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沒錯。


    迴答的陳經心裏一陣茫然。


    聖賢書上可是說了,錢財乃銅臭之物,怎麽突然間變香了呢?


    “繁華是真的繁華,可一直都在追逐錢財,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都在喝酒吃燒烤的沈煉,不由的說道。


    “錢財本無罪,有罪的是人而已,我剛去天津衛的那一會,海邊的漁民窮困潦倒,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可後來,許多人在那個地方建設了廠子,修了道路,那些窮苦人家,現在卻是活得很舒坦。”


    嚴世蕃遙想剛到天津衛的時候。


    那個慘樣啊。


    他一輩子都沒有見到過。


    至今他還記得,送給了一個小孩子一塊饅頭,就換來了一條大魚。


    海邊的物資很豐富,就是運送不出去。


    現在路也隻修了一半。


    可就是這一半路,就已經改善了沿途的縣城裏,許多的百姓們生計。


    有活幹。


    有錢拿,還不用遭人白眼。


    生活說不上大富大貴,但絕對比那些還沒有商人去過的縣城,好得多。


    聽到嚴世蕃能夠說出這一番話,沉靜怔愣了半晌,仿佛才重新認識了此人一般。


    “若是如此的話,讓全天下的人經商好了。”


    陳經不服氣地道。


    “看吧,想法極端了,我曾聽聞二殿下說過,這天下,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以前隻有讀書人,往後可就不是咱們讀書人說了算了。”


    嚴世蕃嘿嘿一笑。


    他自己的學問不咋的,若不是他的父親,也做不了官。


    現在突然發現,做生意自己還是很拿手的。


    “算了,不說了,本官也該迴去了。”


    陳經實際上已經信了嚴世蕃說的那些話,隻是作為一個科舉出身的文人來說,商人的地位提升,讓他很是不舒服。


    在他往迴走的時候。


    嘉靖也在很親民的微服私訪。


    一直坐在皇宮裏,大臣們說什麽就是什麽,一切都是被人說給他聽。


    自從在大同,親眼看到了底層人是怎麽生活的,他就開始了思考,皇權的基礎來自哪裏。


    經過細致的思索之後。


    恍然發現,原來都是那些讀書人。


    隻有讀書人就太單調了一點,還很容易出現權利的失衡。


    於是就抬出來了武將。


    沒想到後來還蹦出了一個道門。


    皇權的基礎,多了幾種顏色,他在朝堂上說話的聲音,也能大起來。


    瞧著京城中的繁華盛景。


    嘉靖有理由高興。


    或許書上的盛世,也不過如此吧?


    而他卻能繼續做得更好。


    正開心的時候,突然一名護衛,向著跟隨在一旁的黃錦耳語了幾句。


    黃錦的麵色一緊,嚴肅地吩咐幾聲,才悄無聲息的來到了嘉靖的身邊。


    “皇上,寧波傳來消息,葡萄牙人又生事端了。”


    黃錦記得,在嘉靖三年的時候,葡萄牙人在雙嶼港設市,一度中外客商雲集,泊客擁有徒眾萬餘人。


    倭患日趨嚴重,海禁也日益嚴厲。


    寧波沿海連下海捕魚與海上航行都在禁止之列。


    更不要說沒聽說過的葡萄牙人了。


    當時衝突來得很快,但去得也很快。


    沒想到如今這些人又卷土重來。


    嘉靖皺眉,一時間沒想到,這個葡萄牙人,是哪一個部落的蠻子。


    “海上的蠻子?”


    “是的陛下。”


    “走,迴宮。”


    坐上馬車之後,一邊往迴走,一邊思索著海上蠻子的事情。


    他的記憶還算不錯。


    在記憶的旮遝角落,總算找到了關於西班牙人的一點線索。


    “當時這些人是為什麽來著?”


    仔細地思索好一會,依舊不知道這些人怎麽來的,又是為何而來。


    時間太過久遠,當時也沒有鬧出多大的動靜,印象自然不會深刻。


    若不是這些人的名字很特殊的話,嘉靖也不會想起有這件事情。


    很快便迴到了禦書房。


    讓人找來了所有關於葡萄牙人的信息。


    卷宗少得可憐。


    隻記載了剛剛登基之後的第三年,有過來大明寧波港的記錄。


    說是為了經商。


    如今,嘉靖對經商兩個字很是敏感。


    不由的就想起了俺答汗,不斷地打仗,侵擾邊關,就是為了開市。


    兩者的做法,似乎有借鑒的地方。


    “還是得打一場啊。”


    隻有打勝了,才會坐下來好好的說話。


    嘉靖憑著經驗,迅速的就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季總哨船這點兵力,肯定是不行的。”


    陸地上的行軍打仗他不懂,更不要說海上了。


    看了眼地圖。


    寧波港距離京師太遠,就是修路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夠修通。


    而從海上行船的話,距離似乎要近一點。


    心裏不斷地衡量著。


    “得找個熟悉海戰的人,來給朕好好地講解一下才行。”


    嘉靖揉了揉眉心。


    突然發現,大明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吟詩作對,在關鍵時刻,屁用沒有。


    “黃大伴,朕突然有些想念汪鋐了。”


    嘉靖歎息一聲,隻有用人的時候,才知道人才得好。


    再次翻看了一遍,汪鋐留下的奏疏,建議朝廷重邊防,興水利,引進推廣使用佛朗機銃。


    真正的認真去了解,才明白汪鋐為何會重視這些。


    大明的火銃,他見過。


    士卒們都說不太好用,可這個西班牙海上蠻子的佛郎機銃,卻不在此列。


    可連續快速開火,重量比普通火繩槍重,但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若情況真是如此的話,那麽弓箭可以被堆放在角落裏吃灰了。


    “皇上,大明人才濟濟,現在更有盛世的征兆,想要再出幾個像汪鋐那樣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黃錦上前寬慰道。


    “你去統計一下,我大明現在的水軍將領都有哪些,誰的本領更高一點,立刻招到京師來,朕要好好地詢問一下兵事。”


    嘉靖再次使用出了,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的辦法。


    “另外讓兵部尚書劉天和來見朕。”


    兵部被嘉靖一陣折騰,已經和原來的兵部不太一樣了。


    隻管著軍隊和糧草後勤。


    就連上朝,也是站在武將那一邊的。


    如今又加上一個軍學院,不同於戶部被減少了權利,兵部的權利反而增加了。


    少了一些掣肘。


    嘉靖對大明就變的改製,也在慢慢地進行著,有銀子一切好說話。


    第二個邊鎮,宣府鎮也已經快要改製結束。


    第三個就是薊州鎮。


    看了一遍自己的改製進展,嘉靖很是欣慰。


    “朕好不容易有點銀子,又要因為打仗花出去了。”


    想到不是自己的,是自己二兒子的,嘉靖的心裏就舒服多了。


    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情,就是得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