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頭是福建人。
而許棟則是歙縣人。
兩人的交際就在寧波的雙嶼。
背後的勢力很大,其中漳州、泉州的這種家庭比較多,有的還與他們通婚。這些人假借濟渡為名,造雙桅大船,運載違禁物,將吏不敢追查。
而浙江、福建海防長久毀壞,戰船、哨船十艘隻剩下一兩艘,漳、泉巡檢司弓箭兵舊額二千五百多人,現在隻有千人。
根本就不足以對抗。
編製起來的大網,一般情況下讓他們在浙江橫著走,也不是不可以。
可現在是特殊情況。
是龍也得盤著。
“所有的官員士紳們,能走的,都已經集合完畢了。”
一名手下前來匯報。
“知道了。”
李光頭揉了揉眉心。
本來海防上的水軍已經很難對付了,現在又來了一位愣頭青。
他派出去了不少人,都是想要溝通一下,本著和氣生財的打算,奈何人家理都不理。
最後不得已,聯合許棟,弄了幾次海盜來襲。
幹淨利落的就被消滅了。
在海上打海戰,可不容易留下活口。
“李兄,俞大猷那小子,一直帶著人守在寧波府,咱們想要衝出去很難,要不要再來幾次海盜襲擾?”
許棟緩緩走來問道。
對於俞大猷的威名,他也是早有耳聞。
打仗很是勇猛,也很有計謀。
七日平定新興、恩平一帶叛亂,可以說是此人在這件過最後一次帶兵打仗。
若是早知有這一天,在武平縣得時候,就找個借口,給幹掉了。
哪能等到現在給他難受。
“現在浙江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軍隊要來,而且還帶來了變法的結果,想要再次忽悠一群人賣命,很難了。”
想起這個,李光頭就更頭痛了。
他讓手下人,不知道設下了多少局,讓不知多少人欠了他的銀子,幫著他做事。
可朝廷的軍隊一來。
這些人就變了。
畫押的契約,一概不認。
就是有膽小的認了,可也隻是認了,並不能幫他做事。
人家也說得好聽,不是不還錢,而是時間未到。
說白了就是想要拖延時間,若不是現在浙江到處風聲鶴唳的,他都想派人來一次殺雞儆猴了。
真以為他許棟是個大善人?
“難也要闖出去,不然以咱們手上沾染的人命官司,別想著能夠好下場。”
李光頭雖然頭痛海防的封鎖。
可依舊有著清醒的認識。
被招安。
投降。
任何一種都不可取。
重要的是,這兩樣,朝廷也絕對不會答應下來。
“那些佛郎機人聯係得如何了?現在也隻有他們和咱們共同聯合,才能夠擋得住如今的大明水軍。”
李光頭突然問道。
“那些海上蠻子,現在又提條件了,每人上漲一兩銀子。”
許棟氣憤地說道,誰的銀子都不是大風刮出來的。
“他們怎麽不去搶?”
李光頭一怔,怒道。
“這個要比搶劃算。”
隨著許棟的這句話出口,李光頭的氣也消了。
事實就是如此。
送人出去,可要比貿易賺錢得多,而且是無本買賣。
他自己也是這麽做的。
“算了,漲一兩銀子,就一兩銀子,告訴他們,唇亡齒寒的道理,現在大明的水軍,不再是咱們兩人的敵人了。”
緊接著又道:
“給那些官員士紳們也說一下,海上蠻子們漲價了,現在需要多加二兩銀子,讓他們看著辦,是要銀子,還是要命。”
對於李光頭的常規操作,許棟也是見怪不怪。
都是一路貨色,誰也不說誰。
“對了,那個日本貢使周良和汪直他們現在有沒有消息?”
突然,李光頭仿佛想起了什麽,扭頭問道。
“人像是失蹤了一樣,我派出了幾百人查找,都沒有任何痕跡留下。”
說到這裏,許棟的麵色很是難看。
他們之間是盟友關係,也是競爭對手。
本來說好的同進退,可事到臨頭,都是各自飛,能飛到那裏去?
隻要腳沾了泥,就得被朝廷的人發現。
總不能一輩子都飄在海上吧?
“算了,不管他們了。”
仿佛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李光地此時聽到這個消息,心態很是平衡。
若是他處於相同的境地,跑的絕對不會太慢。
“咱們的時間不多了,快去快迴,最遲明天早上,海上起了大霧,才是咱們出逃的最佳時間。”
“行,到時候,我的船殿後。”
兩人分工明確。
抓緊一切的時間,為自己爭取最多的活路機會。
很快,遠處就傳來了一陣哀嚎聲。
有人舍財不舍命。
自然也就有人舍命不舍財。
人生百態,盡在於此。
另一邊,寧波港停靠的大船上,瞭望手正在遠遠地用望遠鏡,觀察著雙嶼島的情況。
很快,旗語就傳達了瞭望手看到的一切。
“李光頭他們肯定是不知我大明有望遠鏡這種神器,他們一切的舉動都在咱們的眼皮子底下看著呢。”
之所以,戰艦停在寧波府,不肯輕易的離開。
就是一位此處剛好能夠堵住某些人能夠逃離的航線。
“看樣子是要跑了,若俞將軍是李光頭他們,會選擇什麽時間段最佳?”
李逢時放下手裏的翻譯好的消息問道。
“肯定是在有大霧的天氣,剛好自從諸葛孔明有借東風的故事之後,現在朝廷也很重視,咱們的船上就有這樣的一位奇人。”
俞大猷哈哈一笑。
在他打仗的生涯當中,還從沒有像這一次,簡單得就仿佛喝水一樣。
後勤有軍師祭酒把握,現在就連天氣,也有人會給他一個準確的時間段。
而他隻負責指揮打仗。
哪怕是一生無敗績的白起,號稱兵仙的韓信,也沒有他這樣的待遇。
李逢時無語。
什麽時候,打仗也可以這樣了?
仔細想一想,似乎他們的戰船上,幾乎什麽樣的人都有。
除了可以預測天氣的人之外,還有大夫,會說好幾種語言的人。
不知往後,還會增加些什麽。
“那就問一下。”
想了想李逢時又道:“咱們兩人一起去吧,到底是欽天監出來的人們,這樣顯得莊重一些。”
或許也隻有裕王殿下,才會想得這麽周到吧?
李逢時心底閃過這樣的一個念頭。
“說的是,一起。”
俞大猷說道。
順便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逢時也不客氣。
他自己也是會看一點天象的,可要比起專業的人來說,那就不夠看了。
據說,若不是這樣的人才很難得,也很難培養。
大明還打算特意在每一個縣城設立一個小欽天監出來。
為的就是給當地的百姓們,提前預知一下天氣情況,好做到及時耕作。
免得誤了天時。
欠了收成。
而許棟則是歙縣人。
兩人的交際就在寧波的雙嶼。
背後的勢力很大,其中漳州、泉州的這種家庭比較多,有的還與他們通婚。這些人假借濟渡為名,造雙桅大船,運載違禁物,將吏不敢追查。
而浙江、福建海防長久毀壞,戰船、哨船十艘隻剩下一兩艘,漳、泉巡檢司弓箭兵舊額二千五百多人,現在隻有千人。
根本就不足以對抗。
編製起來的大網,一般情況下讓他們在浙江橫著走,也不是不可以。
可現在是特殊情況。
是龍也得盤著。
“所有的官員士紳們,能走的,都已經集合完畢了。”
一名手下前來匯報。
“知道了。”
李光頭揉了揉眉心。
本來海防上的水軍已經很難對付了,現在又來了一位愣頭青。
他派出去了不少人,都是想要溝通一下,本著和氣生財的打算,奈何人家理都不理。
最後不得已,聯合許棟,弄了幾次海盜來襲。
幹淨利落的就被消滅了。
在海上打海戰,可不容易留下活口。
“李兄,俞大猷那小子,一直帶著人守在寧波府,咱們想要衝出去很難,要不要再來幾次海盜襲擾?”
許棟緩緩走來問道。
對於俞大猷的威名,他也是早有耳聞。
打仗很是勇猛,也很有計謀。
七日平定新興、恩平一帶叛亂,可以說是此人在這件過最後一次帶兵打仗。
若是早知有這一天,在武平縣得時候,就找個借口,給幹掉了。
哪能等到現在給他難受。
“現在浙江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軍隊要來,而且還帶來了變法的結果,想要再次忽悠一群人賣命,很難了。”
想起這個,李光頭就更頭痛了。
他讓手下人,不知道設下了多少局,讓不知多少人欠了他的銀子,幫著他做事。
可朝廷的軍隊一來。
這些人就變了。
畫押的契約,一概不認。
就是有膽小的認了,可也隻是認了,並不能幫他做事。
人家也說得好聽,不是不還錢,而是時間未到。
說白了就是想要拖延時間,若不是現在浙江到處風聲鶴唳的,他都想派人來一次殺雞儆猴了。
真以為他許棟是個大善人?
“難也要闖出去,不然以咱們手上沾染的人命官司,別想著能夠好下場。”
李光頭雖然頭痛海防的封鎖。
可依舊有著清醒的認識。
被招安。
投降。
任何一種都不可取。
重要的是,這兩樣,朝廷也絕對不會答應下來。
“那些佛郎機人聯係得如何了?現在也隻有他們和咱們共同聯合,才能夠擋得住如今的大明水軍。”
李光頭突然問道。
“那些海上蠻子,現在又提條件了,每人上漲一兩銀子。”
許棟氣憤地說道,誰的銀子都不是大風刮出來的。
“他們怎麽不去搶?”
李光頭一怔,怒道。
“這個要比搶劃算。”
隨著許棟的這句話出口,李光頭的氣也消了。
事實就是如此。
送人出去,可要比貿易賺錢得多,而且是無本買賣。
他自己也是這麽做的。
“算了,漲一兩銀子,就一兩銀子,告訴他們,唇亡齒寒的道理,現在大明的水軍,不再是咱們兩人的敵人了。”
緊接著又道:
“給那些官員士紳們也說一下,海上蠻子們漲價了,現在需要多加二兩銀子,讓他們看著辦,是要銀子,還是要命。”
對於李光頭的常規操作,許棟也是見怪不怪。
都是一路貨色,誰也不說誰。
“對了,那個日本貢使周良和汪直他們現在有沒有消息?”
突然,李光頭仿佛想起了什麽,扭頭問道。
“人像是失蹤了一樣,我派出了幾百人查找,都沒有任何痕跡留下。”
說到這裏,許棟的麵色很是難看。
他們之間是盟友關係,也是競爭對手。
本來說好的同進退,可事到臨頭,都是各自飛,能飛到那裏去?
隻要腳沾了泥,就得被朝廷的人發現。
總不能一輩子都飄在海上吧?
“算了,不管他們了。”
仿佛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李光地此時聽到這個消息,心態很是平衡。
若是他處於相同的境地,跑的絕對不會太慢。
“咱們的時間不多了,快去快迴,最遲明天早上,海上起了大霧,才是咱們出逃的最佳時間。”
“行,到時候,我的船殿後。”
兩人分工明確。
抓緊一切的時間,為自己爭取最多的活路機會。
很快,遠處就傳來了一陣哀嚎聲。
有人舍財不舍命。
自然也就有人舍命不舍財。
人生百態,盡在於此。
另一邊,寧波港停靠的大船上,瞭望手正在遠遠地用望遠鏡,觀察著雙嶼島的情況。
很快,旗語就傳達了瞭望手看到的一切。
“李光頭他們肯定是不知我大明有望遠鏡這種神器,他們一切的舉動都在咱們的眼皮子底下看著呢。”
之所以,戰艦停在寧波府,不肯輕易的離開。
就是一位此處剛好能夠堵住某些人能夠逃離的航線。
“看樣子是要跑了,若俞將軍是李光頭他們,會選擇什麽時間段最佳?”
李逢時放下手裏的翻譯好的消息問道。
“肯定是在有大霧的天氣,剛好自從諸葛孔明有借東風的故事之後,現在朝廷也很重視,咱們的船上就有這樣的一位奇人。”
俞大猷哈哈一笑。
在他打仗的生涯當中,還從沒有像這一次,簡單得就仿佛喝水一樣。
後勤有軍師祭酒把握,現在就連天氣,也有人會給他一個準確的時間段。
而他隻負責指揮打仗。
哪怕是一生無敗績的白起,號稱兵仙的韓信,也沒有他這樣的待遇。
李逢時無語。
什麽時候,打仗也可以這樣了?
仔細想一想,似乎他們的戰船上,幾乎什麽樣的人都有。
除了可以預測天氣的人之外,還有大夫,會說好幾種語言的人。
不知往後,還會增加些什麽。
“那就問一下。”
想了想李逢時又道:“咱們兩人一起去吧,到底是欽天監出來的人們,這樣顯得莊重一些。”
或許也隻有裕王殿下,才會想得這麽周到吧?
李逢時心底閃過這樣的一個念頭。
“說的是,一起。”
俞大猷說道。
順便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逢時也不客氣。
他自己也是會看一點天象的,可要比起專業的人來說,那就不夠看了。
據說,若不是這樣的人才很難得,也很難培養。
大明還打算特意在每一個縣城設立一個小欽天監出來。
為的就是給當地的百姓們,提前預知一下天氣情況,好做到及時耕作。
免得誤了天時。
欠了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