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是草民說錯話了,皇上仁善,大人清廉,都是我大明的幸事。”


    汪直弓著身,彎著腰的樣子,完全沒有那種在海上,唿風喚雨的海上老大的模樣。


    可身後跟著一起來的另外幾人,也仿佛司空見慣一樣,並沒有任何的意外。


    “好了!好了!你對皇上,對我大明的忠心,本官是看到了。”


    鄭若曾明白,自己給出來的懲戒,對於汪直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


    "給你們半個月的時間,把是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本官不想在聽到海麵上有海盜出沒,能不能夠辦到?"


    眯著眼睛,看著汪直的鄭若曾,麵無表情的繼續問道。


    俞大猷的戰艦是很厲害,可每一天的巡邏,都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


    海上巡邏,已經持續的時間很久了,是時候讓水軍歇息一下了,不然長久下去,就是再厲害的軍隊,也會因此戰鬥力下滑。


    他明白,裕王在這些水軍身上到底花費了多少銀子。


    損失一個人,都會讓人心疼好久。


    “草民明白,草民迴去之後,就立刻照辦。”


    恭敬的語氣,不打折扣的迴答,讓鄭若曾很是滿意。


    “另外,大明決定開海,選擇了兩個碼頭,一個在天津,一個在鬆江府。”


    鄭若曾說著,就從桌子上拿起了一本厚厚的書籍。


    書籍的封麵上就寫著大明律三個大字。


    “這本書你們拿迴去,好好地研讀,莫要再做出違背大明律的事情出來。”


    大明要開海,是沿海的所有人都盼望著的。


    以前隻是聽說,有許多人認為是朝廷在安撫人心,現在得了真正的消息,汪直的心總算定了下來。


    迴去之後,也好給跟著自己的那些人交代了。


    重要的一點,他也聽得明白,那就是大明需要他們,既然要開海,那麽沿途的航道,就都得給標注出來,可以讓後來者順利通行。


    壞處是海上的生意,不再是很少的一小撮人賺錢了。


    而好處就更加明顯,出門在外,也可以自己給自己一個身份,一個可以不受到外人欺負的身份。


    就像那個佩雷拉一樣,明明一個市惠的商人。


    卻偏要標榜自己是什麽葡萄牙的海軍軍官。


    自己明知道此人在撒謊,卻偏偏還不能夠揭穿。


    就是人家後麵有可以依靠的國家,而自己隻是一個海盜頭子,無根之萍,怎麽和人家鬥?


    自己能夠勝利一百次,可隻要輸掉一次,就一無所有。


    佩雷拉就不同,人家可以一次次地卷土重來。


    而且,沿途的那些小國家,也都很賣佩雷拉的麵子。


    他們這些海盜就不行了。


    除了要繳納一些高昂的費用來維持兩者之間的關係外,還得防備著這些人,突然翻臉不認人,斷了他們的後路。


    許多想法,在汪直的心中快速地閃過。


    雙手接過了那本大明律,小心翼翼地揣進了懷裏。


    “好了,現在你們可以出去看看寧波港的變化了。”


    三言兩語,把重要的侍寢都說完,鄭若曾就下了逐客令,顯得雖然不近人情,可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


    鄭若曾不是寧波府的官員,他來此商議事情,也不過是奉了皇令。


    隻要把事情談妥了,那麽剩下的就是當地官府的任務了。


    而汪直一直以來最想要結交的就是俞大猷。


    可惜的是,從進門開始俞大猷就沒有怎麽說話,更沒有要交談的意思。


    葉宗滿等人圍著轉了好一會,也是三兩句話就冷場。


    “多謝大人指點,草民這就去感受一下,皇恩沐浴下的寧波港。”


    鄭若曾聞言,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


    這個汪直也是一個人才,和曾經宮內的那個太監汪直,雖然身體不同,可名字一樣,如今有了多了一樣很相似的地方。


    那就是恭維皇上的話語,也都差不多。


    難怪此人能夠在朱執嚴防死守的禁海之後,還能夠混得風生水起。


    都是有原因的。


    而很少說話的俞大猷,則是在心裏暗道:學到了,學到了。


    難怪自己一直都是一個小官。


    戰功不少,卻總是得不到上麵的重視。


    也就如今時來運轉,入了皇上的法眼,才混了一個出人頭地。


    不然,就連曾經那些跟隨他,信任他的手下們,生活都快要沒有著落了。


    糧餉從來都是一個大問題。


    他曾經去過大同,見識過更加龐大的戰爭,不是大明的士卒們不勇猛,而是都在餓著肚子,怎麽可能發揮出更大的實力。


    當時他就在想,若是大明的士卒們都吃飽了的話,是不是就沒有外敵這一說了?


    沒成想,這一天還真就變成了現實。


    外敵居然會成為了大明的子民,這找誰說理去?


    曾經騎兵兇威赫赫的蒙古人降了,海上的海盜們也降了,據說遼東那塊地方上,還有一些沒有感受過大明的溫暖的人,一個勁地給送奴隸。


    就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開著戰艦去支援一波。


    從海上也是很近的。


    “人都走了,想什麽呢?這麽入迷?叫你好幾次了,都沒有迴應。”


    鄭若曾上前推了一把俞大猷。


    很是好奇地上下打量了一番。


    隻見其神情漸漸地恢複,不由地問道。


    “沒什麽,隻是感歎這個叫汪直的人,若是在朝堂之中的話,絕對在六部尚書這個位置上。”


    俞大猷也不扭捏,把自己的心裏話,毫不在意地說了出來。


    又不是什麽了不得的隱秘,還需要一點城府來隱藏。


    “這你可就錯了,朝堂上可不止是會阿諛奉承,就一定可以做大官的,還得有能力,那些人啊,謀的就不是事,而是人了。”


    鄭若曾笑著說道。


    這也是曆史上,有許多大臣們,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還很幼稚的事情來。


    就是在謀人的時候,帶出來的副產品。


    嗯!大概就是這麽個意思。


    而往往,讀史書的人,偏偏就喜歡揪著這些副產品不放,還覺得很滑稽,很有意思,卻不知道人家背後到底做了什麽驚人的勾當。


    懂得讀書的人,自然看得不明白。


    不懂的,就是給指明了,也當你是在胡說。


    因為這些人,根本就不去探究,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麽。


    “如此說來,本官能夠做到現在這個位置,身上所有的壓力,都在皇上身上壓著了?”


    俞大猷若有所思,拱手討教地問道。


    “你以為呢?”


    鄭若曾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嘿嘿一笑。


    “努力吧,這個大明盛世,不止你一個人在頂著壓力,朝中也還是有出的朝臣,希望看到這一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