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世子,末將起初確實難以置信,直至使團抵達潁陽。”
“潁陽?”世子滿臉疑惑地追問。
將領深吸一口氣,接著解釋道:“我們到達潁陽之時,天空突然降下傾盆大雨,致使河水迅速暴漲,根本無法安全渡河。無奈之下,隻得被迫停留了數日。在此期間,鎮南王特意設宴招待使團。然而,就在使團準備渡河入境潁州之際,卻得知鎮南王奉旨前往西都!”
“什麽?你說外公入京了?”長公主聞言大驚失色,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聽到這個消息,她如遭雷擊般,身子猛地一顫,隨後重重地癱倒在了椅子上。要知道,鎮南王可是一直鎮守著梁國之南,肩負著抵禦吳夏入侵的重任。如今他被傳召迴京,也就意味著此事板上釘釘了!
與此同時,秦王府內,秦王正在書房裏看看著風羽衛剛剛送來的情報。隻見他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眉頭緊緊地皺成了一團。恰在這時,郡主腳步匆匆地闖了進來。
“父親,出大事了!梁朔北王居然有意放行北狄進入中原!”郡主神色慌張地喊道。
秦王抬起頭看了一眼郡主,臉上並沒有太多驚訝之色。他默默地看完手中的情報之後,毫不猶豫地將其投入火盆中燒毀。畢竟,像這樣機密的消息,絕對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份情報是從梁國那邊傳過來的,按照時間推算,估計已經過去好幾日了吧。”秦王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道。
“若真是如此,怕是。。?”郡主瞪大了眼睛,“莫非?”
“當務之急是淵兒的婚事,過幾日便是大典,所有的事都得讓步!”
得知消息的世子也匆忙地趕到書房,見到郡主早一步到了。
“父親,潁州傳來消息,鎮守潁陽的鎮南王秘密奉旨前往西都,怕是出了大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秦王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他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想著什麽,“你們倆出了門就當啥也沒有發生過,眼下是大典第一,其餘的大典之後再議!”
宣陽門會同館內,明瑞端坐在椅子上,眉頭微皺,專注地聆聽著風先生所帶來的消息。
“那梁國的鎮南王竟然不在潁陽?這實在有些蹊蹺!”明瑞喃喃自語道。
風先生拱手迴道:“迴世子,根據四殺堂傳來的情報,此次梁國使團準備渡河入境潁州之時,那鎮南王並未按禮節出城歡送,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他已經有數日未曾踏足過軍營了!這種情況實屬罕見,怕是有大事發生!”
明瑞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之色,追問道:“可還有其他相關的消息?”
風先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此外,我們還發現梁國近期境內調兵異常頻繁。就連梓州的駐軍也驟減了一半之多!”
“梓州?那不正是夏梁兩國交接的重鎮!怎麽會突然減少這麽多兵力?”明瑞不禁站起身來,雙手背於身後,開始踱步思索起來。
“的確如此,世子。目前這些跡象著實太過反常,令人難以捉摸其真正意圖。不過請世子放心,屬下已經增派了大量人手潛入梁國各地全力搜集情報,相信用不了幾日便能有消息傳迴!”
“什麽?父皇竟然將鐵山軍調往北境?”楊軒瞪大雙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他緊緊盯著眼前前來報信的使臣。
然而,那名使臣卻是一臉嚴肅地點頭說道:“迴世子,此事千真萬確。近期北狄在北境一帶活動異常頻繁,常常騷擾邊地的無辜百姓。一開始都以為他們隻是為了搶奪一些糧食,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北狄居然暗中在刺探我大鄴北境的守防情報!這也是鎮守邊境的楊老將軍親自傳迴來的軍情!”
聽到這裏,楊軒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失聲驚叫道:“什麽?難不成北狄這次是要大規模南下?”
“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極大,世子。而且微臣還聽聞,梁國鎮守潁陽的鎮南王在前些日子也已經秘密奉詔迴到了西都,種種跡象表明,眼下時局危急!”使臣皺著眉頭,語氣沉重地迴答道。
楊軒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深知北狄如果真的選擇南下,那麽以他們現有的兵力,很難抵擋住北狄兇猛的進攻。更何況如今北幽州已然失守,這對於整個鄴國來說本就是雪上加霜,倘若北狄再從北境長驅直入,那麽鄴國恐怕真的會陷入危險境地。
想到此處,楊軒隻覺得喉嚨發緊,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這……這北狄要麽從朔北方向進軍,要麽就是從北境這邊突破,難道說。。難道說。。。”
就在這時,隻見那名使臣緩緩伸出手,從自己的衣袖之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份書信,並遞到了楊軒麵前,恭恭敬敬地說道:“世子莫急,這是皇上親手書寫的一封密信,請世子務必盡快當麵呈交給秦王。或許皇上已有應對之策,一切尚未可知!”
楊軒接過信,攥在手裏,他不看內容也能猜個大概!無非是讓秦王遵守大義,此刻不去趁火打劫,讓鄴國南邊平安!若是南邊也鬧騰起來,恐怕離亡國不遠了。
此時此刻,王叔、嵩臨以及貞惠他們皆已獲悉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於是乎,三人迅速地聚集在了一間屋子裏,麵色凝重地開始商討起來。
貞惠輕聲說道:“父王來信說北狄竟然派遣使者前來索要北幽州,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而王叔則一直低垂著頭,似乎正在沉思著什麽重要的事情。他那緊緊握著核桃的手因為用力過度而微微發白,以至於此刻屋內異常安靜,甚至連核桃相互摩擦所發出的細微聲響都清晰可聞!
一旁的嵩臨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這北幽州可是咱們好不容易才拿下的戰略要地,怎能夠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呢!要知道,這北幽州乃是渤海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如果將其送給北狄,那不就等同於自尋死路嗎!”
見嵩臨情緒如此激動,王叔趕忙出言安撫道:“你先小聲一些,王上目前尚未應允此事。他隻是寫信告知我們罷了,依我之見,此刻王上定然已經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地趕來南都了。所以,咱們暫且稍安勿躁,等使者來了再說。”
然而,嵩臨卻並未因此而平息憤怒,依舊憤憤不平地嚷道:“哼!想當年,渤海與北狄本就是同出一源,如今他們這般步步緊逼,究竟是在耍弄何種陰謀詭計?”
陽光正好,微風輕拂,靈兒與慶王爺正悠然自得地漫步於橫水大街之上。這條街道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街邊的小販們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沒走多久,靈兒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慶王爺,嬌嗔道:“阿叔,時辰可不早啦,咱們迴去吧。我想蘇姨肯定早就準備好了一桌子豐盛美味的佳肴等著咱們呢!”
慶王爺微微一笑,目光溫柔地望著靈兒,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別急呀靈兒,咱們再逛會兒。這會兒要是迴了你姑父府上,恐怕那兒早已是人滿為患嘍!”
靈兒眨巴著大眼睛,滿臉疑惑地問道:“啊?為什麽呀?今天到底是什麽特別的日子嗎?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去姑父家呢?”
慶王爺哈哈一笑,伸手寵溺地刮了一下靈兒的鼻子,啥也沒說。
靈兒有些迷糊,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腦袋瓜。於是,二人繼續沿著大街前行。
此時的南都城一片歡騰景象,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忙忙碌碌地籌備著那場即將來臨的盛大婚典。城中百姓們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之中,對於北方發生的事情渾然不知。
而朝堂之上,那些大臣們大多也被蒙在鼓裏,隻有極少數人脈廣博之人隱隱約約聽聞了一些風聲。然而,這股風吹到各個王府時,楚王卻是第一個洞悉其中內情的人。
“父親,今日孩兒與朝中的諸位子弟一同前往城外狩獵,竟意外得知了一則驚人的消息!”渙世子一臉急切地坐到楚王身旁,語氣中難掩興奮之情。
隻見楚王微微眯起雙眼,不緊不慢地說道:“哦?莫不是關於北方的消息?其實為父早就已經知曉了。”
“啊?父親您竟然都知道了?”渙世子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
楚王輕哼一聲,端起桌上的茶盞淺酌一口後緩緩說道:“這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消息再如何隱秘,也總有傳到本王耳中的時候。”
聽到這裏,渙世子趕忙附和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可得盡快謀劃一番才好!”
楚王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當前擺在我們麵前最關鍵的問題便是,此事究竟要不要讓我們吳國出兵。”
渙世子聞言毫不猶豫地大聲應道:“那自然是要出兵的呀!父親,這可是開疆拓土的大好良機!”
然而,楚王卻突然放下手中的茶盞,眼神冷冰冰地盯著渙世子,厲聲道:“瞧瞧你這般衝動無腦的模樣,真真是讓人恥笑!怪不得你皇祖父向來偏愛淵兒而不喜你。”
渙世子心中一急,正欲開口辯解幾句,但當他看到楚王那陰沉的臉色時,瞬間便意識到此時再多言也是無益,於是隻好悻悻然閉上嘴巴不再言語。
橫水秦王府外,平常冷清的街道被多輛馬車堵的水泄不通。然而王爺卻下令關門謝客,誰也不見,連親家渤海來的使者也被拒之門外,管叔出門給各位使者的說辭就是,近期婚典之事極為重要,其餘諸事一概不理!這可愁壞了門口的那些使者。
“也罷,我們去會同館,此次拜訪等後日的婚典過了再說!”渤海的使者抬著頭歎了口氣,冷冷地說道。於是,坐上馬車前往南都,其餘使者見狀也都坐上了車,紛紛離開。
世子與公主此刻正站在門內,他們透過門縫緊張地注視著門外的情景,當最後一名使者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時,世子和公主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公主麵露憂色,輕聲說道:“宏臨長兄他……應該不會怪罪於我吧!”
世子連忙安慰道:“放心吧,貞孝。宏臨長兄向來聰慧過人,他見到如今這般情形,定然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衷。”
兩人沉默片刻,隨後公主又憂心忡忡地開口道:“眼下北方的局勢越來越混亂不堪,真不知道父王那邊情況究竟如何。今早姐姐來信,說是北狄竟然派遣使節前來索要北幽州!”
世子點了點頭,迴應道:“這件事我已經向父親稟報過。父親給我的答複是等後日的婚典結束之後再行商議。依我看,此時此刻這普天之下,最為關心時局變化的非父親莫屬了。”
公主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那也是自然,此時若是換作其他人,麵對如此複雜嚴峻的局麵,哪能氣定神閑?”
時光就在這樣的憂慮與等待之中悄然流逝。日複一日,日落日升,轉眼間便來到了婚典當日。橫水鎮南都處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喜慶的氣氛彌漫在每一個角落。街道兩旁擠滿了興高采烈的百姓,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如同過節一般燦爛的笑容。
世子早早換上喜服,按禮部太常寺預定的線路前往宣陽門會同館。在那裏迎公主前往宮城,最後在明遠宮舉行最後的儀式。所有受邀的使者早早在那裏等候。
原本打算在婚典鬧事的明瑞和長公主,此刻選擇了放手!眼下他們哪能以自己的蠅頭小利,而放棄天下大義!
婚典屬官大聲宣讀著誓詞,在場所有使臣都聚焦在世子公主二人之上!他們隻是附和著點頭和鼓掌,此時他們的心思早就不在這婚典,北方的時局讓他們無暇於此,能夠出席就已經給足了秦王的麵子。雖然吳國大喜之日,但是他們都是眉頭緊鎖,隻是應酬似的露出笑容。
婚典一步一步的進行著,不知不覺的便到了夜裏,明遠宮裏秦王和吳國各宗室之人跟使臣們暢飲,秦王府內世子和公主局促的坐在床榻之上。雖說在宮城裏行完了所有的禮儀,成了夫妻,但是此刻卻顯得手足無措!
“潁陽?”世子滿臉疑惑地追問。
將領深吸一口氣,接著解釋道:“我們到達潁陽之時,天空突然降下傾盆大雨,致使河水迅速暴漲,根本無法安全渡河。無奈之下,隻得被迫停留了數日。在此期間,鎮南王特意設宴招待使團。然而,就在使團準備渡河入境潁州之際,卻得知鎮南王奉旨前往西都!”
“什麽?你說外公入京了?”長公主聞言大驚失色,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聽到這個消息,她如遭雷擊般,身子猛地一顫,隨後重重地癱倒在了椅子上。要知道,鎮南王可是一直鎮守著梁國之南,肩負著抵禦吳夏入侵的重任。如今他被傳召迴京,也就意味著此事板上釘釘了!
與此同時,秦王府內,秦王正在書房裏看看著風羽衛剛剛送來的情報。隻見他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眉頭緊緊地皺成了一團。恰在這時,郡主腳步匆匆地闖了進來。
“父親,出大事了!梁朔北王居然有意放行北狄進入中原!”郡主神色慌張地喊道。
秦王抬起頭看了一眼郡主,臉上並沒有太多驚訝之色。他默默地看完手中的情報之後,毫不猶豫地將其投入火盆中燒毀。畢竟,像這樣機密的消息,絕對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份情報是從梁國那邊傳過來的,按照時間推算,估計已經過去好幾日了吧。”秦王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道。
“若真是如此,怕是。。?”郡主瞪大了眼睛,“莫非?”
“當務之急是淵兒的婚事,過幾日便是大典,所有的事都得讓步!”
得知消息的世子也匆忙地趕到書房,見到郡主早一步到了。
“父親,潁州傳來消息,鎮守潁陽的鎮南王秘密奉旨前往西都,怕是出了大事!”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秦王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他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想著什麽,“你們倆出了門就當啥也沒有發生過,眼下是大典第一,其餘的大典之後再議!”
宣陽門會同館內,明瑞端坐在椅子上,眉頭微皺,專注地聆聽著風先生所帶來的消息。
“那梁國的鎮南王竟然不在潁陽?這實在有些蹊蹺!”明瑞喃喃自語道。
風先生拱手迴道:“迴世子,根據四殺堂傳來的情報,此次梁國使團準備渡河入境潁州之時,那鎮南王並未按禮節出城歡送,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他已經有數日未曾踏足過軍營了!這種情況實屬罕見,怕是有大事發生!”
明瑞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之色,追問道:“可還有其他相關的消息?”
風先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此外,我們還發現梁國近期境內調兵異常頻繁。就連梓州的駐軍也驟減了一半之多!”
“梓州?那不正是夏梁兩國交接的重鎮!怎麽會突然減少這麽多兵力?”明瑞不禁站起身來,雙手背於身後,開始踱步思索起來。
“的確如此,世子。目前這些跡象著實太過反常,令人難以捉摸其真正意圖。不過請世子放心,屬下已經增派了大量人手潛入梁國各地全力搜集情報,相信用不了幾日便能有消息傳迴!”
“什麽?父皇竟然將鐵山軍調往北境?”楊軒瞪大雙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他緊緊盯著眼前前來報信的使臣。
然而,那名使臣卻是一臉嚴肅地點頭說道:“迴世子,此事千真萬確。近期北狄在北境一帶活動異常頻繁,常常騷擾邊地的無辜百姓。一開始都以為他們隻是為了搶奪一些糧食,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北狄居然暗中在刺探我大鄴北境的守防情報!這也是鎮守邊境的楊老將軍親自傳迴來的軍情!”
聽到這裏,楊軒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失聲驚叫道:“什麽?難不成北狄這次是要大規模南下?”
“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極大,世子。而且微臣還聽聞,梁國鎮守潁陽的鎮南王在前些日子也已經秘密奉詔迴到了西都,種種跡象表明,眼下時局危急!”使臣皺著眉頭,語氣沉重地迴答道。
楊軒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深知北狄如果真的選擇南下,那麽以他們現有的兵力,很難抵擋住北狄兇猛的進攻。更何況如今北幽州已然失守,這對於整個鄴國來說本就是雪上加霜,倘若北狄再從北境長驅直入,那麽鄴國恐怕真的會陷入危險境地。
想到此處,楊軒隻覺得喉嚨發緊,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這……這北狄要麽從朔北方向進軍,要麽就是從北境這邊突破,難道說。。難道說。。。”
就在這時,隻見那名使臣緩緩伸出手,從自己的衣袖之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份書信,並遞到了楊軒麵前,恭恭敬敬地說道:“世子莫急,這是皇上親手書寫的一封密信,請世子務必盡快當麵呈交給秦王。或許皇上已有應對之策,一切尚未可知!”
楊軒接過信,攥在手裏,他不看內容也能猜個大概!無非是讓秦王遵守大義,此刻不去趁火打劫,讓鄴國南邊平安!若是南邊也鬧騰起來,恐怕離亡國不遠了。
此時此刻,王叔、嵩臨以及貞惠他們皆已獲悉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於是乎,三人迅速地聚集在了一間屋子裏,麵色凝重地開始商討起來。
貞惠輕聲說道:“父王來信說北狄竟然派遣使者前來索要北幽州,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而王叔則一直低垂著頭,似乎正在沉思著什麽重要的事情。他那緊緊握著核桃的手因為用力過度而微微發白,以至於此刻屋內異常安靜,甚至連核桃相互摩擦所發出的細微聲響都清晰可聞!
一旁的嵩臨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這北幽州可是咱們好不容易才拿下的戰略要地,怎能夠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呢!要知道,這北幽州乃是渤海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如果將其送給北狄,那不就等同於自尋死路嗎!”
見嵩臨情緒如此激動,王叔趕忙出言安撫道:“你先小聲一些,王上目前尚未應允此事。他隻是寫信告知我們罷了,依我之見,此刻王上定然已經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地趕來南都了。所以,咱們暫且稍安勿躁,等使者來了再說。”
然而,嵩臨卻並未因此而平息憤怒,依舊憤憤不平地嚷道:“哼!想當年,渤海與北狄本就是同出一源,如今他們這般步步緊逼,究竟是在耍弄何種陰謀詭計?”
陽光正好,微風輕拂,靈兒與慶王爺正悠然自得地漫步於橫水大街之上。這條街道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街邊的小販們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沒走多久,靈兒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向慶王爺,嬌嗔道:“阿叔,時辰可不早啦,咱們迴去吧。我想蘇姨肯定早就準備好了一桌子豐盛美味的佳肴等著咱們呢!”
慶王爺微微一笑,目光溫柔地望著靈兒,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別急呀靈兒,咱們再逛會兒。這會兒要是迴了你姑父府上,恐怕那兒早已是人滿為患嘍!”
靈兒眨巴著大眼睛,滿臉疑惑地問道:“啊?為什麽呀?今天到底是什麽特別的日子嗎?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去姑父家呢?”
慶王爺哈哈一笑,伸手寵溺地刮了一下靈兒的鼻子,啥也沒說。
靈兒有些迷糊,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腦袋瓜。於是,二人繼續沿著大街前行。
此時的南都城一片歡騰景象,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忙忙碌碌地籌備著那場即將來臨的盛大婚典。城中百姓們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之中,對於北方發生的事情渾然不知。
而朝堂之上,那些大臣們大多也被蒙在鼓裏,隻有極少數人脈廣博之人隱隱約約聽聞了一些風聲。然而,這股風吹到各個王府時,楚王卻是第一個洞悉其中內情的人。
“父親,今日孩兒與朝中的諸位子弟一同前往城外狩獵,竟意外得知了一則驚人的消息!”渙世子一臉急切地坐到楚王身旁,語氣中難掩興奮之情。
隻見楚王微微眯起雙眼,不緊不慢地說道:“哦?莫不是關於北方的消息?其實為父早就已經知曉了。”
“啊?父親您竟然都知道了?”渙世子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
楚王輕哼一聲,端起桌上的茶盞淺酌一口後緩緩說道:“這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消息再如何隱秘,也總有傳到本王耳中的時候。”
聽到這裏,渙世子趕忙附和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可得盡快謀劃一番才好!”
楚王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當前擺在我們麵前最關鍵的問題便是,此事究竟要不要讓我們吳國出兵。”
渙世子聞言毫不猶豫地大聲應道:“那自然是要出兵的呀!父親,這可是開疆拓土的大好良機!”
然而,楚王卻突然放下手中的茶盞,眼神冷冰冰地盯著渙世子,厲聲道:“瞧瞧你這般衝動無腦的模樣,真真是讓人恥笑!怪不得你皇祖父向來偏愛淵兒而不喜你。”
渙世子心中一急,正欲開口辯解幾句,但當他看到楚王那陰沉的臉色時,瞬間便意識到此時再多言也是無益,於是隻好悻悻然閉上嘴巴不再言語。
橫水秦王府外,平常冷清的街道被多輛馬車堵的水泄不通。然而王爺卻下令關門謝客,誰也不見,連親家渤海來的使者也被拒之門外,管叔出門給各位使者的說辭就是,近期婚典之事極為重要,其餘諸事一概不理!這可愁壞了門口的那些使者。
“也罷,我們去會同館,此次拜訪等後日的婚典過了再說!”渤海的使者抬著頭歎了口氣,冷冷地說道。於是,坐上馬車前往南都,其餘使者見狀也都坐上了車,紛紛離開。
世子與公主此刻正站在門內,他們透過門縫緊張地注視著門外的情景,當最後一名使者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時,世子和公主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公主麵露憂色,輕聲說道:“宏臨長兄他……應該不會怪罪於我吧!”
世子連忙安慰道:“放心吧,貞孝。宏臨長兄向來聰慧過人,他見到如今這般情形,定然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衷。”
兩人沉默片刻,隨後公主又憂心忡忡地開口道:“眼下北方的局勢越來越混亂不堪,真不知道父王那邊情況究竟如何。今早姐姐來信,說是北狄竟然派遣使節前來索要北幽州!”
世子點了點頭,迴應道:“這件事我已經向父親稟報過。父親給我的答複是等後日的婚典結束之後再行商議。依我看,此時此刻這普天之下,最為關心時局變化的非父親莫屬了。”
公主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那也是自然,此時若是換作其他人,麵對如此複雜嚴峻的局麵,哪能氣定神閑?”
時光就在這樣的憂慮與等待之中悄然流逝。日複一日,日落日升,轉眼間便來到了婚典當日。橫水鎮南都處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喜慶的氣氛彌漫在每一個角落。街道兩旁擠滿了興高采烈的百姓,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如同過節一般燦爛的笑容。
世子早早換上喜服,按禮部太常寺預定的線路前往宣陽門會同館。在那裏迎公主前往宮城,最後在明遠宮舉行最後的儀式。所有受邀的使者早早在那裏等候。
原本打算在婚典鬧事的明瑞和長公主,此刻選擇了放手!眼下他們哪能以自己的蠅頭小利,而放棄天下大義!
婚典屬官大聲宣讀著誓詞,在場所有使臣都聚焦在世子公主二人之上!他們隻是附和著點頭和鼓掌,此時他們的心思早就不在這婚典,北方的時局讓他們無暇於此,能夠出席就已經給足了秦王的麵子。雖然吳國大喜之日,但是他們都是眉頭緊鎖,隻是應酬似的露出笑容。
婚典一步一步的進行著,不知不覺的便到了夜裏,明遠宮裏秦王和吳國各宗室之人跟使臣們暢飲,秦王府內世子和公主局促的坐在床榻之上。雖說在宮城裏行完了所有的禮儀,成了夫妻,但是此刻卻顯得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