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官員會出現空缺?


    翻開史書,都找不到幾個例子。


    “皇上,要不重開舉薦?這樣的話,人才會多一些。”


    劉天和也不知道是真的蠢,還是裝的蠢,突然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


    連嘉靖看他的眼神都有了莫名的詭異,仿佛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乾清宮突然一靜,讓劉天和心中一驚,自己看來又失言了。


    “召吏部尚書來見朕。”


    深深地看了一眼嚴嵩和劉天和,他不認為劉天和是在胡說八道,手下的大臣們,有怎樣的想法,他心中一清二楚。


    錦衣衛們也不是沒有這方麵的消息傳出來。


    之前不夠重視,現在眼看著科舉取士,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古老的配方,又要走上朝堂,若是如此的話,不知多少代皇帝們為了推行科舉的努力,不就又要付諸東流了?


    一早上的小會議,都默契地沒有提起高忠的事情,仿佛這個人已經被遺忘在了角落裏。


    若是放下以前的那種朝堂環境。


    早就有人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了,為的就是能夠拿在手中更多的權利。


    可現在,似乎每個人都覺得,朝中需要平衡,好不容易形成的微妙局勢,可不能隨便的就放棄。


    沒有誰想要去做一個可以看得到的千古罪人。


    南邊的那一群人,反應太慢,已經是要被掃進垃圾桶裏麵的人了,如今的垂死掙紮,也不過是迴光返照。


    隻有那些人的心中,有沒有後悔過?


    或許有吧?


    可在被銀子迷花了眼之後,良心也就填滿了阿堵物。


    不過,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朝中的南人還是很多的。


    並不能一概而論。


    吏部尚書熊浹很忙,已經快七十歲高齡的人了,還沒有來得及上書反對嘉靖修道,就在了沒有了這個機會。


    所以依舊就在這個位置上待著。


    在軍隊開去浙江的時候,就再也閑不下來。


    不斷地派遣官員,對各地的官員們的任免,也需要他來主持。


    所有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之後,他都有些後悔嗎,為何不學著夏言,早早的走人呢?


    一大把年紀了,也該到了養老的時候了。


    可惜,皇上沒給他這個機會。


    一時半會,還找不到可以接替他的人。


    “熊大人,皇上有請。”


    一個小太監前來傳話。


    到底因為年老的原因,熊浹反應慢了一點。


    “老臣領旨。”


    遲鈍的身體,讓熊浹萬般無奈。


    好在此地離著皇宮並不遠,一路走過去,也不是多麽的費事。


    邊走,邊想著皇上召見他的用意。


    好一會有了幾分心得。


    如今迫在眉睫的就是浙江沿途官員的任免問題。


    此前朝廷還給了這些人機會,現在看來是皇上和朝堂都不想再拖延下去了。


    “賜座!”


    隨著大明的形勢越來越好,嘉靖的心胸也就越來越寬廣,對於老臣子們的一些優待,還是要有的。


    隨著熊浹的到來,整個議題,就必須做出決定了。


    “臣謝皇上隆恩。”


    熊浹行禮完畢之後,才坐下身來。


    “熊愛卿,朕想要補全所有缺失的官員,不知有何見教?”


    同樣的問題,嘉靖問過嚴嵩,問過劉天和。


    現在再次問向了吏部尚書。


    管著大明所有的官員升遷,調動的問題,熊浹是最有發言權的。


    “皇上,臣以為可以從三方麵在著手。”


    “哦!那三方麵?”


    嘉靖來了精神。


    “提拔有能力的胥吏,臣見到卷宗中描述,許多胥吏的能力,已經不比那些考中進士的人弱。


    再者就是許多地方衙門,有聘請幕友處理政務的事情(師爺的早期形態),這些人當中科舉已經沒了路子,可處理政務是熟手。


    還有一個就是皇上可以把工坊和工廠中的大小主管們,召集起來進行一些教導,是可以勝任某些官職的。”


    通過了長時間的觀察,熊浹發現工廠裏的那些主管們,完全可以替代衙門的某些職能。


    也不知道裕王殿下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夠暫時解決當前的大問題。


    “熊愛卿所言,諸位覺得如何?”


    嘉靖心中是傾向於熊浹的說法的。


    既然科舉已經有了局限性,那麽就要多開幾個可以做官的途徑。


    也免得每一次科舉,都是一次重大的腐敗目標。


    就這,選出來的都是些什麽玩意。


    還不如青樓裏的一些女子們,做事幹脆利落,有條有理。


    “臣,覺得可行。”


    嚴嵩躬身行禮道。


    “臣附議。”


    劉天和也是如此,隻是嘉靖看都沒有看他一眼,仿佛此人說的話,就當不存在。


    “好,那就明天早朝,再商議此事。”


    嘉靖點了點頭,內閣首輔和吏部尚書都通過了,想必在朝堂上通過的機會就更大一些。


    之所以要明天早朝上再商議。


    不過是給一些人傳出去一點消息,意思就是,別怪皇上沒有給你們機會。


    抓不住這一波做官的好時機,就等著明年繼續科舉吧。


    如此的話,推行下去的概率,也會更大一點。


    “現在再議一個議題,沿海的倭寇問題,必須解決,這個關乎著大明的安危,也關乎著大明的稅收。”


    現在從俞大猷處傳來的消息,除了一開始,打了一個大勝仗之後,繳獲頗為豐厚。


    接下來,大的戰鬥沒有多少,就是那種小打小鬧的,實在讓人疲於應付。


    而不但浙江那一帶,就連福建沿海,現在也不安全了。


    似乎一夜之間,所有的海盜們都睡醒了一般,不上岸襲擾一番,就不痛快。


    當然,最重要的是,那些海盜們,居然已經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到了大明的腹地搞事情。


    這就不能讓人容忍了。


    在場的人,都明白嘉靖說的是什麽意思。


    “皇上,大明的水軍,隻有一個主力,很難形成有效的威懾,臣認為,必須最少五支這樣的水軍,才能夠護得住沿海的安全。”


    終於輪到劉天和的主場了。


    兵部的內部,也是眾說紛紜。


    陸軍覺得水軍花費太大,局限性也很大,發展的多了,得不償失。


    可水軍不止俞大猷一支。


    誰都想要引領一隊強軍,出去賺點軍功,好補貼家用。


    自然是一個勁的上書,必須擴大水軍的規模。


    還口口聲聲地說,若是朝廷撥不出銀子,他們就去找裕王府要銀子,仿佛隻要朝廷答應了下來。


    銀子就一定會有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