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仔細打量起剛剛差點兒撞上的那群人,目光所及之處,兩匹駿馬並駕齊驅,馬背之上,分別端坐著兩位道士。
二人身姿挺拔如鬆,氣質超凡脫俗,渾身上下透著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道袍隨風輕輕飄揚,宛若仙人臨世。
麵容雖被鬥笠半掩,但那雙眸中閃爍的精光,卻難以遮掩。
一眼望去,便能知曉他們都是道行高深、修為精湛之人,令人心生敬服。
旁邊,一個年幼的小道士穩穩地駕著一輛寬大的馬車,心無旁騖。
馬車裏,坐著一位十歲出頭的容色絕美少女,她身著淡雅長裙,發髻輕挽,宛如畫中走出的仙子。
少女身旁,緊緊依偎著一位三四歲的小男孩,看樣子像是姐弟。
小男孩胖乎乎的小手牢牢抓著少女的衣角,眼神裏滿是依戀,像是怕一鬆手,身旁的姐姐就要乘風而去似的。
那張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純真無邪的歡喜,仿佛能與姐姐在一起,便是世間最幸福的事。
這樣的組合,無論怎麽看,都顯得頗為怪異,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然而,幾位當事人卻麵色淡然,好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對於旁人的目光渾不在意。
唐鶴不敢細看,匆匆別過臉,生怕自己的失禮之舉會惹來麻煩。
妹妹的身體,再也經不起任何波瀾。
但他心裏還是觸動了下,那少女的容顏,雖隻是驚鴻一瞥,卻好似在哪裏見過,莫名地眼熟,讓他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嘀咕,卻又不敢輕易去確認。
算了,妹妹的身體要緊,其他的都可以暫時放在一邊。
妹妹的病情不容拖延,每一刻都至關重要。
隻要有一絲希望,哪怕這希望渺茫得如同夜空中最微弱的星光,他也不會輕易放過。
故而,在心中略經一番掙紮與思量之後,他終是折返迴來,神情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期盼。
唐鶴緩緩走近少女,聲音裏帶著一絲小心翼翼地確認:“這位小姐,你……你說,你能救我妹妹?”
黛玉聞言,肯定地點了點頭。
她遇事一向多思,習慣從各個角度細細考量,權衡利弊,不輕易下決定。
然而,什麽事一旦經過她的深思熟慮,決定下來,便如同磐石般堅定,任憑外界風雨如何,她都不會再輕易更改。
修行之道,本就講究一個機緣,講究隨心而動,順應天意,唯有心隨意動,方能窺見那冥冥之中的一絲天機。
她要救弟弟,必要先積累深厚的功德,廣結天下善緣,以善行為立身之本,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提升自己的修為與境界,方能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挑戰以後未知的艱難險阻。
無論是此次毅然決然地赴昆侖救人,還是此時機緣巧合之下出手救這病危少女,其實都是殊途同歸,終將匯聚成她救弟弟的堅定信念。
黛玉相信,隻要機緣到了,修為夠了,那救弟弟之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她很喜歡吃唐鶴烤的鴨子,那獨特的香味和酥脆的口感總能讓她迴味無窮。
同時,對於唐鶴和他妹妹的悲慘遭遇,她也深感同情。
人生在世,誰沒有個難處呢?不知道就罷了,可既然遇上了,又怎能袖手旁觀?
怎麽著也要積一份善緣,哪怕隻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定要助這對飽經風霜的兄妹脫離苦海。
黛玉抬手,示意唐鶴將他虛弱不堪的妹妹輕輕放進馬車的軟榻上。
一旁的小宇軒,見唐鶴仍站在馬車前,似乎有些遲疑,不由心中焦急。
他噠噠噠跑上前,一把扯住唐鶴的衣袖,用稚嫩聲音催促道:“哎呀,烤鴨大哥哥,你快將小姐姐放下,我姐姐才好救她呀!”
唐鶴聞言,哭笑不得,心中暗自嘀咕,“烤鴨大哥哥”,這究竟是哪門子的雷人稱唿?
他由此稱唿,想起來了,這姐弟倆此前在知味樓吃過他的烤鴨,當時,還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可惜,卻因為規矩,知味樓的賞賜,從來與他無緣。
盡管心情沉重,卻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童言稚語逗樂了片刻。
然而,他此時顧不上糾正這個奇怪的稱唿,滿心滿眼都是妹妹的安危。
唐鶴期盼地看向黛玉,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你,真能救我妹妹嗎?我妹妹自小就患有心疾,這些年我們訪遍了各地有名的大夫,可他們都束手無策,說治不了。如今妹妹生命垂危,我心急如焚。昨日偶然間在知味樓聽到一位客官提及,京城左都禦史林大人家中,製出了一種能夠救治各種頑疾的奇藥。我雖知希望渺茫,但也想帶妹妹去碰碰運氣,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言下之意,若是沒有林禦史家那等堅硬的金剛鑽,便莫要勉強自己去攬這精細的瓷器活,免得技藝不精,反倒誤了大事,更別因此耽誤了他趕去救妹妹的寶貴時間。
他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黛玉臉色一下變了。
難道說,家裏有奇藥的事,即便千防萬防,終究還是沒能守住秘密,悄然傳開了嗎?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身懷重寶之人,往往易招禍端。
如今這消息竟已傳到了通州,父親與權景瑤二人,隻怕再難在家中享受片刻的安寧日子了!
旁邊,清風道長捋著長髯,已然對唐鶴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真是巧了,你麵前這位,正是京城左都禦史林大人的千金,青陽縣君。”
唐鶴聞言,心中猛地一震,喜悅從心底蔓延開來,恍惚間,就好像有塊天大的餡餅,從天而降,不偏不倚正好砸到了自己的腦門兒上。
他慌忙將妹妹小心翼翼地送入馬車內安置好,隨後便眼巴巴地轉頭望向黛玉,眼含祈求。
黛玉見狀,目光掠過坐榻上小姑娘蒼白得毫無血色的臉龐,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憐惜。
小姑娘身形極為瘦削,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臉色蒼白得如同冬日裏初融的雪,毫無血色。
她雖已十三四歲,但看起來卻像是還沒自己身量高,發育得明顯比同齡人遲緩許多。
一張小臉小得好似還沒有巴掌大,五官雖清秀,卻因瘦弱而顯得格外突兀。
她的四肢纖細,整個人瘦得跟個竹竿似的,仿佛隨時都會折斷。
即便是“皮包骨”這樣的詞匯,都不足以準確形容她此刻的虛弱狀態,她就像是一朵即將凋零的花,讓人心生憐憫。
小姑娘那虛弱不堪的情形,如同一幅淒涼的畫卷,觸動了黛玉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她不由自主地迴想起上一世自己病重離世前的淒涼情形。
那時的自己,也是這般瘦弱無力,生命之火在風中搖曳,隨時都可能熄滅。
黛玉輕歎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哀傷,隨即,她輕聲地對唐鶴吩咐道:“你且下馬車等著,放心,令妹的命,我保定了!”
言罷,她緩緩放下車簾。
厚重的車簾如同一道屏障,將外界的紛擾與喧囂隔絕開來,為車內營造出一片寧靜的空間。
霎時間,整個世界都仿佛為之安靜下來,隻剩下車內人輕微的唿吸聲。
馬車中央安放著專門放東西的小案幾,幾上擺放著現成的茶水。
馬車的一角,一個紅泥小火爐正燒得旺旺的,爐中炭火劈啪作響,專用來路上燒水煮茶,為這漫長的旅途增添一絲愜意。
黛玉微微閉目,神識悄然外放,周遭的一切盡收眼底。
清虛真人與清風道長以及原先趕車的小道童,都規矩地站在一丈開外,保持著應有的距離。
唯獨唐鶴,一臉焦急地守在馬車前,不時地踱步轉圈,顯然關心則亂。
黛玉在識海中吩咐木靈,依據小姑娘的病情,精心配好了藥泉。
片刻之後,她緩緩睜開雙眸,素手輕揚,從袖中取出了一個精致的玉瓶,瓶中裝的正是專為小姑娘準備的救命藥泉。
小姑娘這會兒正昏迷著,臉色蒼白如紙,對外界的一切沒有絲毫的反應。
黛玉見狀,輕輕地一隻手攬過小姑娘的頭,將其微微托起,另一隻手則穩穩地握著那裝滿藥泉的玉瓶,小心翼翼地傾斜,將瓶中的藥液緩緩向小姑娘的嘴裏倒去。
藥泉並不多,僅有一小口,色澤清澈,且聞起來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味道,仿佛就是普通的清水一般。
小姑娘在昏迷中,隱約感覺到有人給她喂水,以為是旅途中的尋常照顧,所以毫不抗拒地就張開了嘴,將藥泉喝了下去。
很快,小姑娘原本蒼白的臉上隱隱浮上了一抹淡淡的紅暈,如同初升的朝霞,為她平添了幾分生氣。
緊接著,她的唿吸也變得愈發平穩而深沉,顯然是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仿佛正在夢境中汲取著生命的力量。
二人身姿挺拔如鬆,氣質超凡脫俗,渾身上下透著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道袍隨風輕輕飄揚,宛若仙人臨世。
麵容雖被鬥笠半掩,但那雙眸中閃爍的精光,卻難以遮掩。
一眼望去,便能知曉他們都是道行高深、修為精湛之人,令人心生敬服。
旁邊,一個年幼的小道士穩穩地駕著一輛寬大的馬車,心無旁騖。
馬車裏,坐著一位十歲出頭的容色絕美少女,她身著淡雅長裙,發髻輕挽,宛如畫中走出的仙子。
少女身旁,緊緊依偎著一位三四歲的小男孩,看樣子像是姐弟。
小男孩胖乎乎的小手牢牢抓著少女的衣角,眼神裏滿是依戀,像是怕一鬆手,身旁的姐姐就要乘風而去似的。
那張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純真無邪的歡喜,仿佛能與姐姐在一起,便是世間最幸福的事。
這樣的組合,無論怎麽看,都顯得頗為怪異,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然而,幾位當事人卻麵色淡然,好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對於旁人的目光渾不在意。
唐鶴不敢細看,匆匆別過臉,生怕自己的失禮之舉會惹來麻煩。
妹妹的身體,再也經不起任何波瀾。
但他心裏還是觸動了下,那少女的容顏,雖隻是驚鴻一瞥,卻好似在哪裏見過,莫名地眼熟,讓他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嘀咕,卻又不敢輕易去確認。
算了,妹妹的身體要緊,其他的都可以暫時放在一邊。
妹妹的病情不容拖延,每一刻都至關重要。
隻要有一絲希望,哪怕這希望渺茫得如同夜空中最微弱的星光,他也不會輕易放過。
故而,在心中略經一番掙紮與思量之後,他終是折返迴來,神情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期盼。
唐鶴緩緩走近少女,聲音裏帶著一絲小心翼翼地確認:“這位小姐,你……你說,你能救我妹妹?”
黛玉聞言,肯定地點了點頭。
她遇事一向多思,習慣從各個角度細細考量,權衡利弊,不輕易下決定。
然而,什麽事一旦經過她的深思熟慮,決定下來,便如同磐石般堅定,任憑外界風雨如何,她都不會再輕易更改。
修行之道,本就講究一個機緣,講究隨心而動,順應天意,唯有心隨意動,方能窺見那冥冥之中的一絲天機。
她要救弟弟,必要先積累深厚的功德,廣結天下善緣,以善行為立身之本,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提升自己的修為與境界,方能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挑戰以後未知的艱難險阻。
無論是此次毅然決然地赴昆侖救人,還是此時機緣巧合之下出手救這病危少女,其實都是殊途同歸,終將匯聚成她救弟弟的堅定信念。
黛玉相信,隻要機緣到了,修為夠了,那救弟弟之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她很喜歡吃唐鶴烤的鴨子,那獨特的香味和酥脆的口感總能讓她迴味無窮。
同時,對於唐鶴和他妹妹的悲慘遭遇,她也深感同情。
人生在世,誰沒有個難處呢?不知道就罷了,可既然遇上了,又怎能袖手旁觀?
怎麽著也要積一份善緣,哪怕隻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定要助這對飽經風霜的兄妹脫離苦海。
黛玉抬手,示意唐鶴將他虛弱不堪的妹妹輕輕放進馬車的軟榻上。
一旁的小宇軒,見唐鶴仍站在馬車前,似乎有些遲疑,不由心中焦急。
他噠噠噠跑上前,一把扯住唐鶴的衣袖,用稚嫩聲音催促道:“哎呀,烤鴨大哥哥,你快將小姐姐放下,我姐姐才好救她呀!”
唐鶴聞言,哭笑不得,心中暗自嘀咕,“烤鴨大哥哥”,這究竟是哪門子的雷人稱唿?
他由此稱唿,想起來了,這姐弟倆此前在知味樓吃過他的烤鴨,當時,還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可惜,卻因為規矩,知味樓的賞賜,從來與他無緣。
盡管心情沉重,卻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童言稚語逗樂了片刻。
然而,他此時顧不上糾正這個奇怪的稱唿,滿心滿眼都是妹妹的安危。
唐鶴期盼地看向黛玉,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你,真能救我妹妹嗎?我妹妹自小就患有心疾,這些年我們訪遍了各地有名的大夫,可他們都束手無策,說治不了。如今妹妹生命垂危,我心急如焚。昨日偶然間在知味樓聽到一位客官提及,京城左都禦史林大人家中,製出了一種能夠救治各種頑疾的奇藥。我雖知希望渺茫,但也想帶妹妹去碰碰運氣,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言下之意,若是沒有林禦史家那等堅硬的金剛鑽,便莫要勉強自己去攬這精細的瓷器活,免得技藝不精,反倒誤了大事,更別因此耽誤了他趕去救妹妹的寶貴時間。
他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黛玉臉色一下變了。
難道說,家裏有奇藥的事,即便千防萬防,終究還是沒能守住秘密,悄然傳開了嗎?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身懷重寶之人,往往易招禍端。
如今這消息竟已傳到了通州,父親與權景瑤二人,隻怕再難在家中享受片刻的安寧日子了!
旁邊,清風道長捋著長髯,已然對唐鶴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真是巧了,你麵前這位,正是京城左都禦史林大人的千金,青陽縣君。”
唐鶴聞言,心中猛地一震,喜悅從心底蔓延開來,恍惚間,就好像有塊天大的餡餅,從天而降,不偏不倚正好砸到了自己的腦門兒上。
他慌忙將妹妹小心翼翼地送入馬車內安置好,隨後便眼巴巴地轉頭望向黛玉,眼含祈求。
黛玉見狀,目光掠過坐榻上小姑娘蒼白得毫無血色的臉龐,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憐惜。
小姑娘身形極為瘦削,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臉色蒼白得如同冬日裏初融的雪,毫無血色。
她雖已十三四歲,但看起來卻像是還沒自己身量高,發育得明顯比同齡人遲緩許多。
一張小臉小得好似還沒有巴掌大,五官雖清秀,卻因瘦弱而顯得格外突兀。
她的四肢纖細,整個人瘦得跟個竹竿似的,仿佛隨時都會折斷。
即便是“皮包骨”這樣的詞匯,都不足以準確形容她此刻的虛弱狀態,她就像是一朵即將凋零的花,讓人心生憐憫。
小姑娘那虛弱不堪的情形,如同一幅淒涼的畫卷,觸動了黛玉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她不由自主地迴想起上一世自己病重離世前的淒涼情形。
那時的自己,也是這般瘦弱無力,生命之火在風中搖曳,隨時都可能熄滅。
黛玉輕歎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哀傷,隨即,她輕聲地對唐鶴吩咐道:“你且下馬車等著,放心,令妹的命,我保定了!”
言罷,她緩緩放下車簾。
厚重的車簾如同一道屏障,將外界的紛擾與喧囂隔絕開來,為車內營造出一片寧靜的空間。
霎時間,整個世界都仿佛為之安靜下來,隻剩下車內人輕微的唿吸聲。
馬車中央安放著專門放東西的小案幾,幾上擺放著現成的茶水。
馬車的一角,一個紅泥小火爐正燒得旺旺的,爐中炭火劈啪作響,專用來路上燒水煮茶,為這漫長的旅途增添一絲愜意。
黛玉微微閉目,神識悄然外放,周遭的一切盡收眼底。
清虛真人與清風道長以及原先趕車的小道童,都規矩地站在一丈開外,保持著應有的距離。
唯獨唐鶴,一臉焦急地守在馬車前,不時地踱步轉圈,顯然關心則亂。
黛玉在識海中吩咐木靈,依據小姑娘的病情,精心配好了藥泉。
片刻之後,她緩緩睜開雙眸,素手輕揚,從袖中取出了一個精致的玉瓶,瓶中裝的正是專為小姑娘準備的救命藥泉。
小姑娘這會兒正昏迷著,臉色蒼白如紙,對外界的一切沒有絲毫的反應。
黛玉見狀,輕輕地一隻手攬過小姑娘的頭,將其微微托起,另一隻手則穩穩地握著那裝滿藥泉的玉瓶,小心翼翼地傾斜,將瓶中的藥液緩緩向小姑娘的嘴裏倒去。
藥泉並不多,僅有一小口,色澤清澈,且聞起來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味道,仿佛就是普通的清水一般。
小姑娘在昏迷中,隱約感覺到有人給她喂水,以為是旅途中的尋常照顧,所以毫不抗拒地就張開了嘴,將藥泉喝了下去。
很快,小姑娘原本蒼白的臉上隱隱浮上了一抹淡淡的紅暈,如同初升的朝霞,為她平添了幾分生氣。
緊接著,她的唿吸也變得愈發平穩而深沉,顯然是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仿佛正在夢境中汲取著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