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衛氣失常
幽默風趣解讀黃帝內經 作者:愛吃紅薯團子的鬼月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靈樞·衛氣失常》:身體“防衛軍”的那些異常事兒
在中醫經典《靈樞》裏,《衛氣失常》這一篇就像在講身體裏“防衛軍”的故事。咱身體裏的衛氣,就好比一支時刻保衛咱們健康的軍隊,要是這支軍隊出了狀況,那身體這座“城堡”可就危險啦。下麵,咱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這篇古老的經典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來瞧瞧衛氣到底會鬧哪些“失常”的幺蛾子。
衛氣的“編製”與身形的關係
“黃帝問於伯高曰:‘衛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苑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唿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
黃帝就像個操心的大管家,拉著伯高問:“伯高啊,你說這衛氣要是在肚子裏賴著不走,堆積起來,像堵車似的,不能正常巡邏,搞得人肋骨旁邊、胃裏都脹脹的,喘氣都不順暢,這可咋整啊?咋把這衛氣疏通開呢?”
伯高胸有成竹地迴答:“黃帝您別急,這衛氣要是堆積在胸口,那就從上麵想辦法把它疏通,就好比從隊伍的前頭去指揮;要是積在肚子裏,那就從下麵下手,從隊伍的末尾疏導;要是上下都滿了,那就從旁邊想轍,從側麵給它開個通道。”
這衛氣就像一支紀律有時不太好的隊伍,走著走著,突然在某個地方紮堆了,把路堵得死死的,讓身體難受。這時候就得像個聰明的指揮官,找準隊伍堵塞的位置,從不同方向去疏通,讓衛氣這支隊伍重新恢複正常行軍。
“黃帝曰:‘人有身體髀肭股 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伯高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黃帝又發現問題了,問:“伯高啊,有的人身體、大腿、屁股這些地方都腫起來,圍著肚臍一圈還疼,這是啥怪病啊?”
伯高解釋道:“這病叫伏梁,病根兒是風邪。這風邪就像個搗亂的小壞蛋,讓衛氣亂竄,衛氣溢到大腸,還賴在肓這個地方不走了。這肓的源頭就在肚臍下麵,所以肚臍周圍就疼起來啦。這時候可不能亂動它,要是瞎折騰,就像捅了馬蜂窩,會引發小便不暢的毛病。”
您瞧瞧,這風邪搗亂,讓衛氣失常,結果搞得身體這兒腫那兒疼,就像一場身體裏的“內亂”。還得小心翼翼處理,不然又會引發新的麻煩,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黃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伯高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黃帝接著問:“伯高啊,有的人尺脈跳得特別快,筋還繃得緊緊的能看出來,這又是啥病呢?”
伯高說:“這叫疹筋,得這病的人,肚子肯定也緊緊的不舒服。要是臉上還出現白色或者黑色,那就說明病情嚴重啦。”
這就好比身體通過尺脈和筋給咱們發信號,告訴咱們衛氣可能出問題了。就像汽車儀表盤上的警示燈亮了,提醒咱們得趕緊檢查身體,要是還出現臉色變化,那就像警示燈開始閃紅光了,問題嚴重,得趕緊重視起來。
衛氣失常與肥瘦老小的“特殊關係”
“黃帝曰:‘人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黃帝曰:‘別此奈何?’伯高曰:‘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
黃帝又琢磨起人肥瘦的事兒了,問:“伯高啊,咋知道一個人是胖是瘦呢?”
伯高說:“人分肥、膏、肉三種類型。”黃帝一聽更來勁了,追問:“這咋區分呢?”
伯高迴答:“你看啊,要是膝蓋後麵的肉摸起來硬邦邦的,皮膚也緊繃繃的,這就是肥型。要是膝蓋後麵的肉不緊實,皮膚鬆鬆垮垮的,這就是膏型。要是皮膚和肉緊緊貼在一起,不鬆不緊,那就是肉型。”
嘿,您瞧瞧,這伯高把人按肥瘦還細分出了三種類型,就像給人做了個特別的“體型分類”。這不同類型的人,衛氣的運行可能也有點不一樣,就像不同配置的電腦,運行程序的方式有點差別。
“黃帝曰:‘身之寒溫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
黃帝又好奇了,問:“那這不同類型的人,身體的寒熱情況咋樣呢?”
伯高說:“對於膏型的人,要是肉軟軟的,皮膚紋理粗的,身體就偏寒;要是皮膚紋理細的,身體就偏熱。對於肥型裏偏脂的人,肉比較緊實,皮膚紋理細的,身體就熱;皮膚紋理粗的,身體就寒。”
您看,這肥瘦和身體的寒熱還有這麽個關係,就像不同體型的人,身體裏有個“溫度調節器”,因為衛氣運行和身體構造的不同,調節出來的溫度還不一樣。這衛氣啊,在不同體型的人身上,就像個調皮的小精靈,搞出不同的“溫度魔法”。
“黃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黃帝接著問:“那這三種類型的人,胖瘦大小具體啥樣呢?”
伯高說:“膏型的人,衛氣比較多,皮膚鬆弛,所以肚子容易鬆鬆垮垮,贅肉下垂。肉型的人,整個身體看起來比較寬大。脂型的人呢,身體相對緊湊,比較小巧。”
您瞧瞧,這衛氣失常還和人的胖瘦體型緊密相關。就像衛氣是個神奇的“雕塑家”,在不同人身上“雕刻”出不同的體型模樣,還影響著身體的寒熱。這身體裏的學問可真是奇妙又有趣。
“黃帝曰:‘眾人之肥瘦大小長短,各有數乎?’伯高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為人也,貪於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
黃帝又問:“那不同肥瘦大小的人,在治療的時候有啥講究嗎?”
伯高說:“像那些年輕力壯的胖子,氣血充足,皮膚堅韌,要是生病了,邪氣入侵,給他們紮針的時候,就得紮得深一點,留針時間長一點。還有那種肩膀、腋窩很寬,脖子也粗,肉不多但皮厚,皮膚黑黑的,嘴唇厚厚的人,他們的血比較濃稠,衛氣運行也慢,這種人往往比較貪心。給他們治病紮針,同樣要紮得深,留針時間長,多紮幾次。”
您看,這老祖宗早就知道,不同體型的人,因為衛氣和氣血的特點不一樣,治病的方法都得區別對待。就像量體裁衣一樣,得根據每個人身體的“特殊尺寸”來製定治療方案,這衛氣失常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黃帝曰:‘刺瘦人奈何?’伯高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接著問:“那給瘦人治病咋紮針呢?”
伯高說:“瘦人啊,皮膚薄,氣色也不那麽紅潤,肉也不多,嘴唇薄薄的,說話聲音也不大。他們的血比較清,衛氣運行滑利,但是容易氣虛,也容易血虛。給他們紮針,就得紮淺一點,速度快一點。”
這瘦人因為身體特點,衛氣和氣血的狀態跟胖子不一樣,治療方法也得跟著變。就像開車,不同的路況得用不同的駕駛方式,在身體這座“道路”上,也得根據不同的“身體路況”來調整治療的“駕駛方法”。
“黃帝曰:‘刺常人奈何?’伯高曰:‘視其白黑,各為調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氣和調,刺此者,無失常數也。’”
黃帝又問:“那給一般人治病呢?”
伯高說:“看看他們皮膚黑白,根據情況調整治療。要是那種看起來端莊穩重、身體厚實的人,他們氣血比較調和,按照常規的治療方法來就行,別搞錯了分寸。”
您瞧瞧,這衛氣失常在不同人身上表現不一樣,治療方法也得因人而異。就像一場精心的“身體調理遊戲”,得根據每個人的“角色特點”來製定策略,讓衛氣恢複正常,身體重新健康起來。
“黃帝曰:‘刺壯士真骨者奈何?’伯高曰:‘刺壯士真骨,堅肉緩節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對不同人群的治療方法充滿好奇,又問:“那給那種身體壯實、骨骼強健的人紮針咋整呢?”
伯高說:“這種身體壯實的人,要是性格沉穩,那他們的氣運行比較緩慢,血也比較濃稠,紮針就得紮深點,留針時間長點,多紮幾次。要是性格比較急躁,那他們氣運行滑利,血也比較清,紮針就紮淺點,速度快點。”
您看,這衛氣失常的治療,連人的性格都得考慮進去。就像解一道複雜的數學題,身體的各種因素都是題目裏的條件,得綜合起來才能找到正確答案,把衛氣失常的問題解決好,讓身體恢複正常運轉。
衛氣失常與老少的“特別關照”
“黃帝曰:‘刺嬰兒奈何?’伯高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
黃帝又想到了小寶寶,問:“那給嬰兒紮針咋弄呢?”
伯高說:“嬰兒啊,肉嫩得像豆腐,血少氣也弱,給他們紮針,得用很細的針,淺淺地紮,快速拔針,一天紮兩次就行。”
這嬰兒的身體就像嬌嫩的小花,衛氣和氣血都還很弱小,治療的時候就得小心翼翼,像嗬護小花一樣,用最輕柔的方式來處理衛氣失常的問題。
“黃帝曰:‘臨深決水奈何?’伯高曰:‘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焉。’黃帝曰:‘循掘決衝奈何?’伯高曰:‘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可通也。’”
黃帝又用比喻來問治療的事兒:“這治病就像挖開深潭放水,要是血清氣濁,該咋辦呢?”
伯高說:“要是血清氣濁,快速瀉氣的話,氣就會耗盡啦。”
黃帝又問:“那要是像順著水道挖開堤壩排水呢?”
伯高說:“要是血濁氣澀,快速瀉一下,經絡就能通啦。”
您看,這用比喻來解釋治療方法,就像在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把身體裏的氣血和衛氣比作水,不同的情況就像不同的水流狀態,得用不同的方法來疏導,讓身體裏的“水流”順暢,衛氣恢複正常,身體這座“城堡”才能固若金湯。
從《靈樞·衛氣失常》裏咱們能看出來,這衛氣失常就像身體裏一場複雜的“戲劇”,不同的角色(肥瘦老小)、不同的情節(各種病症),都得咱們細細琢磨。咱們得像個聰明的導演,了解每個“演員”(身體各部分)的特點,用合適的“劇本”(治療方法),讓這場“戲劇”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把衛氣失常的問題解決好,讓咱們的身體一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唱著“健康之歌”。
在中醫經典《靈樞》裏,《衛氣失常》這一篇就像在講身體裏“防衛軍”的故事。咱身體裏的衛氣,就好比一支時刻保衛咱們健康的軍隊,要是這支軍隊出了狀況,那身體這座“城堡”可就危險啦。下麵,咱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這篇古老的經典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來瞧瞧衛氣到底會鬧哪些“失常”的幺蛾子。
衛氣的“編製”與身形的關係
“黃帝問於伯高曰:‘衛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苑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唿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
黃帝就像個操心的大管家,拉著伯高問:“伯高啊,你說這衛氣要是在肚子裏賴著不走,堆積起來,像堵車似的,不能正常巡邏,搞得人肋骨旁邊、胃裏都脹脹的,喘氣都不順暢,這可咋整啊?咋把這衛氣疏通開呢?”
伯高胸有成竹地迴答:“黃帝您別急,這衛氣要是堆積在胸口,那就從上麵想辦法把它疏通,就好比從隊伍的前頭去指揮;要是積在肚子裏,那就從下麵下手,從隊伍的末尾疏導;要是上下都滿了,那就從旁邊想轍,從側麵給它開個通道。”
這衛氣就像一支紀律有時不太好的隊伍,走著走著,突然在某個地方紮堆了,把路堵得死死的,讓身體難受。這時候就得像個聰明的指揮官,找準隊伍堵塞的位置,從不同方向去疏通,讓衛氣這支隊伍重新恢複正常行軍。
“黃帝曰:‘人有身體髀肭股 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伯高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黃帝又發現問題了,問:“伯高啊,有的人身體、大腿、屁股這些地方都腫起來,圍著肚臍一圈還疼,這是啥怪病啊?”
伯高解釋道:“這病叫伏梁,病根兒是風邪。這風邪就像個搗亂的小壞蛋,讓衛氣亂竄,衛氣溢到大腸,還賴在肓這個地方不走了。這肓的源頭就在肚臍下麵,所以肚臍周圍就疼起來啦。這時候可不能亂動它,要是瞎折騰,就像捅了馬蜂窩,會引發小便不暢的毛病。”
您瞧瞧,這風邪搗亂,讓衛氣失常,結果搞得身體這兒腫那兒疼,就像一場身體裏的“內亂”。還得小心翼翼處理,不然又會引發新的麻煩,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黃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伯高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黃帝接著問:“伯高啊,有的人尺脈跳得特別快,筋還繃得緊緊的能看出來,這又是啥病呢?”
伯高說:“這叫疹筋,得這病的人,肚子肯定也緊緊的不舒服。要是臉上還出現白色或者黑色,那就說明病情嚴重啦。”
這就好比身體通過尺脈和筋給咱們發信號,告訴咱們衛氣可能出問題了。就像汽車儀表盤上的警示燈亮了,提醒咱們得趕緊檢查身體,要是還出現臉色變化,那就像警示燈開始閃紅光了,問題嚴重,得趕緊重視起來。
衛氣失常與肥瘦老小的“特殊關係”
“黃帝曰:‘人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黃帝曰:‘別此奈何?’伯高曰:‘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
黃帝又琢磨起人肥瘦的事兒了,問:“伯高啊,咋知道一個人是胖是瘦呢?”
伯高說:“人分肥、膏、肉三種類型。”黃帝一聽更來勁了,追問:“這咋區分呢?”
伯高迴答:“你看啊,要是膝蓋後麵的肉摸起來硬邦邦的,皮膚也緊繃繃的,這就是肥型。要是膝蓋後麵的肉不緊實,皮膚鬆鬆垮垮的,這就是膏型。要是皮膚和肉緊緊貼在一起,不鬆不緊,那就是肉型。”
嘿,您瞧瞧,這伯高把人按肥瘦還細分出了三種類型,就像給人做了個特別的“體型分類”。這不同類型的人,衛氣的運行可能也有點不一樣,就像不同配置的電腦,運行程序的方式有點差別。
“黃帝曰:‘身之寒溫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
黃帝又好奇了,問:“那這不同類型的人,身體的寒熱情況咋樣呢?”
伯高說:“對於膏型的人,要是肉軟軟的,皮膚紋理粗的,身體就偏寒;要是皮膚紋理細的,身體就偏熱。對於肥型裏偏脂的人,肉比較緊實,皮膚紋理細的,身體就熱;皮膚紋理粗的,身體就寒。”
您看,這肥瘦和身體的寒熱還有這麽個關係,就像不同體型的人,身體裏有個“溫度調節器”,因為衛氣運行和身體構造的不同,調節出來的溫度還不一樣。這衛氣啊,在不同體型的人身上,就像個調皮的小精靈,搞出不同的“溫度魔法”。
“黃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黃帝接著問:“那這三種類型的人,胖瘦大小具體啥樣呢?”
伯高說:“膏型的人,衛氣比較多,皮膚鬆弛,所以肚子容易鬆鬆垮垮,贅肉下垂。肉型的人,整個身體看起來比較寬大。脂型的人呢,身體相對緊湊,比較小巧。”
您瞧瞧,這衛氣失常還和人的胖瘦體型緊密相關。就像衛氣是個神奇的“雕塑家”,在不同人身上“雕刻”出不同的體型模樣,還影響著身體的寒熱。這身體裏的學問可真是奇妙又有趣。
“黃帝曰:‘眾人之肥瘦大小長短,各有數乎?’伯高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為人也,貪於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
黃帝又問:“那不同肥瘦大小的人,在治療的時候有啥講究嗎?”
伯高說:“像那些年輕力壯的胖子,氣血充足,皮膚堅韌,要是生病了,邪氣入侵,給他們紮針的時候,就得紮得深一點,留針時間長一點。還有那種肩膀、腋窩很寬,脖子也粗,肉不多但皮厚,皮膚黑黑的,嘴唇厚厚的人,他們的血比較濃稠,衛氣運行也慢,這種人往往比較貪心。給他們治病紮針,同樣要紮得深,留針時間長,多紮幾次。”
您看,這老祖宗早就知道,不同體型的人,因為衛氣和氣血的特點不一樣,治病的方法都得區別對待。就像量體裁衣一樣,得根據每個人身體的“特殊尺寸”來製定治療方案,這衛氣失常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黃帝曰:‘刺瘦人奈何?’伯高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接著問:“那給瘦人治病咋紮針呢?”
伯高說:“瘦人啊,皮膚薄,氣色也不那麽紅潤,肉也不多,嘴唇薄薄的,說話聲音也不大。他們的血比較清,衛氣運行滑利,但是容易氣虛,也容易血虛。給他們紮針,就得紮淺一點,速度快一點。”
這瘦人因為身體特點,衛氣和氣血的狀態跟胖子不一樣,治療方法也得跟著變。就像開車,不同的路況得用不同的駕駛方式,在身體這座“道路”上,也得根據不同的“身體路況”來調整治療的“駕駛方法”。
“黃帝曰:‘刺常人奈何?’伯高曰:‘視其白黑,各為調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氣和調,刺此者,無失常數也。’”
黃帝又問:“那給一般人治病呢?”
伯高說:“看看他們皮膚黑白,根據情況調整治療。要是那種看起來端莊穩重、身體厚實的人,他們氣血比較調和,按照常規的治療方法來就行,別搞錯了分寸。”
您瞧瞧,這衛氣失常在不同人身上表現不一樣,治療方法也得因人而異。就像一場精心的“身體調理遊戲”,得根據每個人的“角色特點”來製定策略,讓衛氣恢複正常,身體重新健康起來。
“黃帝曰:‘刺壯士真骨者奈何?’伯高曰:‘刺壯士真骨,堅肉緩節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對不同人群的治療方法充滿好奇,又問:“那給那種身體壯實、骨骼強健的人紮針咋整呢?”
伯高說:“這種身體壯實的人,要是性格沉穩,那他們的氣運行比較緩慢,血也比較濃稠,紮針就得紮深點,留針時間長點,多紮幾次。要是性格比較急躁,那他們氣運行滑利,血也比較清,紮針就紮淺點,速度快點。”
您看,這衛氣失常的治療,連人的性格都得考慮進去。就像解一道複雜的數學題,身體的各種因素都是題目裏的條件,得綜合起來才能找到正確答案,把衛氣失常的問題解決好,讓身體恢複正常運轉。
衛氣失常與老少的“特別關照”
“黃帝曰:‘刺嬰兒奈何?’伯高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
黃帝又想到了小寶寶,問:“那給嬰兒紮針咋弄呢?”
伯高說:“嬰兒啊,肉嫩得像豆腐,血少氣也弱,給他們紮針,得用很細的針,淺淺地紮,快速拔針,一天紮兩次就行。”
這嬰兒的身體就像嬌嫩的小花,衛氣和氣血都還很弱小,治療的時候就得小心翼翼,像嗬護小花一樣,用最輕柔的方式來處理衛氣失常的問題。
“黃帝曰:‘臨深決水奈何?’伯高曰:‘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焉。’黃帝曰:‘循掘決衝奈何?’伯高曰:‘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可通也。’”
黃帝又用比喻來問治療的事兒:“這治病就像挖開深潭放水,要是血清氣濁,該咋辦呢?”
伯高說:“要是血清氣濁,快速瀉氣的話,氣就會耗盡啦。”
黃帝又問:“那要是像順著水道挖開堤壩排水呢?”
伯高說:“要是血濁氣澀,快速瀉一下,經絡就能通啦。”
您看,這用比喻來解釋治療方法,就像在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把身體裏的氣血和衛氣比作水,不同的情況就像不同的水流狀態,得用不同的方法來疏導,讓身體裏的“水流”順暢,衛氣恢複正常,身體這座“城堡”才能固若金湯。
從《靈樞·衛氣失常》裏咱們能看出來,這衛氣失常就像身體裏一場複雜的“戲劇”,不同的角色(肥瘦老小)、不同的情節(各種病症),都得咱們細細琢磨。咱們得像個聰明的導演,了解每個“演員”(身體各部分)的特點,用合適的“劇本”(治療方法),讓這場“戲劇”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把衛氣失常的問題解決好,讓咱們的身體一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唱著“健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