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毛文龍的那些舊部下們此刻猶如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紛紛挑起禍端,使得原本還算平靜的東江地區瞬間變得混亂不堪、烏煙瘴氣。就在這一片亂象之中,孔有德看準時機,一舉占據了登州,並公然自封為“替天行道都元帥”。他還任命李九成擔任副元帥一職,耿仲明等人則被委以總兵官之重任。
自此以後,孔有德的勢力愈發強大起來。他們一方麵派遣大批兵力猛烈攻打黃縣,得手後又馬不停蹄地繼續圍攻萊州;另一方麵,則派出使者前去誘惑東江諸島上毛文龍昔日的舊部一同叛變,妄圖借此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而與孔有德關係匪淺的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以及廣鹿島副將毛承祿,在聽聞孔有德造反的消息後,更是毫不猶豫地立刻起兵響應。一時間,他們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多處城池,甚至一度占領了大半個東江鎮。至此,這些叛軍已然形成了一種與山東境內的叛軍遙相唿應的態勢,南北夾擊,令朝廷大為震驚。
徐光啟麵色凝重地將這一切講述完畢之後,師徒二人頓時雙雙陷入了一陣令人窒息般的沉默當中。整個房間裏安靜得可怕,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圍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能清晰聽見。
過了許久,久到仿佛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那麽漫長,隻見張好古才緩緩抬起頭來。他那原本有些迷茫和無助的眼神此刻變得異常堅定,就像是燃燒著一團熊熊烈火,直直地看向徐光啟,然後用一種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師父,徒兒請求您準許我帶領兵馬出征!我一定要前往前線解救被困的師兄!”
聽到張好古這番話,徐光啟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輕輕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孩子啊,不是為師不讓你去,而是此事沒有那麽簡單。皇上恐怕不會輕易答應讓你去帶兵打仗的。咱們研究院給國家帶來的好處那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說別的,單就那水泥和玻璃的研發生產,目前正處於關鍵時期,皇上又怎麽會舍得放你走呢?再說了,就算派其他人去代替你,也未必能夠做得像你這般出色啊。所以說,這件事情真的很難辦……”
然而,張好古並沒有因為徐光啟的勸阻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緊緊握著拳頭,咬著牙說道:“可是師父,如果換作別人去,我實在是放心不下啊!哪怕隻是去地方,隻要能靠近師兄所在的前線,我也心甘情願!大明絕對不能失去師兄這樣的人才!”說完,他的目光再次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師兄被困的場景以及自己即將踏上的征程。
“致遠啊,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平靜。關於此事,為師自會向皇上進言。唉!說實話,對於你領兵作戰這件事,為師實在不太看好。你和你那師兄一般無二,皆懷有一顆善良之心。然而正所謂‘慈不掌兵’呐!”徐光啟語重心長地說道。
“老師,請您放心!學生定當全力以赴。此次學生決定親自前往麵聖,懇請皇上準許我奔赴登萊前線。”張好古一臉堅定之色,抱拳行禮道。
“嗯……也罷,去見見皇上倒也無妨。隻是無論皇上最終是否應允,切記不可冒犯龍顏,以免惹禍上身。”徐光啟微微頷首,目光中滿含憂慮與關切。
“弟子謹遵教誨,這便動身進宮。”說罷,張好古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黃祥和吳大寶二人見狀,趕忙緊隨其後。
望著張好古漸行漸遠的身影,徐光啟緩緩地撐起拐杖,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他那雙略顯渾濁的眼睛始終凝視著張好古離去的方向,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麵,他牽掛著身處困境的孫元化;另一方麵,又對眼前這個年輕的小弟子憂心忡忡。他深知張好古從未有過領軍打仗的經驗,此番貿然踏上戰場,可謂是生死未卜。如今大弟子已然遭遇劫難,他實在不願看到小弟子再出現任何差池。畢竟戰場上局勢變幻莫測,刀槍不長眼睛,稍有不慎便可能命喪黃泉。想到此處,徐光啟不禁長歎一聲,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擔憂之情。
張好古步履匆匆地趕到宮門外,隻見那朱紅色的宮門緊閉著,門前站著兩個精神抖擻的小太監正在當值。他趕忙上前,滿臉堆笑地請求其中一名小太監代為進宮稟報。
這名小太監應下之後,便轉身快步走進宮內。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小跑著迴來了。小太監一臉無奈地搖著頭告訴張好古:“大人,實在不好意思,聖上不肯接見您呐。”
張好古一聽,心裏頓時涼了半截,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咬咬牙,再次懇請道:“麻煩您再辛苦一趟,幫我通稟一聲。就跟聖上說是罪臣張好古,有要事相求,隻求能麵聖一麵。”說著,他悄悄地將一個沉甸甸、白花花的十兩銀錁子塞進了小太監的手中。
小太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接過銀子揣進懷裏,然後又一路小跑著衝進了宮中。
而此刻,坐在宮殿內龍椅上的崇禎帝正眉頭緊鎖,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奏折。突然,他瞥見剛剛出去的那個小太監又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崇禎帝見狀,心中不禁有些惱怒,雙眉緊緊地皺成了一團。
小太監見到皇上這般怒容,嚇得臉色煞白,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腦袋像搗蒜一樣不停地磕著地,嘴裏還不住地喊著:“皇上饒命啊!皇上饒命啊!”同時,他哆哆嗦嗦地從懷中掏出了剛才張好古給他的那錠銀子,高高地舉過頭頂。
崇禎帝瞥了一眼那銀子,重重地歎了口氣,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你且去把那張好古喚進來吧!這銀子嘛……你就自己留著吧!”
小太監聽到這話,如蒙大赦,喜出望外。他連忙叩頭謝恩,然後連滾帶爬地退出殿門。直到退到皇帝看不見的地方,他才敢直起身子來。緊接著,他像是被人追打似的,轉過身去,撒開腳丫子就往宮外狂奔而去。
此刻的張好古猶如置身於滾燙的熱鍋之上,那一隻隻螞蟻正焦急地四處亂竄著。隻見他在宮門外不停地走來走去,時而抬頭仰望高聳入雲的宮門,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忐忑;時而又低下頭,腳步匆匆地來迴踱著步,仿佛這樣能夠稍稍緩解內心的不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好古的心也越發地慌亂起來,就像那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暗自思忖著:此次前來麵聖,究竟能不能順順利利地見到聖上呢?萬一有什麽差錯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張好古心急如焚之際,那個去通報的小太監終於折返迴來了。遠遠望去,便能瞧見小太監邁著急促的步伐朝這邊趕來。待走近一些後,小太監一眼便望見了正在原地打轉的張好古,趕忙開口說道:“張大人,皇上有請,請您隨我一同進宮吧。”
這突如其來的話語,宛如一道福音傳入張好古的耳中。刹那間,他停下了不斷轉圈的腳步,整個人都定在了原地。當確認自己真的聽到了皇帝要接見他時,張好古那顆懸著的心才稍稍落迴了肚裏。緊接著,他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緊緊跟隨著小太監的腳步,朝著宮中快步走去。一路上,張好古的心情依舊難以平靜,腦海中不停地浮現出各種可能會發生的情景……
沒過多久,張好古便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宮中。此刻,皇帝正端坐在那透明的玻璃房裏,聚精會神地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奏章。當他瞥見張好古在小太監的引領下緩緩走進來時,皇帝輕輕放下手中緊握的毛筆,然後動作優雅地轉過那張雕刻精美的案幾,穩步走到案幾前方,穩穩地站立在那裏。待看清楚眼前之人正是張好古時,皇帝微微張開嘴巴,語氣平靜地詢問道:“不知張卿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啊?”
就在這時,那位領路的小太監已然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房間,諾大的玻璃房中隻剩下崇禎皇帝與張好古二人。
張好古聞得皇帝發問,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說道:“懇請皇上開恩,準許微臣率領兵馬前往登萊地區平定叛亂。”
然而,皇帝卻眉頭微皺,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之色,反駁道:“這話可就不對了,致遠啊!朕且問你,在此之前,你可有統率過軍隊?又是否經曆過戰火硝煙呢?你先是不惜耗費重金賄賂宦官,苦苦逼迫朕接見於你;如今,竟又如此急切地逼迫朕聽從你的主張。難道你們這些臣子們當真以為朕如同那毫無脾氣的泥人一般,可以任由你們揉捏擺布不成?”
張好古一聽皇帝此言,心中瞬間被惶恐填滿,整個人如遭雷擊般顫抖起來。他急忙雙膝跪地,額頭重重地磕在冰冷堅硬的地麵上,發出清脆而又響亮的聲響。伴隨著叩頭聲,他嘴裏不停地高唿著:“微臣絕無此等膽量啊,陛下!這實在是天大的冤枉,請陛下務必明察秋毫啊!”
然而,皇帝隻是冷冷地哼了一聲,那聲音仿佛來自九幽地獄一般寒冷刺骨。隻見皇帝麵色陰沉如水,雙眼怒視著跪在地上的張好古,厲聲嗬斥道:“你不敢?哼,休要狡辯!你竟敢暗中使用銀兩收買宮中宦官,隻為求得麵聖之機,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徑,不是膽大包天又是什麽?今日你究竟有何要事,快快如實招來!若敢有半句虛言,定叫你人頭落地!”
麵對皇帝的怒斥與質問,張好古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直竄腦門,但他依然強忍著恐懼,抬起頭直視著皇帝,眼中滿是堅定之色。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聖上明鑒啊,微臣對大明之心可昭日月,從未有過絲毫二心。此次前來,隻因我的師兄孫元化不幸陷陣被俘。微臣心急如焚,懇請皇上能賜予微臣一支精銳兵馬,讓微臣親率大軍前往登萊,破敵於陣前,救迴師兄性命。”
聽到這裏,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霍然站起身來,指著張好古大聲喝道:“張好古,你好大的膽子!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敢,實則每句話都在逼迫朕。朕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多的是能夠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良將賢臣,暫且還用不著你來逞強出頭!朕深知你急於營救你那身陷囹圄的師兄孫元化,也知曉你看重兄弟情義。但你可曾想過國家大義?你身負研究院和郵政司之重任,豈能因一己私情而置國家大事於不顧?”
“你且退下去吧!務必將你的本職工作做好,至於那登萊之地的戰事,朕心中已然有了全盤的謀劃和安排,其中涉及到的人員調配等事宜,朕自然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妥善處置。”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地說道。
猶自跪在地上的張好古聽到這話後,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但他不敢違抗聖意,隻能低聲應道:“遵旨……”隨後便被一旁的值班太監強行拖拽了起來。
隻見張好古滿臉無奈之色,他就像一個失去了靈魂的木偶一般,任由兩名身強力壯的太監一左一右地夾在中間,步履蹣跚、失魂落魄地緩緩走出了宮殿。
站在殿外等候多時的黃祥和吳大寶看到這一幕,皆是心頭一驚。然而他們深知此時不是多言的時候,於是兩人連忙迎上前去。黃祥默默地將韁繩遞到吳大寶手裏,然後小心翼翼地攙扶起張好古,一同朝著張府的方向慢慢走去。一路上,三人都沉默不語,氣氛顯得異常壓抑和沉重。
走了許久,直到天黑之時,三人才迴到家中。
自此以後,孔有德的勢力愈發強大起來。他們一方麵派遣大批兵力猛烈攻打黃縣,得手後又馬不停蹄地繼續圍攻萊州;另一方麵,則派出使者前去誘惑東江諸島上毛文龍昔日的舊部一同叛變,妄圖借此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而與孔有德關係匪淺的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以及廣鹿島副將毛承祿,在聽聞孔有德造反的消息後,更是毫不猶豫地立刻起兵響應。一時間,他們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多處城池,甚至一度占領了大半個東江鎮。至此,這些叛軍已然形成了一種與山東境內的叛軍遙相唿應的態勢,南北夾擊,令朝廷大為震驚。
徐光啟麵色凝重地將這一切講述完畢之後,師徒二人頓時雙雙陷入了一陣令人窒息般的沉默當中。整個房間裏安靜得可怕,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周圍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能清晰聽見。
過了許久,久到仿佛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那麽漫長,隻見張好古才緩緩抬起頭來。他那原本有些迷茫和無助的眼神此刻變得異常堅定,就像是燃燒著一團熊熊烈火,直直地看向徐光啟,然後用一種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師父,徒兒請求您準許我帶領兵馬出征!我一定要前往前線解救被困的師兄!”
聽到張好古這番話,徐光啟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輕輕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孩子啊,不是為師不讓你去,而是此事沒有那麽簡單。皇上恐怕不會輕易答應讓你去帶兵打仗的。咱們研究院給國家帶來的好處那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說別的,單就那水泥和玻璃的研發生產,目前正處於關鍵時期,皇上又怎麽會舍得放你走呢?再說了,就算派其他人去代替你,也未必能夠做得像你這般出色啊。所以說,這件事情真的很難辦……”
然而,張好古並沒有因為徐光啟的勸阻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緊緊握著拳頭,咬著牙說道:“可是師父,如果換作別人去,我實在是放心不下啊!哪怕隻是去地方,隻要能靠近師兄所在的前線,我也心甘情願!大明絕對不能失去師兄這樣的人才!”說完,他的目光再次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師兄被困的場景以及自己即將踏上的征程。
“致遠啊,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平靜。關於此事,為師自會向皇上進言。唉!說實話,對於你領兵作戰這件事,為師實在不太看好。你和你那師兄一般無二,皆懷有一顆善良之心。然而正所謂‘慈不掌兵’呐!”徐光啟語重心長地說道。
“老師,請您放心!學生定當全力以赴。此次學生決定親自前往麵聖,懇請皇上準許我奔赴登萊前線。”張好古一臉堅定之色,抱拳行禮道。
“嗯……也罷,去見見皇上倒也無妨。隻是無論皇上最終是否應允,切記不可冒犯龍顏,以免惹禍上身。”徐光啟微微頷首,目光中滿含憂慮與關切。
“弟子謹遵教誨,這便動身進宮。”說罷,張好古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黃祥和吳大寶二人見狀,趕忙緊隨其後。
望著張好古漸行漸遠的身影,徐光啟緩緩地撐起拐杖,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他那雙略顯渾濁的眼睛始終凝視著張好古離去的方向,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麵,他牽掛著身處困境的孫元化;另一方麵,又對眼前這個年輕的小弟子憂心忡忡。他深知張好古從未有過領軍打仗的經驗,此番貿然踏上戰場,可謂是生死未卜。如今大弟子已然遭遇劫難,他實在不願看到小弟子再出現任何差池。畢竟戰場上局勢變幻莫測,刀槍不長眼睛,稍有不慎便可能命喪黃泉。想到此處,徐光啟不禁長歎一聲,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擔憂之情。
張好古步履匆匆地趕到宮門外,隻見那朱紅色的宮門緊閉著,門前站著兩個精神抖擻的小太監正在當值。他趕忙上前,滿臉堆笑地請求其中一名小太監代為進宮稟報。
這名小太監應下之後,便轉身快步走進宮內。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小跑著迴來了。小太監一臉無奈地搖著頭告訴張好古:“大人,實在不好意思,聖上不肯接見您呐。”
張好古一聽,心裏頓時涼了半截,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咬咬牙,再次懇請道:“麻煩您再辛苦一趟,幫我通稟一聲。就跟聖上說是罪臣張好古,有要事相求,隻求能麵聖一麵。”說著,他悄悄地將一個沉甸甸、白花花的十兩銀錁子塞進了小太監的手中。
小太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接過銀子揣進懷裏,然後又一路小跑著衝進了宮中。
而此刻,坐在宮殿內龍椅上的崇禎帝正眉頭緊鎖,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奏折。突然,他瞥見剛剛出去的那個小太監又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崇禎帝見狀,心中不禁有些惱怒,雙眉緊緊地皺成了一團。
小太監見到皇上這般怒容,嚇得臉色煞白,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腦袋像搗蒜一樣不停地磕著地,嘴裏還不住地喊著:“皇上饒命啊!皇上饒命啊!”同時,他哆哆嗦嗦地從懷中掏出了剛才張好古給他的那錠銀子,高高地舉過頭頂。
崇禎帝瞥了一眼那銀子,重重地歎了口氣,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你且去把那張好古喚進來吧!這銀子嘛……你就自己留著吧!”
小太監聽到這話,如蒙大赦,喜出望外。他連忙叩頭謝恩,然後連滾帶爬地退出殿門。直到退到皇帝看不見的地方,他才敢直起身子來。緊接著,他像是被人追打似的,轉過身去,撒開腳丫子就往宮外狂奔而去。
此刻的張好古猶如置身於滾燙的熱鍋之上,那一隻隻螞蟻正焦急地四處亂竄著。隻見他在宮門外不停地走來走去,時而抬頭仰望高聳入雲的宮門,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忐忑;時而又低下頭,腳步匆匆地來迴踱著步,仿佛這樣能夠稍稍緩解內心的不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好古的心也越發地慌亂起來,就像那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暗自思忖著:此次前來麵聖,究竟能不能順順利利地見到聖上呢?萬一有什麽差錯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張好古心急如焚之際,那個去通報的小太監終於折返迴來了。遠遠望去,便能瞧見小太監邁著急促的步伐朝這邊趕來。待走近一些後,小太監一眼便望見了正在原地打轉的張好古,趕忙開口說道:“張大人,皇上有請,請您隨我一同進宮吧。”
這突如其來的話語,宛如一道福音傳入張好古的耳中。刹那間,他停下了不斷轉圈的腳步,整個人都定在了原地。當確認自己真的聽到了皇帝要接見他時,張好古那顆懸著的心才稍稍落迴了肚裏。緊接著,他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緊緊跟隨著小太監的腳步,朝著宮中快步走去。一路上,張好古的心情依舊難以平靜,腦海中不停地浮現出各種可能會發生的情景……
沒過多久,張好古便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宮中。此刻,皇帝正端坐在那透明的玻璃房裏,聚精會神地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奏章。當他瞥見張好古在小太監的引領下緩緩走進來時,皇帝輕輕放下手中緊握的毛筆,然後動作優雅地轉過那張雕刻精美的案幾,穩步走到案幾前方,穩穩地站立在那裏。待看清楚眼前之人正是張好古時,皇帝微微張開嘴巴,語氣平靜地詢問道:“不知張卿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啊?”
就在這時,那位領路的小太監已然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房間,諾大的玻璃房中隻剩下崇禎皇帝與張好古二人。
張好古聞得皇帝發問,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說道:“懇請皇上開恩,準許微臣率領兵馬前往登萊地區平定叛亂。”
然而,皇帝卻眉頭微皺,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之色,反駁道:“這話可就不對了,致遠啊!朕且問你,在此之前,你可有統率過軍隊?又是否經曆過戰火硝煙呢?你先是不惜耗費重金賄賂宦官,苦苦逼迫朕接見於你;如今,竟又如此急切地逼迫朕聽從你的主張。難道你們這些臣子們當真以為朕如同那毫無脾氣的泥人一般,可以任由你們揉捏擺布不成?”
張好古一聽皇帝此言,心中瞬間被惶恐填滿,整個人如遭雷擊般顫抖起來。他急忙雙膝跪地,額頭重重地磕在冰冷堅硬的地麵上,發出清脆而又響亮的聲響。伴隨著叩頭聲,他嘴裏不停地高唿著:“微臣絕無此等膽量啊,陛下!這實在是天大的冤枉,請陛下務必明察秋毫啊!”
然而,皇帝隻是冷冷地哼了一聲,那聲音仿佛來自九幽地獄一般寒冷刺骨。隻見皇帝麵色陰沉如水,雙眼怒視著跪在地上的張好古,厲聲嗬斥道:“你不敢?哼,休要狡辯!你竟敢暗中使用銀兩收買宮中宦官,隻為求得麵聖之機,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徑,不是膽大包天又是什麽?今日你究竟有何要事,快快如實招來!若敢有半句虛言,定叫你人頭落地!”
麵對皇帝的怒斥與質問,張好古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直竄腦門,但他依然強忍著恐懼,抬起頭直視著皇帝,眼中滿是堅定之色。他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聖上明鑒啊,微臣對大明之心可昭日月,從未有過絲毫二心。此次前來,隻因我的師兄孫元化不幸陷陣被俘。微臣心急如焚,懇請皇上能賜予微臣一支精銳兵馬,讓微臣親率大軍前往登萊,破敵於陣前,救迴師兄性命。”
聽到這裏,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霍然站起身來,指著張好古大聲喝道:“張好古,你好大的膽子!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敢,實則每句話都在逼迫朕。朕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多的是能夠衝鋒陷陣、殺敵報國的良將賢臣,暫且還用不著你來逞強出頭!朕深知你急於營救你那身陷囹圄的師兄孫元化,也知曉你看重兄弟情義。但你可曾想過國家大義?你身負研究院和郵政司之重任,豈能因一己私情而置國家大事於不顧?”
“你且退下去吧!務必將你的本職工作做好,至於那登萊之地的戰事,朕心中已然有了全盤的謀劃和安排,其中涉及到的人員調配等事宜,朕自然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妥善處置。”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地說道。
猶自跪在地上的張好古聽到這話後,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但他不敢違抗聖意,隻能低聲應道:“遵旨……”隨後便被一旁的值班太監強行拖拽了起來。
隻見張好古滿臉無奈之色,他就像一個失去了靈魂的木偶一般,任由兩名身強力壯的太監一左一右地夾在中間,步履蹣跚、失魂落魄地緩緩走出了宮殿。
站在殿外等候多時的黃祥和吳大寶看到這一幕,皆是心頭一驚。然而他們深知此時不是多言的時候,於是兩人連忙迎上前去。黃祥默默地將韁繩遞到吳大寶手裏,然後小心翼翼地攙扶起張好古,一同朝著張府的方向慢慢走去。一路上,三人都沉默不語,氣氛顯得異常壓抑和沉重。
走了許久,直到天黑之時,三人才迴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