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水軍,嘉靖也知道很有用。
問題是,這個兵種和陸軍不一樣,沒有辦法快速地成軍,需要的戰船也很有講究。
目前大明唯一的,最新式的水軍,看著戰鬥力很強,可那些花費若是用在陸軍的身上,嘉靖覺得可以再拉出一個百萬雄師出來。
“現在的軍學院,朕也去過幾次,教授陸戰的很多,水戰的幾乎沒有,這是不成的,若沒有好的將領,就算有了水軍,又怎麽可能打得了勝仗?”
或許是劉天和來了一句舉薦招人才的計劃。
讓嘉靖再次對此人有了看法。
所以在劉天和想要加重水軍權重的事情,就很不爽了。
隻知道擴軍,要你這個兵部尚書有什麽用?
若人數多就管用的話,那麽大明這麽多的人口,怎麽之前被一小撮的蒙古人打得嗷嗷叫?
有的事情,嘉靖不想較真,不是因為他不知道原因。
而是朝堂之中的朝臣們,沆瀣一氣,完全沒有他下手的地方。
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了別人,也糊弄了自己。
劉天和聞言心肝一顫。
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
然而,實際上就是,今日他說什麽都是錯。
而且,嘉靖已經有換一個兵部尚書了想法了,朝堂上,一眼望過去,幾乎都是老家夥。
不弄點年輕的,有朝氣的。
嘉靖怕自己都會因為還沒有老去,心裏都開始遲暮了。
或許,他以前修道的一個原因,也是如此。
經常看到老臣子。
除了鬥智鬥勇之外,還要看著這些人老去的模樣,自己的心裏,多少有些膈應的,想著若是以後自己老了,是不是也是這個樣子?
嚴嵩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劉天和。
眼神都沒有動一下,但心裏已經沒有這個人了。
一次兩次地做出了錯誤決定,曬了幾天的太陽,還是不長記性,就是天王老子來了,都保不住此人的官職了。
乖乖的學工部尚書退下去,還是有點功勞的。
不然······
熊浹沒有多說話,軍隊的事情,他不懂,也不用去瞎摻和,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畢竟,現在的皇上英明神武,完全不需要他一個老東西來多嘴,免得惹人嫌。
“嚴愛卿,今日可是言語很少啊,莫非心中已經有了腹稿?”
訓斥完了,嘉靖看向了嚴嵩,作為內閣首輔,嚴嵩的所作所為真的不錯。
能力有,還很懂他的心思。
就連人家教兒子,都是一把好手。
他得到了消息,嚴世蕃還被請到了裕王府一趟,要知道,他的這個二兒子可是眼光高得很。
平時可沒有見到有誰被請過去坐一坐。
而且後麵做出來的事情,也讓他另眼相待了。
親自去了一趟大同,還帶著一群人去找了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養起了奶牛。
吃得了苦,也拉得下臉麵。
若不是自己最大的一個女兒才剛滿十歲,非得賜婚一個不可。
“迴稟皇上,沿海的問題,實際上就要是要靠沿海的人解決,才是目前速度最快,也最省人力物力的方法。”
被皇帝點名的嚴嵩,立刻說道。
不管對不對,有沒有用,也隻有在一個小範圍之內,試了之後,才能夠看到成效。
嘉靖臉上笑意上來了。
鼓勵似的點多了點頭,意思是嚴閣老說得不錯,還可以多說點,朕聽著呢。
“普查人口,若是陌生人,可以讓當地的官府和百姓們互相監督,這個時間不宜過久,最後還得要多建造一些戰船出來,成立一些能打的水軍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劉天和聽得無語。
這不就是他剛剛說過的建議嗎?
最多就是前麵多了多了一點過度。
“普查人口還是太過浪費人力物力了,不過讓官府和百姓們互相監督,這個想法還算不錯。”
至於多建造戰船,成立水軍。
嘉靖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大明如今最大的造船廠,就在天津。
每一個月的產量才多少?
一年時間都不一定讓水軍上規模,水軍的戰船若是少了,也形成不了威懾力,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常勝不敗。
就會被輕易地戳破。
現如今,大明最缺到的不但是人才,還有時間。
見到,皇上沒有訓斥嚴嵩,劉天和眼中神采就暗淡了下去。
知道自己的仕途,應該已經結束了。
連續兩次錯誤,沒有被立刻下獄,也就現如今的朝廷才能夠做得到,皇上給了他機會,他也不能不識趣地一直賴著不走。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件事,就交給嚴愛卿去辦,需要人手,可以和吏部商量一二。”
事情商量到這裏,剩下的已經隻有執行了。
君臣幾人,又閑聊了一會,才各自散去。
緊接著,嘉靖就叫來了守在門外的陸炳。
“南邊的官員們要換,錦衣衛也要換,你自己做好準備。”
此次高翔被毒害的事件,也給嘉靖提了一個醒,那就是錦衣衛的製度,還有待加強。
原來的那種,混亂的管理體係,已經有點靠不住了。
“是,皇上。”
陸炳沉聲答道。
“你和黃錦兩人,代替朕去看看高忠吧,讓他吃好喝好,萬事都有朕擔著。”
能夠被任命為衛明軍的將軍,高忠在嘉靖心裏的地位,一目了然。
“臣,這就去辦。”
陸炳認真地道。
皇上不曾放棄高忠,往後也就不會放棄他們這些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很快,乾清宮又隻剩了嘉靖孤家寡人一個。
隨意地翻閱了幾篇奏章。
大多都是歌功頌德的,很少有那種大事,要事需要他處理。
隨即起身,再次站到了江山社稷圖麵前。
新的大明地圖,又被人送來了一大塊,拚接上之後,就可以準確地看到山西那一帶的地貌。
對照了一下老地圖。
新地圖看久了,老地圖嘉靖忽然就看不懂了。
“九邊已經軍改過了,可要想控製整個蒙古,對如今的大明來說,還是很難的,水土不服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就是範圍廣袤,隻能徐徐圖之了。”
嘉靖看了好一會,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隨即頭往上抬了一點。
緊緊地盯著遼東那一塊,陷入了沉思。
遼東苦寒。
和蒙古又是不同的地方,而且離著京師更近。
好歹蒙古現在有了牧場,對大明有著一種互補的優勢在裏麵,無論怎麽算,大明都不會吃虧。
那麽遼東的增益,在什麽地方呢?
若無法開源節流,遼東對大明,就是一個隻有支出,沒有任何收益的所在。
問題是,這個兵種和陸軍不一樣,沒有辦法快速地成軍,需要的戰船也很有講究。
目前大明唯一的,最新式的水軍,看著戰鬥力很強,可那些花費若是用在陸軍的身上,嘉靖覺得可以再拉出一個百萬雄師出來。
“現在的軍學院,朕也去過幾次,教授陸戰的很多,水戰的幾乎沒有,這是不成的,若沒有好的將領,就算有了水軍,又怎麽可能打得了勝仗?”
或許是劉天和來了一句舉薦招人才的計劃。
讓嘉靖再次對此人有了看法。
所以在劉天和想要加重水軍權重的事情,就很不爽了。
隻知道擴軍,要你這個兵部尚書有什麽用?
若人數多就管用的話,那麽大明這麽多的人口,怎麽之前被一小撮的蒙古人打得嗷嗷叫?
有的事情,嘉靖不想較真,不是因為他不知道原因。
而是朝堂之中的朝臣們,沆瀣一氣,完全沒有他下手的地方。
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了別人,也糊弄了自己。
劉天和聞言心肝一顫。
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
然而,實際上就是,今日他說什麽都是錯。
而且,嘉靖已經有換一個兵部尚書了想法了,朝堂上,一眼望過去,幾乎都是老家夥。
不弄點年輕的,有朝氣的。
嘉靖怕自己都會因為還沒有老去,心裏都開始遲暮了。
或許,他以前修道的一個原因,也是如此。
經常看到老臣子。
除了鬥智鬥勇之外,還要看著這些人老去的模樣,自己的心裏,多少有些膈應的,想著若是以後自己老了,是不是也是這個樣子?
嚴嵩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劉天和。
眼神都沒有動一下,但心裏已經沒有這個人了。
一次兩次地做出了錯誤決定,曬了幾天的太陽,還是不長記性,就是天王老子來了,都保不住此人的官職了。
乖乖的學工部尚書退下去,還是有點功勞的。
不然······
熊浹沒有多說話,軍隊的事情,他不懂,也不用去瞎摻和,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畢竟,現在的皇上英明神武,完全不需要他一個老東西來多嘴,免得惹人嫌。
“嚴愛卿,今日可是言語很少啊,莫非心中已經有了腹稿?”
訓斥完了,嘉靖看向了嚴嵩,作為內閣首輔,嚴嵩的所作所為真的不錯。
能力有,還很懂他的心思。
就連人家教兒子,都是一把好手。
他得到了消息,嚴世蕃還被請到了裕王府一趟,要知道,他的這個二兒子可是眼光高得很。
平時可沒有見到有誰被請過去坐一坐。
而且後麵做出來的事情,也讓他另眼相待了。
親自去了一趟大同,還帶著一群人去找了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養起了奶牛。
吃得了苦,也拉得下臉麵。
若不是自己最大的一個女兒才剛滿十歲,非得賜婚一個不可。
“迴稟皇上,沿海的問題,實際上就要是要靠沿海的人解決,才是目前速度最快,也最省人力物力的方法。”
被皇帝點名的嚴嵩,立刻說道。
不管對不對,有沒有用,也隻有在一個小範圍之內,試了之後,才能夠看到成效。
嘉靖臉上笑意上來了。
鼓勵似的點多了點頭,意思是嚴閣老說得不錯,還可以多說點,朕聽著呢。
“普查人口,若是陌生人,可以讓當地的官府和百姓們互相監督,這個時間不宜過久,最後還得要多建造一些戰船出來,成立一些能打的水軍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劉天和聽得無語。
這不就是他剛剛說過的建議嗎?
最多就是前麵多了多了一點過度。
“普查人口還是太過浪費人力物力了,不過讓官府和百姓們互相監督,這個想法還算不錯。”
至於多建造戰船,成立水軍。
嘉靖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大明如今最大的造船廠,就在天津。
每一個月的產量才多少?
一年時間都不一定讓水軍上規模,水軍的戰船若是少了,也形成不了威懾力,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常勝不敗。
就會被輕易地戳破。
現如今,大明最缺到的不但是人才,還有時間。
見到,皇上沒有訓斥嚴嵩,劉天和眼中神采就暗淡了下去。
知道自己的仕途,應該已經結束了。
連續兩次錯誤,沒有被立刻下獄,也就現如今的朝廷才能夠做得到,皇上給了他機會,他也不能不識趣地一直賴著不走。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件事,就交給嚴愛卿去辦,需要人手,可以和吏部商量一二。”
事情商量到這裏,剩下的已經隻有執行了。
君臣幾人,又閑聊了一會,才各自散去。
緊接著,嘉靖就叫來了守在門外的陸炳。
“南邊的官員們要換,錦衣衛也要換,你自己做好準備。”
此次高翔被毒害的事件,也給嘉靖提了一個醒,那就是錦衣衛的製度,還有待加強。
原來的那種,混亂的管理體係,已經有點靠不住了。
“是,皇上。”
陸炳沉聲答道。
“你和黃錦兩人,代替朕去看看高忠吧,讓他吃好喝好,萬事都有朕擔著。”
能夠被任命為衛明軍的將軍,高忠在嘉靖心裏的地位,一目了然。
“臣,這就去辦。”
陸炳認真地道。
皇上不曾放棄高忠,往後也就不會放棄他們這些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很快,乾清宮又隻剩了嘉靖孤家寡人一個。
隨意地翻閱了幾篇奏章。
大多都是歌功頌德的,很少有那種大事,要事需要他處理。
隨即起身,再次站到了江山社稷圖麵前。
新的大明地圖,又被人送來了一大塊,拚接上之後,就可以準確地看到山西那一帶的地貌。
對照了一下老地圖。
新地圖看久了,老地圖嘉靖忽然就看不懂了。
“九邊已經軍改過了,可要想控製整個蒙古,對如今的大明來說,還是很難的,水土不服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就是範圍廣袤,隻能徐徐圖之了。”
嘉靖看了好一會,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隨即頭往上抬了一點。
緊緊地盯著遼東那一塊,陷入了沉思。
遼東苦寒。
和蒙古又是不同的地方,而且離著京師更近。
好歹蒙古現在有了牧場,對大明有著一種互補的優勢在裏麵,無論怎麽算,大明都不會吃虧。
那麽遼東的增益,在什麽地方呢?
若無法開源節流,遼東對大明,就是一個隻有支出,沒有任何收益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