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兩個世界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養朱?
這四個字如同給了朱元璋當頭一棒喝,讓他有些眩暈。
如果是其他人在他麵前說這個話,恐怕他要當場暴走,拉滿金弓,直接射殺。
這話可不僅僅是不好聽了。
簡直是帶著侮辱的性質。
但他偏偏說的是事實,而且是曆史證明過的事實。
這讓朱元璋想起了他的少年時光,那年大饑荒,在一個月以內,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侄子,四位至親相繼餓死,
何止慘,簡直是人間悲劇。
而讓朱元璋更絕望的是,親人死了連埋的地都沒有。
當時的他,對蒙元的憤恨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他隻盼望著蒙元能夠早點滅亡。
最終,他真的親手推翻了蒙元,建立了朱家王朝。
但是……
他們朱家卻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人,而且他一手創建的大明也因此滅亡了。
朱辰的這句天下養朱,他認。
但是,現在的他,卻沒有太懊惱,因為他有機會去改變這一切。
朱元璋看著朱辰,有些忐忑又有些小心翼翼的問道:“那依朱先生所見,大明該如何避免天下……天下養朱的情況出現?”
朱辰笑笑,道:“其實很簡單,明朝前麵的朝代已經演示過了。”
“很簡單?”
朱元璋一怔,旋即道:“先生的意思是,取消封王?”
因為無論是葉巨伯的冒死進諫,還是大臣們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想讓他以史為鑒,取消封王。
現在朱辰也是說前麵的朝代已經演示過了,同樣是想要說,取消封王嗎?
然而……
讓朱元璋意外的是,朱辰卻是搖了搖頭,道:“問題的根源不是封王,那個王朝沒有封王?問題的根源在於世襲罔替。”
朱元璋又是一怔。
朱辰繼續道:“從魏晉時期開始,世襲罔替的世襲製度開始有了轉變,出現每承襲一次,爵位低一級的普通世襲製度,到了宋朝,世襲罔替製度基本被取消,更出現了不能被繼承的終身爵。”
“朱元璋再次啟用已經被曆史淘汰了的世襲罔替,他想的是用這些朱家子孫拱衛大明的邊疆,這些朱家子孫身擔拱衛邊疆之責,獲得俸祿,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後,取締了這些朱家子孫的拱衛邊疆之責,將他們供養起來。”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為什麽朱棣削弱了封王戍邊之策,卻給大明留下無窮後患的原因。”
朱元璋聽罷,深以為然的點頭。
閉環了。
他現在算是徹底搞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可以說大明後期之所以出現“天下養朱”的情況,是他和朱棣兩人聯手造成的。
朱辰問道:“你可看過《戰國策之觸龍說趙太後》?”
“看過。”
朱元璋點頭。
朱辰也不意外,這個老黃似乎對一些古籍很熟悉,反倒是對一些新知識不懂,能夠感覺到的是他應該沒有上過初中,隻是讀過一些古籍,可能來自於封閉的山村。
不過朱辰也沒有太在意,畢竟沒有誰能夠懂得全部的知識。
他自己其實也是在不斷的學習當中。
朱辰繼續道:“觸龍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朱元璋之愛子,比之趙太後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著讓自己的恩威澤披所有的後世子孫,但我覺得,朱元璋施行世襲罔替,對於朱家的子孫而言,並非為之計深遠。”
“事實上,也是這樣子。”
“到了明朝後期,整個大明內憂外患,朱家皇室中除了那些高等級的宗親過得還不錯外,底層的宗親因為不能參與四民之業,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活活餓死者不在少數,比之普通百姓還要慘。”
朱元璋麵露痛苦之色。
因為少年時的經曆過至親一個個餓死在眼前的慘劇,所以他最珍視的就是家人。
他想要用自己的恩威澤披朱家的後世子孫。
沒想到,不僅搞得天下養朱,還讓後世子孫再一次上演被活活餓死的慘劇。
大明更是被活生生拖垮了。
朱辰已經習慣了老黃的這種高強度的代入感,悠然道:“如果大明能夠取消世襲罔替的製度,興許大明的國運還能夠延續上個幾十年。”
“幾十年?”
朱元璋聞言愕然,隨後驚疑道:“僅僅……是幾十年嗎?”
“其實還有更好的處置之法,不過……”
朱辰說著有些口幹,想喝一口茶水潤潤嗓子,誰想好大一壺茶,竟然喝完了。
抬頭一看,外麵的天已經黑了。
這一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老黃的情緒帶動,朱辰也不知不覺間投入進去了,都已經過了平時關門的時間了。
這要是再展開說,估計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老黃,時候不早了,不如我們日後再說,怎麽樣?”
“啊?”
朱元璋一怔。
剛說到關鍵點上……也不對,其實每一點都是關鍵點啊,在哪一點上斷開,他都會覺得難受。
既然書屋主人都說日後再說了,他也沒有什麽好說的,隻得將心中的好奇和疑惑狠狠壓下,點了點頭:“好,日後再說。”
“那個……買書的事,上次沒帶錢,我迴去拿了一幅畫,你看換這本《明史》行不行?”
朱元璋說著,從袖筒裏抽出一幅畫卷。
上一次他就想買一本書,不過當時他沒有帶銀子,朱辰倒是說可以讓他先拿去看,隻是朱元璋不想占人便宜,而且那本書也不重要,就想著下次帶銀子來的時候再買。
後來搞清楚這是後世之後,朱元璋細細一想,後世不知道還用不用銀子?
於是,這一次他就沒有帶銀子,而是帶了一幅畫。
書畫總不會過時吧,而且年代越久遠就越值錢。
所以,他帶來了一幅畫,在看到了這本《明史》之後,他就想著要用畫把《明史》換迴去。
《明史》在他眼中珍貴無比,這幅畫自然也不能便宜了。
朱辰倒是挺稀奇,第一次見到有人拿畫來換書的,不過他對老黃帶來的畫倒是很好奇。
接過朱元璋遞過來的畫,朱辰緩緩展開。
“瑞鶴圖?”
朱辰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
這可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名作,稀世名作啊,可是,這怎麽可能是真的?
越是稀世名作,就越不可能是真的。
不過,這幅仿品倒不是印刷的,有一定陳舊的痕跡,而且整幅畫作還仿得惟妙惟肖,朱辰對書畫收藏這方麵沒有研究,但也感覺,還不錯。
見朱辰看著畫作久久不語,朱元璋有幾分忐忑的問道:
“怎麽樣?”
在他的眼裏,再名貴的畫作,也不可能比得上這本《明史》。
“可以啊。”
朱辰點頭。
他當然不會認為,老黃拿來換書的這幅畫是真的,不過他並不在意,因為他把這本書送給老黃都行。
見朱辰答應,朱元璋如獲至寶,慎而又慎的收好拿畫換迴來的《明史》。
“對了,朱先生,你這書店每天都會開門的吧?”剛想要離開的朱元璋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他真的害怕朱辰突然不見了。
“放心吧,除了節假日,或者有特殊的事情以外,一般情況下都是會開門的。”
得到朱辰的迴答,朱元璋這才有些依依不舍的離開。
朱元璋前腳離開書店,而朱辰則是順手將那幅《瑞鶴圖》丟進收銀台後的書櫃裏,在鎖好門窗之後,後腳離開。
然而……
兩個人卻是走向不同的世界。
一個走向了洪武三年的棲霞行宮,一個走向了二十一世紀的棲霞小鎮。
這個書店就像是一個時空交匯的點。
朱辰出了書店,迴歸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或者說書店本也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邊,迴到了棲霞行宮的朱元璋,卻是一陣恍惚。
他仿佛從另外一個時空迴來一般,一時之間,腦袋裏麵還是有些暈乎,適應不過來。
即使已經來了很多次書店,但依舊有這個感覺。
而這個感覺,在今天顯得異常的強烈。
因為在今天,他看到了一角大明的曆史,僅僅是一小角曆史,就已經讓他肝膽震顫。
太多太多他想不到的地方。
還有,這一次,他還和書屋的主人說了很多話。
書屋的主人,同樣是令他
封王戍邊之策蘊含深意,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施行。
朱棣削藩過但又削藩不徹底,給大明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天下養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等等等等……
一句句話,都衝擊著朱元璋的內心。
如果是別人這麽說,早不知道死了多少迴了。
猜忌,是每個上位者共同的特質,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對於朱元璋而言,他的猜忌心更甚。
但是……
唯獨朱辰,朱元璋不猜忌。
因為朱辰和他沒有利益關係,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
所以朱辰說的,他能夠聽得進去,而且為之深思。
就在朱元璋迴想著朱辰說的話的時候,一個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走進了棲霞行宮。
“兒臣,見過父皇!”
來人正是當朝太子朱標。
朱標年方十七,正是精力旺盛,青春洋溢的時候,但朱標卻表現出了比同齡人沒有的成熟與穩重。
溫文儒雅,少年老成。
現在的朱標,已經參與到朝政當中,朱元璋來棲霞行宮的這段日子,都是朱標替他處理政務。
朱元璋的思緒從遠方拉迴,愣愣的看著眼前的朱標好一會。
“標兒,咱的好標兒!”
朱元璋一改往日威嚴的形象,突然上前一把扶起朱標,看著此時正青春的朱標,竟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讓朱標不由得一怔……
這四個字如同給了朱元璋當頭一棒喝,讓他有些眩暈。
如果是其他人在他麵前說這個話,恐怕他要當場暴走,拉滿金弓,直接射殺。
這話可不僅僅是不好聽了。
簡直是帶著侮辱的性質。
但他偏偏說的是事實,而且是曆史證明過的事實。
這讓朱元璋想起了他的少年時光,那年大饑荒,在一個月以內,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侄子,四位至親相繼餓死,
何止慘,簡直是人間悲劇。
而讓朱元璋更絕望的是,親人死了連埋的地都沒有。
當時的他,對蒙元的憤恨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他隻盼望著蒙元能夠早點滅亡。
最終,他真的親手推翻了蒙元,建立了朱家王朝。
但是……
他們朱家卻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人,而且他一手創建的大明也因此滅亡了。
朱辰的這句天下養朱,他認。
但是,現在的他,卻沒有太懊惱,因為他有機會去改變這一切。
朱元璋看著朱辰,有些忐忑又有些小心翼翼的問道:“那依朱先生所見,大明該如何避免天下……天下養朱的情況出現?”
朱辰笑笑,道:“其實很簡單,明朝前麵的朝代已經演示過了。”
“很簡單?”
朱元璋一怔,旋即道:“先生的意思是,取消封王?”
因為無論是葉巨伯的冒死進諫,還是大臣們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想讓他以史為鑒,取消封王。
現在朱辰也是說前麵的朝代已經演示過了,同樣是想要說,取消封王嗎?
然而……
讓朱元璋意外的是,朱辰卻是搖了搖頭,道:“問題的根源不是封王,那個王朝沒有封王?問題的根源在於世襲罔替。”
朱元璋又是一怔。
朱辰繼續道:“從魏晉時期開始,世襲罔替的世襲製度開始有了轉變,出現每承襲一次,爵位低一級的普通世襲製度,到了宋朝,世襲罔替製度基本被取消,更出現了不能被繼承的終身爵。”
“朱元璋再次啟用已經被曆史淘汰了的世襲罔替,他想的是用這些朱家子孫拱衛大明的邊疆,這些朱家子孫身擔拱衛邊疆之責,獲得俸祿,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後,取締了這些朱家子孫的拱衛邊疆之責,將他們供養起來。”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為什麽朱棣削弱了封王戍邊之策,卻給大明留下無窮後患的原因。”
朱元璋聽罷,深以為然的點頭。
閉環了。
他現在算是徹底搞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可以說大明後期之所以出現“天下養朱”的情況,是他和朱棣兩人聯手造成的。
朱辰問道:“你可看過《戰國策之觸龍說趙太後》?”
“看過。”
朱元璋點頭。
朱辰也不意外,這個老黃似乎對一些古籍很熟悉,反倒是對一些新知識不懂,能夠感覺到的是他應該沒有上過初中,隻是讀過一些古籍,可能來自於封閉的山村。
不過朱辰也沒有太在意,畢竟沒有誰能夠懂得全部的知識。
他自己其實也是在不斷的學習當中。
朱辰繼續道:“觸龍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朱元璋之愛子,比之趙太後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著讓自己的恩威澤披所有的後世子孫,但我覺得,朱元璋施行世襲罔替,對於朱家的子孫而言,並非為之計深遠。”
“事實上,也是這樣子。”
“到了明朝後期,整個大明內憂外患,朱家皇室中除了那些高等級的宗親過得還不錯外,底層的宗親因為不能參與四民之業,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活活餓死者不在少數,比之普通百姓還要慘。”
朱元璋麵露痛苦之色。
因為少年時的經曆過至親一個個餓死在眼前的慘劇,所以他最珍視的就是家人。
他想要用自己的恩威澤披朱家的後世子孫。
沒想到,不僅搞得天下養朱,還讓後世子孫再一次上演被活活餓死的慘劇。
大明更是被活生生拖垮了。
朱辰已經習慣了老黃的這種高強度的代入感,悠然道:“如果大明能夠取消世襲罔替的製度,興許大明的國運還能夠延續上個幾十年。”
“幾十年?”
朱元璋聞言愕然,隨後驚疑道:“僅僅……是幾十年嗎?”
“其實還有更好的處置之法,不過……”
朱辰說著有些口幹,想喝一口茶水潤潤嗓子,誰想好大一壺茶,竟然喝完了。
抬頭一看,外麵的天已經黑了。
這一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老黃的情緒帶動,朱辰也不知不覺間投入進去了,都已經過了平時關門的時間了。
這要是再展開說,估計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老黃,時候不早了,不如我們日後再說,怎麽樣?”
“啊?”
朱元璋一怔。
剛說到關鍵點上……也不對,其實每一點都是關鍵點啊,在哪一點上斷開,他都會覺得難受。
既然書屋主人都說日後再說了,他也沒有什麽好說的,隻得將心中的好奇和疑惑狠狠壓下,點了點頭:“好,日後再說。”
“那個……買書的事,上次沒帶錢,我迴去拿了一幅畫,你看換這本《明史》行不行?”
朱元璋說著,從袖筒裏抽出一幅畫卷。
上一次他就想買一本書,不過當時他沒有帶銀子,朱辰倒是說可以讓他先拿去看,隻是朱元璋不想占人便宜,而且那本書也不重要,就想著下次帶銀子來的時候再買。
後來搞清楚這是後世之後,朱元璋細細一想,後世不知道還用不用銀子?
於是,這一次他就沒有帶銀子,而是帶了一幅畫。
書畫總不會過時吧,而且年代越久遠就越值錢。
所以,他帶來了一幅畫,在看到了這本《明史》之後,他就想著要用畫把《明史》換迴去。
《明史》在他眼中珍貴無比,這幅畫自然也不能便宜了。
朱辰倒是挺稀奇,第一次見到有人拿畫來換書的,不過他對老黃帶來的畫倒是很好奇。
接過朱元璋遞過來的畫,朱辰緩緩展開。
“瑞鶴圖?”
朱辰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
這可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名作,稀世名作啊,可是,這怎麽可能是真的?
越是稀世名作,就越不可能是真的。
不過,這幅仿品倒不是印刷的,有一定陳舊的痕跡,而且整幅畫作還仿得惟妙惟肖,朱辰對書畫收藏這方麵沒有研究,但也感覺,還不錯。
見朱辰看著畫作久久不語,朱元璋有幾分忐忑的問道:
“怎麽樣?”
在他的眼裏,再名貴的畫作,也不可能比得上這本《明史》。
“可以啊。”
朱辰點頭。
他當然不會認為,老黃拿來換書的這幅畫是真的,不過他並不在意,因為他把這本書送給老黃都行。
見朱辰答應,朱元璋如獲至寶,慎而又慎的收好拿畫換迴來的《明史》。
“對了,朱先生,你這書店每天都會開門的吧?”剛想要離開的朱元璋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他真的害怕朱辰突然不見了。
“放心吧,除了節假日,或者有特殊的事情以外,一般情況下都是會開門的。”
得到朱辰的迴答,朱元璋這才有些依依不舍的離開。
朱元璋前腳離開書店,而朱辰則是順手將那幅《瑞鶴圖》丟進收銀台後的書櫃裏,在鎖好門窗之後,後腳離開。
然而……
兩個人卻是走向不同的世界。
一個走向了洪武三年的棲霞行宮,一個走向了二十一世紀的棲霞小鎮。
這個書店就像是一個時空交匯的點。
朱辰出了書店,迴歸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或者說書店本也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邊,迴到了棲霞行宮的朱元璋,卻是一陣恍惚。
他仿佛從另外一個時空迴來一般,一時之間,腦袋裏麵還是有些暈乎,適應不過來。
即使已經來了很多次書店,但依舊有這個感覺。
而這個感覺,在今天顯得異常的強烈。
因為在今天,他看到了一角大明的曆史,僅僅是一小角曆史,就已經讓他肝膽震顫。
太多太多他想不到的地方。
還有,這一次,他還和書屋的主人說了很多話。
書屋的主人,同樣是令他
封王戍邊之策蘊含深意,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施行。
朱棣削藩過但又削藩不徹底,給大明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天下養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等等等等……
一句句話,都衝擊著朱元璋的內心。
如果是別人這麽說,早不知道死了多少迴了。
猜忌,是每個上位者共同的特質,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對於朱元璋而言,他的猜忌心更甚。
但是……
唯獨朱辰,朱元璋不猜忌。
因為朱辰和他沒有利益關係,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
所以朱辰說的,他能夠聽得進去,而且為之深思。
就在朱元璋迴想著朱辰說的話的時候,一個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走進了棲霞行宮。
“兒臣,見過父皇!”
來人正是當朝太子朱標。
朱標年方十七,正是精力旺盛,青春洋溢的時候,但朱標卻表現出了比同齡人沒有的成熟與穩重。
溫文儒雅,少年老成。
現在的朱標,已經參與到朝政當中,朱元璋來棲霞行宮的這段日子,都是朱標替他處理政務。
朱元璋的思緒從遠方拉迴,愣愣的看著眼前的朱標好一會。
“標兒,咱的好標兒!”
朱元璋一改往日威嚴的形象,突然上前一把扶起朱標,看著此時正青春的朱標,竟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讓朱標不由得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