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牽一發而動全身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織一匹虧一匹?”
朱元璋聽傻了,他記得朱辰不是說,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所有人都會變好嗎?
怎麽會這樣?
而劉基心裏則是一咯噔。
當初在給這些織戶免費發放織布機的時候,他就感覺有些不對勁,感覺如果真的這麽容易,那所有人都去織布不就得了?
當時的他沒有深想。
現在突然迴想起來,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麽簡單。
牽一發而動全身。
織布機的改良看來比想象中的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世界的改變就是從這一枚小小的梭子開始的。”
朱辰的話再一次在劉基的腦海中迴響。
劉基穩了穩心神,問道:“是紡紗變貴了,對嗎?”
那對夫妻點了點頭。
“哎,現在市麵上的紡紗一天比一天貴,而且有錢都要搶才行,可是朝廷收布匹的價格並沒有提高,這樣下去可不就是織一匹虧一匹嗎?”
果然是這樣。
劉基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朱元璋和朱標也一下子明白了過來。
棉花紡成紗,紗再織成布。
現在織布的效率上去了,紗的供應自然是跟不上。
而且紡紗的效率本來就比織布慢,棉花要經過彈棉,搓條,紡紗,成紅等工序才能成為一錠錠紡紗。
正是因為紡紗的效率低,所以紡紗的收益相比於織布本來就低。
但紡紗也有紡紗的優勢,那就是需要的生產資料比較簡單,生產強度不高,適合於老弱婦孺等生產力,生產出來幾兩紗就可以賣,迴本快。
所以,農村的許多底層勞動力都從事紡紗,再拿出來市場賣以補貼家用。
紡紗和織布兩者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但是,現在織布的效率突然提升了三到四倍,市麵上的紗在以三到四倍的速度在消耗,沒多久便供不應求了。
物以稀為貴。
原本處於供需狀態下方的紗一下子就反客為主了,價格日益走高。
朱元璋三人當然是一下子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他們本該早就想到的。
但是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經曆生產力突然提升的情況,所以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走,去一趟棲霞行宮。”
朱元璋這話一出,朱標和劉基自然是知道皇上這是要去找誰了。
他們也確實有段時間沒有去找朱辰了……
……
知行書店。
朱辰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老黃三人身份的問題。
他越想越確定,對方似乎真的不是他這個時代的人,至於對方是不是真的就是朱元璋,朱辰也基本能夠確定。
首先對方多次以開玩笑的口吻自稱朱元璋,而且他身邊兩個人的名字也都對得上。
還有就是他拿來換書的東西,都是些奇珍異寶,或者名家字畫,一般人肯定拿不出這些來。
還有一點。
對方應該是知道自己這個書店是來自於後代的。
因為這裏有《明史》,自己也多次提及後世的諸多知識。
不過對方似乎有些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
其實也不能說刻意。
因為從一開始,自己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是景區裏麵扮古人給遊客拍照的,其次,對方其實也有以半開玩笑的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當時的自己怎麽可能相信?
就算出現了各種不合理的地方,自己也不可能會往那個方向去想。
直到顧敏的出現,告知那些東西不簡單,朱辰這才猛然反應了過來。
既然對方藏著身份,那自己何不順水推舟,也假裝不知道他們的身份,這樣溝通起來也方便許多。
對於大明,他當然是很願意去幫助的。
正常的華夏子孫都願意吧,更何況他姓朱,算起來,他也是朱元璋的後代,隻不過已經隔代實在是有點長,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二十一代了。
就像他之前說的,大明正好處於整個世界轉變的節點之上,當時的大明領先全世界,如果能從大明開始改變,那後麵的華夏不可想象,特別是從朱元璋這一代就開始改變。
但是……
他前麵已經給朱元璋他們說了不少東西,《明史》《馬哲》等書籍,還有織布機的飛梭也給了他們,毫無疑問,他們的那個時空其實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然而,朱辰所處的時空卻沒有發生改變。
這種時空穿梭的事情,很多影視劇都展示過。
按理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前麵的時空隻要發生一點小改變,因為蝴蝶效應,後麵的時空很有可能就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更何況是現在這麽大的改變,後麵的時空沒有改變那是不合理的。
朱辰能夠想到的解釋是,朱元璋來到書店的那一刻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而那個時空的大明應該是在這個節點上走上了一條新的時間線,也就是說,朱元璋來書店的前的時間線是一致的,而到了書店之後,這個時間線就被分成了兩條,一條是朱辰所在的時間線,已經發生了不再改變,另一條則是因為前後兩個時空發生了重疊,從而衍生出來一條新的時間線。
而這條新的時間線走向何方,那都是未知的。
像是一條河流原本似乎一直往一個方向流的,但是由於水流減緩或者泥沙堆積等原因,分出了一條支流,流向新的方向,開始與原河流互不相幹了。
朱辰能夠想到的解釋就是這樣了。
正想著的時候,書店的門開了,來人正是朱元璋他們三人。
察覺到了對方的身份,朱辰看向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有些變了,再看向朱元璋手中提著的禮物的時候,眼皮子更是忍不住一跳。
這一次又是什麽東西?
說句凡爾賽的,他其實不需要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放在現代而言,太珍貴了,基本上不可能變現,就算上交也不好解釋清楚,最多就是留著自己把玩了。
“老黃,來了?”
朱辰穩住心神,對三人微微一笑……
朱元璋聽傻了,他記得朱辰不是說,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所有人都會變好嗎?
怎麽會這樣?
而劉基心裏則是一咯噔。
當初在給這些織戶免費發放織布機的時候,他就感覺有些不對勁,感覺如果真的這麽容易,那所有人都去織布不就得了?
當時的他沒有深想。
現在突然迴想起來,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麽簡單。
牽一發而動全身。
織布機的改良看來比想象中的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世界的改變就是從這一枚小小的梭子開始的。”
朱辰的話再一次在劉基的腦海中迴響。
劉基穩了穩心神,問道:“是紡紗變貴了,對嗎?”
那對夫妻點了點頭。
“哎,現在市麵上的紡紗一天比一天貴,而且有錢都要搶才行,可是朝廷收布匹的價格並沒有提高,這樣下去可不就是織一匹虧一匹嗎?”
果然是這樣。
劉基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朱元璋和朱標也一下子明白了過來。
棉花紡成紗,紗再織成布。
現在織布的效率上去了,紗的供應自然是跟不上。
而且紡紗的效率本來就比織布慢,棉花要經過彈棉,搓條,紡紗,成紅等工序才能成為一錠錠紡紗。
正是因為紡紗的效率低,所以紡紗的收益相比於織布本來就低。
但紡紗也有紡紗的優勢,那就是需要的生產資料比較簡單,生產強度不高,適合於老弱婦孺等生產力,生產出來幾兩紗就可以賣,迴本快。
所以,農村的許多底層勞動力都從事紡紗,再拿出來市場賣以補貼家用。
紡紗和織布兩者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但是,現在織布的效率突然提升了三到四倍,市麵上的紗在以三到四倍的速度在消耗,沒多久便供不應求了。
物以稀為貴。
原本處於供需狀態下方的紗一下子就反客為主了,價格日益走高。
朱元璋三人當然是一下子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他們本該早就想到的。
但是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經曆生產力突然提升的情況,所以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走,去一趟棲霞行宮。”
朱元璋這話一出,朱標和劉基自然是知道皇上這是要去找誰了。
他們也確實有段時間沒有去找朱辰了……
……
知行書店。
朱辰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老黃三人身份的問題。
他越想越確定,對方似乎真的不是他這個時代的人,至於對方是不是真的就是朱元璋,朱辰也基本能夠確定。
首先對方多次以開玩笑的口吻自稱朱元璋,而且他身邊兩個人的名字也都對得上。
還有就是他拿來換書的東西,都是些奇珍異寶,或者名家字畫,一般人肯定拿不出這些來。
還有一點。
對方應該是知道自己這個書店是來自於後代的。
因為這裏有《明史》,自己也多次提及後世的諸多知識。
不過對方似乎有些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
其實也不能說刻意。
因為從一開始,自己就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是景區裏麵扮古人給遊客拍照的,其次,對方其實也有以半開玩笑的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當時的自己怎麽可能相信?
就算出現了各種不合理的地方,自己也不可能會往那個方向去想。
直到顧敏的出現,告知那些東西不簡單,朱辰這才猛然反應了過來。
既然對方藏著身份,那自己何不順水推舟,也假裝不知道他們的身份,這樣溝通起來也方便許多。
對於大明,他當然是很願意去幫助的。
正常的華夏子孫都願意吧,更何況他姓朱,算起來,他也是朱元璋的後代,隻不過已經隔代實在是有點長,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二十一代了。
就像他之前說的,大明正好處於整個世界轉變的節點之上,當時的大明領先全世界,如果能從大明開始改變,那後麵的華夏不可想象,特別是從朱元璋這一代就開始改變。
但是……
他前麵已經給朱元璋他們說了不少東西,《明史》《馬哲》等書籍,還有織布機的飛梭也給了他們,毫無疑問,他們的那個時空其實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然而,朱辰所處的時空卻沒有發生改變。
這種時空穿梭的事情,很多影視劇都展示過。
按理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前麵的時空隻要發生一點小改變,因為蝴蝶效應,後麵的時空很有可能就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更何況是現在這麽大的改變,後麵的時空沒有改變那是不合理的。
朱辰能夠想到的解釋是,朱元璋來到書店的那一刻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而那個時空的大明應該是在這個節點上走上了一條新的時間線,也就是說,朱元璋來書店的前的時間線是一致的,而到了書店之後,這個時間線就被分成了兩條,一條是朱辰所在的時間線,已經發生了不再改變,另一條則是因為前後兩個時空發生了重疊,從而衍生出來一條新的時間線。
而這條新的時間線走向何方,那都是未知的。
像是一條河流原本似乎一直往一個方向流的,但是由於水流減緩或者泥沙堆積等原因,分出了一條支流,流向新的方向,開始與原河流互不相幹了。
朱辰能夠想到的解釋就是這樣了。
正想著的時候,書店的門開了,來人正是朱元璋他們三人。
察覺到了對方的身份,朱辰看向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有些變了,再看向朱元璋手中提著的禮物的時候,眼皮子更是忍不住一跳。
這一次又是什麽東西?
說句凡爾賽的,他其實不需要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放在現代而言,太珍貴了,基本上不可能變現,就算上交也不好解釋清楚,最多就是留著自己把玩了。
“老黃,來了?”
朱辰穩住心神,對三人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