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弟的自傲。


    朱載坖並沒有多說什麽,實際上他連做生意,都不怎麽靠譜,之所以讓人覺得厲害,不過是占據了先手而已。


    任何一種新的商品問世,都會引領潮流,並攫取巨大的利益。


    等到別人也有了想通的商品,而自己還沒有更新換代的時候,就是利潤大幅度下降的時候。


    所以,在有錢之後,朱載坖正把大部分利潤都投入到研當中去。


    以此來時刻占據著先手優勢。


    “若是這麽說的話,父皇是真的不想待在京師了,我就知道,出去玩了一趟的人,是不會老老實實地一直待在皇宮裏的。”


    朱載坖喃喃自語道。


    嘉靖抓住任何機會,想要跑路的行為,讓朱載坖很是羨慕。


    他也想要滿天下地到處跑。


    可惜的是,自己還太小,根本就不被允許。


    除非,除非是父皇下了詔書。


    想到了這裏,朱載坖的眼珠子就很不老實了。


    “二哥,你在嘀咕什麽呢?”


    本來微微仰著腦袋,等待著自己好二哥,給他誇獎朱載圳,等了好一會,眼角的餘光,隻看到二哥的嘴唇,微微動了一下。


    並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不由地問道。


    “呃!沒什麽,你分析得不錯,父皇這次前去平叛,絕對會馬到成功。”


    心中打著小主意的朱載坖,隨口地敷衍道。


    “哈哈哈!我這就去進宮,給大哥也說一下,讓他不要去擔心父皇,一切都很安全。”


    得意的朱載圳,大笑著說道。


    “你可真是好三弟,快去吧,估計大哥已經在宮內等急了。”


    目光閃動的朱載坖,鼓勵道。


    自己能夠想到的東西,不知道,太子想不想得到?


    送走了亟不可待的三弟,朱載坖就開始等待消息了。


    同一時間。


    迴到了文淵閣的內閣首輔嚴嵩。


    一杯茶都還沒有喝上幾口,吏部尚書就找上門來了,隨同而來的還有兵部尚書劉天和。


    “嚴閣老,明明南邊並沒有什麽真正的叛亂,你為何還要同意皇上禦駕親征?”


    對於熊浹的怒聲詢問,嚴嵩目光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劉天和。


    消息肯定是從兵部傳出去的。


    “熊尚書既然心知肚明,又何必來找本閣老來理論呢?”


    嚴嵩也不再隱瞞。


    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就當作不知道整件事情的經過,陪著皇上演了一出戲罷了。


    不過,南邊卻是過來了不少的百姓來討生活。


    壁壘打破了,消息也就傳出去了。


    還越傳越是邪性。


    說什麽北邊,遍地是金銀,隻等著有福人。


    每一個生活艱難的人,都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有福人,於是拖家帶口的北遷,也就成了風潮。


    為此,在那邊正在建造育嬰堂的諸位娘娘們,也不得已把募捐出來的銀子,挪用出來一部分,暫時緩解一下,因為大量湧入百姓們的生計問題。


    皇上去了,不一定要打仗,隻要人在,就能夠安定一方百姓。


    比他們給各地的官員們,下公文,強多了。


    熊浹哆嗦著嘴,顫抖著手指,指著嚴嵩,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知道了真實的消息之後,他確實憤怒得很,可現在被嚴嵩質問之後,也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此次皇上去南邊,不像當年去大同那樣危險。


    為了推行變法,皇上也需要更大的威望。


    軍功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大明能夠打仗的地方,幾乎沒有了。


    那麽曾銑和俞大猷他們所麵對的,就是最後的戰役。


    安全,且輕鬆。


    皇上去了南邊,比一直待在,讓八百裏加急來傳送消息,也更加的有用得多。


    “再說,皇上也是在鍛煉太子的治政能力,你也知道,皇上一開始就不是當做皇帝來培養的,突然登基,到底麵臨著多大的壓力?


    自己難受多年,總不能讓太子也跟著受罪吧?”


    嚴嵩的振振有詞,讓熊浹啞口無言。


    仔細一想,全是道理。


    可也都是歪理,哪朝哪代的皇帝,是可以隨便出京的?


    當真不怕社稷不穩?


    “熊尚書,迴去好好想想吧,如今大明變了,許多東西已經不能以常理來看待了。”


    嚴嵩歎息一聲,若不是自己的兒子,經常給他來信,探討一些關於大明的未來。


    他還真的不過一定,能夠跟得上皇上的腳步。


    上一個拖了後腿的內閣首輔夏言,已經自己請辭了。


    他可不想成為下一個夏言。


    熊浹也跟著歎息一聲,他已經老了,做任何事情都已經力不從心了,或許皇上還留著他,就是因為他兢兢業業,而不再是他的能力了。


    京師周圍,連同已經變法的地方,都已經走上了正軌。


    皇帝已經不需要一直坐在紫禁城內批閱奏章了。


    走向南邊,或者走向民間。


    就成了一種趨勢。


    熊浹轉身離開了文淵閣,他要去做最後一班崗,等到皇上再次迴來之後,也就是他養老致仕的時候。


    劉天和也要跟著離開的時候,卻被嚴嵩叫住了。


    “嚴閣老。”


    訕訕一笑的劉天和,滿臉的尷尬。


    嚴嵩不客氣地問道:“是不是覺得,就你一個人聰明?”


    其他衙門的人,都隻是勸說了皇上一下,就不默認了皇上的南征,其中所蘊含的默契可以說是君臣之間和睦的巔峰。


    剛剛熊浹的詢問和憤怒的態度。


    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在朝中為官,許多時候就要學會演戲,不但演給皇上看,還要演戲給自己的同僚們看。


    能不能坐到那個位置,不但要看能力,也要看戲演得真不真切。


    瞬間,劉天和的臉麵就掛不住了。


    “不要再耍小聰明了,好好地做事,比什麽都強,若不隨時此刻外麵正在用兵,信不信你早就可以被人參一本,退下去了?”


    嚴嵩的連續發問。


    每一句都說在了劉天和的心坎上。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兵部的權利,極度的膨脹,讓劉天和有了一種錯覺。


    仿佛自己已經可以和內閣相提並論了。


    這麽想,也沒有錯。


    錯的地方在於,一個武官,非要和文臣別苗頭,到底是幾個意思?


    “你也迴去吧。”


    嚴嵩揮了揮手。


    在別人看來,內閣首輔的權利是被分解出去了不少,可若是先找皇上的想法來看的話。


    內閣的權利是增加了。


    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不會明了其中真正的東西。


    正如老百姓們一直猜測,皇上耕地,用的是不是金鋤頭一樣離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