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天命所歸啊!”
離著駐地不遠處的一處小樓內。
大理寺卿方鈍在聽完李邦珍的敘述之後,莫名地歎息道。
當年,太祖洪武大帝在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收取孔家的稅收,現在倒好,皇上用儒家的禮儀,拿到了自己的權利。
然後迴過頭來,又剝掉了一層孔家的銅臭味。
還使得孔家人不敢怎麽吱聲。
“你還不知道嗎?皇上的手段,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明明人在紹興府,卻可以讓朝堂翻天覆地,隻要孔家鬧騰得厲害了。
天下的讀書人也跟著起哄,勢必要一個說法的時候。
皇上隻需要來一句,小兒玩鬧之舉,何必當真,就可以輕鬆地揭過。”
自認為看透了一切的刑部尚書蘇祐,搖頭晃腦的地說道。
方鈍瞟了一眼蘇祐。
既沒有反駁,也沒有點頭同意。
隻對著李邦珍吩咐道:“咱們是官,講道理的,這件事一定要做好,最關鍵的事情就是,不能落人把柄,一定要按照大明律來走。”
兩個一定。
定下了從孔家開始的稅收製度。
王爺們的稅收,反而現在是最好收取的。
太子和兩位皇子的產業,都在主動繳稅,誰敢跳出來找事?
“是,大人,本官必定嚴格按照大明律來辦。”
李邦珍保證道。
“那就好,裕王的論語中曾說,律法是道德的最後底線,咱們也是不想讓孔家,失去了道德不是?”
大理寺卿方鈍的話,讓李邦珍眼前一亮。
怪不得說,人家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呢?
說的話,就是不一樣。
嚴格執行了大明律,讓你多出了銀子,你還得一副感激涕零地記著人家的好。
就是皇上聽了,都得讚賞一句,方愛卿真乃大明的忠臣也。
“下去辦事吧!”
很快。
孔家的事情,就通過了報紙,傳揚到了整個天下。
事無巨細的那種。
“原來,我也是和孔家一個身份地位的貴族啊!”
“可不是,往前數,誰家的祖上沒有闊過,不然那也留不下後代不是?”
“哈哈!俺也喜歡裕王殿下這句話,知己啊!知己。”
“嗬嗬!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還知己,要我說,裕王殿下的知己是在下,你一個不讀書的,還是多學兩年再來理論吧!”
“······”
對於血脈傳承是否高貴這樣的話頭。
上到朝臣,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不眠不休地討論許久。
就這一句話,讓不知道多少本來見到別人還很自卑的人,都挺起了胸膛。
自己隻是窮了一點罷了。
可不是咱們的血脈不夠高貴。
拋去外在的種種,誰又比誰高尚多少?
也有偷雞摸狗的,心中也升起了悔恨,自己的這些犯法的行為,是真的給自己的祖宗們丟臉了。
原以為自己窮,是自家祖上就開始窮。
誰知道,草率了。
自己窮隻是因為自己沒有本事罷了。
從今天開始,就把偷雞摸狗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麵,就不信自己混不出個人樣。
至於那些真的壞的人。
那就沒有辦法了。
缺少了敬畏之心,有多大,多了不起的祖宗,都不好使。
當然,更多的則是,朱載坖論語,已經快要賣得脫銷了。
在朱載圳兩個兄弟們還不知道的情況下,收入頗豐。
裕王府。
進入秋末的時候,一早一晚已經漸漸地冷了下來。
穿著單衣的朱載坖,唉聲歎氣地看著外麵傳來的消息。
“也不知道哪個渾蛋,把我說過的話,都記了下來,被讓我找出此人是誰,什麽話都敢印刷出來?”
其實,朱載坖不是查不到。
許多次,查到最後,目標都進了皇宮。
這個就沒法繼續深入地查了。
反正不是多大事情。
而能夠記錄他言行的,除了錦衣衛,朱載坖也想不出來還會有誰。
隻是這一次,朱載坖冤枉了錦衣衛。
他沒想過,自己的兩兄弟,會是背後搞事的能手。
滕祥不自覺地渾身抖了一下。
他也記錄過裕王的這些話,可從來都是自己欣賞,卻沒有想過,用這個來賺錢。
心中還暗自嘀咕:是不是有人偷看了他的日記?然後別人賺錢,自己背黑鍋?
“要不要讓陸繹,發動人手再查一遍?”
滕祥其實是不想繼續查下去的,萬一最後查出來,問題出在他的身上,可就麻煩大了。
“算了,本殿下隻是心疼被別人賺了銀子,你也知道,現在正是用錢的時候,開源節流都得來,能夠多賺一點,是一點。”
氣憤過後的朱載坖,也恢複了理智。
知道這件事,完全沒有辦法禁止。
而且人是很奇怪的,越是禁止什麽,什麽就越是禁止不住。
隻要有利可圖。
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反正又不是殺人的買賣,也就隨他去了。
“殿下,胡宗憲已經來京師了。”
聽到裕王不在追究市麵上流通的朱載坖論語,滕祥也鬆了一口氣,決定迴去之後,就把日記藏得好好的。
“請他過來吧,順便讓兵部,把那些工作都交接一下。”
監國弄成這個樣子,朱載坖真的很心累。
他大哥在的時候,還會到處亂跑,趕場子的吃席呢。
輪到他了,一起都變了。
已經許久都沒有去釣魚了。
也不知道,河裏的魚,是不是都被別人給釣完了。
不大一會。
裕王府內就來了不少兵部的人。
滕祥領著胡宗憲進來的時候,胡宗憲都差點以為進了軍營了。
“胡大人,這邊請。”
在見到裕王之前,胡宗憲無論怎麽猜測,都覺得殿下英明神武,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
可在見麵之後,這種想法就沒有了。
真正地應了那麽一句話。
見麵不如聞名,聞名不如不見。
一個小孩子,躺在搖椅上,身旁的侍女忙活得不行。
有搖椅子的,也有剝瓜子的。
還有隨時伺候著喝水,喝果汁的。
周圍不遠處的空地上,還擺著一張很長的桌子,周圍圍滿了人,不斷地埋頭幹活。
不時地上來請教幾句。
幹活的都是別人,和裕王殿下似乎沒有半點關係。
“殿下,胡宗憲胡大人到了。”
朱載坖睜眼看去。
一個蓄著胡子的中年人模樣,看多了這種打扮,一眼就分辨出,此人最多三十多一點。
“胡大人來了,請坐。”
示意人搬來了一張椅子。
“聽說,胡大人在家鄉為父母守孝期間,還刻苦攻讀《大學衍義》、《武經七書》等書,學識大為長進,可有此事?”
一來就問起了自己的學問。
胡宗憲承認自己對裕王殿下的要求苛刻了。
比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人,可是強出了太多。
離著駐地不遠處的一處小樓內。
大理寺卿方鈍在聽完李邦珍的敘述之後,莫名地歎息道。
當年,太祖洪武大帝在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收取孔家的稅收,現在倒好,皇上用儒家的禮儀,拿到了自己的權利。
然後迴過頭來,又剝掉了一層孔家的銅臭味。
還使得孔家人不敢怎麽吱聲。
“你還不知道嗎?皇上的手段,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明明人在紹興府,卻可以讓朝堂翻天覆地,隻要孔家鬧騰得厲害了。
天下的讀書人也跟著起哄,勢必要一個說法的時候。
皇上隻需要來一句,小兒玩鬧之舉,何必當真,就可以輕鬆地揭過。”
自認為看透了一切的刑部尚書蘇祐,搖頭晃腦的地說道。
方鈍瞟了一眼蘇祐。
既沒有反駁,也沒有點頭同意。
隻對著李邦珍吩咐道:“咱們是官,講道理的,這件事一定要做好,最關鍵的事情就是,不能落人把柄,一定要按照大明律來走。”
兩個一定。
定下了從孔家開始的稅收製度。
王爺們的稅收,反而現在是最好收取的。
太子和兩位皇子的產業,都在主動繳稅,誰敢跳出來找事?
“是,大人,本官必定嚴格按照大明律來辦。”
李邦珍保證道。
“那就好,裕王的論語中曾說,律法是道德的最後底線,咱們也是不想讓孔家,失去了道德不是?”
大理寺卿方鈍的話,讓李邦珍眼前一亮。
怪不得說,人家能做到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呢?
說的話,就是不一樣。
嚴格執行了大明律,讓你多出了銀子,你還得一副感激涕零地記著人家的好。
就是皇上聽了,都得讚賞一句,方愛卿真乃大明的忠臣也。
“下去辦事吧!”
很快。
孔家的事情,就通過了報紙,傳揚到了整個天下。
事無巨細的那種。
“原來,我也是和孔家一個身份地位的貴族啊!”
“可不是,往前數,誰家的祖上沒有闊過,不然那也留不下後代不是?”
“哈哈!俺也喜歡裕王殿下這句話,知己啊!知己。”
“嗬嗬!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還知己,要我說,裕王殿下的知己是在下,你一個不讀書的,還是多學兩年再來理論吧!”
“······”
對於血脈傳承是否高貴這樣的話頭。
上到朝臣,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不眠不休地討論許久。
就這一句話,讓不知道多少本來見到別人還很自卑的人,都挺起了胸膛。
自己隻是窮了一點罷了。
可不是咱們的血脈不夠高貴。
拋去外在的種種,誰又比誰高尚多少?
也有偷雞摸狗的,心中也升起了悔恨,自己的這些犯法的行為,是真的給自己的祖宗們丟臉了。
原以為自己窮,是自家祖上就開始窮。
誰知道,草率了。
自己窮隻是因為自己沒有本事罷了。
從今天開始,就把偷雞摸狗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麵,就不信自己混不出個人樣。
至於那些真的壞的人。
那就沒有辦法了。
缺少了敬畏之心,有多大,多了不起的祖宗,都不好使。
當然,更多的則是,朱載坖論語,已經快要賣得脫銷了。
在朱載圳兩個兄弟們還不知道的情況下,收入頗豐。
裕王府。
進入秋末的時候,一早一晚已經漸漸地冷了下來。
穿著單衣的朱載坖,唉聲歎氣地看著外麵傳來的消息。
“也不知道哪個渾蛋,把我說過的話,都記了下來,被讓我找出此人是誰,什麽話都敢印刷出來?”
其實,朱載坖不是查不到。
許多次,查到最後,目標都進了皇宮。
這個就沒法繼續深入地查了。
反正不是多大事情。
而能夠記錄他言行的,除了錦衣衛,朱載坖也想不出來還會有誰。
隻是這一次,朱載坖冤枉了錦衣衛。
他沒想過,自己的兩兄弟,會是背後搞事的能手。
滕祥不自覺地渾身抖了一下。
他也記錄過裕王的這些話,可從來都是自己欣賞,卻沒有想過,用這個來賺錢。
心中還暗自嘀咕:是不是有人偷看了他的日記?然後別人賺錢,自己背黑鍋?
“要不要讓陸繹,發動人手再查一遍?”
滕祥其實是不想繼續查下去的,萬一最後查出來,問題出在他的身上,可就麻煩大了。
“算了,本殿下隻是心疼被別人賺了銀子,你也知道,現在正是用錢的時候,開源節流都得來,能夠多賺一點,是一點。”
氣憤過後的朱載坖,也恢複了理智。
知道這件事,完全沒有辦法禁止。
而且人是很奇怪的,越是禁止什麽,什麽就越是禁止不住。
隻要有利可圖。
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反正又不是殺人的買賣,也就隨他去了。
“殿下,胡宗憲已經來京師了。”
聽到裕王不在追究市麵上流通的朱載坖論語,滕祥也鬆了一口氣,決定迴去之後,就把日記藏得好好的。
“請他過來吧,順便讓兵部,把那些工作都交接一下。”
監國弄成這個樣子,朱載坖真的很心累。
他大哥在的時候,還會到處亂跑,趕場子的吃席呢。
輪到他了,一起都變了。
已經許久都沒有去釣魚了。
也不知道,河裏的魚,是不是都被別人給釣完了。
不大一會。
裕王府內就來了不少兵部的人。
滕祥領著胡宗憲進來的時候,胡宗憲都差點以為進了軍營了。
“胡大人,這邊請。”
在見到裕王之前,胡宗憲無論怎麽猜測,都覺得殿下英明神武,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
可在見麵之後,這種想法就沒有了。
真正地應了那麽一句話。
見麵不如聞名,聞名不如不見。
一個小孩子,躺在搖椅上,身旁的侍女忙活得不行。
有搖椅子的,也有剝瓜子的。
還有隨時伺候著喝水,喝果汁的。
周圍不遠處的空地上,還擺著一張很長的桌子,周圍圍滿了人,不斷地埋頭幹活。
不時地上來請教幾句。
幹活的都是別人,和裕王殿下似乎沒有半點關係。
“殿下,胡宗憲胡大人到了。”
朱載坖睜眼看去。
一個蓄著胡子的中年人模樣,看多了這種打扮,一眼就分辨出,此人最多三十多一點。
“胡大人來了,請坐。”
示意人搬來了一張椅子。
“聽說,胡大人在家鄉為父母守孝期間,還刻苦攻讀《大學衍義》、《武經七書》等書,學識大為長進,可有此事?”
一來就問起了自己的學問。
胡宗憲承認自己對裕王殿下的要求苛刻了。
比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人,可是強出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