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位於皇宮的中軸線東側,是一座獨立的宮殿建築。
從外觀看,它坐北朝南,朱紅色的大門正對著一片開闊的庭院,庭院中鋪著青石板路,兩側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石獸雕像。
走進禦書房,室內空間寬敞明亮,地麵是由大塊的大理石鋪就而成,正中央擺放著李啟的書桌,書桌後方是一排高大的書架,上麵擺滿了各種典籍書卷。
房梁上雕飾著精美的雲紋圖案,四周的牆壁掛著幾幅曆代先皇的禦筆字畫,字畫下擺著古樸的檀木幾案,幾案上放置著精致的瓷器擺件。
那燭台是純金打造,燭火映照在上麵反射出璀璨的光芒,燭台的造型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這是大齊宮廷特有的樣式,象征著皇家的尊貴與祥瑞。
李啟在禦書房內踱步,他的鞋底與光潔的大理石地麵輕輕摩擦發出細微的聲響。
他抬眼看向周圍,禦書房內的燭光搖曳,光影在牆上晃蕩,仿佛也被這朝堂的暗流影響得躁動不安。
朝堂上的暗流洶湧,他必須找出根源,否則整個大齊的未來將陷入不可預知的危機。
他思索間,突然停下了腳步,腳下仿佛生根一般,心中下定決心,他的
他轉身走向書桌,書桌是用上等的紅木製成,散發著淡淡的木香。
書桌的邊角雕刻著精細的迴紋圖案,這是宮廷工匠的拿手技藝。
拿起朱砂筆,筆杆在手中有著細膩而微涼的觸感,筆杆上刻有象征皇家權威的龍紋,他迅速寫下一道密旨,寫的時候手指緊緊地握著筆杆,指節微微泛白,然後折好,遞給站在一旁伺候的福安。
“傳朕旨意,召劉勇立即進宮。”李啟的語氣冷靜而堅定,聲音在禦書房中迴蕩,語調沉穩,每個字都清晰有力。
按照宮廷禮儀,他此時微微抬首,展現出帝王的威嚴。
在大齊宮廷,皇帝的旨意被稱為“聖諭”,這一稱謂體現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福安領命,匆匆離去。
福安身為禦前太監,身著一襲灰色的太監服,服上繡著簡單的暗紋,這暗紋是表示其在宮廷中的地位等級。
他的腳步聲快速而急促,漸漸消失在門外。
李啟則坐在書案前,周圍一片寂靜,隻能偶爾聽到遠處傳來的微弱的蟲鳴聲。
他靜候劉勇的到來,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一下又一下,節奏緩慢而有規律。
不多時,門外傳來腳步聲,那腳步聲沉穩而有力。
劉勇快步走進禦書房,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臣劉勇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勇穿著一身黑色的戰甲,戰甲上有銀色的紋路,這紋路是按照大齊軍隊的傳統樣式打造,代表著他的將領身份。
他說話時聲音洪亮,帶著軍人的爽朗,但眼神中透著敬畏。
他的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不敢有絲毫怠慢。
李啟微微點頭,目光在劉勇身上打量,他看到劉勇的臉龐帶著征戰後的風霜,眼神中透著忠誠且勇猛,但似乎也肩負著沉重的壓力,他的眉毛偶爾微微跳動,顯示出內心的一絲緊張。
“劉將軍,朕知道義士軍在邊境屢立戰功,但近來卻似乎有些異樣。朕相信你,也相信你的部下。你可有話要對朕說?”李啟的聲音溫和,但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聲音傳入劉勇耳中,讓他感覺既親切又敬畏,語調是溫和中帶著一種不容拒絕的堅定。
劉勇抬起頭,他深吸一口氣,空氣湧入鼻腔有些涼,他說道:“陛下,義士軍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最近,有些朝中大臣對義士軍的態度變得冷淡,甚至暗中阻撓我們的糧草供應。臣擔心,這背後定有隱情。”劉勇說話時,眼睛微微眯起,眼神中帶著一絲憂慮,臉上也露出擔憂的神色。
李啟眉頭微皺,他感覺自己的眉心處肌肉微微收緊,心中的疑慮愈發堅定。
他站起身,衣袍摩擦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來迴踱步,思緒飛速轉動,他踱步的速度逐漸加快,顯示出內心的焦急。
朝堂上的勢力盤根錯節,任何一個小小的異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劉將軍,你放心,朕會查明真相。但在這之前,你有何需求,不妨直言。朕不會讓你們因為外人的阻撓而受委屈。”李啟的語氣中透出一絲關懷,讓劉勇感到一絲溫暖,就像冬日裏的暖陽照在身上,語調輕柔而誠懇。
劉勇點了點頭,語氣堅定:“陛下,義士軍目前最缺的是糧草和裝備。邊境戰事頻繁,這些物資的供給至關重要。為了這些物資,臣已經焦慮得幾夜未眠,眼睛裏布滿了血絲。若能及時補給,將士們定能再創佳績。”
李啟微微一笑,親自走到書案前,他拿起筆時,能感覺到筆杆的光滑,手指輕輕捏著筆杆,微微轉動。
他心中想著:“朕的大齊能有今日之安寧,義士軍功不可沒,朕不能讓忠勇者寒心,這些物資隻是朕對他們的一點心意,朕還要給他們更多的榮耀。”然後提筆寫下一道聖旨,封賞義士軍,並下令即刻調撥糧草和裝備,他寫的時候神情專注,眼神堅定。
聖旨是用黃色的綢緞製成,上麵蓋著象征皇權的玉璽印鑒,印鑒的圖案是一隻威嚴的麒麟。
他將聖旨遞給劉勇,目光堅定地看著劉勇,說道:“劉將軍,這聖旨你拿好,立即前往軍需部門辦理。若有任何阻攔,即刻迴報朕。”他的聲音嚴肅而莊重,語調平穩有力。
劉勇接過聖旨,手觸碰到聖旨的紙張,感覺厚實而莊重,心中感激莫名,重重點頭:“臣領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勇說話時聲音洪亮,充滿感激之情,臉上滿是欣喜和敬重。
劉勇退下後,李啟的心情並未輕鬆多少。
他轉身看向窗外,夜色已深,遠處的燈火閃爍著,那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什麽。
窗外的宮廷花園裏,樹木的影子在夜色下像是一個個張牙舞爪的怪獸。
突然,福安匆匆而入,他的腳步聲急促,手中捧著一卷密報。
“陛下,臣查到一些線索。朝中確有大臣暗中挑撥,試圖分化義士軍與朝堂的關係。最可疑的是張肅,他……”
福安的話音未落,李啟的眉頭已經皺得更緊,他感覺自己的眉頭都快能夾死一隻蒼蠅了。
張肅,這位權傾朝野的宰相,難道真的有異心?
他心中暗自盤算,眼睛微微眯起,眼神中透著一絲冷意,決定先不動聲色,待時機成熟再做打算。
“福安,你辛苦了。這些情報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李啟的聲音平靜,但眼中卻閃過一道寒光,那寒光就像冬日冰麵上反射的冷光,語調冷淡而平穩。
福安領命退下,李啟獨自一人站在禦書房中,周圍安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聲,他的眼神深邃如夜空,仿佛在等待著什麽,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衣角。
突然,門外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那腳步聲很輕,但在寂靜中卻清晰可聞,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來:“陛下,臣張肅有要事相稟。”張肅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禦書房厚重的門扉,傳入李啟的耳中,語調低沉而嚴肅。
李啟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他沒有立刻迴應,而是緩緩走到書案後,拿起一本奏折,手指劃過奏折的紙張,裝作認真翻閱的樣子,手指的動作緩慢而從容,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未曾發生。
“進來吧。”李啟的聲音聽起來平靜而淡漠,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威嚴,語調平淡無波。
吱呀一聲,禦書房的門被推開,那聲音在寂靜中有些刺耳。
張肅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身穿一襲深藍色官袍,那官袍的顏色暗沉,象征著他深沉內斂的性格。
官袍的領口和袖口繡著精致的波浪紋,這是大齊朝宰相官服特有的標識。
頭戴烏紗帽,帽上鑲嵌著一顆圓潤的藍色寶石,這寶石的顏色與他的官袍相唿應,顯示出他的身份地位。
麵容肅穆,眼神深邃,仿佛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
他步履穩健,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就像有重物落地,仿佛整個朝堂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肩上。
他的雙手自然地垂在兩側,手指偶爾輕輕顫動,顯示出他內心並非像表麵那樣平靜。
“臣張肅,參見陛下。”張肅走到李啟麵前,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帶著一種官場特有的莊重,聲音在禦書房內迴響,語調莊重而嚴肅。
按照宮廷禮儀,他彎腰的角度恰到好處,既顯示出尊敬又不失自己的身份。
在大齊宮廷,臣子向皇帝行禮時,需保持身體挺直,彎腰至九十度,這一禮儀被視為對皇權的敬重。
李啟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眼看向張肅,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仿佛想要看穿他內心深處的秘密,眼神中帶著審視的意味。
“張相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要事?”
張肅抬起頭,迎上李啟的目光,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慌亂,反而帶著一種坦然和自信,眼神明亮而堅定。
“陛下,臣聽聞最近朝中有一些關於義士軍的流言,擔心會影響到朝廷的穩定,故前來向陛下稟報。”
李啟心中冷笑,果然是奔著義士軍來的。
他麵上卻不動聲色,微微點頭,示意張肅繼續說下去,眼神平靜而深邃。
“哦?是嗎?流言?不知是何流言?”
張肅似乎早有準備,緩緩說道:“據說,義士軍在邊境屢立戰功,聲望日隆,有些將領開始居功自傲,甚至有不服王化之意。”他頓了頓,觀察著李啟的反應,眼睛微微斜向李啟,繼續說道:“臣擔心,若不及時加以約束,恐生禍端。”
張肅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禦書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
李啟坐在書案後,眼神如刀般射向張肅,那目光仿佛有形的利刃,眼神中透著憤怒和威嚴,而張肅卻坦然地站著,周圍仿佛有看不見的氣場在碰撞,福安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隻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這寂靜的禦書房內迴響。
李啟靜靜地聽著,心中暗自冷笑
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嘲諷。
他沒有立刻反駁,也沒有讚同,而是語氣平淡地問道:“張相認為,該如何約束?”他的語調平靜,卻帶著一種隱隱的壓迫感。
張肅說道:“同時,也要對義士軍的將領進行考核,若有不忠之舉,當嚴懲不貸。”張肅說話時語氣嚴肅,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
李啟心中怒火中燒,他感覺自己的胸膛裏像是有一團火在燃燒,張肅果然是想削弱義士軍的實力,他真是恨不得當場就將張肅治罪。
他麵上卻依舊平靜,微微一笑,說道:“張相,義士軍的忠心朕比你清楚,朕親眼看著他們在邊境拋頭顱灑熱血,朕信得過他們。朕看倒是有些人,心思不在朝堂穩定,而在黨同伐異,朕希望張相莫要讓朕失望。”他的語調帶著一種淡淡的警告,眼神直視著張肅。
張肅微微一怔,似乎沒有料到李啟會如此輕易地就“接受”了他的提議,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臣告退。”他的語調恭敬,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臉上帶著淡淡的恭順。
張肅躬身退出了禦書房,他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李啟靜靜地坐在書案後,手中緊緊地握著一隻狼毫筆,筆杆在手中微微有些變形,目光深邃,仿佛在思索著什麽,他的眼神中透著憂慮。
就在這時,福安再次來到禦書房門口,低聲說道:“陛下,張肅在離開時,似乎在門口留下了一樣東西。”福安將手中一個用錦布包裹著的物件呈了上來,李啟緩緩打開,手指觸碰到錦布的柔軟,隻見裏麵是一塊雕刻著複雜紋路的玉佩,那花紋竟隱隱透著一絲不祥的血色。
玉佩的造型是一隻盤旋的螭龍,這在大齊文化中是一種神秘而複雜的象征,既有祥瑞之意,又可能隱藏著危險。
李啟的目光瞬間變得冰冷,他看向福安,眼神中帶著一絲驚訝和警惕。
從外觀看,它坐北朝南,朱紅色的大門正對著一片開闊的庭院,庭院中鋪著青石板路,兩側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石獸雕像。
走進禦書房,室內空間寬敞明亮,地麵是由大塊的大理石鋪就而成,正中央擺放著李啟的書桌,書桌後方是一排高大的書架,上麵擺滿了各種典籍書卷。
房梁上雕飾著精美的雲紋圖案,四周的牆壁掛著幾幅曆代先皇的禦筆字畫,字畫下擺著古樸的檀木幾案,幾案上放置著精致的瓷器擺件。
那燭台是純金打造,燭火映照在上麵反射出璀璨的光芒,燭台的造型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這是大齊宮廷特有的樣式,象征著皇家的尊貴與祥瑞。
李啟在禦書房內踱步,他的鞋底與光潔的大理石地麵輕輕摩擦發出細微的聲響。
他抬眼看向周圍,禦書房內的燭光搖曳,光影在牆上晃蕩,仿佛也被這朝堂的暗流影響得躁動不安。
朝堂上的暗流洶湧,他必須找出根源,否則整個大齊的未來將陷入不可預知的危機。
他思索間,突然停下了腳步,腳下仿佛生根一般,心中下定決心,他的
他轉身走向書桌,書桌是用上等的紅木製成,散發著淡淡的木香。
書桌的邊角雕刻著精細的迴紋圖案,這是宮廷工匠的拿手技藝。
拿起朱砂筆,筆杆在手中有著細膩而微涼的觸感,筆杆上刻有象征皇家權威的龍紋,他迅速寫下一道密旨,寫的時候手指緊緊地握著筆杆,指節微微泛白,然後折好,遞給站在一旁伺候的福安。
“傳朕旨意,召劉勇立即進宮。”李啟的語氣冷靜而堅定,聲音在禦書房中迴蕩,語調沉穩,每個字都清晰有力。
按照宮廷禮儀,他此時微微抬首,展現出帝王的威嚴。
在大齊宮廷,皇帝的旨意被稱為“聖諭”,這一稱謂體現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福安領命,匆匆離去。
福安身為禦前太監,身著一襲灰色的太監服,服上繡著簡單的暗紋,這暗紋是表示其在宮廷中的地位等級。
他的腳步聲快速而急促,漸漸消失在門外。
李啟則坐在書案前,周圍一片寂靜,隻能偶爾聽到遠處傳來的微弱的蟲鳴聲。
他靜候劉勇的到來,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一下又一下,節奏緩慢而有規律。
不多時,門外傳來腳步聲,那腳步聲沉穩而有力。
劉勇快步走進禦書房,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臣劉勇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勇穿著一身黑色的戰甲,戰甲上有銀色的紋路,這紋路是按照大齊軍隊的傳統樣式打造,代表著他的將領身份。
他說話時聲音洪亮,帶著軍人的爽朗,但眼神中透著敬畏。
他的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不敢有絲毫怠慢。
李啟微微點頭,目光在劉勇身上打量,他看到劉勇的臉龐帶著征戰後的風霜,眼神中透著忠誠且勇猛,但似乎也肩負著沉重的壓力,他的眉毛偶爾微微跳動,顯示出內心的一絲緊張。
“劉將軍,朕知道義士軍在邊境屢立戰功,但近來卻似乎有些異樣。朕相信你,也相信你的部下。你可有話要對朕說?”李啟的聲音溫和,但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聲音傳入劉勇耳中,讓他感覺既親切又敬畏,語調是溫和中帶著一種不容拒絕的堅定。
劉勇抬起頭,他深吸一口氣,空氣湧入鼻腔有些涼,他說道:“陛下,義士軍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最近,有些朝中大臣對義士軍的態度變得冷淡,甚至暗中阻撓我們的糧草供應。臣擔心,這背後定有隱情。”劉勇說話時,眼睛微微眯起,眼神中帶著一絲憂慮,臉上也露出擔憂的神色。
李啟眉頭微皺,他感覺自己的眉心處肌肉微微收緊,心中的疑慮愈發堅定。
他站起身,衣袍摩擦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來迴踱步,思緒飛速轉動,他踱步的速度逐漸加快,顯示出內心的焦急。
朝堂上的勢力盤根錯節,任何一個小小的異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劉將軍,你放心,朕會查明真相。但在這之前,你有何需求,不妨直言。朕不會讓你們因為外人的阻撓而受委屈。”李啟的語氣中透出一絲關懷,讓劉勇感到一絲溫暖,就像冬日裏的暖陽照在身上,語調輕柔而誠懇。
劉勇點了點頭,語氣堅定:“陛下,義士軍目前最缺的是糧草和裝備。邊境戰事頻繁,這些物資的供給至關重要。為了這些物資,臣已經焦慮得幾夜未眠,眼睛裏布滿了血絲。若能及時補給,將士們定能再創佳績。”
李啟微微一笑,親自走到書案前,他拿起筆時,能感覺到筆杆的光滑,手指輕輕捏著筆杆,微微轉動。
他心中想著:“朕的大齊能有今日之安寧,義士軍功不可沒,朕不能讓忠勇者寒心,這些物資隻是朕對他們的一點心意,朕還要給他們更多的榮耀。”然後提筆寫下一道聖旨,封賞義士軍,並下令即刻調撥糧草和裝備,他寫的時候神情專注,眼神堅定。
聖旨是用黃色的綢緞製成,上麵蓋著象征皇權的玉璽印鑒,印鑒的圖案是一隻威嚴的麒麟。
他將聖旨遞給劉勇,目光堅定地看著劉勇,說道:“劉將軍,這聖旨你拿好,立即前往軍需部門辦理。若有任何阻攔,即刻迴報朕。”他的聲音嚴肅而莊重,語調平穩有力。
劉勇接過聖旨,手觸碰到聖旨的紙張,感覺厚實而莊重,心中感激莫名,重重點頭:“臣領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勇說話時聲音洪亮,充滿感激之情,臉上滿是欣喜和敬重。
劉勇退下後,李啟的心情並未輕鬆多少。
他轉身看向窗外,夜色已深,遠處的燈火閃爍著,那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什麽。
窗外的宮廷花園裏,樹木的影子在夜色下像是一個個張牙舞爪的怪獸。
突然,福安匆匆而入,他的腳步聲急促,手中捧著一卷密報。
“陛下,臣查到一些線索。朝中確有大臣暗中挑撥,試圖分化義士軍與朝堂的關係。最可疑的是張肅,他……”
福安的話音未落,李啟的眉頭已經皺得更緊,他感覺自己的眉頭都快能夾死一隻蒼蠅了。
張肅,這位權傾朝野的宰相,難道真的有異心?
他心中暗自盤算,眼睛微微眯起,眼神中透著一絲冷意,決定先不動聲色,待時機成熟再做打算。
“福安,你辛苦了。這些情報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李啟的聲音平靜,但眼中卻閃過一道寒光,那寒光就像冬日冰麵上反射的冷光,語調冷淡而平穩。
福安領命退下,李啟獨自一人站在禦書房中,周圍安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聲,他的眼神深邃如夜空,仿佛在等待著什麽,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衣角。
突然,門外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那腳步聲很輕,但在寂靜中卻清晰可聞,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來:“陛下,臣張肅有要事相稟。”張肅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穿透了禦書房厚重的門扉,傳入李啟的耳中,語調低沉而嚴肅。
李啟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他沒有立刻迴應,而是緩緩走到書案後,拿起一本奏折,手指劃過奏折的紙張,裝作認真翻閱的樣子,手指的動作緩慢而從容,仿佛剛才的一切都未曾發生。
“進來吧。”李啟的聲音聽起來平靜而淡漠,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威嚴,語調平淡無波。
吱呀一聲,禦書房的門被推開,那聲音在寂靜中有些刺耳。
張肅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身穿一襲深藍色官袍,那官袍的顏色暗沉,象征著他深沉內斂的性格。
官袍的領口和袖口繡著精致的波浪紋,這是大齊朝宰相官服特有的標識。
頭戴烏紗帽,帽上鑲嵌著一顆圓潤的藍色寶石,這寶石的顏色與他的官袍相唿應,顯示出他的身份地位。
麵容肅穆,眼神深邃,仿佛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
他步履穩健,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就像有重物落地,仿佛整個朝堂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肩上。
他的雙手自然地垂在兩側,手指偶爾輕輕顫動,顯示出他內心並非像表麵那樣平靜。
“臣張肅,參見陛下。”張肅走到李啟麵前,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帶著一種官場特有的莊重,聲音在禦書房內迴響,語調莊重而嚴肅。
按照宮廷禮儀,他彎腰的角度恰到好處,既顯示出尊敬又不失自己的身份。
在大齊宮廷,臣子向皇帝行禮時,需保持身體挺直,彎腰至九十度,這一禮儀被視為對皇權的敬重。
李啟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眼看向張肅,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仿佛想要看穿他內心深處的秘密,眼神中帶著審視的意味。
“張相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要事?”
張肅抬起頭,迎上李啟的目光,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慌亂,反而帶著一種坦然和自信,眼神明亮而堅定。
“陛下,臣聽聞最近朝中有一些關於義士軍的流言,擔心會影響到朝廷的穩定,故前來向陛下稟報。”
李啟心中冷笑,果然是奔著義士軍來的。
他麵上卻不動聲色,微微點頭,示意張肅繼續說下去,眼神平靜而深邃。
“哦?是嗎?流言?不知是何流言?”
張肅似乎早有準備,緩緩說道:“據說,義士軍在邊境屢立戰功,聲望日隆,有些將領開始居功自傲,甚至有不服王化之意。”他頓了頓,觀察著李啟的反應,眼睛微微斜向李啟,繼續說道:“臣擔心,若不及時加以約束,恐生禍端。”
張肅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禦書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
李啟坐在書案後,眼神如刀般射向張肅,那目光仿佛有形的利刃,眼神中透著憤怒和威嚴,而張肅卻坦然地站著,周圍仿佛有看不見的氣場在碰撞,福安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隻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這寂靜的禦書房內迴響。
李啟靜靜地聽著,心中暗自冷笑
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嘲諷。
他沒有立刻反駁,也沒有讚同,而是語氣平淡地問道:“張相認為,該如何約束?”他的語調平靜,卻帶著一種隱隱的壓迫感。
張肅說道:“同時,也要對義士軍的將領進行考核,若有不忠之舉,當嚴懲不貸。”張肅說話時語氣嚴肅,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
李啟心中怒火中燒,他感覺自己的胸膛裏像是有一團火在燃燒,張肅果然是想削弱義士軍的實力,他真是恨不得當場就將張肅治罪。
他麵上卻依舊平靜,微微一笑,說道:“張相,義士軍的忠心朕比你清楚,朕親眼看著他們在邊境拋頭顱灑熱血,朕信得過他們。朕看倒是有些人,心思不在朝堂穩定,而在黨同伐異,朕希望張相莫要讓朕失望。”他的語調帶著一種淡淡的警告,眼神直視著張肅。
張肅微微一怔,似乎沒有料到李啟會如此輕易地就“接受”了他的提議,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臣告退。”他的語調恭敬,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臉上帶著淡淡的恭順。
張肅躬身退出了禦書房,他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李啟靜靜地坐在書案後,手中緊緊地握著一隻狼毫筆,筆杆在手中微微有些變形,目光深邃,仿佛在思索著什麽,他的眼神中透著憂慮。
就在這時,福安再次來到禦書房門口,低聲說道:“陛下,張肅在離開時,似乎在門口留下了一樣東西。”福安將手中一個用錦布包裹著的物件呈了上來,李啟緩緩打開,手指觸碰到錦布的柔軟,隻見裏麵是一塊雕刻著複雜紋路的玉佩,那花紋竟隱隱透著一絲不祥的血色。
玉佩的造型是一隻盤旋的螭龍,這在大齊文化中是一種神秘而複雜的象征,既有祥瑞之意,又可能隱藏著危險。
李啟的目光瞬間變得冰冷,他看向福安,眼神中帶著一絲驚訝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