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昌宮內,聖上正端坐在龍椅之上,麵色威嚴而慈祥。此時,楚王和秦王一同前來覲見。
“迴父皇,李太醫日前到府中為貞孝診斷,確實有喜了!”
聖上聽聞此言,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此乃天大的喜事啊!貞孝能為我皇室開枝散葉,實乃大功一件!待迴頭,讓你母後挑選些金銀首飾給貞孝送去!”
王爺婉言推辭道:“謝父皇的抬愛,隻是這些貴重禮物,兒臣覺得還是免了吧。貞孝與淵兒的婚事本就已經讓父皇您費心勞神,怎好再收受這般厚禮呢。”
聖上擺了擺手,微笑著說:“無妨無妨,這不過是朕的一點心意罷了。唉,隻可惜朕如今漸感年老力衰,腿腳也是越來越無力了,否則親自前往你府上探望。”
站在一旁的楚王見狀,連忙上前一步,向秦王拱手祝賀道。一時間,殿內的氣氛顯得格外融洽。
“除了此事,可還有其他要事稟報?”
“果然什麽都瞞不過父皇您呐!”說著,他小心翼翼地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遞給身旁的胡公公,請其轉呈給聖上。
聖上接過奏折,緩緩問道:“西州軍……淵兒已經抵達西州了嗎?算一算時間,他離開南都已有月餘了吧?”
秦王連忙迴答道:“迴父皇,這奏折乃是今日送達。按照行程推算,此刻淵兒已經進入梁國境內,估計再過不了幾日便能抵達西都。”
聖上仔細閱讀著奏折,臉上表情不斷的變化著,片刻之後,將這奏折擱置一邊。
“西州生亂,淵兒處理得當,也是大功一件!”
“迴父皇,此刻渙兒正從西州返迴南都。依兒臣之見,此次西州之事的平息想必應是渙兒淵兒齊心協力的結果。”楚王恭恭敬敬地向聖上稟報著。
聖上微微挪了挪身子,露出不屑之意:“朕原先是有心要賜予渙兒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好使他能夠在朝堂之上樹立起威望。如此一來,朕也好順理成章地安排他旁聽朝政。然而,瞧瞧他此番在西州究竟都幹了些何等荒唐之事!”言罷,聖上猛地一甩手,將身旁放置的一份奏折狠狠地丟擲到了楚王麵前。
楚王見狀,趕忙誠惶誠恐地撿起那份奏折,粗略掃視了幾眼之後,瞬間臉色大變,雙膝一軟,噗通一聲直直跪倒在地,滿臉皆是難以掩飾的惶恐之色。
“這逆子竟然膽敢縱容其手下魚肉百姓,對朝廷更是百般隱瞞、謊報實情。不僅如此,他還膽大妄為地扣押軍中將領,更離譜的是居然公然留宿風塵女子,真可謂是罪行累累!他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眼中到底還有沒有朕?朕的顏麵都被這豎子丟盡了!”聖上氣急敗壞地怒吼道。
“啟奏父皇,請息怒啊!兒臣認為此事其中必定存在某些誤會或者是有人蓄意從中挑撥離間所致。渙兒一向品性純良、正直善良,又怎會輕易犯下如此多不可饒恕的過錯呢?”楚王戰戰兢兢地叩頭辯解道。
“哼!照你這麽說來,莫非是淵兒為了搶奪渙兒的功績而故意設局陷害?亦或是你身旁的兄弟在暗地裏煽風點火?”聖上緊緊盯著跪地不起的楚王。
聖上在胡公公的攙扶下,緩緩走到楚王跟前。“到底是朕錯了啊……”聖上長歎一聲,緩緩地搖了搖頭,滿臉都是懊悔之色,“自從五年前覆舟山之變後,朕便對你逐漸失去了信心。然而,朕反複思量,念及這皇室的傳承和天下的安定,終究還是決定給你一些機會,總不能一味地偏愛老三,讓朝臣與宗室們的指責詬病。但未曾想到……唉,你實在是太令朕失望了!”說到此處,聖上又是重重地歎息了一聲,那聲音仿佛飽含了無奈與痛心。
“父……父皇!”
聖上麵無表情地看了一眼楚王,接著說道:“待到渙兒返迴南都之時,就讓他老老實實待在府中閉門反省吧。恰好明氏如今也有了身孕,就讓他好生陪伴左右,盡一盡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言罷,聖上輕輕地擺了擺手,示意楚王可以退下了。
楚王一聽這,連忙叩頭哀求道:“懇請父皇開恩,饒恕渙兒此次過錯。渙兒定然是在這西州不小心得罪了某些人,才會被他們惡意挑唆誣陷!求父皇明察秋毫!”
聖上聞言,臉色猛地一沉,怒喝道:“你自己睜開眼睛看看這最後的落款!”說著,將剛剛拾起的奏折再次丟到地上,“朕剛才接過來這份奏折時,原本還以為是淵兒所書,可看到最後竟然發現乃是西州的將領們聯名上書!朕尚未老眼,這些人裏頭多半是你的嫡係,連你自己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聖上憤怒到了極點,嚇壞了一旁的胡公公。
“五年前,要不是老三當機立斷拿下這西州軍主將,恐怕現在朕早就見到列祖列宗了!朕也就將這西州軍隸屬改歸秦王府,並未做其他變動,期間調整也就是小修小補,那這個將領到底還是你楚王的人,平常西州軍做的那些事,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過分,朕都算了,畢竟這西州軍護我吳國西部安寧,可眼下呢?”聖上憤怒到相當無奈,他也不願再說下去了。“罷了罷了,迴去吧,你倆都迴去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宮城之外,原本平靜的氣氛被一股憤懣不平的情緒所打破。楚王攔下了正欲離去的王爺。
楚王瞪大雙眼,對著王爺喊道:“老三,你我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你我為何要暗中較勁,手足相殘呢?如今我們都已經是這把老骨頭了,黃土都快要埋到胸口,難道就不能放下過往的成見嗎?”
王爺麵沉似水,冷冷地迴應道:“皇兄啊,有些事情即便我說出來,恐怕您也未必會信!我真的沒有插手此事。以您對我的了解,依我的手段,渙兒他怕是早就把性命丟在了西州。”
話音未落,王爺輕輕一抖袖口,從中取出一封奏折來,然後緩緩遞向楚王。接著說道:“這封奏折乃是淵兒所寫,他自己對此事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讓我幫忙把關。這裏麵所有字句,都是出自淵兒之手,我未曾改過。文中描述的西州狀況,跟父皇之前所看到的那份幾乎毫無差別。然而,淵兒在奏折裏想盡辦法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了山字營的那些將領身上,並提議殺掉幾個人來交差了事。”
楚王聞言,臉色愈發陰沉,一把奪過王爺手中的奏折,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起來。隨著目光在紙上移動,楚王的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淵兒在奏折中替渙兒辯解,說渙兒是受到小人蒙蔽,才釀成大錯,讓父皇寬恕他。”
“那你為何不將這份奏折呈上?”本王反問道。
“你我同為人父,又同為人子,換做幾年前我也就答應了,可以認為渙兒年幼無知,但眼下,北方蠢蠢欲動,境內又暗流湧動,若還是將精力放在這爭權奪勢上,不光是我不答應,剛剛父皇所言你也聽到了,他也不答應。”王爺一語中的,隻是那楚王還執迷不悟,“也罷,你我兄弟都是過來人,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遭受痛苦,若日後渙兒真心悔改,我相信淵兒也會相信他的。”
宮城外,隻留的楚王一人呆呆地站在原地。
王爺推著輪椅,緩緩地離開宮城。誰能想到,世子其實寫了兩道奏折呢?放在王爺另一隻袖子裏的奏折,其實他也看過,滿滿的殺氣,但王爺選擇按下來了。
西州軍大營校場之上,陽光透過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一片肅穆景象。除了被渙世子關押的將領之外,西州軍所有將領皆已應召而來。
放眼望去,校場內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士兵,他們整齊排列,校場周圍的旌旗隨風輕輕搖曳,發出細微的聲響。整個校場彌漫著一種沉重壓抑的氛圍,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而在場的每一個人心裏其實都非常清楚此次集結在此的原因究竟是什麽。
隻見世子身著一襲潔白如雪的長袍,步伐穩健而緩慢地踏上高台。在他身旁,渙世子亦步亦趨,緊緊相隨。此時正值秋日的午後時分,但天氣仍帶著幾分寒意,微風拂過,吹得世子身上那件白色袍子微微飄動。
世子登上高台後,環視四周,目光如炬,隨後他開口說道:“將士們,今日將大家召集於此,想必都知道為何。本世子奉命出使北狄,路過此地,還未踏進這西州城,在城南被一夥流民攔住了去路,我心生憐憫,給予他們施舍,然而後來探尋發現遠遠不止於此啊!”世子緩緩踱步在高台之上。
說完,兩名士兵抬著一個大箱子,抬到世子跟前,“這裏每張紙上都記錄了城南那些流民的證言,每份都有署名畫押,一開始本世子不相信,到後來所有人的證言都指向了某些人,那些人受朝廷器重,受百姓恩澤,竟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之事,似乎忘記了自己是誰?”世子隨手抓起一把,丟到高台之下,台下的士兵將領拿起閱讀著。
隻見身後的渙世子麵色陰沉地輕喚來身後的將領,壓低聲音悄悄地問道:“究竟是怎麽一迴事?為何竟讓淵世子能夠收集到如此之多的證言?”
那位將領額頭冷汗直冒,神色緊張地迴答道:“迴世子,這淵世子不知用了何種手段,竟然調動了這西州城附近所有的風羽衛……”
渙世子聞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怒聲喝道:“難道你們就眼睜睜看著他這般行事而不加以阻攔嗎?你們不會強令將其驅逐出去??”
將領一臉苦相,連忙解釋道:“世子息怒啊!並非我等不想阻攔,實在是這城南已經被火字營給團團圍住了。我們根本無從下手啊!若是貿然行動,與他們發生火拚衝突,一旦事情鬧大,傳到朝廷那裏,定會被定性為作亂。屆時,朝廷必定會派遣大軍前來將此地徹底鏟平啊!”
渙世子眉頭緊皺,目光淩厲地盯著將領質問道:“那你們就不能想辦法在城南攔住那些流民嗎?還有,火字營沒有我的命令怎麽出大營的?”
將領趕忙迴應道:“能想到的法子,我們都已經嚐試過了,但均無濟於事。淵世子有秦王的令牌,是他調動的火字營,這令牌甚至可調動整個西州軍!”
渙世子聽完愈發氣憤,拳頭重重的錘在了欄杆上。
台下的士兵們開始躁動起來,紛紛起了議論。領頭的將領高聲喝止,但並沒奏效,議論反而一浪高過一浪。
“韓黑虎,三千四百畝,杜成威,兩千八百畝,你們二人竟然侵占百姓這麽多土地!其餘人等本世子就不念了。”說完從袖中取出折子丟給了身後不遠的渙世子。
渙世子打開看了看,看完之後,他也坐不住了。明明是想鬧些動靜,讓自己去舒緩,撈些名聲。沒想到那些人貪得無厭,愈來愈過分,他再次捶在欄杆上,氣的是那些人對他沒有一句實話。
“整個西州的賦稅,難道養不活你們?”
說完,世子迴首望了身後那些個將領,他們低著頭,默默不語。世子走到一人跟前,“我沒認錯,你就是韓黑虎吧!不想跟這台下數萬將士說些什麽嘛?”
“迴世子,你這三千四百畝哪裏來的?我等承認確實侵占百姓土地,試問在場的兄弟們有誰敢說沒侵占過?”
“好!”世子命人抬出西州輿圖,“這圖上畫圈的地方全部都是,若韓將軍有異議,本世子有的是功夫陪同挨個測量!”
台下士兵們抬了好幾個箱子,整整齊齊的擺放著。“裏麵是搜羅來的地契,還有佃農的證言,你可有話要說。”
隨後世子輕輕拍了拍手,可安可雅領著一群將領走到台下。
“迴世子,我等未曾做過魚肉百姓之事!”
“迴父皇,李太醫日前到府中為貞孝診斷,確實有喜了!”
聖上聽聞此言,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此乃天大的喜事啊!貞孝能為我皇室開枝散葉,實乃大功一件!待迴頭,讓你母後挑選些金銀首飾給貞孝送去!”
王爺婉言推辭道:“謝父皇的抬愛,隻是這些貴重禮物,兒臣覺得還是免了吧。貞孝與淵兒的婚事本就已經讓父皇您費心勞神,怎好再收受這般厚禮呢。”
聖上擺了擺手,微笑著說:“無妨無妨,這不過是朕的一點心意罷了。唉,隻可惜朕如今漸感年老力衰,腿腳也是越來越無力了,否則親自前往你府上探望。”
站在一旁的楚王見狀,連忙上前一步,向秦王拱手祝賀道。一時間,殿內的氣氛顯得格外融洽。
“除了此事,可還有其他要事稟報?”
“果然什麽都瞞不過父皇您呐!”說著,他小心翼翼地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遞給身旁的胡公公,請其轉呈給聖上。
聖上接過奏折,緩緩問道:“西州軍……淵兒已經抵達西州了嗎?算一算時間,他離開南都已有月餘了吧?”
秦王連忙迴答道:“迴父皇,這奏折乃是今日送達。按照行程推算,此刻淵兒已經進入梁國境內,估計再過不了幾日便能抵達西都。”
聖上仔細閱讀著奏折,臉上表情不斷的變化著,片刻之後,將這奏折擱置一邊。
“西州生亂,淵兒處理得當,也是大功一件!”
“迴父皇,此刻渙兒正從西州返迴南都。依兒臣之見,此次西州之事的平息想必應是渙兒淵兒齊心協力的結果。”楚王恭恭敬敬地向聖上稟報著。
聖上微微挪了挪身子,露出不屑之意:“朕原先是有心要賜予渙兒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好使他能夠在朝堂之上樹立起威望。如此一來,朕也好順理成章地安排他旁聽朝政。然而,瞧瞧他此番在西州究竟都幹了些何等荒唐之事!”言罷,聖上猛地一甩手,將身旁放置的一份奏折狠狠地丟擲到了楚王麵前。
楚王見狀,趕忙誠惶誠恐地撿起那份奏折,粗略掃視了幾眼之後,瞬間臉色大變,雙膝一軟,噗通一聲直直跪倒在地,滿臉皆是難以掩飾的惶恐之色。
“這逆子竟然膽敢縱容其手下魚肉百姓,對朝廷更是百般隱瞞、謊報實情。不僅如此,他還膽大妄為地扣押軍中將領,更離譜的是居然公然留宿風塵女子,真可謂是罪行累累!他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眼中到底還有沒有朕?朕的顏麵都被這豎子丟盡了!”聖上氣急敗壞地怒吼道。
“啟奏父皇,請息怒啊!兒臣認為此事其中必定存在某些誤會或者是有人蓄意從中挑撥離間所致。渙兒一向品性純良、正直善良,又怎會輕易犯下如此多不可饒恕的過錯呢?”楚王戰戰兢兢地叩頭辯解道。
“哼!照你這麽說來,莫非是淵兒為了搶奪渙兒的功績而故意設局陷害?亦或是你身旁的兄弟在暗地裏煽風點火?”聖上緊緊盯著跪地不起的楚王。
聖上在胡公公的攙扶下,緩緩走到楚王跟前。“到底是朕錯了啊……”聖上長歎一聲,緩緩地搖了搖頭,滿臉都是懊悔之色,“自從五年前覆舟山之變後,朕便對你逐漸失去了信心。然而,朕反複思量,念及這皇室的傳承和天下的安定,終究還是決定給你一些機會,總不能一味地偏愛老三,讓朝臣與宗室們的指責詬病。但未曾想到……唉,你實在是太令朕失望了!”說到此處,聖上又是重重地歎息了一聲,那聲音仿佛飽含了無奈與痛心。
“父……父皇!”
聖上麵無表情地看了一眼楚王,接著說道:“待到渙兒返迴南都之時,就讓他老老實實待在府中閉門反省吧。恰好明氏如今也有了身孕,就讓他好生陪伴左右,盡一盡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言罷,聖上輕輕地擺了擺手,示意楚王可以退下了。
楚王一聽這,連忙叩頭哀求道:“懇請父皇開恩,饒恕渙兒此次過錯。渙兒定然是在這西州不小心得罪了某些人,才會被他們惡意挑唆誣陷!求父皇明察秋毫!”
聖上聞言,臉色猛地一沉,怒喝道:“你自己睜開眼睛看看這最後的落款!”說著,將剛剛拾起的奏折再次丟到地上,“朕剛才接過來這份奏折時,原本還以為是淵兒所書,可看到最後竟然發現乃是西州的將領們聯名上書!朕尚未老眼,這些人裏頭多半是你的嫡係,連你自己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聖上憤怒到了極點,嚇壞了一旁的胡公公。
“五年前,要不是老三當機立斷拿下這西州軍主將,恐怕現在朕早就見到列祖列宗了!朕也就將這西州軍隸屬改歸秦王府,並未做其他變動,期間調整也就是小修小補,那這個將領到底還是你楚王的人,平常西州軍做的那些事,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不過分,朕都算了,畢竟這西州軍護我吳國西部安寧,可眼下呢?”聖上憤怒到相當無奈,他也不願再說下去了。“罷了罷了,迴去吧,你倆都迴去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宮城之外,原本平靜的氣氛被一股憤懣不平的情緒所打破。楚王攔下了正欲離去的王爺。
楚王瞪大雙眼,對著王爺喊道:“老三,你我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你我為何要暗中較勁,手足相殘呢?如今我們都已經是這把老骨頭了,黃土都快要埋到胸口,難道就不能放下過往的成見嗎?”
王爺麵沉似水,冷冷地迴應道:“皇兄啊,有些事情即便我說出來,恐怕您也未必會信!我真的沒有插手此事。以您對我的了解,依我的手段,渙兒他怕是早就把性命丟在了西州。”
話音未落,王爺輕輕一抖袖口,從中取出一封奏折來,然後緩緩遞向楚王。接著說道:“這封奏折乃是淵兒所寫,他自己對此事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讓我幫忙把關。這裏麵所有字句,都是出自淵兒之手,我未曾改過。文中描述的西州狀況,跟父皇之前所看到的那份幾乎毫無差別。然而,淵兒在奏折裏想盡辦法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了山字營的那些將領身上,並提議殺掉幾個人來交差了事。”
楚王聞言,臉色愈發陰沉,一把奪過王爺手中的奏折,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起來。隨著目光在紙上移動,楚王的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淵兒在奏折中替渙兒辯解,說渙兒是受到小人蒙蔽,才釀成大錯,讓父皇寬恕他。”
“那你為何不將這份奏折呈上?”本王反問道。
“你我同為人父,又同為人子,換做幾年前我也就答應了,可以認為渙兒年幼無知,但眼下,北方蠢蠢欲動,境內又暗流湧動,若還是將精力放在這爭權奪勢上,不光是我不答應,剛剛父皇所言你也聽到了,他也不答應。”王爺一語中的,隻是那楚王還執迷不悟,“也罷,你我兄弟都是過來人,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遭受痛苦,若日後渙兒真心悔改,我相信淵兒也會相信他的。”
宮城外,隻留的楚王一人呆呆地站在原地。
王爺推著輪椅,緩緩地離開宮城。誰能想到,世子其實寫了兩道奏折呢?放在王爺另一隻袖子裏的奏折,其實他也看過,滿滿的殺氣,但王爺選擇按下來了。
西州軍大營校場之上,陽光透過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映照出一片肅穆景象。除了被渙世子關押的將領之外,西州軍所有將領皆已應召而來。
放眼望去,校場內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士兵,他們整齊排列,校場周圍的旌旗隨風輕輕搖曳,發出細微的聲響。整個校場彌漫著一種沉重壓抑的氛圍,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而在場的每一個人心裏其實都非常清楚此次集結在此的原因究竟是什麽。
隻見世子身著一襲潔白如雪的長袍,步伐穩健而緩慢地踏上高台。在他身旁,渙世子亦步亦趨,緊緊相隨。此時正值秋日的午後時分,但天氣仍帶著幾分寒意,微風拂過,吹得世子身上那件白色袍子微微飄動。
世子登上高台後,環視四周,目光如炬,隨後他開口說道:“將士們,今日將大家召集於此,想必都知道為何。本世子奉命出使北狄,路過此地,還未踏進這西州城,在城南被一夥流民攔住了去路,我心生憐憫,給予他們施舍,然而後來探尋發現遠遠不止於此啊!”世子緩緩踱步在高台之上。
說完,兩名士兵抬著一個大箱子,抬到世子跟前,“這裏每張紙上都記錄了城南那些流民的證言,每份都有署名畫押,一開始本世子不相信,到後來所有人的證言都指向了某些人,那些人受朝廷器重,受百姓恩澤,竟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之事,似乎忘記了自己是誰?”世子隨手抓起一把,丟到高台之下,台下的士兵將領拿起閱讀著。
隻見身後的渙世子麵色陰沉地輕喚來身後的將領,壓低聲音悄悄地問道:“究竟是怎麽一迴事?為何竟讓淵世子能夠收集到如此之多的證言?”
那位將領額頭冷汗直冒,神色緊張地迴答道:“迴世子,這淵世子不知用了何種手段,竟然調動了這西州城附近所有的風羽衛……”
渙世子聞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怒聲喝道:“難道你們就眼睜睜看著他這般行事而不加以阻攔嗎?你們不會強令將其驅逐出去??”
將領一臉苦相,連忙解釋道:“世子息怒啊!並非我等不想阻攔,實在是這城南已經被火字營給團團圍住了。我們根本無從下手啊!若是貿然行動,與他們發生火拚衝突,一旦事情鬧大,傳到朝廷那裏,定會被定性為作亂。屆時,朝廷必定會派遣大軍前來將此地徹底鏟平啊!”
渙世子眉頭緊皺,目光淩厲地盯著將領質問道:“那你們就不能想辦法在城南攔住那些流民嗎?還有,火字營沒有我的命令怎麽出大營的?”
將領趕忙迴應道:“能想到的法子,我們都已經嚐試過了,但均無濟於事。淵世子有秦王的令牌,是他調動的火字營,這令牌甚至可調動整個西州軍!”
渙世子聽完愈發氣憤,拳頭重重的錘在了欄杆上。
台下的士兵們開始躁動起來,紛紛起了議論。領頭的將領高聲喝止,但並沒奏效,議論反而一浪高過一浪。
“韓黑虎,三千四百畝,杜成威,兩千八百畝,你們二人竟然侵占百姓這麽多土地!其餘人等本世子就不念了。”說完從袖中取出折子丟給了身後不遠的渙世子。
渙世子打開看了看,看完之後,他也坐不住了。明明是想鬧些動靜,讓自己去舒緩,撈些名聲。沒想到那些人貪得無厭,愈來愈過分,他再次捶在欄杆上,氣的是那些人對他沒有一句實話。
“整個西州的賦稅,難道養不活你們?”
說完,世子迴首望了身後那些個將領,他們低著頭,默默不語。世子走到一人跟前,“我沒認錯,你就是韓黑虎吧!不想跟這台下數萬將士說些什麽嘛?”
“迴世子,你這三千四百畝哪裏來的?我等承認確實侵占百姓土地,試問在場的兄弟們有誰敢說沒侵占過?”
“好!”世子命人抬出西州輿圖,“這圖上畫圈的地方全部都是,若韓將軍有異議,本世子有的是功夫陪同挨個測量!”
台下士兵們抬了好幾個箱子,整整齊齊的擺放著。“裏麵是搜羅來的地契,還有佃農的證言,你可有話要說。”
隨後世子輕輕拍了拍手,可安可雅領著一群將領走到台下。
“迴世子,我等未曾做過魚肉百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