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名府的議事堂中,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盧象升剛從軍營巡視歸來,滿臉疲憊與憂慮,他重重地坐下。
對著前來匯報事務的下屬們率先開口:“諸位,如今軍隊缺餉銀之事已火燒眉毛。士兵們的軍餉屢屢拖欠,這致使他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一旁的參軍趙啟忙迴應道:“大人,這餉銀短缺到底是何緣由?竟嚴重至此?”
盧象升歎道:“如今這軍隊的狀況,實在是令人憂心啊。想當年太祖皇帝設立軍屯的製度,沿邊衛所是三分兵力守城,七分兵力屯
田,而在內地是二分的兵力用來守城,八分的兵力去屯田耕種。給每個士兵分配五十畝田,還有耕牛和農具。
收獲的糧食裏,十二石歸士兵自己吃,剩下的就作為本衛所軍官的俸祿糧食以及儲備。
在那個時候啊,政府隻要監督屯田的情況就行,不用給士兵發軍餉。所以太祖皇帝才很得意地說:‘我養著百萬的士兵,卻不用老百姓出一粒糧食。’
可歎如今,時間久了,製度的弊端就出來了,一切都不一樣嘍。”
一旁的參軍趙啟連忙附和:“大人,確實是這樣。現在塞上百姓的田地少,軍隊的田地多,但是時間長了,管理鬆散,那些軍屯的土地全都被有錢有勢的人給霸占了。
就拿咱們這一片來說,好多士兵本來應該有地種,有糧食收,結果都被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搶走了。”
盧象升無奈地搖搖頭:“這還隻是一個方麵。英宗皇帝之後,邊境的戰事越來越多,‘邊疆到處都很緊張’,軍隊訓練和防守的時間大大增加了,種地的事兒自然就被影響了。
還有不少屯地被那些跟咱們作對的少數民族給占了,出現了‘田地在敵人那邊’的糟糕情況。這樣一來,軍屯製度就被破壞得有名無實了。”
趙啟接著說道:“大人,還有那商屯,本來也是補充軍餉的重要辦法,可自從開中鹽法被廢除後,商屯也被破壞得幹幹淨淨。朝廷沒辦法,隻能從國家財政裏拿出錢來發軍餉。”
盧象升眉頭皺得更緊:“這就是禍根啊。萬曆皇帝之後,國家財政收入不夠支出,拖欠軍餉的情況越來越厲害。就說那臨鞏地區的軍餉,拖欠了五六年,數額達到二十多萬;
靖鹵邊堡拖欠兩三年不等;固鎮從萬曆四十七年到天啟六年,總共拖欠了十五萬九千多兩銀子。這麽多拖欠的軍餉,士兵們可怎麽過日子啊?”
趙啟麵露不忍:“大人,各個軍隊最開始還隻是典當了衣服、賣掉弓箭,勉強維持,現在都到了賣兒賣老婆的淒慘境地。士兵們穿不暖,吃不飽,軍隊裏士氣低落,到處都是埋怨的聲音。”
盧象升站起身來,踱步窗前,望著遠方:“我們這些當官的,本來應該保護好地方,讓百姓安寧,為士兵們謀求福利。
可現在麵對這軍餉短缺的困境,我卻沒辦法。朝廷拿不出錢,地方上又很難自己想辦法籌到錢,那些霸占軍屯土地的有權有勢的人又很難對付,難道就隻能眼睜睜看著軍隊這樣衰敗下去嗎?”
話音未落,就有衙役匆匆來報:“大人,大事不好!有兵士嘩變了!
他們像是失去理智的困獸,先是聚眾衝擊了管理軍餉的官署,將負責軍餉事務的官員揪了出來,一頓拳打腳踢,那官員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招架之力。
打完官員後,他們又似洶湧的潮水般湧向了附近的街巷,見店鋪就進,見財物就搶。
米鋪裏的糧食被他們一搶而空,布莊中的布料也被他們肆意扯下裹挾而去,更有甚者,一些兵士衝進了民宅,搶奪百姓家中僅有的一點積蓄和值錢物件。
還有一部分士兵,他們對這混亂的局麵感到絕望,既不想參與搶掠,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於是集體潰散,逃離了軍營,如今不知去向。”
盧象升聽聞,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猛地一拍桌子:“這還了得!速速召集還能調動的人馬,隨我前去製止!”
趙啟趕忙勸阻:“大人,如今局勢不明,嘩變士兵人數眾多,且他們已被饑餓與憤怒衝昏頭腦,此時前去,恐有危險啊。”
盧象升眼神堅定:“若任由他們如此胡為,大名府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我身為知府,怎能退縮?”
當盧象升帶著一隊人馬趕到嘩變現場時,隻見街道一片狼藉,百姓們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那些嘩變的士兵們紅著眼,大聲叫嚷著:“我們為朝廷賣命,卻連飯都吃不上,妻兒老小都快餓死了,今日便要討個公道!”
盧象升見狀,高聲喊道:“眾將士,我深知你們的苦處,但如此行徑,與強盜何異?這隻會讓大名府的百姓受苦,讓我大明的根基動搖。”
然而,此時的士兵們已聽不進任何勸告,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地搶掠著。
盧象升無奈,隻得命令手下的士兵將嘩變士兵包圍起來,但又吩咐盡量不要傷害他們,畢竟他們也是被逼無奈。
在對峙的過程中,盧象升苦口婆心地勸說著:“兄弟們,我盧象升對不住大家,沒能為你們爭取到軍餉。但若是你們現在放下武器,停止搶掠,我定會想盡辦法為你們解決溫飽問題,向朝廷上書,讓大家都能有個妥善的安置。”
可是,嘩變士兵中有人喊道:“大人,您的話我們已聽了太多次,可每次都是空口白話。我們不能再相信了,今天若是拿不到足夠的財物糧食,我們絕不罷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愈發緊張。盧象升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妥善解決此事,不僅大名府將生靈塗炭,還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叛亂,影響整個大明的穩定。
他一方麵繼續與嘩變士兵周旋,一方麵派人緊急籌措一些糧食和財物,試圖先安撫住他們的情緒。
然而,那些被搶奪的百姓們也紛紛圍了過來,哭訴著自己的遭遇,要求官府嚴懲嘩變士兵,這讓盧象升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就在此時,遠方傳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附近駐軍的將領得到消息後,帶領一隊援軍趕來。
這隊援軍的到來,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援軍將領主張武力鎮壓,他認為嘩變士兵犯下大罪,不可饒恕。
盧象升趕忙勸阻:“將軍且慢,這些士兵本是我大明的忠勇之士,隻是被生計所迫。若武力鎮壓,必將血流成河,且會讓更多的士兵寒心,對我大明更加不利。”
盧象升與援軍將領進行了緊急的商議,最終決定,援軍先在周邊布防,展示武力威懾,但暫不行動。
盧象升繼續與嘩變士兵談判,同時加快籌措物資的速度。他派人四處張貼告示,向大名府的鄉紳富戶募集錢糧,承諾事後官府定會給予補償。
一些有識之士看到告示後,紛紛響應,他們也深知若嘩變不能平息,大名府將陷入無盡的災難。
隨著物資的逐漸增多,盧象升再次向嘩變士兵喊話:“兄弟們,你們看,物資已經越來越多了。
我盧象升以人格擔保,一定會為大家解決軍餉問題,讓大家過上安穩的日子。你們放下武器,我們一起共渡難關,不要讓親者痛,仇者快。”
嘩變士兵們看到堆積起來的糧食和財物,心中的貪欲逐漸被希望所取代。他們開始互相商量,一些人表示願意相信盧象升,放下武器。
然而,仍有部分激進的士兵不甘心就此罷休,他們煽動其他人繼續對抗。盧象升見狀,決定冒險一試。
他不顧眾人的勸阻,獨自一人走進嘩變士兵的陣營。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每一個士兵,說道:“我盧象升今日將生死置之度外,隻希望能化解這場危機。我若有半句虛言,任憑你們處置。”
嘩變士兵們被盧象升的勇氣所震懾,他們心中的良知被喚醒。
最終,在盧象升的不懈努力下,大部分嘩變士兵放下了武器,接受了官府的安置。盧象升命人將糧食和財物分發給士兵們,並安排受傷的士兵接受治療。
對於那些衝進民宅搶奪財物的士兵,盧象升也按照大明律法進行了懲處,但從輕發落。
他向百姓們解釋了自己的處理方式,百姓們雖然心中仍有不滿,但看到大名府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也漸漸理解了盧象升的苦心。
這場大名府的嘩變危機,在盧象升的周旋與努力下,終於得到了暫時的化解。
但盧象升深知,大明的根基已經動搖,若不解決軍餉拖欠、民生困苦等問題,類似的危機還會不斷發生。
他望著逐漸恢複平靜的大名府,心中默默立下誓言,定要為大明的穩定與繁榮竭盡全力,哪怕前方荊棘滿途。
對著前來匯報事務的下屬們率先開口:“諸位,如今軍隊缺餉銀之事已火燒眉毛。士兵們的軍餉屢屢拖欠,這致使他們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一旁的參軍趙啟忙迴應道:“大人,這餉銀短缺到底是何緣由?竟嚴重至此?”
盧象升歎道:“如今這軍隊的狀況,實在是令人憂心啊。想當年太祖皇帝設立軍屯的製度,沿邊衛所是三分兵力守城,七分兵力屯
田,而在內地是二分的兵力用來守城,八分的兵力去屯田耕種。給每個士兵分配五十畝田,還有耕牛和農具。
收獲的糧食裏,十二石歸士兵自己吃,剩下的就作為本衛所軍官的俸祿糧食以及儲備。
在那個時候啊,政府隻要監督屯田的情況就行,不用給士兵發軍餉。所以太祖皇帝才很得意地說:‘我養著百萬的士兵,卻不用老百姓出一粒糧食。’
可歎如今,時間久了,製度的弊端就出來了,一切都不一樣嘍。”
一旁的參軍趙啟連忙附和:“大人,確實是這樣。現在塞上百姓的田地少,軍隊的田地多,但是時間長了,管理鬆散,那些軍屯的土地全都被有錢有勢的人給霸占了。
就拿咱們這一片來說,好多士兵本來應該有地種,有糧食收,結果都被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搶走了。”
盧象升無奈地搖搖頭:“這還隻是一個方麵。英宗皇帝之後,邊境的戰事越來越多,‘邊疆到處都很緊張’,軍隊訓練和防守的時間大大增加了,種地的事兒自然就被影響了。
還有不少屯地被那些跟咱們作對的少數民族給占了,出現了‘田地在敵人那邊’的糟糕情況。這樣一來,軍屯製度就被破壞得有名無實了。”
趙啟接著說道:“大人,還有那商屯,本來也是補充軍餉的重要辦法,可自從開中鹽法被廢除後,商屯也被破壞得幹幹淨淨。朝廷沒辦法,隻能從國家財政裏拿出錢來發軍餉。”
盧象升眉頭皺得更緊:“這就是禍根啊。萬曆皇帝之後,國家財政收入不夠支出,拖欠軍餉的情況越來越厲害。就說那臨鞏地區的軍餉,拖欠了五六年,數額達到二十多萬;
靖鹵邊堡拖欠兩三年不等;固鎮從萬曆四十七年到天啟六年,總共拖欠了十五萬九千多兩銀子。這麽多拖欠的軍餉,士兵們可怎麽過日子啊?”
趙啟麵露不忍:“大人,各個軍隊最開始還隻是典當了衣服、賣掉弓箭,勉強維持,現在都到了賣兒賣老婆的淒慘境地。士兵們穿不暖,吃不飽,軍隊裏士氣低落,到處都是埋怨的聲音。”
盧象升站起身來,踱步窗前,望著遠方:“我們這些當官的,本來應該保護好地方,讓百姓安寧,為士兵們謀求福利。
可現在麵對這軍餉短缺的困境,我卻沒辦法。朝廷拿不出錢,地方上又很難自己想辦法籌到錢,那些霸占軍屯土地的有權有勢的人又很難對付,難道就隻能眼睜睜看著軍隊這樣衰敗下去嗎?”
話音未落,就有衙役匆匆來報:“大人,大事不好!有兵士嘩變了!
他們像是失去理智的困獸,先是聚眾衝擊了管理軍餉的官署,將負責軍餉事務的官員揪了出來,一頓拳打腳踢,那官員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招架之力。
打完官員後,他們又似洶湧的潮水般湧向了附近的街巷,見店鋪就進,見財物就搶。
米鋪裏的糧食被他們一搶而空,布莊中的布料也被他們肆意扯下裹挾而去,更有甚者,一些兵士衝進了民宅,搶奪百姓家中僅有的一點積蓄和值錢物件。
還有一部分士兵,他們對這混亂的局麵感到絕望,既不想參與搶掠,又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於是集體潰散,逃離了軍營,如今不知去向。”
盧象升聽聞,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猛地一拍桌子:“這還了得!速速召集還能調動的人馬,隨我前去製止!”
趙啟趕忙勸阻:“大人,如今局勢不明,嘩變士兵人數眾多,且他們已被饑餓與憤怒衝昏頭腦,此時前去,恐有危險啊。”
盧象升眼神堅定:“若任由他們如此胡為,大名府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我身為知府,怎能退縮?”
當盧象升帶著一隊人馬趕到嘩變現場時,隻見街道一片狼藉,百姓們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那些嘩變的士兵們紅著眼,大聲叫嚷著:“我們為朝廷賣命,卻連飯都吃不上,妻兒老小都快餓死了,今日便要討個公道!”
盧象升見狀,高聲喊道:“眾將士,我深知你們的苦處,但如此行徑,與強盜何異?這隻會讓大名府的百姓受苦,讓我大明的根基動搖。”
然而,此時的士兵們已聽不進任何勸告,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地搶掠著。
盧象升無奈,隻得命令手下的士兵將嘩變士兵包圍起來,但又吩咐盡量不要傷害他們,畢竟他們也是被逼無奈。
在對峙的過程中,盧象升苦口婆心地勸說著:“兄弟們,我盧象升對不住大家,沒能為你們爭取到軍餉。但若是你們現在放下武器,停止搶掠,我定會想盡辦法為你們解決溫飽問題,向朝廷上書,讓大家都能有個妥善的安置。”
可是,嘩變士兵中有人喊道:“大人,您的話我們已聽了太多次,可每次都是空口白話。我們不能再相信了,今天若是拿不到足夠的財物糧食,我們絕不罷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愈發緊張。盧象升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妥善解決此事,不僅大名府將生靈塗炭,還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叛亂,影響整個大明的穩定。
他一方麵繼續與嘩變士兵周旋,一方麵派人緊急籌措一些糧食和財物,試圖先安撫住他們的情緒。
然而,那些被搶奪的百姓們也紛紛圍了過來,哭訴著自己的遭遇,要求官府嚴懲嘩變士兵,這讓盧象升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就在此時,遠方傳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附近駐軍的將領得到消息後,帶領一隊援軍趕來。
這隊援軍的到來,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援軍將領主張武力鎮壓,他認為嘩變士兵犯下大罪,不可饒恕。
盧象升趕忙勸阻:“將軍且慢,這些士兵本是我大明的忠勇之士,隻是被生計所迫。若武力鎮壓,必將血流成河,且會讓更多的士兵寒心,對我大明更加不利。”
盧象升與援軍將領進行了緊急的商議,最終決定,援軍先在周邊布防,展示武力威懾,但暫不行動。
盧象升繼續與嘩變士兵談判,同時加快籌措物資的速度。他派人四處張貼告示,向大名府的鄉紳富戶募集錢糧,承諾事後官府定會給予補償。
一些有識之士看到告示後,紛紛響應,他們也深知若嘩變不能平息,大名府將陷入無盡的災難。
隨著物資的逐漸增多,盧象升再次向嘩變士兵喊話:“兄弟們,你們看,物資已經越來越多了。
我盧象升以人格擔保,一定會為大家解決軍餉問題,讓大家過上安穩的日子。你們放下武器,我們一起共渡難關,不要讓親者痛,仇者快。”
嘩變士兵們看到堆積起來的糧食和財物,心中的貪欲逐漸被希望所取代。他們開始互相商量,一些人表示願意相信盧象升,放下武器。
然而,仍有部分激進的士兵不甘心就此罷休,他們煽動其他人繼續對抗。盧象升見狀,決定冒險一試。
他不顧眾人的勸阻,獨自一人走進嘩變士兵的陣營。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每一個士兵,說道:“我盧象升今日將生死置之度外,隻希望能化解這場危機。我若有半句虛言,任憑你們處置。”
嘩變士兵們被盧象升的勇氣所震懾,他們心中的良知被喚醒。
最終,在盧象升的不懈努力下,大部分嘩變士兵放下了武器,接受了官府的安置。盧象升命人將糧食和財物分發給士兵們,並安排受傷的士兵接受治療。
對於那些衝進民宅搶奪財物的士兵,盧象升也按照大明律法進行了懲處,但從輕發落。
他向百姓們解釋了自己的處理方式,百姓們雖然心中仍有不滿,但看到大名府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也漸漸理解了盧象升的苦心。
這場大名府的嘩變危機,在盧象升的周旋與努力下,終於得到了暫時的化解。
但盧象升深知,大明的根基已經動搖,若不解決軍餉拖欠、民生困苦等問題,類似的危機還會不斷發生。
他望著逐漸恢複平靜的大名府,心中默默立下誓言,定要為大明的穩定與繁榮竭盡全力,哪怕前方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