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塵埃落定,該來的總會來的。


    曆史就是這麽吸引人,就像滾滾車輪一般向前,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止。


    公元前184年,劉盈駕崩,上諡號“孝惠”,史稱漢孝惠帝。


    之後,劉盈被順利安葬,葬於安陵,距離劉邦的長陵隻有四五公裏。


    可憐的孩子,終於在去世後,可以得到來自父親的寵愛了。


    皇帝去世的三天以來,蘇雲沒有心情做任何事。


    當初,劉邦將這可憐的孩子托付給自己,這孩子叫自己一聲哥,終究是自己對不起這個孩子。


    蘇雲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料理這孩子的後事。


    ……


    諸呂雖然鏟除,可新的問題也隨之來臨,長安城內風起雲湧,長安城外的劉姓諸侯王還在蠢蠢欲動,稍有不慎,整個大漢就有可能麵臨顛覆的危險。


    大漢集團的三巨頭,現在必須挑起大漢的局麵。


    在召迴大將軍灌嬰後,所有的功臣集團就已經就位了。


    未央宮。


    蘇雲、周勃、陳平三人圍於桌前,開始商討著接下來的計劃。


    現在至少有五個問題要解決:


    1、皇帝駕崩,皇位由誰來繼承?


    2、長安城裏的劉章、劉興居兄弟二人該如何處置?


    3、齊王劉襄、楚王劉交等劉姓諸侯王都已經起兵,現在朝中呂氏一黨已經徹底除去,該如何安撫他們?


    4、太後呂氏和皇子劉恭該如何處置?


    5、如何分配功臣集團的利益?


    商討來商討去,最後還是落到一個問題上:


    誰來成為大漢的新一任皇帝?


    劉章、劉興居兄弟二人,之所以在平定諸呂的過程中那麽積極;


    一來是因為他們和呂家有深仇大恨,他們要借著這個機會報仇;二來就是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想要推動大哥劉襄進入京城做新皇帝。


    惠帝已經去世,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皇位應該落到惠帝的兒子劉恭身上。


    可呂後是他的祖母,呂家已經被平定,不能再推一個呂家的孩子登基為帝。


    再者,惠帝臨終前曾告訴過呂後,希望呂後能將他的兒子劉恭留下來,不讓劉恭再摻和到政治鬥爭中。


    呂家已經全被滅族,隻剩下呂後一人,呂後已經心灰意冷,打算按照兒子的遺願,不再出深宮,將孫子養在深宮中。


    劉恭不能繼位,劉盈又隻有劉恭一個兒子,按照原則,皇位就落到了齊王劉肥一家,也就是劉襄的身上。


    這就是為什麽劉章兄弟二人,那麽積極倒呂的原因。


    周勃提議,不如讓劉襄登基,他們一家人在誅呂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登基為帝也說的過去。


    蘇雲是想直接推劉恆的,但此時大家都不看好劉恆,直接推有點太明顯,會讓大家覺得自己和劉恆關係太近,想要扶持劉恆做傀儡什麽的。


    至於陳平,則是不發一言;


    畢竟,功臣集團矛盾重重,現在還不好開口。


    就在眾人猶豫不決之際,琅琊王劉澤進京,他的一番話,讓眾人不得不改變原來的想法。


    劉澤,劉邦的遠房堂弟,這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西漢後麵的曆史。


    這時候,劉澤已經是年紀最大、最有威望的宗室,他說的話,眾人當然要考慮。


    劉澤和呂家走的近,被獲封為琅琊王,劉襄起兵後,聲稱有軍國大事商議,要求劉澤前來麵見自己。


    劉澤信以為真,於是去見齊王,卻被齊王與中尉魏勃扣押,琅琊國的軍隊也落到了劉襄的手中。


    因此,劉澤可以說恨透了劉襄。


    劉澤為了逃脫,隻能哄騙齊王,說是前往長安,說服功臣集團擁立劉襄登基,畢竟他現在是劉姓中最年長的宗親,功臣集團也得考慮他的提議。


    劉襄信以為真,就把他放了迴來。


    劉澤快馬加鞭進京,恰好功臣集團這邊徹底除掉了呂家。


    劉澤告訴大家,劉襄的舅舅駟鈞兇暴殘忍,劉襄不適合做皇帝。


    此時,天下剛剛經曆呂家的叛亂,大家都不希望一個強勢的外戚出現在朝廷中,於是就打消了立劉襄的想法。


    一連商量了十幾天,都商量不出來結果,大家各持己見,蘇雲從頭聽下來,就沒有一個立劉恆的聲音。


    沒辦法,劉恆遠在代國,這麽多年來,就像一個小透明,大家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也正是劉恆一家人的明哲保身,才能活到今天。


    “諸位,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高皇帝的兒子隻剩下了四子劉恆和七子劉長,大家有沒有想過立四子劉恆為帝呢?”


    蘇雲的一番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大家都紛紛看向這個誅呂第一功臣。


    主要是整個開會過程中,蘇雲一言不發,以至於大家都差點把他忘了。


    一陣短暫思考後,周勃率先開口:“這代王劉恆的母親薄夫人,倒也賢良淑德,按照蘇雲說的,她培養的兒子劉恆肯定也不會差。”


    陳平也表示支持蘇雲,四子劉恆確實是皇位的最佳選擇。


    功臣集團也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劉恆一家人遠在代國,又沒有自己的親信;


    這麽一個小透明進了京城,肯定會很好拿捏。


    劉恆進了京,又沒有可以用的人,要鞏固皇權,必須重用他們功臣;


    到那時,功臣集團便可以飛黃騰達了。


    見蘇雲、周勃和陳平都拍板,眾大臣的內心也有所動搖。


    “砰——!”


    未央宮的宮門被猛地甩開,劉章兄弟二人出現在宮外,大吼道:“我們兄弟三人在諸呂過程中,立的功勞最大,憑什麽不立我大哥為皇帝?


    這劉恆在誅呂過程中寸功未立,如今要立他為新帝,在場的誰會信服!”


    “我會信服!”蘇雲第一個站了出來。


    周勃將北軍的兵權交給了蘇雲,畢竟蘇雲擔任過北軍的中尉,更有統治力。


    有兵權在,蘇雲的腰杆都挺的很直。


    “劉章,你不要太過分,雖然你們一家在誅呂過程中立下大功,但是新帝要經過大家的共同推舉,不是你們的一言堂!”


    蘇雲說完,看向周勃和陳平,示意讓他們二人幫自己說話。


    蘇雲雖然功勞大,但畢竟資曆淺,在一眾功臣麵前沒有話語權。


    現在功臣集團必須集體抱團,倘若氣勢減弱,必然會被劉氏宗親趁機占了便宜。


    周勃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於是拉著陳平站了起來。


    “我周勃雖老,卻也是跟著先帝打天下的將帥,我打天下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這還由不得你說話!


    眾臣商量已定,就是要推舉四皇子劉恆為帝。


    大將軍灌嬰,立刻統領大軍將長安團團包圍起來,如有不從者,一律格殺勿論!”


    周勃渾身透露著上位者的氣息,縱使劉章再強硬,他也不敢在周勃麵前造次。


    劉章無奈,此時隻能妥協。


    畢竟還有蘇雲答應給他的趙王,現在退一步還有利益可拿。


    蘇雲看著如今的局麵,笑了。


    劉章這麽一鬧,反而推動了劉恆的登基。


    而他,不僅借著這次機會,和周勃、陳平等功臣平起平坐,而且也在朝堂上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一舉三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顧雲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顧雲生並收藏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曆史權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