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國,青陽道門;
大周國,萃華宗;
宋國,華陽宗;
那麽浩瀚國呢?魔修,又是個什麽門?什麽宗?
……
這些分布在列國中的一個個宗門,以前會偶爾聽說,多半出自蘇老夫子之口,後來是馮默聲在洞窟裏無聊,不停嘮叨。
鄭九懶得聽,根本對不上號,也沒什麽概念,因為離的委實太過遙遠。
現在,卻在鄭九的腦子裏慢慢具化,令他愣神了半天。
“恩人,不知以後有何具體打算?”
“呃,還在想,沒什麽具體打算。”鄭九迴過神,實話實說。
麵對忽然出現的這支雜七雜八的隊伍,鄭九其實很頭疼,有心把這些人散了,都打發走。
可事情並非想象那麽簡單。
趕到荒漠上,不做馬賊,基本還是個死。
鄭九雖然不是太關心他們的死活,但總不能剛帶迴來又扔出去,無關良心,而是道義。
況且這麽多人撒出去,魔音穀安全的秘密就沒有了,以後,自己和土狼幾人待著也不安心。
但是全留下來,吃什麽?
不僅如此,鄭九也不想管這些瑣碎之事,當初頭腦一熱把人都帶迴來了,委實發愁。
半月之後就要赴那郡主之約,對鄭九來說修習武道又是頭等大事,哪有剩餘精力去操心這些事情。
“啟東聽聞少俠曾在雙峰要塞待過一段時日?”
“嗯,確有此事。”鄭九心道,一定是土狼嘴長。
“與胡人打過仗?”
“不值一提。”
“可曾投軍?”馮啟東忽然變得很八卦。
“為什麽要投軍?”
“既不投軍,又不開山立櫃,在這大漠裏恐難以生存。”
“馮大哥有什麽好主意?”
“我聽聞少俠與胡人有世仇,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不如借馬幫虛名,行殺胡兵之實。”
這一點讓鄭九更頭疼,保管又是土狼和同貴吹噓時添油加醋。
隨著幾次深入漠北和潘邦草原,鄭九的認知有了很大變化,思維也越來越理智,畢竟隨蘇老夫子讀了些書,當時消化不了,但慢慢會在行事和思考中感悟。
客觀說,鄭九與胡人沒有世仇,非但沒仇,還關係不錯,曾經綠洲村子裏的鄰居就有胡人,馬幫裏也有胡人,甚至土狼就是胡人。
沒有烏厥人讓同貴和正山做事,大家可能都要餓肚子,如是種種。
真正與鄭九不共戴天的大仇人是魔修,還有胡作非為的胡兵,是以,鄭九曾幾次深入胡人營地刺殺胡兵。
可事後想想也挺衝動的。
傷腦筋的是明慧郡主,鄭九欠下了人情一定要還,可他也知道現在的郡主,未來很可能就是多納爾王,那麽她率領下的胡兵豈不是同樣不共戴天?
如此便陷入了一種思維和情感困境,鄭九還暫時無法理清楚,也很難理清楚。
懶得想,就不去想。
鄭九才不會在小圈圈裏框死自己,於是道,“我真沒啥想法,你和土狼、同貴商量著看,隻有一條,不許禍害良善,其他我不管,過幾天我要去一趟潘邦草原,魔音穀就交給馮大哥了。”
“這如何使得,魔音穀是少俠的地盤……”
鄭九起身,然後握緊了一個拳頭晃了晃,“再好的地盤,拳頭不夠硬,也不是你的。”
一句話,在鄭九看來實實在在,普普通通,卻讓馮啟東勃然變色。
仿佛一根針狠狠戳在了心髒上,馮家便是很好的例子,家大業大,傳承久遠,可惜拳頭不夠硬,被別人一封信就弄的支離破碎。
此子的見地極是不凡,怪不得父親都會臨終托孤。
想到這裏,馮啟東不免自嘲的笑笑,一抬頭,鄭九已經離開。
才出得山洞,鄭九便被人堵在了洞外的石台邊,此人一襲紅衫,螓首低埋,卻是紅音。
確切的說,紅音等在這裏很久了。
“紅音見過少俠。”
“什麽事?”
“紅音不懂禮數,想到什麽便說什麽,少俠勿怪。其一,是替爺爺謝少俠不殺之恩,其二,懇求少俠收留我祖孫二人以及吳叔。”
鄭九微皺眉頭,他對鏢行這幾個人的印象很一般,不想管,也懶得管。
說到底,神火鏢行上下都是馮家的家奴,最後背叛了馮家,若不是紅音的父親忠心,鄭九說不定在穀外就把他們全處理了。
這種事情讓馮啟東去煩,鄭九想了想道,“去向馮家少爺說吧,他沒問題,我自然也沒問題。”
說罷,鄭九便要走,卻又被紅音攔住,“少俠且慢,紅音絕非乞食,雖然魯莽,卻也知這魔音穀內深淺,先征得少俠首肯,自會去向馮少爺求得恩典。”
說罷,紅音居然款款跪下,清秀美豔的麵龐滿是淚痕,卻連眼都不眨的直視鄭九。
鄭九反被弄的手足無措,手伸了一半,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隻好懨懨道,“起來說話,這魔音穀雖小,卻也能容得些人。”
“紅音謝過少俠!”
“……”
“看見沒?看見沒?被那小娘子捷足先登啊!”
“秋華就是老實,讓她陪著鄭哥兒,這會兒跑去找什麽野菜,這大冬天的,不知道待在鄭哥兒身邊熱乎?”
“你倒是聰明,還不是在鄭哥兒那兒被嗆的待不住?”
“這特麽哪裏是一碼事兒?事關秋華妹子的大事兒,能比麽?”
“不爭這些,咱們要創造機會,正山趕緊去找秋華,鄭哥這會兒閑著,不能總讓那外來的小娘子占便宜……”
“說的是,趕緊去。”
“憑什麽我去?你倆幹啥?”
“我們自然有大事,鄭哥兒喜歡跟二當家,不……姓馮的說話,搞定了姓馮的,說不定就能讓鄭小子迴心轉意,這人馬夠了,不扯旗子,喝西北風啊?”
“……”
此時的鄭九正在自己的洞府內看書,《青陽陣法要述》。
這本書也是蘇老夫子的遺物,連同《青陽舊事》放在一起,被埋在一個小壇子裏。
鄭九本不打算翻看,至少近些年都不會看。
原因也簡單,其一,鄭九對青陽道門的怨念很深,其二,他正在苦練《鍛陽術》,騰不出精力。
但現在形勢所迫,不得不將壇子挖出來。
魔音穀的屍魔人遷走恐怕已經不是秘密,如果武道修為高強、且膽子又夠肥的家夥硬闖魔音穀,哪怕有馮氏兄弟在,多半也是擋不住的。
遠的不說,石岩嶺一戰,同時與白家和玄陰宗結仇,這兩股大勢力,對鄭九這麽一小撮人來說,哪一個不是招惹不起的巨無霸?
更遑論白玉慶死於非命?
所以,用陣法守住穀口,甚至在穀內設下陷阱是鄭九眼下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防禦手段。
莫要看茫茫荒漠和偌大的積石山,還真找不出比魔音穀更好的避難之所,所以,隱遁逃避都不是上策。
隻是鄭九對陣法一竅不通,蘇老夫子也沒怎麽跟他講過。
大周國,萃華宗;
宋國,華陽宗;
那麽浩瀚國呢?魔修,又是個什麽門?什麽宗?
……
這些分布在列國中的一個個宗門,以前會偶爾聽說,多半出自蘇老夫子之口,後來是馮默聲在洞窟裏無聊,不停嘮叨。
鄭九懶得聽,根本對不上號,也沒什麽概念,因為離的委實太過遙遠。
現在,卻在鄭九的腦子裏慢慢具化,令他愣神了半天。
“恩人,不知以後有何具體打算?”
“呃,還在想,沒什麽具體打算。”鄭九迴過神,實話實說。
麵對忽然出現的這支雜七雜八的隊伍,鄭九其實很頭疼,有心把這些人散了,都打發走。
可事情並非想象那麽簡單。
趕到荒漠上,不做馬賊,基本還是個死。
鄭九雖然不是太關心他們的死活,但總不能剛帶迴來又扔出去,無關良心,而是道義。
況且這麽多人撒出去,魔音穀安全的秘密就沒有了,以後,自己和土狼幾人待著也不安心。
但是全留下來,吃什麽?
不僅如此,鄭九也不想管這些瑣碎之事,當初頭腦一熱把人都帶迴來了,委實發愁。
半月之後就要赴那郡主之約,對鄭九來說修習武道又是頭等大事,哪有剩餘精力去操心這些事情。
“啟東聽聞少俠曾在雙峰要塞待過一段時日?”
“嗯,確有此事。”鄭九心道,一定是土狼嘴長。
“與胡人打過仗?”
“不值一提。”
“可曾投軍?”馮啟東忽然變得很八卦。
“為什麽要投軍?”
“既不投軍,又不開山立櫃,在這大漠裏恐難以生存。”
“馮大哥有什麽好主意?”
“我聽聞少俠與胡人有世仇,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不如借馬幫虛名,行殺胡兵之實。”
這一點讓鄭九更頭疼,保管又是土狼和同貴吹噓時添油加醋。
隨著幾次深入漠北和潘邦草原,鄭九的認知有了很大變化,思維也越來越理智,畢竟隨蘇老夫子讀了些書,當時消化不了,但慢慢會在行事和思考中感悟。
客觀說,鄭九與胡人沒有世仇,非但沒仇,還關係不錯,曾經綠洲村子裏的鄰居就有胡人,馬幫裏也有胡人,甚至土狼就是胡人。
沒有烏厥人讓同貴和正山做事,大家可能都要餓肚子,如是種種。
真正與鄭九不共戴天的大仇人是魔修,還有胡作非為的胡兵,是以,鄭九曾幾次深入胡人營地刺殺胡兵。
可事後想想也挺衝動的。
傷腦筋的是明慧郡主,鄭九欠下了人情一定要還,可他也知道現在的郡主,未來很可能就是多納爾王,那麽她率領下的胡兵豈不是同樣不共戴天?
如此便陷入了一種思維和情感困境,鄭九還暫時無法理清楚,也很難理清楚。
懶得想,就不去想。
鄭九才不會在小圈圈裏框死自己,於是道,“我真沒啥想法,你和土狼、同貴商量著看,隻有一條,不許禍害良善,其他我不管,過幾天我要去一趟潘邦草原,魔音穀就交給馮大哥了。”
“這如何使得,魔音穀是少俠的地盤……”
鄭九起身,然後握緊了一個拳頭晃了晃,“再好的地盤,拳頭不夠硬,也不是你的。”
一句話,在鄭九看來實實在在,普普通通,卻讓馮啟東勃然變色。
仿佛一根針狠狠戳在了心髒上,馮家便是很好的例子,家大業大,傳承久遠,可惜拳頭不夠硬,被別人一封信就弄的支離破碎。
此子的見地極是不凡,怪不得父親都會臨終托孤。
想到這裏,馮啟東不免自嘲的笑笑,一抬頭,鄭九已經離開。
才出得山洞,鄭九便被人堵在了洞外的石台邊,此人一襲紅衫,螓首低埋,卻是紅音。
確切的說,紅音等在這裏很久了。
“紅音見過少俠。”
“什麽事?”
“紅音不懂禮數,想到什麽便說什麽,少俠勿怪。其一,是替爺爺謝少俠不殺之恩,其二,懇求少俠收留我祖孫二人以及吳叔。”
鄭九微皺眉頭,他對鏢行這幾個人的印象很一般,不想管,也懶得管。
說到底,神火鏢行上下都是馮家的家奴,最後背叛了馮家,若不是紅音的父親忠心,鄭九說不定在穀外就把他們全處理了。
這種事情讓馮啟東去煩,鄭九想了想道,“去向馮家少爺說吧,他沒問題,我自然也沒問題。”
說罷,鄭九便要走,卻又被紅音攔住,“少俠且慢,紅音絕非乞食,雖然魯莽,卻也知這魔音穀內深淺,先征得少俠首肯,自會去向馮少爺求得恩典。”
說罷,紅音居然款款跪下,清秀美豔的麵龐滿是淚痕,卻連眼都不眨的直視鄭九。
鄭九反被弄的手足無措,手伸了一半,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隻好懨懨道,“起來說話,這魔音穀雖小,卻也能容得些人。”
“紅音謝過少俠!”
“……”
“看見沒?看見沒?被那小娘子捷足先登啊!”
“秋華就是老實,讓她陪著鄭哥兒,這會兒跑去找什麽野菜,這大冬天的,不知道待在鄭哥兒身邊熱乎?”
“你倒是聰明,還不是在鄭哥兒那兒被嗆的待不住?”
“這特麽哪裏是一碼事兒?事關秋華妹子的大事兒,能比麽?”
“不爭這些,咱們要創造機會,正山趕緊去找秋華,鄭哥這會兒閑著,不能總讓那外來的小娘子占便宜……”
“說的是,趕緊去。”
“憑什麽我去?你倆幹啥?”
“我們自然有大事,鄭哥兒喜歡跟二當家,不……姓馮的說話,搞定了姓馮的,說不定就能讓鄭小子迴心轉意,這人馬夠了,不扯旗子,喝西北風啊?”
“……”
此時的鄭九正在自己的洞府內看書,《青陽陣法要述》。
這本書也是蘇老夫子的遺物,連同《青陽舊事》放在一起,被埋在一個小壇子裏。
鄭九本不打算翻看,至少近些年都不會看。
原因也簡單,其一,鄭九對青陽道門的怨念很深,其二,他正在苦練《鍛陽術》,騰不出精力。
但現在形勢所迫,不得不將壇子挖出來。
魔音穀的屍魔人遷走恐怕已經不是秘密,如果武道修為高強、且膽子又夠肥的家夥硬闖魔音穀,哪怕有馮氏兄弟在,多半也是擋不住的。
遠的不說,石岩嶺一戰,同時與白家和玄陰宗結仇,這兩股大勢力,對鄭九這麽一小撮人來說,哪一個不是招惹不起的巨無霸?
更遑論白玉慶死於非命?
所以,用陣法守住穀口,甚至在穀內設下陷阱是鄭九眼下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防禦手段。
莫要看茫茫荒漠和偌大的積石山,還真找不出比魔音穀更好的避難之所,所以,隱遁逃避都不是上策。
隻是鄭九對陣法一竅不通,蘇老夫子也沒怎麽跟他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