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滶一聽,這好辦。
他就怕自己是一個無用之人,到時候,就成了隨便可以再殺的魚肉。
“謹遵將軍吩咐!”
不自覺地,王滶行了一個如今大明很流行的軍禮。
“嗯!隨本將軍走一趟。”
本來這麽一點小事情是輪不到俞大猷親自跑一趟的。
可在他敏銳地察覺到,語言的重要性之後,也就隻能先下手為強。
至於別人?
那就與他無關了。
除非是皇上,又或者是殿下親自下命令,讓他讓幾個人出來,他才會放手。
“對了,你會讀寫這些國家的文字嗎?”
邊走邊聊。
俞大猷問的東西都很關鍵。
“會的,經常和這些人打交道,若是不會讀寫的話,早就被人騙得啥也不剩了。”
王滶如實迴答。
他們通常都是出海做生意的,不懂的語言和文字,怎麽和人交流?
要說四書五經的話,他不懂得多少。
可這些歪門邪道,對他來說門清。
哪怕是到現在,他都沒有認識到,學會幾門語言的重要性。
“嗯!不錯······”
客廳當中。
鄭若曾和沙勿略的聊天,很是隨意了。
在隻有一方有翻譯的情況下,沒有誰會試著去說一些關乎傳教,關乎開海的事情。
即便是沙勿略願意。
鄭若曾也隻會暫時拖延著。
一壺茶,已經換了兩遍。
兩人分別出門的三次之多。
也怪鄭若曾和俞大猷沒有考慮周全,在大明什麽時候,交談的時候會用到翻譯?
從來沒有過,也就吃了沒有經驗的虧。
很快,外麵就傳來的腳步聲。
佩雷拉在見到俞大猷的時候,可是嚇得不行。
他就是在這個人的手中吃了大虧。
差點整個人都快要蒙主召喚了,再也見不到他的神父大人。
沙勿略給了佩雷拉一個詢問的眼神。
“此人是大明的水軍將軍,叫俞大猷,很能打的那種。”
無損戰敗了他的艦隊,讓他即便是在日本等待沙勿略神父的時候,都想起心裏後怕得不行。
縱橫沿海好幾年,怎麽就突然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殺神?
完全沒有準備啊!
不是說此人的帶領步兵的嗎?
海戰也打得很出色,完全不應該呀!
沙勿略點了點頭。
隨即目光就看向了身材魁梧的俞大猷身上。
一個國家的水軍有多麽的重要,他最清楚不過。
而水軍強大與否,也關係到這個國家是不是很強大,因為這一種軍種很是特殊,不但要花費高昂的錢財,更要有一整套的配套設施做後勤,才能夠縱橫無敵。
緊緊跟隨著俞大猷出來的就是王滶。
見到此人,佩雷拉萬分無奈。
老對手了。
不但在戰鬥方麵,在經商方麵也是如此。
兩人經常為了一點利益,打鬥了好幾場都不分勝負。
不過,在見到此人身上穿著的大明官服,心中就明白,大明應該是對他們這些海盜們,並沒有抱著很大的惡意。
實際上,是他想得太多了。
此時大明沒有清算他們,不過是手中的事情太多,完全顧慮不過來導致的。
不然,哪會有把談判的事情,放在寧波港?
早就開著艦隊打出去了。
堵在葡萄牙人的港口上談判,才是真的談判。
“一直以來,都接到了沙勿略先生的傳信,說是要來我大明一趟,可是要為了我大明遭受到你們葡萄牙商人們劫難的人,做出一些補償?”
見到人來齊了之後。
鄭若曾再次發言。
這一次,他丟掉了自己的溫文爾雅,也丟掉了謙虛這一美德。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對他們謙虛沒有用。
現在是我大明打了勝仗。
是時候要好處了。
可不能被人恭維幾句,就放棄了巨大的利益。
要不然,他就是能夠原諒自己,皇上也會給他好看,更重要的是,裕王的那一關難過啊!
儒家本就被太子和兩位皇子,在私底下批得一無是處。
在昨年的年底,祭祀的時候。
裕王殿下麵對孔子的塑像,還萬分不樂意的。
嘀咕著說:有教無類第一個提出來的是柳下惠,一輩子也隻得了一個坐懷不亂,孔老二也不過是一個竊道者,有什麽好祭祀的。
當時是有人以這個問題,辯論了好長時間呢。
最後,裕王又來了一句:孔夫子在辨經的時候,說不過少正卯,做了官就把人給殺了,這件事情就說明了,解決不了問題,就幹掉提出問題的人,而這一傳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都沒有過時。
這樣的人,做出來的榜樣,後來者學了十足,還有啥好說的?
現在若本殿下不是裕王,父親不是皇帝,是不是也會有人來給本殿下一刀子?
這麽一句話,瞬間就讓在場的人閉嘴不言了。
以後在任何場合,幾乎所有的讀書人,也都不會說三位殿下,不學無術了。
鄭若曾可不想麵對裕王的怒火。
沒見到,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有多老實嗎?
榜樣的力量真的是無窮大的。
佩雷拉的翻譯很及時。
一旁早就做好準備的王滶,也靜靜地聽著,隻要佩雷拉的話語之中有任何歧義,就得立刻指出來。
而佩雷拉由於麵前也有一位懂得他們語言的人存在,在翻譯過去的話語當中,並沒有膽子動手腳。
“賠償是肯定的,遭了劫難的百姓們,我也深感沉痛,務必讓我在澳門建立一所教堂,每日禱告,以祈求這些亡者的原諒。”
沙勿略的話語,很是明確,轉來轉去,就是想要在大明建造一所被官府所承認的教堂。
“原不原諒是已經遭了劫難,死亡了的百姓們的事情,我大明可以送這些劊子手們去見一見這些亡者,是不是很簡單?”
鄭若曾心裏不爽。
不想談賠償?
春秋筆法又不是隻有你們會用,我們讀書人玩剩下的東西,在他麵前用出來,實在是可笑得緊。
既然你們這麽喜歡原諒,喜歡禱告,那用得著那麽麻煩。
還要建教堂?
土地不是財富?
殺了送下去多簡單?
還能省下一點糧食,簡直一石好幾鳥。
鄭若曾的話,不但讓正在翻譯的佩雷拉愣住了,就是王滶也愣住了。
原來這一句話,還可以這樣的反駁迴去?
長見識了。
真的長見識了。
隻有俞大猷撇了撇嘴,心中暗道:朱載坖論語裏的話,把佛祖換成了大明遭了劫難死去的亡者,可真有你的,讀書人的嘴皮子就是利索。
若是他來迴答的話,絕對沒有這麽巧妙。
‘怎麽了?這句話很難翻譯?還是又有問題?’
沙勿略的眼神之中,再次詢問了過來。
佩雷拉左右為難。
之前就已經提醒過沙勿略先生,不要玩弄話術,也不要激怒大明的官員,現在好了。
他是要一字不落地翻譯過去?
還是說得委婉一點?
好糾結啊!
他就怕自己是一個無用之人,到時候,就成了隨便可以再殺的魚肉。
“謹遵將軍吩咐!”
不自覺地,王滶行了一個如今大明很流行的軍禮。
“嗯!隨本將軍走一趟。”
本來這麽一點小事情是輪不到俞大猷親自跑一趟的。
可在他敏銳地察覺到,語言的重要性之後,也就隻能先下手為強。
至於別人?
那就與他無關了。
除非是皇上,又或者是殿下親自下命令,讓他讓幾個人出來,他才會放手。
“對了,你會讀寫這些國家的文字嗎?”
邊走邊聊。
俞大猷問的東西都很關鍵。
“會的,經常和這些人打交道,若是不會讀寫的話,早就被人騙得啥也不剩了。”
王滶如實迴答。
他們通常都是出海做生意的,不懂的語言和文字,怎麽和人交流?
要說四書五經的話,他不懂得多少。
可這些歪門邪道,對他來說門清。
哪怕是到現在,他都沒有認識到,學會幾門語言的重要性。
“嗯!不錯······”
客廳當中。
鄭若曾和沙勿略的聊天,很是隨意了。
在隻有一方有翻譯的情況下,沒有誰會試著去說一些關乎傳教,關乎開海的事情。
即便是沙勿略願意。
鄭若曾也隻會暫時拖延著。
一壺茶,已經換了兩遍。
兩人分別出門的三次之多。
也怪鄭若曾和俞大猷沒有考慮周全,在大明什麽時候,交談的時候會用到翻譯?
從來沒有過,也就吃了沒有經驗的虧。
很快,外麵就傳來的腳步聲。
佩雷拉在見到俞大猷的時候,可是嚇得不行。
他就是在這個人的手中吃了大虧。
差點整個人都快要蒙主召喚了,再也見不到他的神父大人。
沙勿略給了佩雷拉一個詢問的眼神。
“此人是大明的水軍將軍,叫俞大猷,很能打的那種。”
無損戰敗了他的艦隊,讓他即便是在日本等待沙勿略神父的時候,都想起心裏後怕得不行。
縱橫沿海好幾年,怎麽就突然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殺神?
完全沒有準備啊!
不是說此人的帶領步兵的嗎?
海戰也打得很出色,完全不應該呀!
沙勿略點了點頭。
隨即目光就看向了身材魁梧的俞大猷身上。
一個國家的水軍有多麽的重要,他最清楚不過。
而水軍強大與否,也關係到這個國家是不是很強大,因為這一種軍種很是特殊,不但要花費高昂的錢財,更要有一整套的配套設施做後勤,才能夠縱橫無敵。
緊緊跟隨著俞大猷出來的就是王滶。
見到此人,佩雷拉萬分無奈。
老對手了。
不但在戰鬥方麵,在經商方麵也是如此。
兩人經常為了一點利益,打鬥了好幾場都不分勝負。
不過,在見到此人身上穿著的大明官服,心中就明白,大明應該是對他們這些海盜們,並沒有抱著很大的惡意。
實際上,是他想得太多了。
此時大明沒有清算他們,不過是手中的事情太多,完全顧慮不過來導致的。
不然,哪會有把談判的事情,放在寧波港?
早就開著艦隊打出去了。
堵在葡萄牙人的港口上談判,才是真的談判。
“一直以來,都接到了沙勿略先生的傳信,說是要來我大明一趟,可是要為了我大明遭受到你們葡萄牙商人們劫難的人,做出一些補償?”
見到人來齊了之後。
鄭若曾再次發言。
這一次,他丟掉了自己的溫文爾雅,也丟掉了謙虛這一美德。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對他們謙虛沒有用。
現在是我大明打了勝仗。
是時候要好處了。
可不能被人恭維幾句,就放棄了巨大的利益。
要不然,他就是能夠原諒自己,皇上也會給他好看,更重要的是,裕王的那一關難過啊!
儒家本就被太子和兩位皇子,在私底下批得一無是處。
在昨年的年底,祭祀的時候。
裕王殿下麵對孔子的塑像,還萬分不樂意的。
嘀咕著說:有教無類第一個提出來的是柳下惠,一輩子也隻得了一個坐懷不亂,孔老二也不過是一個竊道者,有什麽好祭祀的。
當時是有人以這個問題,辯論了好長時間呢。
最後,裕王又來了一句:孔夫子在辨經的時候,說不過少正卯,做了官就把人給殺了,這件事情就說明了,解決不了問題,就幹掉提出問題的人,而這一傳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都沒有過時。
這樣的人,做出來的榜樣,後來者學了十足,還有啥好說的?
現在若本殿下不是裕王,父親不是皇帝,是不是也會有人來給本殿下一刀子?
這麽一句話,瞬間就讓在場的人閉嘴不言了。
以後在任何場合,幾乎所有的讀書人,也都不會說三位殿下,不學無術了。
鄭若曾可不想麵對裕王的怒火。
沒見到,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有多老實嗎?
榜樣的力量真的是無窮大的。
佩雷拉的翻譯很及時。
一旁早就做好準備的王滶,也靜靜地聽著,隻要佩雷拉的話語之中有任何歧義,就得立刻指出來。
而佩雷拉由於麵前也有一位懂得他們語言的人存在,在翻譯過去的話語當中,並沒有膽子動手腳。
“賠償是肯定的,遭了劫難的百姓們,我也深感沉痛,務必讓我在澳門建立一所教堂,每日禱告,以祈求這些亡者的原諒。”
沙勿略的話語,很是明確,轉來轉去,就是想要在大明建造一所被官府所承認的教堂。
“原不原諒是已經遭了劫難,死亡了的百姓們的事情,我大明可以送這些劊子手們去見一見這些亡者,是不是很簡單?”
鄭若曾心裏不爽。
不想談賠償?
春秋筆法又不是隻有你們會用,我們讀書人玩剩下的東西,在他麵前用出來,實在是可笑得緊。
既然你們這麽喜歡原諒,喜歡禱告,那用得著那麽麻煩。
還要建教堂?
土地不是財富?
殺了送下去多簡單?
還能省下一點糧食,簡直一石好幾鳥。
鄭若曾的話,不但讓正在翻譯的佩雷拉愣住了,就是王滶也愣住了。
原來這一句話,還可以這樣的反駁迴去?
長見識了。
真的長見識了。
隻有俞大猷撇了撇嘴,心中暗道:朱載坖論語裏的話,把佛祖換成了大明遭了劫難死去的亡者,可真有你的,讀書人的嘴皮子就是利索。
若是他來迴答的話,絕對沒有這麽巧妙。
‘怎麽了?這句話很難翻譯?還是又有問題?’
沙勿略的眼神之中,再次詢問了過來。
佩雷拉左右為難。
之前就已經提醒過沙勿略先生,不要玩弄話術,也不要激怒大明的官員,現在好了。
他是要一字不落地翻譯過去?
還是說得委婉一點?
好糾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