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畫餅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股份製合作方式?”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一怔,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不過聽起來倒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合股做生意,這自古以來早已有之,多是在親朋好友間存在,不過也常因為利益的分配問題而分崩離析,兄弟反目。
共患難易,同享福難。
朱辰說的股份製合作方式難道就是這樣?
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下,朱辰道:“所謂股份製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合股做生意。”
三人點頭,這個他們懂。
朱辰繼續道:“可怎麽合作呢?拿紡織為例,現在大明的紡織產業,朝廷負責出機,地主鄉紳負責組織生產,生產出來的布再由朝廷迴收並進行銷售,這其實是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了,但是地主鄉紳的參與度還不夠,這也使得他們更像是一個給朝廷打工的工頭,而不是資本參與者。”
“那又如何讓他們參與進來呢?我們可以將整個紡織產業視作一個集團,將這個集團平均劃分為若幹份,比如十萬份,按持有股份的多少,決定對這個集團的占有權和控製權,以及後麵分紅的多少,都是按照這個比例來。”
“而如何獲得這些股份呢?朝廷可以將這十萬股中的一部分留下,比如三萬股,以保持自己在這個產業集團中的話語權,剩下的七萬股,全部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向整個社會售賣出去,不局限於地主鄉紳亦或是貴族官員,就是商人還有普通百姓也可以買,隻要你有錢買,讓每一個想要參與進來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朱元璋越聽越不對味,皺眉道:“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
朱辰點頭:“對,每一個人。”
朱元璋不解道:“可是為什麽要讓他們參與進來呢?買賣做獨市,這本來是朝廷賺錢的營生,為什麽要讓每個人都進來分上一杯羹?”
鹽鐵專賣,茶馬互市,朝廷都是做獨市,對其他經營者都視為走私,嚴厲打擊。
通過做獨市,朝廷也收獲了不菲的收益,成為朝廷財政每年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現在已經明顯取得收益的紡織業,朱辰卻提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這不是和之前的理念完全反過來嗎?
說實話,他不理解,朱標和劉基也不理解。
“問得好。”
朱辰道:“你想一個人吃下所有,當然也可以,但是你想要吃下所有的同時,還不斷地擴大產業,那就很困難了。”
“就像現在,大明的紡織業極速擴張,如果還僅僅是依靠朝廷的話,很快就會出現棉荒。”
這倒是讓朱元璋三人點頭,因為他們就是為此而來。
朱辰繼續道:“可如果讓其他人參與進來,那就不再是朝廷自己的事情,而是每一位參與者共同的事。”
“購買了股票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股東。”
“股東以其所認購的股份對集團承擔有限責任,這意味著股東隻需承擔其持有股份比例的債務,降低了朝廷的風險。”
“這也是我前麵說的轉嫁風險。”
“而作為股東,他們除了幫忙承擔風險以外,也會竭盡全力為集團的發展努力,因為他們的利益與集團息息相關。”
“利益從來都是最大的驅動力。”
“很多地主鄉紳,亦或是商人,他們其實對海外並不陌生。”
“所以,隻需要放開出海的權限,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壓根就不需要朝廷的督促,主動就會出海去尋求棉花和銷售棉布。”
這話朱元璋倒是沒有意見。
別說是開放海權了,就是禁海,很多商人都冒著巨大風險出海進行絲綢瓷器等貿易,歸根結底就兩個字:利益。
一成的利益可以讓人心動,兩成的利益可以讓人行動,三成的利益可以讓人衝動,四成的利益就可以讓人鋌而走險,五成的利益可以讓人瘋狂。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
他有意見的是,朝廷其實自己也可以組織人出海,隻不過現在人手相對有限,再給他一些時間去組織,他可以把這份利益獨吞了。
人當然想全都要,更何況他是皇帝。
朱辰看了眼朱元璋,自然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喝了一口茶後,道:“你們是不是以為,讓其他資本參與進來,朝廷的利益就被分攤出去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
朱辰道:“我前麵說了,將整個紡織產業分成十萬股,朝廷自己留三成,其餘七成賣出去,假設一股買一百兩銀子,七成就是七百萬兩銀子。”
“也就是說,你現在什麽都還沒有做,光是賣一個未來一個概念,就已經賣了七百萬兩銀子,而且自己的手上還有著三成的股份。”
話音落下,朱元璋三人瞠目結舌。
真的這麽輕易就賺了七百萬兩?
咕嚕。
朱元璋咽了一口口水,道:“可是一股一百兩,真的會有人買嗎?”
“有!”
朱辰篤定的說道:“如果是一個有遠見的商人,定然會知道,這個紡織產業總值何止是一千萬兩?”
“股票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限存續和可交易性。”
“所謂無限存續,就是股票不能退還,股份資本可以永久性地存在於集團中,也就是說隻要這個集團還在,這個股份永遠有效,而這個紡紗產業集團由朝廷兜底,不會輕易倒閉,而且發展潛力巨大。”
“可交易性就是說這個股份是可以隨時交易的,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存在,每一張股票都登記在冊,是獨一無二的,當整個產業集團總值提升,每一個股份的價值都會跟著提升,交易價值自然也會提升。”
“說得更直白一些,整個產業集團就好比朝廷對大家說他要牽頭做一個大餅,讓各家出糧一起做,這個大餅一旦做成,大家就可以分這個餅,當大家都覺得這個餅能夠做成,而且可以越做越大的時候,應該沒有人會拒絕去占上一份。”
朱元璋點頭。
在他看來,朱辰說的這個有點像押寶,就像當初有人押寶張士誠也有人押寶他,而押寶他的人現如今自然是大富大貴。
現如今如果是朝廷出麵來組織這個紡織產業集團,一百兩一股看似有點貴,但很多精明的商人會搶著買。
朱辰繼續道:“而作為畫這個餅的朝廷,則是相當於用這個餅的未來調動了整個社會的資源,一起去做大這個餅,讓大家未來能夠分到更多的餅,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能踩出陽關道。”
“朝廷自己去經營,當然能獨吃這個餅,但是因為人手和材料不足,不好將這個餅不好做大,不僅資金壓力大,而且做餅的朝廷官員因為不能分這個餅,不見得會盡心盡力的去做,甚至容易偷吃,好好的一個餅不僅做不大還被偷吃了,而大家一起做這個餅,因為大家都跟這個餅息息相關,一心想把這個餅做大,勁往一處使,這個餅會迅速的做大。”
朱元璋算是完全聽明白了。
這其實就是合股做生意的改良版,以前大家合股做生意就是簡單的五五分或者三七分,而現在朱辰將這個合股完全鋪開了,讓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隻要你有錢你就來。
有點空手套白狼的味道。
而且就像朱辰說的,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但眾人卻能踩出陽關道。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這種合作方式的恐怖。
一旁的劉基和朱標自然是比朱元璋還要更加的震驚。
這個朱辰真的隻是天才嗎?
每一次提出的方法都讓他們大開眼界,無法想象卻又行之有效,簡直是不可思議。
傳說中的王佐之才也不過如此吧?
“不過……”
朱元璋突然開口道:“朝廷隻留三成的股份,是不是有點太少了?”
“不錯。”
朱辰點頭道:“這十萬股可是珍貴的原始股,買到就是賺到,所以我建議朝廷可以先不發行那麽多股份,後續根據產值的增加,再選擇增發股份。”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朱辰喝了一口茶,繼續道:“同理,挖煤那邊也可以這樣。”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一怔,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不過聽起來倒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合股做生意,這自古以來早已有之,多是在親朋好友間存在,不過也常因為利益的分配問題而分崩離析,兄弟反目。
共患難易,同享福難。
朱辰說的股份製合作方式難道就是這樣?
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下,朱辰道:“所謂股份製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合股做生意。”
三人點頭,這個他們懂。
朱辰繼續道:“可怎麽合作呢?拿紡織為例,現在大明的紡織產業,朝廷負責出機,地主鄉紳負責組織生產,生產出來的布再由朝廷迴收並進行銷售,這其實是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了,但是地主鄉紳的參與度還不夠,這也使得他們更像是一個給朝廷打工的工頭,而不是資本參與者。”
“那又如何讓他們參與進來呢?我們可以將整個紡織產業視作一個集團,將這個集團平均劃分為若幹份,比如十萬份,按持有股份的多少,決定對這個集團的占有權和控製權,以及後麵分紅的多少,都是按照這個比例來。”
“而如何獲得這些股份呢?朝廷可以將這十萬股中的一部分留下,比如三萬股,以保持自己在這個產業集團中的話語權,剩下的七萬股,全部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向整個社會售賣出去,不局限於地主鄉紳亦或是貴族官員,就是商人還有普通百姓也可以買,隻要你有錢買,讓每一個想要參與進來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朱元璋越聽越不對味,皺眉道:“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
朱辰點頭:“對,每一個人。”
朱元璋不解道:“可是為什麽要讓他們參與進來呢?買賣做獨市,這本來是朝廷賺錢的營生,為什麽要讓每個人都進來分上一杯羹?”
鹽鐵專賣,茶馬互市,朝廷都是做獨市,對其他經營者都視為走私,嚴厲打擊。
通過做獨市,朝廷也收獲了不菲的收益,成為朝廷財政每年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現在已經明顯取得收益的紡織業,朱辰卻提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這不是和之前的理念完全反過來嗎?
說實話,他不理解,朱標和劉基也不理解。
“問得好。”
朱辰道:“你想一個人吃下所有,當然也可以,但是你想要吃下所有的同時,還不斷地擴大產業,那就很困難了。”
“就像現在,大明的紡織業極速擴張,如果還僅僅是依靠朝廷的話,很快就會出現棉荒。”
這倒是讓朱元璋三人點頭,因為他們就是為此而來。
朱辰繼續道:“可如果讓其他人參與進來,那就不再是朝廷自己的事情,而是每一位參與者共同的事。”
“購買了股票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股東。”
“股東以其所認購的股份對集團承擔有限責任,這意味著股東隻需承擔其持有股份比例的債務,降低了朝廷的風險。”
“這也是我前麵說的轉嫁風險。”
“而作為股東,他們除了幫忙承擔風險以外,也會竭盡全力為集團的發展努力,因為他們的利益與集團息息相關。”
“利益從來都是最大的驅動力。”
“很多地主鄉紳,亦或是商人,他們其實對海外並不陌生。”
“所以,隻需要放開出海的權限,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壓根就不需要朝廷的督促,主動就會出海去尋求棉花和銷售棉布。”
這話朱元璋倒是沒有意見。
別說是開放海權了,就是禁海,很多商人都冒著巨大風險出海進行絲綢瓷器等貿易,歸根結底就兩個字:利益。
一成的利益可以讓人心動,兩成的利益可以讓人行動,三成的利益可以讓人衝動,四成的利益就可以讓人鋌而走險,五成的利益可以讓人瘋狂。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
他有意見的是,朝廷其實自己也可以組織人出海,隻不過現在人手相對有限,再給他一些時間去組織,他可以把這份利益獨吞了。
人當然想全都要,更何況他是皇帝。
朱辰看了眼朱元璋,自然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喝了一口茶後,道:“你們是不是以為,讓其他資本參與進來,朝廷的利益就被分攤出去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
朱辰道:“我前麵說了,將整個紡織產業分成十萬股,朝廷自己留三成,其餘七成賣出去,假設一股買一百兩銀子,七成就是七百萬兩銀子。”
“也就是說,你現在什麽都還沒有做,光是賣一個未來一個概念,就已經賣了七百萬兩銀子,而且自己的手上還有著三成的股份。”
話音落下,朱元璋三人瞠目結舌。
真的這麽輕易就賺了七百萬兩?
咕嚕。
朱元璋咽了一口口水,道:“可是一股一百兩,真的會有人買嗎?”
“有!”
朱辰篤定的說道:“如果是一個有遠見的商人,定然會知道,這個紡織產業總值何止是一千萬兩?”
“股票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限存續和可交易性。”
“所謂無限存續,就是股票不能退還,股份資本可以永久性地存在於集團中,也就是說隻要這個集團還在,這個股份永遠有效,而這個紡紗產業集團由朝廷兜底,不會輕易倒閉,而且發展潛力巨大。”
“可交易性就是說這個股份是可以隨時交易的,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存在,每一張股票都登記在冊,是獨一無二的,當整個產業集團總值提升,每一個股份的價值都會跟著提升,交易價值自然也會提升。”
“說得更直白一些,整個產業集團就好比朝廷對大家說他要牽頭做一個大餅,讓各家出糧一起做,這個大餅一旦做成,大家就可以分這個餅,當大家都覺得這個餅能夠做成,而且可以越做越大的時候,應該沒有人會拒絕去占上一份。”
朱元璋點頭。
在他看來,朱辰說的這個有點像押寶,就像當初有人押寶張士誠也有人押寶他,而押寶他的人現如今自然是大富大貴。
現如今如果是朝廷出麵來組織這個紡織產業集團,一百兩一股看似有點貴,但很多精明的商人會搶著買。
朱辰繼續道:“而作為畫這個餅的朝廷,則是相當於用這個餅的未來調動了整個社會的資源,一起去做大這個餅,讓大家未來能夠分到更多的餅,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能踩出陽關道。”
“朝廷自己去經營,當然能獨吃這個餅,但是因為人手和材料不足,不好將這個餅不好做大,不僅資金壓力大,而且做餅的朝廷官員因為不能分這個餅,不見得會盡心盡力的去做,甚至容易偷吃,好好的一個餅不僅做不大還被偷吃了,而大家一起做這個餅,因為大家都跟這個餅息息相關,一心想把這個餅做大,勁往一處使,這個餅會迅速的做大。”
朱元璋算是完全聽明白了。
這其實就是合股做生意的改良版,以前大家合股做生意就是簡單的五五分或者三七分,而現在朱辰將這個合股完全鋪開了,讓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隻要你有錢你就來。
有點空手套白狼的味道。
而且就像朱辰說的,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但眾人卻能踩出陽關道。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這種合作方式的恐怖。
一旁的劉基和朱標自然是比朱元璋還要更加的震驚。
這個朱辰真的隻是天才嗎?
每一次提出的方法都讓他們大開眼界,無法想象卻又行之有效,簡直是不可思議。
傳說中的王佐之才也不過如此吧?
“不過……”
朱元璋突然開口道:“朝廷隻留三成的股份,是不是有點太少了?”
“不錯。”
朱辰點頭道:“這十萬股可是珍貴的原始股,買到就是賺到,所以我建議朝廷可以先不發行那麽多股份,後續根據產值的增加,再選擇增發股份。”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朱辰喝了一口茶,繼續道:“同理,挖煤那邊也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