅扶手上有節奏地敲擊著,那聲響在空蕩的大殿裏顯得格外清晰,恰似他內心思考的鼓點。


    “哦?愛卿有何發現?”李啟的語調平緩,可那眼神卻緊緊鎖住林正,猶如獵鷹盯著獵物,審視之中帶著威懾,讓林正有些不敢與之對視。


    他麵沉似水,眼睛裏卻透著冷峻,仿佛能洞悉林正的一切心思。


    林正察言觀色,見李啟並未動怒,膽子便大了幾分,將近日收集的“證據”一一呈上,臉上滿是得意之色。


    李啟見狀,一聲冷笑,那笑聲在大殿裏尖銳地迴蕩:“林正,你這些捕風捉影的玩意兒也敢拿到朕的麵前?朕早就派人把義士軍查得清清楚楚,他們在西北保境安民,樁樁件件都有據可查。你今日此舉,莫不是想擾亂朝堂,誣陷忠良?”李啟的聲音在大殿裏嗡嗡作響,威嚴四溢。


    他身子猛地向前一傾,眼中滿是憤怒與威嚴,猶如被激怒的雄獅,隨時準備撲向獵物。


    林正頓時臉色煞白,身體止不住地顫抖,群臣也紛紛麵露驚色,他們麵麵相覷,低聲私語的聲音在大殿裏嗡嗡嗡地響著,好似一群亂飛的蚊蟲。


    李啟接著道:“不過,朕今日倒想看看,究竟有多少人與你是一丘之貉。朕就將計就計,看你們如何折騰。”


    此時,大殿裏安靜得隻剩下眾人的唿吸聲,林正唿吸急促慌亂,像一隻被困在籠中的野獸。


    張肅不緊不慢地開口:“林大人,你口口聲聲說義士軍來曆不明,可知陛下早就派人查明?義士軍皆是忠義之士,為保家衛國而來,何來意圖不軌之說?倒是林大人,如此急於給義士軍定罪,不知是何居心?”張肅的聲音沉穩有力,在大殿裏迴響,如同平靜湖麵投入一顆石子,泛起層層漣漪。


    他話音剛落,殿內群臣便開始竊竊私語,不少人看向林正的目光充滿懷疑,那目光好似冰冷的刀鋒,刺得林正很不自在。


    林正臉色一變,強自鎮定道:“張大人此言差矣!臣隻是就事論事,並無他意!”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卻不敢抬手去擦。


    他的眼睛隻敢盯著自己的腳尖,身體也輕微晃動,盡顯內心的不安。


    李啟將群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大臣們的唿吸聲、衣物的摩擦聲都清晰可聞,他心中已然對林正等人的計劃了如指掌。


    他深知,這朝堂之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朋友,隻有永恆的利益。


    林正等人此次聯手發難,看似為了大齊江山社稷,實則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此時,李啟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諸位愛卿不必爭論,”李啟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的袍袖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此事朕自有決斷。”說罷,他看向張肅,“愛卿,你以為該如何應對?”


    張肅躬身行禮,畢恭畢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林大人所言並非全無道理,隻是略微有些誇大其詞。臣建議,不妨將計就計……”張肅湊近李啟,壓低聲音,快速地耳語了幾句。


    李啟聽後,微微點頭,


    福安垂手站在一旁,將二人的對話聽得清清楚楚,他感覺自己的心跳急劇加速,仿佛要從胸腔裏蹦出來。


    他悄悄地往後退了一步,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殿內群臣的反應。


    他看到林正的臉色愈發陰沉,額角的汗珠更多了,握著笏板的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那白色在大殿昏暗的光線裏格外刺眼;與林正交好的幾位大臣,也紛紛垂下眼簾,不敢與李啟的目光對視,他們的身體微微蜷縮,好似在躲避什麽。


    福安能感受到大殿裏壓抑的氣氛,那氣氛猶如沉重的烏雲,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殿內香爐中燃著安息香,香氣嫋嫋,卻掩不住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氛圍。


    福安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一下一下,沉穩而有力,那心跳聲在他耳邊轟鳴,仿若戰鼓敲響。


    他輕輕吸了口氣,默默將殿內群臣的神色一一記下,準備退朝後稟報李啟。


    而在城外義士軍營地。


    那是一片與朝堂截然不同的景象,卻又似與朝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陽光灑在營帳上,營地裏一片忙碌的景象。


    劉勇身著黑色勁裝,腰間佩劍,那劍在腰間沉甸甸的,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重量,就像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他正與幾名副將商議軍務,劍眉緊緊鎖在一起,目光如炬,沉聲道:“陛下今日召我入宮,林正那老狐狸在朝堂上參了我一本,說我與張相結黨營私,意圖不軌。”劉勇話音剛落,帳內便響起一陣嘈雜的議論聲,那聲音好似一群被激怒的黃蜂在嗡嗡叫著。


    一名副將滿臉怒容,高聲怒道:“這林正簡直是血口噴人!我們義士軍對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鑒!”他漲紅了臉,眼睛瞪得老大,仿佛要噴出火來,那憤怒的情緒在營帳裏彌漫開來。


    “都安靜!”劉勇抬手猛地一揮,那動作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營帳裏瞬間安靜下來。


    “林正的意圖,陛下早已洞悉。如今陛下將計就計,我們隻需按計劃行事即可。”他頓了頓,目光像烈火般掃過眾人,“傳令下去,加強戒備,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營地。另外,派人暗中監視林正等人的動向,一有異動,立即迴報!”帳內眾人齊聲應道:“遵命!”劉勇望向營外連綿起伏的山巒,山巒在陽光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種青灰色,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似在思考著應對之策,又似在擔憂朝堂之事對義士軍的影響。


    福安走出大殿,抬頭看向陰沉的天空,天空中烏雲密布,像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壓在頭頂。


    一陣涼風吹過,那風帶著絲絲寒意,像冰冷的手拂過他的臉龐,他不禁打了個寒顫,低聲喃喃道:“要變天了……”他快步走向禦書房,腳步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那聲響在寂靜的環境裏顯得格外孤獨,每一步都像是他此刻複雜的心境。


    他要將今日朝堂上的情況稟報李啟。


    剛走到禦書房門口,便聽到裏麵傳來李啟的聲音:“福安,進來。”福安推門而入,門軸發出“吱呀”的聲響,他躬身行禮,恭敬地說道:“陛下……”


    福安走進禦書房,小心翼翼地關上門,關門的聲音在安靜的禦書房裏顯得格外突兀。


    然後他跪在地上,將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一切,包括林正的挑釁、張肅的反擊,以及群臣的反應,事無巨細地稟告給了李啟。


    李啟聽完,臉上沒有絲毫波瀾,隻是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富有節奏的“咚咚”聲,在寂靜的禦書房內清晰可聞,那聲音像是在倒計時的鍾聲。


    “福安,”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平靜,聽不出任何情緒,“你覺得,朝堂上那些搖擺不定的人,會選擇站在哪一邊?”


    福安思索片刻,謹慎地迴答:“奴才以為,那些牆頭草,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林正大人雖來勢洶洶,但陛下和張相顯然早有準備,他們定會權衡利弊,再做決斷。”


    李啟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說得不錯,牆頭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看看,朕這裏的風,才是最強勁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腳步在地上發出輕微的摩擦聲。


    他看著外麵陰沉沉的天空,天空中的烏雲好似他此刻心中的陰霾,他冷冷地說道:“福安,你去暗中聯絡一些老臣,就說朕念及他們多年為大齊效力的情分,有些話,想與他們單獨談談。”


    福安領命,躬身退下。李啟看著福安離去的背影,目光深邃如淵。


    時間悄然流逝,夜幕如同黑色的幕布緩緩降下。


    皇宮的燈火逐漸亮起,恰似點點繁星在夜空中閃爍。


    禦書房內,李啟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書案前,翻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折。


    燭光搖曳,燭光的光影在奏折上跳動,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牆壁上,顯得有些孤寂。


    他看似在批閱奏折,心思卻早已飄到了別處,想著白天朝堂上的那些人和事,尤其是那些曾經搖擺不定的臣子。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像是在擔心即將到來的朝堂局勢。


    與此同時,在京城的某處宅邸內,幾位大臣正聚集在一起,低聲交談著。


    他們正是今日朝堂之上,那些沒有明確表態的牆頭草。


    “你們覺得,陛下今日的態度如何?”一位身穿青色官袍的老臣,捋著胡須,率先開口問道。


    他的手指在胡須上輕輕滑動,能感覺到胡須的粗糙質感,他的眼神中帶著疑惑和不安,像是在迷霧中摸索的人。


    “難以捉摸啊,林正大人來勢洶洶,本以為陛下會震怒,誰知陛下卻是雲淡風輕,似乎早有準備。”另一位大臣接口道,他的眼睛不停地轉動,像是在思索著什麽,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我倒是覺得,張相的反應很是耐人尋味,三言兩語就將林正大人的氣焰壓了下去。”第三位大臣補充道,他身體微微前傾,像是在強調自己的觀點,語氣中帶著幾分敬畏。


    “更何況,福安公公私下派人傳話,說陛下有意與我們單獨談談。”先前那位老臣,若有所思地說道。


    此話一出,眾人都沉默了。


    他們麵麵相覷,能聽到彼此沉重的唿吸聲。


    他們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眼神中透露出擔憂和猶豫,仿佛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何處去。


    “這說明什麽?說明陛下對我們的態度很看重。”一個大臣聲音有些顫抖地說道,打破了沉默的氛圍。


    “難道,林正大人他們……?”另一人有些欲言又止,但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他們知道,一旦選擇錯誤,將可能麵臨萬劫不複的境地。


    就在這時,一個侍從匆匆走進,稟報道:“稟各位大人,林大人來了。”


    眾大臣聞言,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眼神複雜,那眼神裏有驚恐、有疑惑、有猶豫,好似打翻了五味瓶。


    “讓他進來。”一位年長的老臣,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


    林正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房間,目光掃過在座的眾人,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可那得意之中又夾雜著一絲不安,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像是在強裝鎮定,又像是在掩飾內心的恐懼。


    “各位大人,今日朝堂之上,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張肅那廝居心叵測,陛下……”林正話還沒說完,就被在座的某個大臣打斷了。


    “林大人,恕老夫直言,你今日在朝堂之上,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了?”


    林正的臉色頓時僵住,笑容也凝固在了臉上。


    他看著那些剛剛還與自己交好的大臣,此刻卻似乎站在了對立麵,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他的


    他看著眾人,緩緩地問道:“各位……是什麽意思?”


    眾大臣沒有迴答,而是都默契地看向了門口,那裏傳來輕輕的腳步聲。


    “吱呀”一聲,房門被緩緩推開,一個內侍走了進來,他的身後,跟著一個熟悉的人,那人麵帶微笑,手裏拿著一道明黃的聖旨……


    張肅湊近李啟,壓低聲音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借此機會,試探朝中官員的忠心。林正等人既然敢如此明目張膽地發難,背後定然有所依仗。不如將計就計,佯裝信了林正之言,暗中觀察哪些官員會與之同流合汙,再一網打盡。”他頓了頓,又道:“至於義士軍,臣以為,可派人暗中保護,以防萬一。”


    李啟聽罷,微微頷首,“愛卿所言甚是。隻是此事需謹慎行事,切不可打草驚蛇。”


    張肅躬身行禮,道:“臣明白。”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單,雙手呈上,“陛下,這是臣近日暗中調查所得,上麵列舉了一些與林正等人來往密切的官員,還請陛下過目。”


    李啟接過名單,仔細端詳,眉頭漸漸皺起。


    名單上的人名,有些是他熟知的,有些卻是聞所未聞。


    他將名單遞給福安,吩咐道:“福安,你將這份名單抄錄一份,然後派人暗中監視名單上所有官員的動向,一有異動,立即迴報。”


    福安領命,接過名單,小心翼翼地揣入懷中,能感覺到名單紙張在懷中的輕微觸感。


    李啟又對張肅道:“愛卿,你明日便以朕的名義,召集名單上的官員入宮議事,就說朕要商議如何處置義士軍一事。屆時,朕會親自坐鎮,看看這些人究竟是何居心。”


    福安領命而去,李啟看著他的背影。


    他需要步步為營,才能最終掌控全局。


    福安出了禦書房,便立刻召集了幾名心腹,將李啟的吩咐一一傳達下去。


    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派人分別前往名單上各位官員的府邸,以李啟的名義,傳達了明日入宮議事的旨意。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


    那些與林正等人來往密切的官員,得知此事後,紛紛惶恐不安,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們私下裏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卻始終拿不定主意。


    “諸位,陛下突然召集我們入宮議事,所為何事?”一位官員率先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


    “還能是什麽事?自然是義士軍一事。”另一位官員接口道,臉色有些難看,“林大人今日在朝堂上參了劉勇一本,陛下定然是要問責的。”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一位年輕的官員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慌亂。


    “還能如何應對?自然是實話實說,將責任都推到林大人身上。”一位老謀深算的官員說道。


    眾人聽罷,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他們都明白,如今隻有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夜深了,皇宮內一片寂靜。


    李啟站在窗邊,望著遠處閃爍的燈火,心中思緒萬千。


    他知道,明日的朝會,將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他的雙手背在身後,緊緊握著,顯示出他內心的緊張,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仿佛在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這場朝堂爭鬥中勝出。


    劉勇看著手中的密信,臉色陰沉。


    信是福安派人送來的,上麵詳細記錄了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一切,以及李啟和張肅的計劃。


    他看完信後,立刻召集了幾名心腹,將信上的內容告知了他們。


    “陛下這是要……”一名副將欲言又止。


    劉勇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陛下的用意,我等不必揣測。我等隻需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即可。”他頓了頓,又道:“傳令下去,加強戒備,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營地。另外,派人暗中監視林正等人的動向,一有異動,立即迴報。”


    帳內眾人齊聲應道:“遵命!”


    劉勇望著營外漆黑的夜空,夜空像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他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匆匆來報:“將軍,城中有異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齊之君上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韻詩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韻詩涵並收藏大齊之君上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