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時候,張好古經過一番忙碌,終於將那些需要送出去的禮品都精心安排妥當了。此時的他,如釋重負般長舒一口氣,整個人也隨之清閑了下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毅然決然地決定給自己放一個長長的假期,讓緊繃已久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舒緩,以便能好好地放鬆一下身心。畢竟,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對於他而言,實在是充滿了太多的疲憊與壓力。


    就這樣,張好古毫不猶豫地讓自己徹徹底底地進入到了休息模式之中。他每日或漫步於青山綠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或慵懶地躺在搖椅之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任思緒自由飄蕩。


    當他偶爾靜下心來,迴想起這一年所親身經曆過的種種事情時,心中不禁湧8起萬千感慨。遙想當初,初入官場之時的他尚還懵懵懂懂、一無所知,宛如一張白紙。而如今,經過無數次的摸爬滾打以及歲月的磨礪,他已逐漸適應並且成功融入了這個龐大且複雜的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態環境當中。


    這一路走來,其間的酸甜苦辣滋味兒,恐怕也唯有他自己才能最為深切地體會和知曉。無論是麵對權貴的刁難打壓,還是應對各種棘手的政務難題,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然而,即便如此,他卻從未有過半分退縮之意。相反,正是憑借著自身過人的智慧以及不懈的堅持和努力,才得以一步步堅實地走到了今日這般地位。


    春節剛過沒多久,大年初一,依照多年以來形成的規矩和傳統,朝廷中的所有大臣們無一例外都得前往皇宮,恭恭敬敬地給皇上拜賀新年。這項活動可絕非等閑之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操作起來異常繁瑣複雜。


    早在入宮之前,大臣們就得著手精心籌備一係列事宜。首先要仔細挑選得體的朝服,確保服飾整潔莊重;然後還需將自己的儀容儀表整理妥當,以展現出最為精神煥發的一麵。待這些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後,他們便會依次有序地進入宮廷。


    一踏入宮門,大臣們就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威嚴與秩序的世界之中。從進門時的行禮,到沿著指定路線緩緩前行,每一步都必須謹小慎微,遵循嚴格的禮儀規範。等到終於來到禦前,大臣們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紛紛跪地叩頭,高聲向皇上致以最誠摯的新春祝福,並表達對國家繁榮昌盛、皇上龍體安康的殷切期望。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繁雜的禮節動作,如三跪九叩、山唿萬歲等,每個環節都要求精準無誤,稍有差池便可能犯下大不敬之罪。


    就這樣,整個拜年的流程緩慢而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大臣們在宮殿之間穿梭往返,不斷重複著相同的禮節和話語。不知不覺間,整整一天的時間悄然流逝,但好在全程並未出現什麽重大失誤或意外狀況,一切進展得相對較為順利。


    當最後完成拜年儀式後,大家緊繃的心弦總算稍稍放鬆了一些。而此時,皇帝早已下令設宴,用一場規模宏大、奢華無比的盛宴來犒賞諸位辛勤的臣子。宴會廳內金碧輝煌,珍饈美饌琳琅滿目,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大臣們一邊品嚐著美味佳肴,一邊相互交流寒暄,共同分享著新春的喜悅之情。這場宴會不僅是對大臣們一年來辛苦付出的肯定與迴報,同時也象征著君臣一心,共創太平盛世的美好願景。


    而在隨後的日子裏,張好古絕大多數時間皆會到那座名為青園的地方,靜靜消磨時光。此地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潺潺溪流環繞其間,宛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般清幽寧靜的環境,無疑是修身養性的絕佳之所。


    平素裏,他常常獨自一人靜坐在寬敞明亮的書房之中,手捧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典籍,沉浸於知識的海洋,如饑似渴地汲取其中的智慧精華。時而眉頭緊蹙,思索書中深奧之理;時而麵露微笑,為領悟到新的觀點而欣喜不已。


    除了埋首書卷,張好古亦會親力親為地前往菜園子勞作。他頭戴鬥笠,身著粗布麻衣,手持鋤頭和水桶,宛如一個樸實的農夫。在那片綠意盎然的菜地裏,他仔細地嗬護著每一株蔬菜瓜果,輕柔地為它們除去雜草,精心地澆灌清水,施予適量的肥料。看著那些幼苗逐漸茁壯成長,結出累累碩果,他的心中滿溢著豐收的喜悅,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樂此不疲。


    在此期間,這座寧靜的青園自然也吸引來了眾多訪客。他們或慕名而來,渴望一睹這位雅士的風采;或心懷敬意,期望能與他切磋學問、交流思想。麵對這些絡繹不絕的來訪者,張好古都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熱情與好客。他總是麵帶微笑,親自出門相迎,將客人引入客廳,奉上香茗鮮果,然後與之圍坐一堂,暢所欲言。無論是談論天下大勢的風雲變幻,還是分享為官從政的心路曆程,張好古都能侃侃而談,言辭懇切,見解獨到,令來訪之人無不深感敬佩,受益匪淺。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還沒持續多久就被打破了。最初,一封來自張龍的信件傳到了這裏。信中的內容提到登萊一帶局勢不太安寧,似乎有戰事正在興起。然而,當時的張好古並沒有對此給予太多關注,畢竟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偶爾出現一些劫匪攔路、強盜入室搶劫之類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於是,逐漸放鬆警惕的他,依舊過著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心裏想著這種事情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登萊地區的傳聞越來越多,而且風聲也變得愈發緊張起來。有人私下議論紛紛,聲稱登萊那邊竟然有東江遼兵的舊部造反作亂!直到這一刻,張好古才猛然驚覺,心中暗叫不好。他突然迴憶起曆史上著名的吳橋兵變好像正是發生在冬季的時候。可是由於身處這個時代,消息傳遞十分不暢,他始終無法獲取到準確而詳盡的情報來證實自己的猜測。此刻的張好古心急如焚,但又無可奈何,隻能焦急地等待著更多可靠的消息傳來。


    正月初十那一天,人們翹首以盼,終於等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確切消息——登州城已然淪陷!據聞,當時戰況慘烈至極,孫元化將軍寧死不屈,拔劍自刎,但卻未能成功,最終不幸被孔有德所俘虜。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參議宋光蘭、王徵以及眾多府縣的主官們。


    得知這個消息後,張好古如坐針氈,再也無法保持平靜。他心急如焚地直奔老師家中,想要從老師那裏獲取更多關於此事的信息和應對之策。然而,當他趕到時,師母卻告訴他說老師這幾日一直在內閣忙碌辦公,未曾歸家。


    張好古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掉轉馬頭,快馬加鞭地趕往內閣。一路上,他的心如同被火灼燒一般焦急難耐。經過一番奔波,他終於來到了內閣,並在這裏如願見到了徐光啟大人。


    徐光啟一看到張好古匆忙趕來的身影,便已心知肚明他此番前來所為何事。於是,他二話不說,領著張好古走向自己的休息室,以便能更私密地交談。


    剛進入休息室,張好古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師父,大師兄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啊?”他的聲音因為緊張而略微顫抖著。


    徐光啟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緩緩迴答道:“確有其事,你師兄不幸被賊寇所俘。唉……實在是沒有想到啊,你師兄原本心存仁慈,一念之間的決定,竟然釀成如此巨大的災禍。如今,整個登萊地區已經亂作一團,猶如一鍋沸騰的熱粥。實際上,孔部叛亂之事早已有情報送達朝廷,但朝廷擔心引發更大的混亂,所以一直封鎖著消息。”


    朝廷最初認為,區區八百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掀起太大的風浪。因此,朝廷派遣山東巡撫餘大成與你的師兄一同前往平定叛亂,相信憑借他們兩人之力必定能夠迅速剿滅這股賊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東地區的兵力竟然如此孱弱,以至於這股賊人連戰連勝,接連攻克多座城池。


    麵對這樣的局勢,餘大成和你的師兄無奈之下決定采取招安策略來平息這場動亂。豈料那賊人狡詐無比,表麵上假意應允招安,背地裏卻暗中策劃謀反之事。更為可惡的是,這賊人聲稱隻因你的師兄曾經對他有過恩情,所以即便要投降,也隻會選擇向你的師兄一人投誠。


    當眾人抵達登州城下時,情況變得愈發複雜起來。原來,這賊人與張濤的部下早有勾結,而他們皆是毛文龍的舊部,且皆來自於遼東之地。瞬間,張濤所率領的大部分士兵紛紛被孔賊收買,臨陣倒戈,轉而攻擊張可大統領的大批浙江籍士兵。一時間,戰場上風雲突變,原本占據優勢的官軍陷入被動局麵。


    最終,張可大和張濤二人望著身後那支已然殘破不堪的殘餘部隊,無奈地長歎一聲,隻得率領著他們匆匆忙忙地向城中退去。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登州城內卻是暗潮湧動,局勢愈發複雜起來。


    原來,登州城內的耿仲明因其弟弟耿仲裕在東江鎮參與了一場兵變,此事很快便傳到了東江總兵黃龍的耳中。黃龍得知後勃然大怒,當即將耿仲裕判處死罪。不僅如此,他還上書給崇禎皇帝,要求一並追究耿仲明的罪責。


    耿仲明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後,頓時驚怒交加。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親弟弟竟然會犯下如此重罪,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自己還要因此受到牽連。在極度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耿仲明決定鋌而走險,與中軍陳光福等人暗中聯絡遼軍將領,密謀發動叛亂。


    與此同時,遠在城外的孔有德也沒有閑著。他深知此次攻城之戰困難重重,如果不能裏應外合,恐怕很難取得勝利。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孔有德果斷命令張濤所部投降兩百精兵悄悄混入城中,作為內應等待時機。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來到了正月初三的深夜。萬籟俱寂之中,隻見耿仲明等人悄悄地摸到了東門附近。他們相互對視一眼,點了點頭,然後迅速點燃火把,高高舉起,以此作為信號。刹那間,火光衝天而起,照亮了整個夜空。


    一直在城外焦急等候的孔有德見狀,立刻指揮著如潮水般洶湧而至的亂兵向著城門衝殺而去。由於有先前入城的內應等人在城內接應,城門很快就被打開了。孔有德的亂兵們魚貫而入,勢如破竹,登州城瞬間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登州城內的守軍雖然拚死抵抗,但是因為太突然,各自為戰,終究不敵,節節敗退。孔有德等人趁機大肆搶掠,擄獲了大量的兵員、馬匹以及金銀財寶。據統計,他們共俘獲了六千名舊兵、一千名援兵、三千匹馬、餉銀十萬兩,還有紅夷大炮二十餘門以及西洋炮三百門之多。


    然而,這場浩劫所帶來的災難遠遠不止於此。登州城中的總兵張可大眼見城池淪陷,大勢已去,心中悲憤不已。他先是親手斬殺了自己心愛的小妾陳氏,以表對朝廷的忠心,隨後毅然決然地上吊自盡,以身殉國。而東江總兵黃龍一家則更為淒慘,他們遭到了叛軍的瘋狂屠戮,滿門上下無一幸免。


    至於你的那位師兄啊,在那場堪稱慘烈至極、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之中,那可真是勇猛無畏、奮不顧身地與敵人廝殺著!每一次揮劍,都帶著滿腔的怒火和決絕;每一聲怒吼,都仿佛能震碎敵人的心膽。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就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眼看著局勢已經無法挽迴,他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長劍,打算自刎以保全自己的名節。可是,也許是上天還不想讓這位英勇之士如此輕易地離去,又或許是那些賊寇實在太過狡猾殘忍,他竟然沒能成功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失手,也導致了最為悲慘的結局——他終究還是落入了那群喪心病狂、窮兇極惡的賊寇之手,成為了他們的俘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名張好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溪聽水夜半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溪聽水夜半更並收藏學名張好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