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義診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毛豆跑出去,便看見哥哥吳小四正撅著屁-股趴在石頭壘砌的簡陋灶台跟前唿唿地吹著火星,而他們僅有的那口滿是豁口的陶鍋正架在火上,正煮著他們早上吃剩的一點菜羹。
看到此情此景,毛豆興奮的腳步頓時便慢了下來,他吸溜了一下被江風吹得吊出清涕的鼻子,拖著步子慢慢磨蹭到吳小四的身邊,探頭往陶鍋裏看了一眼,再次失望地發現那裏邊除了重新添了點水以外和早上別無二致。
吳小四看他過來半天也沒個動靜,直起身來皺眉看他,“傻站在這幹嘛,還不趕緊幫忙撿柴火?”
毛豆心裏不滿,卻也不敢和自家大哥正麵頂杠,於是隻在嘴上嘟囔,“又是菜湯,兌了這麽多水能照見人影了,出門這麽半天,結果就隻能吃點這……”
嘴上抱怨,腳下卻隻得不情不願地跟著二狗一起在灘麵上撿些枯枝爛葉迴來燒火。
等到灶火升起,陶鍋裏的菜羹開始翻騰起泡,三個半大小子便圍在灶邊輪流用一個破碗勉強喝了個水飽。
吃完飯,幾人開始分頭幹活,刷鍋的刷鍋,洗碗的洗碗。
“每天都灌一肚子江風,省下的那點吃食卻把別人養得肥肥胖胖,也不知道圖個啥?”毛豆被江風灌了一肚皮怨氣,一邊收拾著灶膛灰一邊忍不住地埋怨著。
吳小四忍著他的嘀咕已經夠久了,‘啪’一聲就把刷鍋的草刷子扔進鍋裏,濺了毛豆一臉水。
“哪來那麽多的屁話,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毛豆被他哥這一聲怒喝,嚇得立刻閉緊了嘴巴。
但吳小四卻像是被觸動了宣泄火氣的開關,對著毛豆就是一通叱罵,“咱們剛逃荒到這的那會若不是人家伸手拉了一把,還能在這張嘴吃飯嗎?咱做人得講良心,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轉過頭來就把恩情扔到茅坑裏,咱老吳家沒有這樣的癟犢子玩意!再叫我聽見你叨叨個沒完,看我不打斷你腿!”
蹲在江邊刷碗的二狗遠遠瞧見這邊的動靜,連忙跑迴來攔著,“別,別上,上火……慢,慢慢說。”
見有二狗擋在了身前,毛豆的嚇得吊半空的肝膽算是勉強歸了位,聲音含混地為自己辯解了一句,“我也沒說要不講良心啊,隻是咱們如今也沒找到活幹,連自個填飽肚子都難,哪還有餘力養活那些個吃奶娃?”
“人家當初可沒因為你隻會吃閑飯就扔著你不管。”吳小四冷冷地迴道。
一句話便讓毛豆無言以對。
“毛,毛豆不,不是那,那個意思,他就,就是餓,餓,餓怕了。”二狗在一旁勸架,但因為天生的口齒不利落,勸架也勸得七零八落。
吳小四煩躁地薅了把頭發,一屁股坐到地上,“我曉得,你們是都覺得冬天已經過了,隻要咱們幾個能找到活幹,沒必要再和別人搭夥,還恩情的事也可以等以後再說。可你們怎麽也不想想,咱們仨都是流民,說白點,都是來跟本地人搶飯吃的,哪有那麽容易能在江城站住腳跟,不想辦法抱團,萬一有哪一天遇上事了,能找哪個幫忙?”
說著,又白了自家不爭氣的小弟一眼,“更何況,二狗跟我虛歲十五,還能勉強去碼頭混口飯吃,就毛豆這瓤瓤身板去找活幹,哪個要他?蓬船塢的人雖說也受窮,但來搞救濟的那群人都能讀會算的,隻要毛豆靈醒一點,跟著跑個腿打個雜學上點三瓜兩棗的,將來找家鋪子尋個夥計學徒的差事,不比去碼頭扛大包的強?”
毛豆和二狗聽了吳小四這一番掏心窩子的話,即便也知道充滿奢望,卻也是有些道理的,頓時也沒了下頭的言語。
————————
三個半大小子提溜著一個寒酸的口袋走進蓬船塢時,一串赤著腳衣不蔽體的鼻涕娃如同蜂子一般唿一下聚攏過來,也不開口說話,就把直勾勾的眼神盯著打頭的吳小四提溜的口袋上。
那一雙雙冒著綠光的眼睛在他們又黑又瘦的臉上顯得分外鮮明,即便是一直抱怨連連的毛豆,也不由看得有些心酸。
吳小四歎了口氣,撥開這群小崽子,朝著空地中央的連綿木棚走去。
蓬船塢說是個塢房,其實不過是幾間木棚子連成片搭建起來的一個臨時住所罷了。
這些年裏兵荒馬亂,天災不斷,江城作為華中重地,又因交通便利,東去南下北上都以江城作為集散地,故而聚集廣納了四方難民。據解放後統計,江城政府主持以及民間自發組建的救濟機構共計有154家之多,位居全國都市之首。
而蓬船塢就是其中不見經傳的一個,蓬船塢官名吳小四他們幾個記不大清楚,隻因為這地位於江邊的棚戶區,又靠著漢口老船廠的舊址,故而四近百姓便管它叫‘蓬船塢’。
吳小四提著口袋走進木棚子,門邊立著的一排木架,鍋碗瓢盆應有盡有,都是蓬船塢的難民們跋山涉水帶過來的僅剩的一點家當。
木架後頭兩堵夯土牆,用棉布簾子隔出幾個大開間,全是一水的大通鋪,分門別類地供給這些老弱婦孺們居住。木架前頭放了兩排簡陋的桌椅,便是‘蓬船塢’的接待處了。
三個小子進了棚屋,一時頗有些驚疑。
今天不知為何,原本該在的接待處值守的工作人員竟一個也找不見,整個接待處靜悄悄的。
一陣左顧右盼,三人鑽進木架背後,不由大吃一驚。
隻見左手邊最大的那個開間裏,此時正人頭攢動,把偌大一個空間擠得滿滿當當。可詭異的是明明擠了這麽多號人,但整個開間裏卻悄無聲息,沒有一個人高聲說話。所有人都在屏氣凝神地耐心等待,也不知是在期待些什麽。
吳小四他們三個麵麵相覷,被眼前這一幕弄得有些不敢上前。
正當幾人手足無措之時,一個與他們相熟的蓬船塢工作人員看見他們,連忙朝他們招手示意他們趕緊過去。
吳小四幾個躡手躡腳地走到工作人員麵前,卻被對方一把推到了隊尾。
見三個小子一臉茫然,那女工作人員壓低聲音囑咐他們,“仁濟醫院安排了醫護人員過來義診,診療完了還派發粥飯,機會難得,你們也別錯過了。”
三人聞言頓時大喜,連忙用力點頭。
自從失去怙恃做了流民,幾個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遇上慈善活動。像是他們這些還未成年的孩童,不管摻雜了多少水分,總歸是能混上一頓飽飯的。
看到此情此景,毛豆興奮的腳步頓時便慢了下來,他吸溜了一下被江風吹得吊出清涕的鼻子,拖著步子慢慢磨蹭到吳小四的身邊,探頭往陶鍋裏看了一眼,再次失望地發現那裏邊除了重新添了點水以外和早上別無二致。
吳小四看他過來半天也沒個動靜,直起身來皺眉看他,“傻站在這幹嘛,還不趕緊幫忙撿柴火?”
毛豆心裏不滿,卻也不敢和自家大哥正麵頂杠,於是隻在嘴上嘟囔,“又是菜湯,兌了這麽多水能照見人影了,出門這麽半天,結果就隻能吃點這……”
嘴上抱怨,腳下卻隻得不情不願地跟著二狗一起在灘麵上撿些枯枝爛葉迴來燒火。
等到灶火升起,陶鍋裏的菜羹開始翻騰起泡,三個半大小子便圍在灶邊輪流用一個破碗勉強喝了個水飽。
吃完飯,幾人開始分頭幹活,刷鍋的刷鍋,洗碗的洗碗。
“每天都灌一肚子江風,省下的那點吃食卻把別人養得肥肥胖胖,也不知道圖個啥?”毛豆被江風灌了一肚皮怨氣,一邊收拾著灶膛灰一邊忍不住地埋怨著。
吳小四忍著他的嘀咕已經夠久了,‘啪’一聲就把刷鍋的草刷子扔進鍋裏,濺了毛豆一臉水。
“哪來那麽多的屁話,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毛豆被他哥這一聲怒喝,嚇得立刻閉緊了嘴巴。
但吳小四卻像是被觸動了宣泄火氣的開關,對著毛豆就是一通叱罵,“咱們剛逃荒到這的那會若不是人家伸手拉了一把,還能在這張嘴吃飯嗎?咱做人得講良心,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轉過頭來就把恩情扔到茅坑裏,咱老吳家沒有這樣的癟犢子玩意!再叫我聽見你叨叨個沒完,看我不打斷你腿!”
蹲在江邊刷碗的二狗遠遠瞧見這邊的動靜,連忙跑迴來攔著,“別,別上,上火……慢,慢慢說。”
見有二狗擋在了身前,毛豆的嚇得吊半空的肝膽算是勉強歸了位,聲音含混地為自己辯解了一句,“我也沒說要不講良心啊,隻是咱們如今也沒找到活幹,連自個填飽肚子都難,哪還有餘力養活那些個吃奶娃?”
“人家當初可沒因為你隻會吃閑飯就扔著你不管。”吳小四冷冷地迴道。
一句話便讓毛豆無言以對。
“毛,毛豆不,不是那,那個意思,他就,就是餓,餓,餓怕了。”二狗在一旁勸架,但因為天生的口齒不利落,勸架也勸得七零八落。
吳小四煩躁地薅了把頭發,一屁股坐到地上,“我曉得,你們是都覺得冬天已經過了,隻要咱們幾個能找到活幹,沒必要再和別人搭夥,還恩情的事也可以等以後再說。可你們怎麽也不想想,咱們仨都是流民,說白點,都是來跟本地人搶飯吃的,哪有那麽容易能在江城站住腳跟,不想辦法抱團,萬一有哪一天遇上事了,能找哪個幫忙?”
說著,又白了自家不爭氣的小弟一眼,“更何況,二狗跟我虛歲十五,還能勉強去碼頭混口飯吃,就毛豆這瓤瓤身板去找活幹,哪個要他?蓬船塢的人雖說也受窮,但來搞救濟的那群人都能讀會算的,隻要毛豆靈醒一點,跟著跑個腿打個雜學上點三瓜兩棗的,將來找家鋪子尋個夥計學徒的差事,不比去碼頭扛大包的強?”
毛豆和二狗聽了吳小四這一番掏心窩子的話,即便也知道充滿奢望,卻也是有些道理的,頓時也沒了下頭的言語。
————————
三個半大小子提溜著一個寒酸的口袋走進蓬船塢時,一串赤著腳衣不蔽體的鼻涕娃如同蜂子一般唿一下聚攏過來,也不開口說話,就把直勾勾的眼神盯著打頭的吳小四提溜的口袋上。
那一雙雙冒著綠光的眼睛在他們又黑又瘦的臉上顯得分外鮮明,即便是一直抱怨連連的毛豆,也不由看得有些心酸。
吳小四歎了口氣,撥開這群小崽子,朝著空地中央的連綿木棚走去。
蓬船塢說是個塢房,其實不過是幾間木棚子連成片搭建起來的一個臨時住所罷了。
這些年裏兵荒馬亂,天災不斷,江城作為華中重地,又因交通便利,東去南下北上都以江城作為集散地,故而聚集廣納了四方難民。據解放後統計,江城政府主持以及民間自發組建的救濟機構共計有154家之多,位居全國都市之首。
而蓬船塢就是其中不見經傳的一個,蓬船塢官名吳小四他們幾個記不大清楚,隻因為這地位於江邊的棚戶區,又靠著漢口老船廠的舊址,故而四近百姓便管它叫‘蓬船塢’。
吳小四提著口袋走進木棚子,門邊立著的一排木架,鍋碗瓢盆應有盡有,都是蓬船塢的難民們跋山涉水帶過來的僅剩的一點家當。
木架後頭兩堵夯土牆,用棉布簾子隔出幾個大開間,全是一水的大通鋪,分門別類地供給這些老弱婦孺們居住。木架前頭放了兩排簡陋的桌椅,便是‘蓬船塢’的接待處了。
三個小子進了棚屋,一時頗有些驚疑。
今天不知為何,原本該在的接待處值守的工作人員竟一個也找不見,整個接待處靜悄悄的。
一陣左顧右盼,三人鑽進木架背後,不由大吃一驚。
隻見左手邊最大的那個開間裏,此時正人頭攢動,把偌大一個空間擠得滿滿當當。可詭異的是明明擠了這麽多號人,但整個開間裏卻悄無聲息,沒有一個人高聲說話。所有人都在屏氣凝神地耐心等待,也不知是在期待些什麽。
吳小四他們三個麵麵相覷,被眼前這一幕弄得有些不敢上前。
正當幾人手足無措之時,一個與他們相熟的蓬船塢工作人員看見他們,連忙朝他們招手示意他們趕緊過去。
吳小四幾個躡手躡腳地走到工作人員麵前,卻被對方一把推到了隊尾。
見三個小子一臉茫然,那女工作人員壓低聲音囑咐他們,“仁濟醫院安排了醫護人員過來義診,診療完了還派發粥飯,機會難得,你們也別錯過了。”
三人聞言頓時大喜,連忙用力點頭。
自從失去怙恃做了流民,幾個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遇上慈善活動。像是他們這些還未成年的孩童,不管摻雜了多少水分,總歸是能混上一頓飽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