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瘋狂起來的鬆江特區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一個多月前,鬆江特區已經派人出海尋找棉花。
因為從去年到現在,經過將近一年的瘋狂生產,鬆江特區周邊能夠采購到的棉花幾乎已經消耗殆盡,如果再找不到棉花,鬆江特區剛剛發展起來的紡織業將進入停擺。
可不要小看這個停擺,一旦停擺,工廠停工,謠言四起,信心動搖,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紡織業也許一夜之間就會垮塌。
所以,劉基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
好在采用參股的方式合作之後,人力物力比之前都雄厚太多,參與進來的鄉紳富商嚐到了紡織的甜頭,而且整個紡織集團已經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比劉基還要急,不過他們並沒有像劉基那樣大的壓力,因為不少鄉紳富商都是有海外經商貿易經驗的,他們信誓旦旦可以從海外購迴棉花。
“放心吧,劉總督,一個月,我保證一個月給你把棉花運迴來!”
按照原先的計劃,就在這一兩天,出海采購棉花的寶船就要迴到了。
所以這兩天,劉基每天都帶著人在碼頭等待。
壓力大呀。
國內雖然還能采購到棉花,但棉花的價格已經直線飆升,如果再搞不迴棉花,那可就麻煩了。
劉基現在已經將紡織業當成了他的事業,他是看著這個行業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而且他把他未曾實現的抱負,還有最後的熱情全都放到了這裏麵去。
他曾在元朝做過官,但元朝的腐敗讓他一怒之下辭官迴歸故裏。
後來,他又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封了伯爵,他主張法製,推行漢代以降形成的“德主刑輔”理念,並為大明擬定了《大明律》,但是伴君如伴虎,再加上朝堂的紛爭讓他備感心累,本來他已經想著告老還鄉,但沒想到來到鬆江特區後,卻激起了他久違的熱情與已經遠去的抱負。
放開。
來這裏之前,朱元璋反複叮囑這兩個字。
來到這裏後,他終於可以完全放開手腳,施行自己的治理理念。
鬆江特區是朱辰提出的,但在劉基看來,這更像是他的孩子,看著它一點點變化,一點點發展,當然不願意它夭折了。
此時的他,表麵上雖然看著波瀾不驚,但心中其實已經暗流湧動。
一向淡定的他,此刻卻顯得有些毛躁起來。
這時,有人喊道:
“來了來了!”
所有人猛地都來了精神,就是劉基也一下子站了起來,雖然前麵已經有幾次搞錯了,但這並不妨礙他每一次都充滿熱情的希望。
踮起腳尖,朝著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波光粼粼的海麵上,出現了幾個黑點,漸漸的,黑點變得清晰,是幾艘船,船一點一點的靠近,可以看見高高掛起的帆,慢慢的,桅杆也清晰了,船越來越近,終於看見船上飄揚著寫著一個大大“明”字的旗幟,還有貨倉了堆滿了一紮紮白色的貨物……
“真的!”
“這迴是真的!”
“真的來啦!”
碼頭上,人們開始歡唿。
當寶船來到眼前,越來越清晰,看著寶船上載著滿滿一倉的棉花時,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放下,放開心的慶賀。
有了棉花,就意味著有了布,有了布就意味著有銀子,有銀子誰還會不開心呢?
人聲鼎沸間。
劉基卻是雙眼濕潤了。
隻有他自己知道,他這些天究竟承載了多大的壓力,就是做夢,夢裏也全都是棉花。
現在有了棉花。
終於不用擔心鬆江特區的紡織業停擺了。
“唿——”
劉基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這個時候,寶船靠岸,負責此次往海外采購棉花的幾位負責人走下船,被眾人簇擁著,眾星捧月般,享受著英雄般的禮遇。
幾人來到劉基的麵前。
“劉總督,不負所托,棉花采購迴來了,而且,那邊的渠道已經打通了,放心吧,以後都不會缺棉花了!”
話音落下,全場一片宛如雷動的歡唿之聲。
“還有!”
負責人提高了聲調:“咱們得布也可以銷向海外了!”
全場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歡唿聲。
“好!好!好!”
劉基早已熱淚盈眶,久違的熱血湧動,不住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
接下來,就是幹活了。
工人們早就已經在碼頭前準備好,寶船停好,就開始往岸上卸棉花,棉花卸到岸上,便開始運往各大大小小紡織工廠。
紡紗工廠收到棉花後,開足馬力進行生產,一錠錠紡紗產出,紡紗再進入織布廠,然後,一匹匹布產出。
一車車的布匹運到倉庫進行分配。
一部分運往全國各地,一部分開始裝船,即將運往海外……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開始成型。
幾乎每個人都處於忙碌之中,但渾身散發著希望的氣息。
因為……
有棉花就有銀子!
棉花,嗚唔嗚唔!
棉花,嗚唔嗚唔!
棉花,嗚唔嗚唔!
告訴你我有棉花!
我有棉花我就想鬧!
看我影子都在笑!
下巴一直往上翹!
我是貴族金錢豹!
大把大把的銀子!
感覺就很好!
都別打擾讓我飄!
忘了所有煩惱!
搞錢!
搞錢!
還是搞錢!
整個鬆江特區,都沉浸在搞錢的氛圍當中,充滿了生機與幹勁。
徹底瘋狂。
紡紗機,織布機踩到冒煙。
因為之前絕大部分人都太苦了,溫飽都成問題,但是現在隻要幹活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攢錢。
錢,永遠是絕大部分人最大的動力。
紡織業正處於急速發展期,再加上有劉基坐鎮主持,所以並沒有像後世西方世界那樣充斥著沒有人性的剝削。
除了開始瘋狂的紡織行業,其他行業也開始隨之湧動起來。
同時,周邊不斷有勞動力湧入鬆江特區。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能夠吸納大量人口到城鎮,推動城鎮化進程和區域發展。
而且紡織業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為每一個人都要穿衣,而衣服是消耗品。
還有紡織業還是一個資金周轉快,收益見效快的行業,從棉花到布匹是一個並不需要長時間的過程,隻要賣出去就是銀子。
所以,可以說每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都是最先從紡織業開始的。
而現在的鬆江特區正在經曆這一過程……
……
鬆江特區風起雲湧,京師也不平靜。
朱元璋提出的科舉方式,在朝野間都引起了震動與熱議。
特別是一些得到消息讀書人,幾乎都傻了。
以前的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現在告訴他們,科舉不再隻考聖賢書了,還要考田間地頭的學問,甚至是泥瓦工匠,販夫走卒的學問。
“真的?”
“千真萬確!”
得到肯定迴答後,幾乎每個讀書人初聽說的時候都是這個表情。
問號臉。
皇上這是怎麽了?
瘋了嗎?
是他們讀書讀傻了,這個世界已經瘋成他們不認識的樣子了嗎?
而引起這場風暴的朱元璋卻是非常的淡定。
此時的他,正在接見一位從地方召迴來的隱士,劉三吾。
“草民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三吾匍匐在天子麵前。
“起來吧。”
“謝皇上!”
劉三吾起身,袖子下的手忍不住微微顫抖,心緒有些激動。
元末時,劉三吾避寇廣西,授靖江教授,後遷靖江儒學副提舉,洪武元年,明兵攻克廣西,於是歸隱故裏,潛心著述。
他沒有想到,自己歸隱不過四年,當朝皇上就派人找上門來,點名讓他進京覲見。
學而優則仕。
入仕實現抱負,這幾乎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
劉三吾已經歸隱,並且年近花甲,他已經不再奢望,沒有想過有這麽一天,也沒有想過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
朱元璋打量了一眼一襲樸素青衫,高高瘦瘦的劉三吾,微微一笑,道:“咱把你從那麽遠的地方找來,是想讓你替咱操持報紙一事。”
“報紙?”
劉三吾忍不住一怔……
因為從去年到現在,經過將近一年的瘋狂生產,鬆江特區周邊能夠采購到的棉花幾乎已經消耗殆盡,如果再找不到棉花,鬆江特區剛剛發展起來的紡織業將進入停擺。
可不要小看這個停擺,一旦停擺,工廠停工,謠言四起,信心動搖,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紡織業也許一夜之間就會垮塌。
所以,劉基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
好在采用參股的方式合作之後,人力物力比之前都雄厚太多,參與進來的鄉紳富商嚐到了紡織的甜頭,而且整個紡織集團已經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比劉基還要急,不過他們並沒有像劉基那樣大的壓力,因為不少鄉紳富商都是有海外經商貿易經驗的,他們信誓旦旦可以從海外購迴棉花。
“放心吧,劉總督,一個月,我保證一個月給你把棉花運迴來!”
按照原先的計劃,就在這一兩天,出海采購棉花的寶船就要迴到了。
所以這兩天,劉基每天都帶著人在碼頭等待。
壓力大呀。
國內雖然還能采購到棉花,但棉花的價格已經直線飆升,如果再搞不迴棉花,那可就麻煩了。
劉基現在已經將紡織業當成了他的事業,他是看著這個行業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而且他把他未曾實現的抱負,還有最後的熱情全都放到了這裏麵去。
他曾在元朝做過官,但元朝的腐敗讓他一怒之下辭官迴歸故裏。
後來,他又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封了伯爵,他主張法製,推行漢代以降形成的“德主刑輔”理念,並為大明擬定了《大明律》,但是伴君如伴虎,再加上朝堂的紛爭讓他備感心累,本來他已經想著告老還鄉,但沒想到來到鬆江特區後,卻激起了他久違的熱情與已經遠去的抱負。
放開。
來這裏之前,朱元璋反複叮囑這兩個字。
來到這裏後,他終於可以完全放開手腳,施行自己的治理理念。
鬆江特區是朱辰提出的,但在劉基看來,這更像是他的孩子,看著它一點點變化,一點點發展,當然不願意它夭折了。
此時的他,表麵上雖然看著波瀾不驚,但心中其實已經暗流湧動。
一向淡定的他,此刻卻顯得有些毛躁起來。
這時,有人喊道:
“來了來了!”
所有人猛地都來了精神,就是劉基也一下子站了起來,雖然前麵已經有幾次搞錯了,但這並不妨礙他每一次都充滿熱情的希望。
踮起腳尖,朝著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隻見波光粼粼的海麵上,出現了幾個黑點,漸漸的,黑點變得清晰,是幾艘船,船一點一點的靠近,可以看見高高掛起的帆,慢慢的,桅杆也清晰了,船越來越近,終於看見船上飄揚著寫著一個大大“明”字的旗幟,還有貨倉了堆滿了一紮紮白色的貨物……
“真的!”
“這迴是真的!”
“真的來啦!”
碼頭上,人們開始歡唿。
當寶船來到眼前,越來越清晰,看著寶船上載著滿滿一倉的棉花時,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放下,放開心的慶賀。
有了棉花,就意味著有了布,有了布就意味著有銀子,有銀子誰還會不開心呢?
人聲鼎沸間。
劉基卻是雙眼濕潤了。
隻有他自己知道,他這些天究竟承載了多大的壓力,就是做夢,夢裏也全都是棉花。
現在有了棉花。
終於不用擔心鬆江特區的紡織業停擺了。
“唿——”
劉基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這個時候,寶船靠岸,負責此次往海外采購棉花的幾位負責人走下船,被眾人簇擁著,眾星捧月般,享受著英雄般的禮遇。
幾人來到劉基的麵前。
“劉總督,不負所托,棉花采購迴來了,而且,那邊的渠道已經打通了,放心吧,以後都不會缺棉花了!”
話音落下,全場一片宛如雷動的歡唿之聲。
“還有!”
負責人提高了聲調:“咱們得布也可以銷向海外了!”
全場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歡唿聲。
“好!好!好!”
劉基早已熱淚盈眶,久違的熱血湧動,不住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
接下來,就是幹活了。
工人們早就已經在碼頭前準備好,寶船停好,就開始往岸上卸棉花,棉花卸到岸上,便開始運往各大大小小紡織工廠。
紡紗工廠收到棉花後,開足馬力進行生產,一錠錠紡紗產出,紡紗再進入織布廠,然後,一匹匹布產出。
一車車的布匹運到倉庫進行分配。
一部分運往全國各地,一部分開始裝船,即將運往海外……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開始成型。
幾乎每個人都處於忙碌之中,但渾身散發著希望的氣息。
因為……
有棉花就有銀子!
棉花,嗚唔嗚唔!
棉花,嗚唔嗚唔!
棉花,嗚唔嗚唔!
告訴你我有棉花!
我有棉花我就想鬧!
看我影子都在笑!
下巴一直往上翹!
我是貴族金錢豹!
大把大把的銀子!
感覺就很好!
都別打擾讓我飄!
忘了所有煩惱!
搞錢!
搞錢!
還是搞錢!
整個鬆江特區,都沉浸在搞錢的氛圍當中,充滿了生機與幹勁。
徹底瘋狂。
紡紗機,織布機踩到冒煙。
因為之前絕大部分人都太苦了,溫飽都成問題,但是現在隻要幹活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攢錢。
錢,永遠是絕大部分人最大的動力。
紡織業正處於急速發展期,再加上有劉基坐鎮主持,所以並沒有像後世西方世界那樣充斥著沒有人性的剝削。
除了開始瘋狂的紡織行業,其他行業也開始隨之湧動起來。
同時,周邊不斷有勞動力湧入鬆江特區。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能夠吸納大量人口到城鎮,推動城鎮化進程和區域發展。
而且紡織業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為每一個人都要穿衣,而衣服是消耗品。
還有紡織業還是一個資金周轉快,收益見效快的行業,從棉花到布匹是一個並不需要長時間的過程,隻要賣出去就是銀子。
所以,可以說每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都是最先從紡織業開始的。
而現在的鬆江特區正在經曆這一過程……
……
鬆江特區風起雲湧,京師也不平靜。
朱元璋提出的科舉方式,在朝野間都引起了震動與熱議。
特別是一些得到消息讀書人,幾乎都傻了。
以前的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現在告訴他們,科舉不再隻考聖賢書了,還要考田間地頭的學問,甚至是泥瓦工匠,販夫走卒的學問。
“真的?”
“千真萬確!”
得到肯定迴答後,幾乎每個讀書人初聽說的時候都是這個表情。
問號臉。
皇上這是怎麽了?
瘋了嗎?
是他們讀書讀傻了,這個世界已經瘋成他們不認識的樣子了嗎?
而引起這場風暴的朱元璋卻是非常的淡定。
此時的他,正在接見一位從地方召迴來的隱士,劉三吾。
“草民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三吾匍匐在天子麵前。
“起來吧。”
“謝皇上!”
劉三吾起身,袖子下的手忍不住微微顫抖,心緒有些激動。
元末時,劉三吾避寇廣西,授靖江教授,後遷靖江儒學副提舉,洪武元年,明兵攻克廣西,於是歸隱故裏,潛心著述。
他沒有想到,自己歸隱不過四年,當朝皇上就派人找上門來,點名讓他進京覲見。
學而優則仕。
入仕實現抱負,這幾乎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
劉三吾已經歸隱,並且年近花甲,他已經不再奢望,沒有想過有這麽一天,也沒有想過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
朱元璋打量了一眼一襲樸素青衫,高高瘦瘦的劉三吾,微微一笑,道:“咱把你從那麽遠的地方找來,是想讓你替咱操持報紙一事。”
“報紙?”
劉三吾忍不住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