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吳甡一行出行至距延郡僅二十裏左右的一處地方,此行的目地是了解當地的災情。


    隊伍在一片死寂中緩緩前行,沉悶的氣氛如同陰霾一般籠罩著眾人。


    “大人,此去延郡,雖路途不遠,但聽聞這一帶不甚太平,咱們可得小心啊。”


    隨行的一位軍官滿臉憂慮地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吳甡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本就為賑濟而來,若遇亂事,定要竭力化解,否則百姓更無生機。這天下大亂,皆因民生困苦,若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我等有何顏麵麵對聖上,又如何對得起這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


    話剛落音,突然前方探馬飛奔而來,神色驚恐萬分:“大人,大事不好!前方山上出現大量賊寇,看架勢,怕是來者不善啊!人數眾多,密密麻麻,個個手持利刃,氣勢洶洶。”


    這消息如晴天霹靂,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寧靜。


    眾人臉色大變,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氣氛瞬間緊張到了極點。


    吳甡心中一凜,他深知此時已陷入絕境,環顧四周,隻見地勢險要,身後是狹窄的道路,兩側是陡峭的山壁,已無退路可走,一旦慌亂,便是全軍覆沒。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吳甡迅速冷靜下來,展現出了非凡的果敢與智謀。


    他目光堅定,果斷命令手下軍官:“取來賑撫饑民的牌位,快!此牌位或許能成為我們化解危機的關鍵信物。”軍官雖一臉疑惑,但也不敢遲疑,立刻照辦。


    吳甡整了整衣冠,孤身一人騎著馬,向著賊寇所在之處疾馳而去。


    此時的他,心中雖有一絲忐忑,但更多的是為了百姓而堅定的決心。


    他隻見山上密密麻麻地站滿了人,個個手持武器,麵露兇光,口中唿喊著雜亂的口號,那場麵甚是嚇人。


    吳甡卻毫無懼色,他勒住韁繩,馬匹長嘶一聲,然後他氣運丹田,大聲喊道:“朝廷欽命我這個賑院前來賑濟你們,你們現在應該各自迴到自己的家鄉去,等待賑濟物資的發放,聚集在這裏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哼!你說賑濟,我們憑什麽相信你?這些年,朝廷的承諾何時兌現過?”人群中一個彪形大漢站了出來,滿臉懷疑地怒吼道。


    他身材魁梧,肌肉賁張,手中的長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那眼神仿佛要吃人一般。


    吳甡直視著他,神色鎮定自若:“我吳甡此次前來,便是帶著朝廷的旨意與物資,專為解百姓之困。你們若是繼續為寇,不僅違背國法,更會讓家中老小蒙羞。若放下武器,迴鄉等待賑濟,尚可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你們想想,一旦戰火紛飛,受傷的是誰?受苦的是誰?還不是你們的父母妻兒。”


    這時,一位看起來年老的山賊,緩緩說道:“大人,並非我們想為寇,實在是家中無糧,餓極了才出此下策啊。您說的賑濟,真能落到我們手中嗎?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老者的聲音顫抖,眼神中滿是無奈與辛酸。


    吳甡心中一酸,他下馬向前幾步,誠懇地說:“老伯,我深知你們的苦難。我吳甡若有半句虛言,天打雷劈。你們看看這周圍,戰亂隻會讓土地荒蕪,親人離散。


    隻有接受賑濟,恢複生產,才是長久之計。我帶來了大量的糧食,足以讓大家熬過這段艱難時光,還有衣物抵禦寒冬,更有種子可供來年耕種。”


    老兵與身旁眾人低聲商議了幾句,然後抬起頭說:“大人,您的話雖有道理,可我們怎麽知道這不是朝廷的圈套,等我們放下武器,就會被抓起來。官府的信譽早已破產,我們不得不防啊。”


    吳甡沉思片刻,說道:“我可留下幾名隨從在此,作為人質,待你們收到賑濟物資後,再放他們迴來。


    如此,可表我誠意。我吳甡一生光明磊落,隻願能救百姓於水火,絕無欺詐之意。”


    眾人聽了,不禁有些動容。


    那彪形大漢又喊道:“大人,就算我們相信您,可這賑濟物資能有多少?夠我們熬過這災年嗎?這點物資對於我們這麽多人來說,恐怕隻是九牛一毛。”


    吳甡微微一笑:“朝廷此次調撥了大量的糧食、衣物與種子,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度過難關。


    而且,我還會組織人力,幫助大家開墾荒地,重建家園。我已製定了詳細的計劃,會有專人指導大家耕種,確保來年有個好收成。”


    一番對話後,賊寇們的態度漸漸軟化。


    或許是吳甡的鎮定自若震懾住了他們,又或許是“賑濟”二字觸動了他們內心深處對生存的渴望,他們彼此交換了眼神,然後紛紛應允,緩緩退去。


    吳甡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長舒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隻是暫時化解了危機,要真正讓這片土地恢複生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他堅信,隻要心懷百姓,秉持公正,總有一天能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


    迴到隨行隊伍中,眾人對吳甡的英勇和智慧欽佩不已。


    軍官讚歎道:“大人,今日之舉,真乃神勇。若不是您,我們怕是要命喪於此了。您單槍匹馬,麵對如此眾多的‘賊寇’,竟能臨危不懼,談笑間化解危機,實乃我等楷模。”


    吳甡搖搖頭:“此乃百姓無奈之舉,他們隻是為了生存。我們為官者,當以百姓為本,日後定要將賑濟之事辦好,莫要讓他們再失望。這一路所見所聞,讓我深知百姓之苦,也更加堅定了我拯救他們的決心。”


    此後,吳甡在延郡一帶積極開展賑濟工作,他親自監督物資發放,確保每一粒糧食、每一件衣物都能落到百姓手中。


    他組織百姓恢複生產,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邀請有經驗的老農傳授耕種技巧,還從外地請來工匠,幫助修複被毀壞的房屋。


    他日夜操勞,不辭辛勞,眼中常常布滿血絲,但他從未有過一絲怨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亂世殤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幹無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幹無心並收藏明末風雲:亂世殤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