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朝堂之上,一場關於陝西局勢的討論正在激烈地進行著。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皺著眉頭說道:“楊鶴的撫局如今可是危在旦夕啊,聽聞進入山西的起義軍愈發壯大,而陝西這邊也是亂象叢生。”
戶部尚書畢自嚴無奈地歎了口氣:“這其中緣由複雜,陝西的百姓因天災人禍,早已沒了生計,才會起義。朝廷雖有招撫之意,可卻未真正解決他們的難題。”
這時,一直沉默的左都禦史陳於廷開口道:“那戶部這邊就沒有什麽舉措嗎?畢竟關乎民生,若處理不好,這局勢隻會更加糟糕。”
戶部侍郎李成名站了出來:“我曾提議陝西的餉銀按九成征收,可陛下仍堅持全額征收。陛下似乎並未意識到陝西的特殊性啊。”
巡按禦史李應期也附和道:“我也曾請求免除陝西全省的欠賦,陛下卻拖到年底才勉強答應免去崇禎元年和二年百姓積欠的稅額,可當年的欠稅依舊不準減免。這讓陝西的百姓如何是好?”
眾人皆麵露難色,此時,一位小太監匆匆趕來,尖著嗓子說道:“陛下有旨,因遼東戰事緊急,加征田賦。在每畝已加征九厘之外,再加征三厘,前後共一分二厘。隻有北直隸的保定、河間等六府之前商議免征,現酌情每畝加征六厘。此項都作為遼餉,戰事平息即停止征收。陛下說百姓都應有同仇敵愾之心,也應有為國分憂之念。”
這旨意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苦笑著說:“陛下此舉,怕是要讓陝西的局勢雪上加霜。一麵想要招撫起義軍,一麵又如此催逼賦稅,這自相矛盾的政策,如何能行?”
戶部尚書畢自嚴憂心忡忡地說:“我等也知曉遼東戰事需要軍費,可這陝西的百姓本就困苦不堪,如此重賦,他們怎能承受?”
在陝西的土地上,奉命前往賑濟災民的禦史吳甡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涼。他遇到一位當地的老者,吳甡上前問道:“老丈,如今這局勢,您可有何看法?”
老者憤怒地說:“官府根本不顧我們死活,之前說招撫,給了我們免死票,可迴來後,依舊催逼賦稅,我們沒吃沒穿,這日子沒法過了。”
吳甡又問:“那被解散的起義軍呢?他們就沒有重新務農嗎?”
老者搖搖頭:“被解散的隻有十分之一二,重新聚集起來的卻有成百上千。在鄉村搶奪糧食的情況每日不停,大家都恨這招撫政策。”
吳甡疑惑地問:“為何會如此?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老者悲歎道:“那些士紳豪族,隻想著自己享樂安寧,他們和官府一樣,根本不想讓我們有活路。我們要麽餓死,要麽被官府枷責致死,與其這樣,還不如重新起義,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吳甡聽了老者的話,心中五味雜陳。他迴到住所,立刻寫奏疏:“當時州縣官員仍在催征賦稅,逃亡者的徭役和糧賦,都責令現存的農戶代為繳納,路上滿是流離失所的百姓。延長、長川、安定、清澗、綏德、米脂、吳堡、葭州都是起義農民的原籍,被解散的隻有十分之一二,重新聚集起來的卻有成百上千。在鄉村搶奪糧食的情況每日不停,士紳百姓都稱官府如賊。人人都痛恨招撫。”
在京城的朝堂上,這份奏疏被呈到了朱由檢的麵前。朱由檢看著奏疏,眉頭緊皺,他質問眾大臣:“這陝西之事,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朕的招撫政策難道有錯嗎?”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小心翼翼地說:“陛下,招撫政策本無錯,錯在未能與民生政策相配合。賦稅過重,百姓無法生存,才會導致起義軍旋撫旋叛。”
朱由檢憤怒地說:“朕也是為了遼東戰事,為了大明江山,這賦稅不加征,如何抵禦外敵?”
戶部尚書畢自嚴趕忙說道:“陛下,可陝西百姓已困苦至極,若不能先安撫好他們,這內部起義不斷,大明亦是腹背受敵啊。”
朱由檢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之前楊鶴的奏報,楊鶴曾說:“農民起義皆因生活所迫,若能給予他們一定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田可種,有飯可吃,起義自然會平息。”可當時自己並未完全重視。
此時,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或許是重新調整陝西的賦稅政策,減輕百姓負擔,同時加強對起義軍的安撫與安置,讓他們真正歸心。”
朱由檢緩緩地說:“可這賦稅調整,涉及諸多方麵,遼東的軍費又該如何解決?”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默,眾人皆知,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而在陝西,起義軍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他們對官府的怨恨也越來越深。那些拿著免死票卻依舊被催逼的農民,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們知道,隻有反抗,才能爭取到一線生機。
在陝西省那寧靜祥和的邊陲小鎮裏,幾縷陽光透過破舊的窗欞,灑在了幾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屋內氣氛凝重,幾位起義軍的首領正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旁,低聲商議著關乎眾人命運的大事。
首領趙勝緊緊握著拳頭,由於太過用力,他手背上青筋暴起。他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說道:“這朝廷簡直就是虛偽至極!當初信誓旦旦地承諾會招安安撫咱們,可結果呢?還不是變本加厲地壓榨剝削我們這些窮苦百姓!難道我們就隻能這樣忍氣吞聲、坐以待斃嗎?不!絕對不行!我們一定要讓那些高高在上的家夥知道咱們的厲害,讓他們嚐嚐被反抗的滋味!”
一旁的首領紅炎狼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隻見他目光如炬,語氣堅定地附和道:“趙兄所言極是!光憑咱們這點兒人肯定成不了氣候。當務之急,咱們得趕緊去聯絡更多誌同道合的兄弟們,將咱們的苦衷和訴求原原本本地告訴大夥。隻有讓更多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站出來,加入到咱們的隊伍當中,咱們才有可能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跟那作威作福的官府正麵抗衡!”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首領七米豹忽然麵露憂色,憂心忡忡地開口道:“話雖如此,但不得不承認,咱們目前的力量實在是太過弱小了。而官府那邊不僅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隊,還有充足的糧草和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咱們現有的實力,真的能夠鬥得過他們嗎?我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
聽到這話,趙勝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斬釘截鐵地反駁道:“怎麽不行?咱們已經被逼到絕路上了,如果再不奮起反抗,就隻有死路一條!況且如今這世道,百姓們早就對那腐敗無能的官府心懷怨恨、苦不堪言。隻要咱們登高一唿,勇敢地舉起抗爭的大旗,相信一定會有無數響應者蜂擁而至!咱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推翻這個黑暗腐朽的統治!”
在京城,朱由檢還在與大臣們商討應對之策。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皺著眉頭說道:“楊鶴的撫局如今可是危在旦夕啊,聽聞進入山西的起義軍愈發壯大,而陝西這邊也是亂象叢生。”
戶部尚書畢自嚴無奈地歎了口氣:“這其中緣由複雜,陝西的百姓因天災人禍,早已沒了生計,才會起義。朝廷雖有招撫之意,可卻未真正解決他們的難題。”
這時,一直沉默的左都禦史陳於廷開口道:“那戶部這邊就沒有什麽舉措嗎?畢竟關乎民生,若處理不好,這局勢隻會更加糟糕。”
戶部侍郎李成名站了出來:“我曾提議陝西的餉銀按九成征收,可陛下仍堅持全額征收。陛下似乎並未意識到陝西的特殊性啊。”
巡按禦史李應期也附和道:“我也曾請求免除陝西全省的欠賦,陛下卻拖到年底才勉強答應免去崇禎元年和二年百姓積欠的稅額,可當年的欠稅依舊不準減免。這讓陝西的百姓如何是好?”
眾人皆麵露難色,此時,一位小太監匆匆趕來,尖著嗓子說道:“陛下有旨,因遼東戰事緊急,加征田賦。在每畝已加征九厘之外,再加征三厘,前後共一分二厘。隻有北直隸的保定、河間等六府之前商議免征,現酌情每畝加征六厘。此項都作為遼餉,戰事平息即停止征收。陛下說百姓都應有同仇敵愾之心,也應有為國分憂之念。”
這旨意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苦笑著說:“陛下此舉,怕是要讓陝西的局勢雪上加霜。一麵想要招撫起義軍,一麵又如此催逼賦稅,這自相矛盾的政策,如何能行?”
戶部尚書畢自嚴憂心忡忡地說:“我等也知曉遼東戰事需要軍費,可這陝西的百姓本就困苦不堪,如此重賦,他們怎能承受?”
在陝西的土地上,奉命前往賑濟災民的禦史吳甡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涼。他遇到一位當地的老者,吳甡上前問道:“老丈,如今這局勢,您可有何看法?”
老者憤怒地說:“官府根本不顧我們死活,之前說招撫,給了我們免死票,可迴來後,依舊催逼賦稅,我們沒吃沒穿,這日子沒法過了。”
吳甡又問:“那被解散的起義軍呢?他們就沒有重新務農嗎?”
老者搖搖頭:“被解散的隻有十分之一二,重新聚集起來的卻有成百上千。在鄉村搶奪糧食的情況每日不停,大家都恨這招撫政策。”
吳甡疑惑地問:“為何會如此?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老者悲歎道:“那些士紳豪族,隻想著自己享樂安寧,他們和官府一樣,根本不想讓我們有活路。我們要麽餓死,要麽被官府枷責致死,與其這樣,還不如重新起義,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吳甡聽了老者的話,心中五味雜陳。他迴到住所,立刻寫奏疏:“當時州縣官員仍在催征賦稅,逃亡者的徭役和糧賦,都責令現存的農戶代為繳納,路上滿是流離失所的百姓。延長、長川、安定、清澗、綏德、米脂、吳堡、葭州都是起義農民的原籍,被解散的隻有十分之一二,重新聚集起來的卻有成百上千。在鄉村搶奪糧食的情況每日不停,士紳百姓都稱官府如賊。人人都痛恨招撫。”
在京城的朝堂上,這份奏疏被呈到了朱由檢的麵前。朱由檢看著奏疏,眉頭緊皺,他質問眾大臣:“這陝西之事,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朕的招撫政策難道有錯嗎?”
內閣大學士錢象坤小心翼翼地說:“陛下,招撫政策本無錯,錯在未能與民生政策相配合。賦稅過重,百姓無法生存,才會導致起義軍旋撫旋叛。”
朱由檢憤怒地說:“朕也是為了遼東戰事,為了大明江山,這賦稅不加征,如何抵禦外敵?”
戶部尚書畢自嚴趕忙說道:“陛下,可陝西百姓已困苦至極,若不能先安撫好他們,這內部起義不斷,大明亦是腹背受敵啊。”
朱由檢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之前楊鶴的奏報,楊鶴曾說:“農民起義皆因生活所迫,若能給予他們一定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田可種,有飯可吃,起義自然會平息。”可當時自己並未完全重視。
此時,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或許是重新調整陝西的賦稅政策,減輕百姓負擔,同時加強對起義軍的安撫與安置,讓他們真正歸心。”
朱由檢緩緩地說:“可這賦稅調整,涉及諸多方麵,遼東的軍費又該如何解決?”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默,眾人皆知,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而在陝西,起義軍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他們對官府的怨恨也越來越深。那些拿著免死票卻依舊被催逼的農民,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們知道,隻有反抗,才能爭取到一線生機。
在陝西省那寧靜祥和的邊陲小鎮裏,幾縷陽光透過破舊的窗欞,灑在了幾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屋內氣氛凝重,幾位起義軍的首領正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旁,低聲商議著關乎眾人命運的大事。
首領趙勝緊緊握著拳頭,由於太過用力,他手背上青筋暴起。他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說道:“這朝廷簡直就是虛偽至極!當初信誓旦旦地承諾會招安安撫咱們,可結果呢?還不是變本加厲地壓榨剝削我們這些窮苦百姓!難道我們就隻能這樣忍氣吞聲、坐以待斃嗎?不!絕對不行!我們一定要讓那些高高在上的家夥知道咱們的厲害,讓他們嚐嚐被反抗的滋味!”
一旁的首領紅炎狼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隻見他目光如炬,語氣堅定地附和道:“趙兄所言極是!光憑咱們這點兒人肯定成不了氣候。當務之急,咱們得趕緊去聯絡更多誌同道合的兄弟們,將咱們的苦衷和訴求原原本本地告訴大夥。隻有讓更多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站出來,加入到咱們的隊伍當中,咱們才有可能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跟那作威作福的官府正麵抗衡!”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首領七米豹忽然麵露憂色,憂心忡忡地開口道:“話雖如此,但不得不承認,咱們目前的力量實在是太過弱小了。而官府那邊不僅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隊,還有充足的糧草和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咱們現有的實力,真的能夠鬥得過他們嗎?我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
聽到這話,趙勝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斬釘截鐵地反駁道:“怎麽不行?咱們已經被逼到絕路上了,如果再不奮起反抗,就隻有死路一條!況且如今這世道,百姓們早就對那腐敗無能的官府心懷怨恨、苦不堪言。隻要咱們登高一唿,勇敢地舉起抗爭的大旗,相信一定會有無數響應者蜂擁而至!咱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推翻這個黑暗腐朽的統治!”
在京城,朱由檢還在與大臣們商討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