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中國古訓說:“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西方諺語說:“朋友是人生最為珍貴的財富。”一個人如果能多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那麽一生都會因此而受益。交朋友一定要至真至誠,廣交天下良朋,但也要注意與朋友保持適度距離,朋友關係太親密了,就容易產生矛盾,淡如水的友誼才能天長地久。
1.好朋友也要“明算賬”
【社交魔方】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棄義,都增加了幾分我們對於金錢威力的依賴。
——威廉·申斯通
生活中,常見到一些自認可以與朋友同生共死,因而“有衣同穿,有錢同用”,親密的讓人看了眼紅。其實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物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吃飯喝酒等,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認為“好朋友在經濟上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錯特錯了。
湛明跟鐵哥們兒薑林鬧翻了!起因是薑林抱怨兩人在一起總是他花錢。湛明和薑林從初中到大學都是好朋友,剛畢業時兩人又在一起合租房子,那時兩人發了工資就隨手放到客廳的櫃子裏,誰想用就自己去拿,從來不分你我,兩人戲稱這種情況是“小共產主義”。後來由於工作調動,兩人各自租了房子,但感情卻沒變,誰缺錢了隻要說一聲,幾百塊錢就送過去,從來也不記賬。年初的時候,薑林交了個女朋友,花費大了起來,常向湛明拿錢,湛明漸漸地就有點不高興,有一次薑林又要借一千,湛明拒絕了他。薑林就很生氣,他跟別人說:“這麽多年了,這小子不知道跟我拿了多少錢,一起吃喝都是我付賬,沒想到他翻臉就不認人了!”湛明也很生氣:“他花了多少錢?上次他媽媽住院,不是我送去了五千嗎?剛畢業時我掙得比他多一倍,那些錢都讓誰花了?”於是兩人大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
朋友之間錢財也要分清,把友情係在金錢上一定會出問題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誼建築在金錢的基礎上,就像把大樓建在沙灘上一樣,是極不牢靠的,而且嚴格說這種友誼也算不上真正的友誼。如果朋友交往中像湛明和薑林這樣,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那麽必然會帶來很多惡果。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物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最後,因為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不複存在。比如薑林便因為湛明不再借錢給他而與湛明一拍兩散。
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禮尚往來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娛樂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遊,尤其年輕人喜歡結伴旅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有人願意同小氣的朋友來往,互相算計的友誼是長久不了的。當然,現在都很時興aa製,一副親兄弟明算賬的架勢,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疏遠了感情,那麽就要事先溝通好,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才能執行。
再比如,婚喪嫁娶。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情禮。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一個月的人情禮錢就要高出平均收入,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朋友、親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還會輕重有別。所以,朋友之間既然免不了這個“俗”,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水平,量入為出;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條件,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都是要“還”的,禮送得太重,就等於給朋友加上了包袱,這樣做也是很不合適的。
再有就是借錢。這個問題向來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間,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則不好意思拒絕。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麽的;對方的實力如何,借錢給自己是否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麽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機會了)。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又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借錢給別人還真是比較為難,那麽,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為借不借錢給他而發愁;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樣一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開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無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有去無迴的借錢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歸是沒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而經濟上的互助隻是友誼的派生物。如果有人認為友誼是金錢上的互通有無,那麽他永遠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2.對朋友還是要客氣
【社交魔方】
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彼此能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叔本華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於鬆懈或粗心大意,心裏想到了什麽就隨意地衝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還是必須有所節製,才不致壞了交情。
所以,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要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製,一旦你逾越了禮儀或失去了節製,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麗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幾個好友,她們是在邁阿密認識的,真是有緣,在紐約她們又見麵了。談話的時候,她們把目光轉向了安吉麗娜的朋友辛迪,安吉麗娜高聲喊著:“這家夥是個女鬼,吸毒是個能手,卻是性冷淡者。”同伴們哈哈大笑,安吉麗娜還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頭上,引得周圍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麗娜的車鑰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離開了酒吧,臨走時轉頭對安吉麗娜說:“我永遠也不願意見到你這個不尊重我的家夥。”
親密的友誼,不應該是粗魯的、無禮的。在理解和讚揚聲中,友誼會不斷成長。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美國人為了做好一筆生意,事先訂下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計策,那就是一個人先出麵談價錢,訂得價格要高出幾倍,談到進入僵局以後,另一人再出麵調停,並指責第一個人的貪婪和無知,借機獲取良好的顧客印象,然後做成買賣。事情正像他們估計的一樣發展,談判很快地進入了僵局,談判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向第一個人說:“不,先生,您的開價讓我難以置信,如果您不是開玩笑的話。”第二個美國人馬上出場了,他大聲指責他的同伴蠢笨無知,還不如鄉下的一頭驢子,隻知道貪婪地張著沒有牙齒的嘴。他的大聲喊叫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這時他的同伴忘記了在演戲,憤怒地站起來給了他一拳,並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後還要在這裏陪著小姐喝酒嗎?”聰明的談判人看出了端倪,計策宣告失敗。
你覺得這兩個美國人愚蠢嗎?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過這類錯誤。以密友相稱便完全忘記了應當恪守的禮儀,隨便在人前指責朋友,無禮地指揮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說彼此應當互相尊重。
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但凡是人們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慨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實,我們置足社會中,未必把每一個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是於事業有益的,有的是於生活有益的,有的是於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於娛樂有益的。每一種朋友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於人生有益,並沒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來的。不拘深交也罷、淺交也罷,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這“益”並非信手拈來,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樣交友、怎樣獲得朋友之益。
許多青年人交友處世常常涉入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禮儀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幹涉和控製。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係將不複存在。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紐帶,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侵入對方的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計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不尊重朋友,對朋友舉止失當看起來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能給友誼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無論什麽時候,無論對怎樣親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禮儀二字,隻有客客氣氣地交朋友,友誼才能維持得長久。
3.尊重朋友的隱私
【社交魔方】
即使是最神聖的友誼也可能潛藏著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為你不能猜測出朋友的秘密而誤解了他。
——貝多芬
每個人心裏可能都藏著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或者不願意告訴別人,或者隻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訴說。所以,千萬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隱私,但如果他(她)願意告訴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
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張偉至今還在為三年前的行為懊悔。那時他有一個分不開的好友宋明。兩人性格迥異,張偉開朗、好動,無拘無束,宋明細心、沉穩,正是兩人不同的個性才吸引了對方。生活中他們猶如球場上一對配合默契的雙打選手,互相彌補著對方的不足。在公司裏業績顯著,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煙雨氵蒙氵蒙的日子,張偉帶著女友逛商場購物,路過宋明的住所,順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開宋明的房門,裏麵整潔有序,而人卻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來等,手腳從不老實的他在朋友家更不閑著,為了顯示和朋友的關係比鐵還鐵,他亂翻了一通兒。女友一再勸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從抽屜的緊裏麵摸出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翻開一看,裏麵一片空白,第二頁夾著一張剪下的報紙,是記錄一女青年跳河自殺的新聞。那女青年的名字被兩塊血跡掩蓋,報紙的最下麵是宋明的一行筆跡:“沒有你,我就沒有了一切,今生我再也不會感到幸福。”張偉大吃一驚,難道那女青年是宋明的女友?此時,宋明抱著一摞書推門而入,當宋明看到張偉手中未及放下的筆記本時,立即扔下手中的書,劈手將筆記本奪了過來,他憤怒地大喊:“滾!離開這兒。”張偉覺得當著女友的麵,宋明做得太過分,一氣之下離開了。走出很遠,還聽見宋明在大聲的喊叫。
那天之後,宋明再也沒有到公司上班,張偉認為宋明的氣量太窄,很長時間張偉才登門去道歉,但遇到的隻是宋明的一房親戚,宋明已去了南方。張偉非常難過,他知道,那張報紙、那兩塊血跡、那一字一字包含著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宋明的心中已沉澱為一個秘密,一個隻有宋明才能占有的秘密。
不要認為你與朋友的關係非比尋常就去隨便打探朋友的隱私,那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秘密,不要跨入他的禁區。
但有時候,人們遇到一些傷心事,譬如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之類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一個人悶在心中實在難耐,也無濟於事。一般都會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訴說,目的是為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及時幫自己出點子、想辦法。但這些“隱私”,知道者範圍不能大,隻能“你知、我知”。
好友萍萍找了個如意郎君,馬上就要步入禮堂了!李寧歡天喜地,比自己結婚還要高興。但她發現萍萍卻始終像有什麽心事一樣高興不起來。終於在結婚的前幾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李寧:原來萍萍患有透納症,**是呈線性纖維狀的,根本沒辦法生孩子。李寧聽了萍萍的話,心裏很難受,後來她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另一個好朋友,誰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氣憤,結婚那天,她沒有請李寧參加,一對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證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隻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熱衷於流言蜚語,把朋友的“悄悄話”公諸於眾,如果是無意間的“泄露”,還情有可原。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同時還會使你失去朋友,甚至會失去周圍同事對你的信賴,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並不是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負責,所以你不應強行追問,更不能以你們關係好為由而去偷看或打聽朋友的隱私,擅自偷看或公開朋友的秘密,是交友大忌。
4.不要盲目相信朋友
【社交魔方】
一隻狼盯上了一群羊,可是它根本不敢下手,因為兩隻牧羊犬正守在羊群附近。怎麽辦呢?狡猾的狼接近羊群,熱情地跟它們打招唿,羊戒備地看著狼:“你來幹什麽?”“別這樣啊!”狼虛情假意地說:“我根本不會傷害你們,我的對手是牧羊犬,上次之所以咬死頭小羊那是因為咬錯了,我的目標是牧羊犬!如果你們能把牧羊犬趕走,我們就可以當和平共處的朋友了!”羊傻傻地聽信了狼的話,結果牧羊犬被趕走了,羊也被咬死好多隻。
很多人相信朋友多多益善,因此便不加選擇地交友,結果事到臨頭,平時的“好朋友”跑得一幹二淨,有的甚至迴頭“咬”你一口……這都是因為交友不夠審慎的緣故。
一個朋友向你借一筆錢應急,你傾囊而出,因為相信友情的真摯,你沒有讓對方給你打欠條。不久以後,你因為某種原因,需要一部分資金,因而前去索要對方的欠款,而你也相信對方已經有了償還能力,但令你氣憤和吃驚的是,對方矢口否認曾經借過你的錢,甚至說自己從來就沒有借過錢。事實上,對方正是靠你的那筆錢才財大氣粗起來的。
或者是這樣的一番情景:你和一個朋友都是跑同一產品的銷售業務的,不同的是,你為a廠服務,而你的朋友卻為b廠服務。某一天,你和朋友同時獲悉某大企業急需大量你們所推銷的這種產品,於是你們同時前往該企業進行洽談,為了友情,你們相約對方的訂貨量每人分一半,也好向自己的企業有個交待,反正一半的數量也非常大。通過洽談,該企業覺得你們所推銷的產品都符合要求,而且同意了你們一人分一半訂貨量的建議,三方協商於某日簽訂正式供貨合同。屆時,你如約而至,但該企業卻說早已與人簽訂了合同,而供貨方正是你的朋友所代表的企業。
《三國演義》中的呂伯奢本是曹操的多年至友,而且曹操兵敗潰逃之際,呂伯奢給予了曹操熱情豐盛的款待,而曹操為了保證自己的行蹤不被人泄露出去,臨行之際,他把呂伯奢一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殺了個精光,這才放心而去。這也許是梟雄的作為,但如果你不幸交到了這種朋友,那麽你終有一日會在你的朋友身上倒黴,你不但會成為對方的墊腳石,而且還會遭到厄運。
我們希望友情能夠永久,能夠愈經患難愈顯真誠,但是友情還是經常遭到無情的踐踏和破壞。是我們的友情不值得珍視嗎?不!是實際利益讓那些人喪失了良知!社會中的人越來越複雜,而我們也要努力使自己能夠適應複雜。我們會無比懷念困厄之中朋友伸過來的堅實的手臂,也同樣不會忘記自己付出的真摯友情被某些人無情地遺棄甚至加以利用。我們珍視真正的友情,同時也要有效地防止某些人對友誼的不良企圖、利用或者欺騙。
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不要忘了我們的忠告和提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既然你借錢給你的朋友,那你為什麽不讓對方打個借條?你不讓對方打借條並不能證明你更珍視你們的友情,而你讓對方打借條也絲毫不能說你漠視你們之間的友情。至於合約,朋友是朋友,而合約利益則是合約利益,日久生變,你應該立即就和對方簽訂那合約,或者你也應該注意朋友的舉動。現在,南方許多地區連朋友出去吃飯都要實行aa製,大家均攤飯錢,除非有人先聲明請客。這不能證明他們的友情觀念淡漠,相反,他們都能在朋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親兄弟還得明算賬,這句俗話應該為我們所牢記。
想欺騙你的感情、做你的朋友的人,會對你不停地訴說自己的一切,對你的真誠感情,對你的親近之心,甚至會聲淚俱下,相對來說,他們更關心你的成功,而盡量不去過問你的失敗和你的困境。對於這些人,如果你已經看透他們的用意,那麽你不可能會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朋友,但也絕不能讓他們成為你的敵人。小人得勢的破壞力量往往會超出你的想象,而他們也往往會窮兇極惡,不惜一切地瘋狂報複得罪過他們的人。鑒於此,你要心存戒備地周旋,你要裝作很樂於接受他們,很被他們的交往之意感動的樣子,最重要的原則是,你千萬不能傷害他們的表演欲望和對你的親近之心。畢竟人家也是費了很大力氣的嘛!
記住,如果你一時無法確定一個人是敵還是友,而對方又一直將自己的感情掩藏得非常隱蔽,那麽給對方一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表演自己。時間是判斷一個人對你的感情真假的最好憑證。不管對方多麽擅長於表演,多麽擅長於掩飾自己的感情,他(或她)也會偶有失誤的時候。對方的失誤,是你最好的契機,抓住了,對方便會漸露端倪,並最終露出狐狸的尾巴來;如果你無法抓住,或者你一直在尋求與對方共同表演的機會,那麽你不但無法看到對方的感情,反而會變成對方眼中的透明物。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就能從別人對你說話的態度上判斷你的選擇目標,從而能夠將人群加以區分。記住,如果你足夠老練,如果你細心體會,不管對方多高明,你都會有製敵之術,從而免受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修煉自己,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多一點防人之心對你有益無害。
5.對朋友保持忠誠
【社交魔方】
兩個男人結伴穿越森林,突然,一隻大熊從叢林中衝他們跳出來。其中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樹。另一個因無力一人同這頭熊搏鬥,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躺著裝死。那頭熊隻在他頭上嗅了一嗅,便像對他是死的感到很不滿似的走開了。爬在樹上的那個男人從樹上跳下來。“那頭熊好像在你耳邊說了什麽,”他說,“它告訴你什麽來著?”“它說,”另一個男人迴答道,“和一個在危險時刻拋棄朋友的人做伴是愚蠢的。”
聖經上說:“忠誠的朋友是無價之寶。”忠誠的朋友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要想得到朋友的忠誠,你就要敞開心扉,對朋友坦誠以待,這樣才能換來朋友真摯的尊敬。
忠誠的朋友完全承認你的自主權,從不幹涉你的所作所為。他隻會帶給你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忠誠的友誼。
這裏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位先生,他有一個朋友坐了牢。這位朋友既不是行兇搶劫犯,又不是強奸殺人犯,更不是縱火犯,隻不過是因為經營投資無意中觸犯了法律。這位先生當時不知道自己的朋友進了監獄,當他打電話到對方的辦公室得知此事以後,便在星期六清晨,開車跑了60多公裏路去探望他。到那兒以後,由於探監的親屬太多而未能看到朋友。第二個星期六清晨,他又去了一次,可是這次監獄方麵要求他辦個通行證。第三次雖然又遇到別的障礙,但他還是想方設法要見朋友,卻沒想到他的朋友因為感到羞愧,不願見他。可他依然滿不在乎,徑直往監獄裏走去,像在咖啡館裏一樣自然,終於跟朋友會了麵。朋友獲釋後,兩人繼續保持著友好關係。當這位朋友談到自己在監獄的經曆時,他隻是靜靜地聽著,不提問,不做任何評價。當然朋友與他在一起覺得安全了。
世間再沒有可以跟古希臘民間傳說中的達蒙和皮斯亞斯之間真誠的友情相比的。皮斯亞斯由於反抗君主被判死罪,達蒙用生命做擔保,使他能迴家料理私事及與家人告別。但是,執行死刑的日子快到了,這時皮斯亞斯還沒有迴來。君主嘲笑皮斯亞斯的忠誠,說達蒙是個傻子,把友情看得過重,白白為朋友灑熱血。君主還說如果達蒙能真正了解人的本性,他會明白現在皮斯亞斯早已逃之夭夭了。執行死刑的那一天,正當達蒙被押上刑場時,皮斯亞斯趕到了,他十分激動地衝上前去,上氣不接下氣地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兩個朋友親切地互相問候,做了最後的告別,場麵非常動人。君主被他們的真摯友誼深深感動了,寬恕了皮斯亞斯。並帶著羨慕的口吻說:“為獲得這種友情,我甘願獻出我的王國。”
很多人都沒有那種願為他們貢獻生命的朋友,不過人們也不願讓朋友去經受這種考驗。考驗真誠友情的主要方法僅僅是真誠就可以了。
如果你對朋友並不是真心實意,此刻不是懲罰自己的時候,而應從中汲取教訓,抓緊時機表達你的真誠友情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法。
如果你對他忠誠,那麽你就找到了一位忠誠的朋友。然而,不是每個朋友都能成為這種“寶石”,有的朋友不可能成為“寶石”。所以,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塊試金石。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說是什麽樣的人就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的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即《易經》中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說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沒有真誠便沒有真正的友誼,如果你希望朋友對你推心置腹,那麽就不要以自己的圓滑和虛偽作為條件,換取朋友的友情。忘掉傳統給你的隔閡,伸出你的雙手,你就會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6.別傷了朋友的自尊
【社交魔方】
友誼也像花朵,好好地培養,可以開得更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從根本上破壞了友誼,這朵心上盛開的花,可以立刻萎頹凋謝的。
——大仲馬
在一些人的眼裏,麵子比裏子更重要,沒有麵子就不體麵,不體麵就吃不開。了解了這一點,你就該知道,即使是對最親密的人,也要給他留麵子。
有人說:中國人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孔子的高足子路也是這樣,他為了不丟士的麵子,不惜結纓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爭麵子。
楚成王實在是一位不怎麽樣的國君,他不是死在別人手裏,而是死在自己兒子手裏。公元前268年,他的兒子商臣,也就是後來的穆王,帶兵來逼宮。可笑的是,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之後再死,兒子卻不給老子這個麵子,認為那樣太浪費時間,讓他早點上路。他沒辦法,隻好去吊死。吊死後,又不肯閉上眼睛,因為拿不準他的子孫會給他一個什麽樣的諡號。諡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獲得的一個帶有蓋棺定論性質的稱號,這是一個總體的評價,是死者最後的麵子。起初,子孫們議定的諡號是靈,亂而損曰靈。他一聽,不肯閉眼睛,子孫沒法,見他死不瞑目,隻好改為“成”,安民立政曰成,他這才滿意地將眼睛閉上。
死要麵子還有一種情況,為了麵子讓別人死。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給鄭靈公一個特大的鱉,靈公用它來大宴群臣,卻唯獨不讓子公吃。這是因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對別的大夫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靈公聽了,偏要讓子公的話不能實現,這顯然是不給子公麵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為挽迴麵子,就徑直走向烹鱉的鼎前,染指於鼎,嚐之而出。子公挽迴了自己的麵子,卻掃了靈公的麵子。雙方隻好翻臉,隻不過子公搶先一步,弑殺靈公,並給他弄一個“靈”的諡號,讓他永遠沒有麵子。
想想靈公死的真不值,就因為落了別人的麵子便遭到殺身大禍,死了依舊沒有麵子。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你會在辦事跑關係時獲益匪淺。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你給朋友的,而非自己爭的。爭麵子與己與友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糖摻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步障四十裏,石崇就做錦布障五十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來塗。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樹,枝椏扶疏,世罕其比。沒想到石崇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鐵如意就敲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迴頭吩咐左右迴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選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惘然若失,垂頭喪氣。石崇太過固執,不會忍讓朋友,一下子讓王愷的麵子丟盡。他比王愷富有,這是一個事實,他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接受不接受珊瑚樹,有一點是肯定的,麵子傷了,談交情就談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絕,假若他肯處處讓別人一分麵子,那就是另一種情形了。
辦事跑關係時,要懂麵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朋友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會把所結成的關係搞糟。
懂麵子,你還得去要麵子,假若你請朋友吃飯,而朋友不太領情,這時,你便不能割袍斷交,你要學會去要麵子,你要說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給我一個麵子。隻要他給了你麵子,他吃了飯,那麽,他的人情算欠下了,即使飯是朋友給你麵子才吃的。送禮也一樣,讓朋友給個麵子收下,這個麵子你得去要。
老李幫老朋友辦了件事,老朋友和妻子拿了些禮品登門道謝,老李覺得自己隻是舉手之勞,就死活不收禮,沒想到老朋友一去就再沒跟他聯係過。老李打電話一問,朋友在電話裏說:“提禮物去愣被你推出來了,知道那天我怎麽從你家走出來的嗎?”老李這才知道怎麽迴事,道歉之後兩人又和好如初了。
另外的一點,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待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總之,維護朋友麵子是你和朋友都應該做到的,這種方式如同給你們的親密關係罩上一層保護網,這樣友情才能不斷生長。
7.別和朋友黏在一起
【社交魔方】
友誼和花香一樣,還是淡一點的比較好,越淡的香氣越使人依戀,也越能持久。
——席慕蓉
和朋友建立一份真誠的友誼,的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千萬不要和朋友整天守在一起。有距離才能產生美。
《聖經》上說,上帝按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的形體。興致所至,用樹枝沾滿泥漿,甩成了成千上萬個人形。上帝又寂寞了,於是賦予人類語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樂。從此,人類誕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
的確世上沒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兩個人,不論其形體多麽相像,他們決沒有完全同樣的性情、愛好,絕對沒有同樣的經曆和對事物同樣的認知觀點。於是,距離就存在了,距離成為人際關係的自然屬性。有著親密關係的兩個朋友也毫不例外,成為好朋友,隻說明你們在某些方麵(或許多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或見解以及心靈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是毫無間隙、融為一體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其獨自的個性,事物的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共性是友誼的連接帶和潤滑劑,而個性和距離則是友誼相吸引並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友情就像彈簧一樣,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及適度拉伸和壓縮,都會使之保持永久的彈性美和自由美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
是的,因為距離的美,你和他都想進入對方那顆美好的心靈,都努力展現各自的魅力和對對方的關懷。隨距離的縮短,“金無足赤”的人類的瑕斑也在友誼的光環中出現,過深的了解使你發現了對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麵。於是,瑕斑影子在你心靈裏衝突。某些不和諧伴隨出現,由於彈簧距離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內心要求對方須與自己一起擺動。少許的違背都使你特別在意。於是,被欺騙感和不忠實感使你對友誼產生了懷疑,冷淡和爭執又將友誼根基動搖,彈簧變形了,再難恢複其原來的和諧。這時你便會懊惱:為什麽當初要縮短這“彈簧”,破壞了相互間的距離美和朦朧美。
人一輩子都不斷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因此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離”!
趙晶和石葦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好朋友,兩人在一起嘰嘰喳喳,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一起上、放學,手拉手逛街,但兩人還是覺得相處的時間太少。於是在征得家長同意後,兩人在校外租了一間房成為室友,這樣來往就更方便了。然而一段時間後,兩人的友誼產生了裂痕,趙晶覺得石葦性子太急、脾氣太躁,而石葦則認為趙晶太懶,從不收拾房間,慢騰騰的,什麽也做不好。終於兩人為了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石葦很後悔,她對自己的朋友說,如果當初不和趙晶住在一起就好了,那樣的話我們一定還會是好朋友!
人之所以會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之所以會有“死黨”的產生,是因為彼此的氣質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過鴻溝而成為好朋友,這個現象無論是異性或同性都一樣。但再怎麽相互吸引,雙方還是有些差異的,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環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觀、價值觀再怎麽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當二人的“蜜月期”一過,便無可避免的要碰觸彼此的差異,於是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到最後成為要求對方!當要求不能如願,便開始背後的挑剔、批評,然後結束友誼。
人就是這樣奇怪:未得到時,總想得到;未靠近時又總想貼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卻又太過苛求,人總在無意中傷害著他們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類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棟房子的房客成為朋友,後來因為對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認為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於是憤而搬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再往來過。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與其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保持距離”,以免碰撞!
人說夫妻要“相敬如賓”,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諧,但因為夫妻太過接近,要彼此相敬如賓實在很不容易。其實朋友之間也要“相敬如賓”,而要“相敬如賓”,“保持距離”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謂“保持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過親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說,心靈是貼近的,但肉體是保持距離的。能“保持距離”就會產生“禮”,尊重對方,這禮便是防止對方碰撞而產生傷害的“海綿”。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之處,和朋友離得太近了,就像用放大鏡看朋友一樣,這些缺點就都暴露了出來,所以為了維護友誼,朋友之間還是保持“霧裏看花”的距離吧!
8.同學還要常聯係
【社交魔方】
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隻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培根
同學是朋友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當年身為同學之時,大家都比較單純,友情非常純潔,而分開之後,隻要還保持著聯係,就會十分懷念那份純潔的友誼。如果有什麽事請同學幫忙的話,同學一般都會積極地去辦。
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什麽可值得留戀的。”
這其實是很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為同學,實是緣份不淺。雖相處時間不長,但這中間的關係值得珍惜,值得持續下去,這不是多此一舉,而實屬必要!當你與同學分開後,還能保持一種相互聯係、愈久彌堅的關係的話,那對你的一生,或者說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理想是會有很大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麵,也許是你所未想到的。
三國時蜀的創建者劉備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那是劉備還在讀私塾時,由於劉備講義氣、聰明,因此成了同學中的頭,在這幾年中,他經常幫助其他同學,與他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長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劉備與這些要好的同學也就各奔東西了。
但是,雖然大家分開了,劉備卻很注重經常與同學保持聯係。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時最合得來的朋友,他讀書後,仍迴家繼續供奉自己的老母親,以盡孝道,靠打柴、賣字畫為生。劉備不嫌其清貧,經常邀請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討當時的天下形勢,這樣的聚會每次都很成功,劉備與石全的關係也在不斷地加強,情若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偉的目標,就帶起了一支隊伍參加了東漢末年的大混戰。初時,劉備軍事實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戰中,劉備所帶的軍隊被全部殲滅,隻他一人逃脫,被石全給隱藏了起來,逃過了一劫。
可見,同學關係有時在很危急的關頭能幫上大忙,能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與同學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相聚,那關係之好從何談起,從中受益則更是一紙空文了。有的人可能覺得跟不太熟悉的同學聯係有點難為情,其實即便你在學生時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範圍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於昔日的經驗,而使想法變得消極。因為,每個人踏入社會後,所接受的磨練均是百般不同的,絕大多數的人會受到洗禮,而變得相當注意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即使與完全陌生的人來往,通常也能相處得好。由於這種緣故,再加上曾經擁有的同學關係,你可以完全重新展開人際關係的塑造。換言之,不要拘泥於學生時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來展開交往。
誰沒有幾位昔日的同窗,同學常相聚,友情才會牢固說不定你的音容笑貌還存留在他們的記憶中,千萬不要把這種寶貴的人際關係資源白白浪費掉。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努力地去開發、建設和使用這種關係。
要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誼,你必須跟你現有的同學們保持經常聯係。有空給遠在異地的同學們打打電話、通通信,詢問一下對方近來的工作、學習情況,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互相交流一下,這是很有必要的,這點時間絕對不能節省。碰上同學們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最好也得寫信或托人帶點什麽,不然,怎麽算得上同窗情誼。
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係,當聽到同學家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應馬上想辦法去看看。平日盡管因工作忙、學習重沒有很多時間來往,但同學有困難鼎力相助或打聲招唿,才顯出你們間的深厚情誼來。“患難朋友才是真朋友”,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別人會銘記在心。
另外,常常保持聯係對你自己會有許多好處。和同學經常聯係、談心,一旦你碰上什麽事情,如找工作、找對象等聽聽同學的意見,或者找他們幫忙,對你是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如果平時沒有聯係,有困難時找上門去,別人是不會幫助的。
朋友間交際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通過多次見麵和接觸來加深相互關係。原則上要求和對方直接接觸,隻要有見麵的機會,就應該積極和對方接觸。遇到到某地旅遊,可以去找找當地認識的同學,遇到去同學公司附近的地方出差的機會時,最好去見見對方,加深雙方之間的關係,哪怕隻有短短的五分鍾。除了運用這種直接接近對方的方法外,有時利用書信結交等方法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不管是不是星期日還是節日,看準對方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訪他人,不失為一種間接接近對方的好方法。
“我在附近有點事,順便過來拜訪一下。”說完,把在附近商店買的禮物拿出來送給對方家人,最好動作迅速點,節省時間,然後托對方的家人轉告:“上次托我辦的事,我正努力地辦,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按期完成。”拜訪結束後應盡早把事情進展情況向對方匯報一下。
拜訪時,無論對方家人多麽客氣邀你喝茶,你都不應坐下來當真喝起來,因為你的拜訪隻是一種表示敬意的形式。再者如果時間太長,會被家人看出是有意而來,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結束拜訪。用間接方法給對方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直接寄到對方的公司,最好寄到他家裏。一定要千方百計弄清對方的住址,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給對方同學的妻子贈送她喜歡的禮品。這樣可以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間接贏得對方的信賴。
生活中,很多人都對同學關係處理不當,在相聚時漠然處之,分開後互不來往,直到遇到困難才想起同學,那就為時已晚了!晴天留人情,雨天才好借傘,同學關係是“聚”出來的,一年一小會,十年一大會,這樣同學關係就會愈聚愈堅,你的人際麵也就越廣泛,辦起事兒來,路也比別人多幾條!
9.天下沒有永遠的仇人
【社交魔方】
一個人在山路上行走,看見有個奇怪的東西擋在路上,便踢了一腳,沒想到那東西不但沒被踢走,還變得更大了。這個人更生氣了,一腳又一腳地踢過去,結果,那東西竟然大到擋住了路。這時一個老者走了過來:“孩子,別再理它,趕快走你的路吧!它叫仇恨袋,你越想報複它,它便越大,你不理它,它自然就變小了。”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一旦別人做了對不住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於懷。看到這個人時,輕則如陌路相逢、視若無睹,重則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其實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報複心不利於人際交往,你應該放開仇恨,原諒你的敵人。
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黨營私,便將其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繼任宰相明知李、陸有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通過李吉甫之手把陸贄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上任伊始,便主動與陸贄把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計成了泡影。對此,陸贄自然深受感動,他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
其實,怨怨相報,未必有什麽好處:他損害我在先,我懷恨於心在後,於是便費心費神地盯著他,一心想尋個機會,以牙還牙。終於有一天,他落到了我的手中,我便瞅準時機,給他當頭一棒;或是在他紅火之時潑盆冷水,損他一把;或是趁他失意之機落井下石,置其於死地……總之,我報了宿怨,泄了心頭之恨。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報複之後我又得到了什麽呢?而為一時意氣之爭,圖片刻之快,我又失去了多少本該屬於我的快樂和輕鬆啊!費盡心機去精謀細劃,絞盡腦汁來苦苦算計,最終換來的僅僅是別人的敵視與更深的怨恨。然後,我就不得不小心謹慎地生活,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再被他算計了,這樣的日子挺累的,不是嗎?再說,我想報複人家,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鬧不好,落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豈不是有點太不值了嗎?
所以我們應當學會用大度和寬容,去原諒敵人,這樣,我們就無需絞盡腦汁勞心傷神算計別人,也不需緊繃神經,警惕一切動靜,防人算計;我們可以不再擔心自己得勝之時無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難之機孤立無援;不會時時想著給別人使絆兒,也不用處處擔心落入他人圈套。這樣處世豈不堂堂正正?這樣做人豈不輕輕鬆鬆?
李吉甫與陸贄走的正是一條大路,一條用寬容拓展開的光明大道。李吉甫不計前嫌、不搞報複,陸贄深受感動,以德報德。二人化敵為友,打破了不懷好意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陰謀,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們的政聲也一天比一天高。他們在寬待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美國競選,對手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敗壞對手的名聲,但仍可在對手所組內閣中擔任重要職務,對人性的協調不能不說是一種啟示。能夠與你成為對手的人,必定有著與你能夠分庭抗禮的能力和實力,你能原諒你的仇人嗎?由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評或者羞辱過他的政治對手,於是林肯得以統一了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報複和仇視對待對手,你會招致一個什麽樣的局麵呢?它將使你的敵手更堅定地站在你的對立麵,去阻撓、破壞你的行動,破壞你創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會因為心中充斥報複的憤怒無暇他顧,你的理想和目標又如何能實現呢?“如果有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如是說。
人生的路上,我們並非獨行。朋友多了,路自然就寬了。當你悠閑漫步在一馬平川之上,朋友多了,路邊的風景就會變得更絢麗多彩;當你艱難行進在崎嶇坎坷之中,朋友多了,大家相互扶持,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大家同心協力共鏟荊棘,於是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如果我們沒有了寬容的心態,有怨必報,有仇必雪,那我們便給自己樹起了眾多的敵人。“多個敵人多堵牆”,仇愈積愈深,牆愈壘愈厚,路也就變得越窄了,就堵塞了人生的旅途,壘下了窒息生命的墳墓。我們怎能用自己壘起的牆來親手埋葬自己的希望呢?
當我們迴首往事時,也許昔日那些讓我們最仇視、最痛恨的人,恰恰是我們最懷念的人:那個對我責之甚厲的老師,那個與我競爭甚烈的同學,那個對我橫加指責的上司,那個揪著我的毛病不放的同事……正是他們,使我們的人格得到升華,使我們更加發奮圖強。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一點,也許就能想到,今天那些最讓我們痛恨的人,也許就是那些將來最讓我們懷念的人,這樣,我們就能恨意頓消和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時,我們將發現:我們不僅僅拆除了一堵牆,更重要的是,又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路。於是心靈的空間不再狹窄陰暗多阻塞,人生的道路則會越走越亮越寬闊。
原諒你的敵人不是軟弱,而是聰慧大度的表現,一個人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就要學會化敵為友,學會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擴大交際麵,廣泛進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進退自如,正是你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p>
中國古訓說:“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西方諺語說:“朋友是人生最為珍貴的財富。”一個人如果能多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那麽一生都會因此而受益。交朋友一定要至真至誠,廣交天下良朋,但也要注意與朋友保持適度距離,朋友關係太親密了,就容易產生矛盾,淡如水的友誼才能天長地久。
1.好朋友也要“明算賬”
【社交魔方】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棄義,都增加了幾分我們對於金錢威力的依賴。
——威廉·申斯通
生活中,常見到一些自認可以與朋友同生共死,因而“有衣同穿,有錢同用”,親密的讓人看了眼紅。其實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物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吃飯喝酒等,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認為“好朋友在經濟上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錯特錯了。
湛明跟鐵哥們兒薑林鬧翻了!起因是薑林抱怨兩人在一起總是他花錢。湛明和薑林從初中到大學都是好朋友,剛畢業時兩人又在一起合租房子,那時兩人發了工資就隨手放到客廳的櫃子裏,誰想用就自己去拿,從來不分你我,兩人戲稱這種情況是“小共產主義”。後來由於工作調動,兩人各自租了房子,但感情卻沒變,誰缺錢了隻要說一聲,幾百塊錢就送過去,從來也不記賬。年初的時候,薑林交了個女朋友,花費大了起來,常向湛明拿錢,湛明漸漸地就有點不高興,有一次薑林又要借一千,湛明拒絕了他。薑林就很生氣,他跟別人說:“這麽多年了,這小子不知道跟我拿了多少錢,一起吃喝都是我付賬,沒想到他翻臉就不認人了!”湛明也很生氣:“他花了多少錢?上次他媽媽住院,不是我送去了五千嗎?剛畢業時我掙得比他多一倍,那些錢都讓誰花了?”於是兩人大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
朋友之間錢財也要分清,把友情係在金錢上一定會出問題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誼建築在金錢的基礎上,就像把大樓建在沙灘上一樣,是極不牢靠的,而且嚴格說這種友誼也算不上真正的友誼。如果朋友交往中像湛明和薑林這樣,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那麽必然會帶來很多惡果。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物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最後,因為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不複存在。比如薑林便因為湛明不再借錢給他而與湛明一拍兩散。
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禮尚往來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娛樂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遊,尤其年輕人喜歡結伴旅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有人願意同小氣的朋友來往,互相算計的友誼是長久不了的。當然,現在都很時興aa製,一副親兄弟明算賬的架勢,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疏遠了感情,那麽就要事先溝通好,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才能執行。
再比如,婚喪嫁娶。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情禮。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一個月的人情禮錢就要高出平均收入,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朋友、親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還會輕重有別。所以,朋友之間既然免不了這個“俗”,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水平,量入為出;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條件,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都是要“還”的,禮送得太重,就等於給朋友加上了包袱,這樣做也是很不合適的。
再有就是借錢。這個問題向來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間,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則不好意思拒絕。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麽的;對方的實力如何,借錢給自己是否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麽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機會了)。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又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借錢給別人還真是比較為難,那麽,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為借不借錢給他而發愁;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樣一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開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無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有去無迴的借錢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歸是沒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而經濟上的互助隻是友誼的派生物。如果有人認為友誼是金錢上的互通有無,那麽他永遠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2.對朋友還是要客氣
【社交魔方】
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彼此能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叔本華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於鬆懈或粗心大意,心裏想到了什麽就隨意地衝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還是必須有所節製,才不致壞了交情。
所以,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要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製,一旦你逾越了禮儀或失去了節製,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麗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幾個好友,她們是在邁阿密認識的,真是有緣,在紐約她們又見麵了。談話的時候,她們把目光轉向了安吉麗娜的朋友辛迪,安吉麗娜高聲喊著:“這家夥是個女鬼,吸毒是個能手,卻是性冷淡者。”同伴們哈哈大笑,安吉麗娜還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頭上,引得周圍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麗娜的車鑰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離開了酒吧,臨走時轉頭對安吉麗娜說:“我永遠也不願意見到你這個不尊重我的家夥。”
親密的友誼,不應該是粗魯的、無禮的。在理解和讚揚聲中,友誼會不斷成長。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美國人為了做好一筆生意,事先訂下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計策,那就是一個人先出麵談價錢,訂得價格要高出幾倍,談到進入僵局以後,另一人再出麵調停,並指責第一個人的貪婪和無知,借機獲取良好的顧客印象,然後做成買賣。事情正像他們估計的一樣發展,談判很快地進入了僵局,談判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向第一個人說:“不,先生,您的開價讓我難以置信,如果您不是開玩笑的話。”第二個美國人馬上出場了,他大聲指責他的同伴蠢笨無知,還不如鄉下的一頭驢子,隻知道貪婪地張著沒有牙齒的嘴。他的大聲喊叫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這時他的同伴忘記了在演戲,憤怒地站起來給了他一拳,並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後還要在這裏陪著小姐喝酒嗎?”聰明的談判人看出了端倪,計策宣告失敗。
你覺得這兩個美國人愚蠢嗎?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過這類錯誤。以密友相稱便完全忘記了應當恪守的禮儀,隨便在人前指責朋友,無禮地指揮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說彼此應當互相尊重。
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但凡是人們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慨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實,我們置足社會中,未必把每一個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是於事業有益的,有的是於生活有益的,有的是於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於娛樂有益的。每一種朋友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於人生有益,並沒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來的。不拘深交也罷、淺交也罷,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這“益”並非信手拈來,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樣交友、怎樣獲得朋友之益。
許多青年人交友處世常常涉入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禮儀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幹涉和控製。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係將不複存在。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紐帶,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侵入對方的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計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不尊重朋友,對朋友舉止失當看起來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能給友誼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無論什麽時候,無論對怎樣親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禮儀二字,隻有客客氣氣地交朋友,友誼才能維持得長久。
3.尊重朋友的隱私
【社交魔方】
即使是最神聖的友誼也可能潛藏著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為你不能猜測出朋友的秘密而誤解了他。
——貝多芬
每個人心裏可能都藏著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或者不願意告訴別人,或者隻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訴說。所以,千萬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隱私,但如果他(她)願意告訴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
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張偉至今還在為三年前的行為懊悔。那時他有一個分不開的好友宋明。兩人性格迥異,張偉開朗、好動,無拘無束,宋明細心、沉穩,正是兩人不同的個性才吸引了對方。生活中他們猶如球場上一對配合默契的雙打選手,互相彌補著對方的不足。在公司裏業績顯著,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煙雨氵蒙氵蒙的日子,張偉帶著女友逛商場購物,路過宋明的住所,順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開宋明的房門,裏麵整潔有序,而人卻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來等,手腳從不老實的他在朋友家更不閑著,為了顯示和朋友的關係比鐵還鐵,他亂翻了一通兒。女友一再勸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從抽屜的緊裏麵摸出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翻開一看,裏麵一片空白,第二頁夾著一張剪下的報紙,是記錄一女青年跳河自殺的新聞。那女青年的名字被兩塊血跡掩蓋,報紙的最下麵是宋明的一行筆跡:“沒有你,我就沒有了一切,今生我再也不會感到幸福。”張偉大吃一驚,難道那女青年是宋明的女友?此時,宋明抱著一摞書推門而入,當宋明看到張偉手中未及放下的筆記本時,立即扔下手中的書,劈手將筆記本奪了過來,他憤怒地大喊:“滾!離開這兒。”張偉覺得當著女友的麵,宋明做得太過分,一氣之下離開了。走出很遠,還聽見宋明在大聲的喊叫。
那天之後,宋明再也沒有到公司上班,張偉認為宋明的氣量太窄,很長時間張偉才登門去道歉,但遇到的隻是宋明的一房親戚,宋明已去了南方。張偉非常難過,他知道,那張報紙、那兩塊血跡、那一字一字包含著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宋明的心中已沉澱為一個秘密,一個隻有宋明才能占有的秘密。
不要認為你與朋友的關係非比尋常就去隨便打探朋友的隱私,那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秘密,不要跨入他的禁區。
但有時候,人們遇到一些傷心事,譬如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之類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一個人悶在心中實在難耐,也無濟於事。一般都會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訴說,目的是為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及時幫自己出點子、想辦法。但這些“隱私”,知道者範圍不能大,隻能“你知、我知”。
好友萍萍找了個如意郎君,馬上就要步入禮堂了!李寧歡天喜地,比自己結婚還要高興。但她發現萍萍卻始終像有什麽心事一樣高興不起來。終於在結婚的前幾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李寧:原來萍萍患有透納症,**是呈線性纖維狀的,根本沒辦法生孩子。李寧聽了萍萍的話,心裏很難受,後來她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另一個好朋友,誰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氣憤,結婚那天,她沒有請李寧參加,一對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證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隻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熱衷於流言蜚語,把朋友的“悄悄話”公諸於眾,如果是無意間的“泄露”,還情有可原。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同時還會使你失去朋友,甚至會失去周圍同事對你的信賴,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並不是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負責,所以你不應強行追問,更不能以你們關係好為由而去偷看或打聽朋友的隱私,擅自偷看或公開朋友的秘密,是交友大忌。
4.不要盲目相信朋友
【社交魔方】
一隻狼盯上了一群羊,可是它根本不敢下手,因為兩隻牧羊犬正守在羊群附近。怎麽辦呢?狡猾的狼接近羊群,熱情地跟它們打招唿,羊戒備地看著狼:“你來幹什麽?”“別這樣啊!”狼虛情假意地說:“我根本不會傷害你們,我的對手是牧羊犬,上次之所以咬死頭小羊那是因為咬錯了,我的目標是牧羊犬!如果你們能把牧羊犬趕走,我們就可以當和平共處的朋友了!”羊傻傻地聽信了狼的話,結果牧羊犬被趕走了,羊也被咬死好多隻。
很多人相信朋友多多益善,因此便不加選擇地交友,結果事到臨頭,平時的“好朋友”跑得一幹二淨,有的甚至迴頭“咬”你一口……這都是因為交友不夠審慎的緣故。
一個朋友向你借一筆錢應急,你傾囊而出,因為相信友情的真摯,你沒有讓對方給你打欠條。不久以後,你因為某種原因,需要一部分資金,因而前去索要對方的欠款,而你也相信對方已經有了償還能力,但令你氣憤和吃驚的是,對方矢口否認曾經借過你的錢,甚至說自己從來就沒有借過錢。事實上,對方正是靠你的那筆錢才財大氣粗起來的。
或者是這樣的一番情景:你和一個朋友都是跑同一產品的銷售業務的,不同的是,你為a廠服務,而你的朋友卻為b廠服務。某一天,你和朋友同時獲悉某大企業急需大量你們所推銷的這種產品,於是你們同時前往該企業進行洽談,為了友情,你們相約對方的訂貨量每人分一半,也好向自己的企業有個交待,反正一半的數量也非常大。通過洽談,該企業覺得你們所推銷的產品都符合要求,而且同意了你們一人分一半訂貨量的建議,三方協商於某日簽訂正式供貨合同。屆時,你如約而至,但該企業卻說早已與人簽訂了合同,而供貨方正是你的朋友所代表的企業。
《三國演義》中的呂伯奢本是曹操的多年至友,而且曹操兵敗潰逃之際,呂伯奢給予了曹操熱情豐盛的款待,而曹操為了保證自己的行蹤不被人泄露出去,臨行之際,他把呂伯奢一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殺了個精光,這才放心而去。這也許是梟雄的作為,但如果你不幸交到了這種朋友,那麽你終有一日會在你的朋友身上倒黴,你不但會成為對方的墊腳石,而且還會遭到厄運。
我們希望友情能夠永久,能夠愈經患難愈顯真誠,但是友情還是經常遭到無情的踐踏和破壞。是我們的友情不值得珍視嗎?不!是實際利益讓那些人喪失了良知!社會中的人越來越複雜,而我們也要努力使自己能夠適應複雜。我們會無比懷念困厄之中朋友伸過來的堅實的手臂,也同樣不會忘記自己付出的真摯友情被某些人無情地遺棄甚至加以利用。我們珍視真正的友情,同時也要有效地防止某些人對友誼的不良企圖、利用或者欺騙。
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不要忘了我們的忠告和提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既然你借錢給你的朋友,那你為什麽不讓對方打個借條?你不讓對方打借條並不能證明你更珍視你們的友情,而你讓對方打借條也絲毫不能說你漠視你們之間的友情。至於合約,朋友是朋友,而合約利益則是合約利益,日久生變,你應該立即就和對方簽訂那合約,或者你也應該注意朋友的舉動。現在,南方許多地區連朋友出去吃飯都要實行aa製,大家均攤飯錢,除非有人先聲明請客。這不能證明他們的友情觀念淡漠,相反,他們都能在朋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親兄弟還得明算賬,這句俗話應該為我們所牢記。
想欺騙你的感情、做你的朋友的人,會對你不停地訴說自己的一切,對你的真誠感情,對你的親近之心,甚至會聲淚俱下,相對來說,他們更關心你的成功,而盡量不去過問你的失敗和你的困境。對於這些人,如果你已經看透他們的用意,那麽你不可能會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朋友,但也絕不能讓他們成為你的敵人。小人得勢的破壞力量往往會超出你的想象,而他們也往往會窮兇極惡,不惜一切地瘋狂報複得罪過他們的人。鑒於此,你要心存戒備地周旋,你要裝作很樂於接受他們,很被他們的交往之意感動的樣子,最重要的原則是,你千萬不能傷害他們的表演欲望和對你的親近之心。畢竟人家也是費了很大力氣的嘛!
記住,如果你一時無法確定一個人是敵還是友,而對方又一直將自己的感情掩藏得非常隱蔽,那麽給對方一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表演自己。時間是判斷一個人對你的感情真假的最好憑證。不管對方多麽擅長於表演,多麽擅長於掩飾自己的感情,他(或她)也會偶有失誤的時候。對方的失誤,是你最好的契機,抓住了,對方便會漸露端倪,並最終露出狐狸的尾巴來;如果你無法抓住,或者你一直在尋求與對方共同表演的機會,那麽你不但無法看到對方的感情,反而會變成對方眼中的透明物。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就能從別人對你說話的態度上判斷你的選擇目標,從而能夠將人群加以區分。記住,如果你足夠老練,如果你細心體會,不管對方多高明,你都會有製敵之術,從而免受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修煉自己,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多一點防人之心對你有益無害。
5.對朋友保持忠誠
【社交魔方】
兩個男人結伴穿越森林,突然,一隻大熊從叢林中衝他們跳出來。其中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樹。另一個因無力一人同這頭熊搏鬥,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地躺著裝死。那頭熊隻在他頭上嗅了一嗅,便像對他是死的感到很不滿似的走開了。爬在樹上的那個男人從樹上跳下來。“那頭熊好像在你耳邊說了什麽,”他說,“它告訴你什麽來著?”“它說,”另一個男人迴答道,“和一個在危險時刻拋棄朋友的人做伴是愚蠢的。”
聖經上說:“忠誠的朋友是無價之寶。”忠誠的朋友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但要想得到朋友的忠誠,你就要敞開心扉,對朋友坦誠以待,這樣才能換來朋友真摯的尊敬。
忠誠的朋友完全承認你的自主權,從不幹涉你的所作所為。他隻會帶給你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忠誠的友誼。
這裏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位先生,他有一個朋友坐了牢。這位朋友既不是行兇搶劫犯,又不是強奸殺人犯,更不是縱火犯,隻不過是因為經營投資無意中觸犯了法律。這位先生當時不知道自己的朋友進了監獄,當他打電話到對方的辦公室得知此事以後,便在星期六清晨,開車跑了60多公裏路去探望他。到那兒以後,由於探監的親屬太多而未能看到朋友。第二個星期六清晨,他又去了一次,可是這次監獄方麵要求他辦個通行證。第三次雖然又遇到別的障礙,但他還是想方設法要見朋友,卻沒想到他的朋友因為感到羞愧,不願見他。可他依然滿不在乎,徑直往監獄裏走去,像在咖啡館裏一樣自然,終於跟朋友會了麵。朋友獲釋後,兩人繼續保持著友好關係。當這位朋友談到自己在監獄的經曆時,他隻是靜靜地聽著,不提問,不做任何評價。當然朋友與他在一起覺得安全了。
世間再沒有可以跟古希臘民間傳說中的達蒙和皮斯亞斯之間真誠的友情相比的。皮斯亞斯由於反抗君主被判死罪,達蒙用生命做擔保,使他能迴家料理私事及與家人告別。但是,執行死刑的日子快到了,這時皮斯亞斯還沒有迴來。君主嘲笑皮斯亞斯的忠誠,說達蒙是個傻子,把友情看得過重,白白為朋友灑熱血。君主還說如果達蒙能真正了解人的本性,他會明白現在皮斯亞斯早已逃之夭夭了。執行死刑的那一天,正當達蒙被押上刑場時,皮斯亞斯趕到了,他十分激動地衝上前去,上氣不接下氣地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兩個朋友親切地互相問候,做了最後的告別,場麵非常動人。君主被他們的真摯友誼深深感動了,寬恕了皮斯亞斯。並帶著羨慕的口吻說:“為獲得這種友情,我甘願獻出我的王國。”
很多人都沒有那種願為他們貢獻生命的朋友,不過人們也不願讓朋友去經受這種考驗。考驗真誠友情的主要方法僅僅是真誠就可以了。
如果你對朋友並不是真心實意,此刻不是懲罰自己的時候,而應從中汲取教訓,抓緊時機表達你的真誠友情才是最好的補救方法。
如果你對他忠誠,那麽你就找到了一位忠誠的朋友。然而,不是每個朋友都能成為這種“寶石”,有的朋友不可能成為“寶石”。所以,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塊試金石。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說是什麽樣的人就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的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即《易經》中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說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沒有真誠便沒有真正的友誼,如果你希望朋友對你推心置腹,那麽就不要以自己的圓滑和虛偽作為條件,換取朋友的友情。忘掉傳統給你的隔閡,伸出你的雙手,你就會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6.別傷了朋友的自尊
【社交魔方】
友誼也像花朵,好好地培養,可以開得更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從根本上破壞了友誼,這朵心上盛開的花,可以立刻萎頹凋謝的。
——大仲馬
在一些人的眼裏,麵子比裏子更重要,沒有麵子就不體麵,不體麵就吃不開。了解了這一點,你就該知道,即使是對最親密的人,也要給他留麵子。
有人說:中國人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孔子的高足子路也是這樣,他為了不丟士的麵子,不惜結纓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爭麵子。
楚成王實在是一位不怎麽樣的國君,他不是死在別人手裏,而是死在自己兒子手裏。公元前268年,他的兒子商臣,也就是後來的穆王,帶兵來逼宮。可笑的是,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之後再死,兒子卻不給老子這個麵子,認為那樣太浪費時間,讓他早點上路。他沒辦法,隻好去吊死。吊死後,又不肯閉上眼睛,因為拿不準他的子孫會給他一個什麽樣的諡號。諡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獲得的一個帶有蓋棺定論性質的稱號,這是一個總體的評價,是死者最後的麵子。起初,子孫們議定的諡號是靈,亂而損曰靈。他一聽,不肯閉眼睛,子孫沒法,見他死不瞑目,隻好改為“成”,安民立政曰成,他這才滿意地將眼睛閉上。
死要麵子還有一種情況,為了麵子讓別人死。
公元前605年,楚人獻給鄭靈公一個特大的鱉,靈公用它來大宴群臣,卻唯獨不讓子公吃。這是因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對別的大夫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靈公聽了,偏要讓子公的話不能實現,這顯然是不給子公麵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為挽迴麵子,就徑直走向烹鱉的鼎前,染指於鼎,嚐之而出。子公挽迴了自己的麵子,卻掃了靈公的麵子。雙方隻好翻臉,隻不過子公搶先一步,弑殺靈公,並給他弄一個“靈”的諡號,讓他永遠沒有麵子。
想想靈公死的真不值,就因為落了別人的麵子便遭到殺身大禍,死了依舊沒有麵子。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你會在辦事跑關係時獲益匪淺。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你給朋友的,而非自己爭的。爭麵子與己與友都沒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糖摻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步障四十裏,石崇就做錦布障五十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來塗。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樹,枝椏扶疏,世罕其比。沒想到石崇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鐵如意就敲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迴頭吩咐左右迴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選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惘然若失,垂頭喪氣。石崇太過固執,不會忍讓朋友,一下子讓王愷的麵子丟盡。他比王愷富有,這是一個事實,他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接受不接受珊瑚樹,有一點是肯定的,麵子傷了,談交情就談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絕,假若他肯處處讓別人一分麵子,那就是另一種情形了。
辦事跑關係時,要懂麵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朋友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碰上死要麵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常會把所結成的關係搞糟。
懂麵子,你還得去要麵子,假若你請朋友吃飯,而朋友不太領情,這時,你便不能割袍斷交,你要學會去要麵子,你要說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給我一個麵子。隻要他給了你麵子,他吃了飯,那麽,他的人情算欠下了,即使飯是朋友給你麵子才吃的。送禮也一樣,讓朋友給個麵子收下,這個麵子你得去要。
老李幫老朋友辦了件事,老朋友和妻子拿了些禮品登門道謝,老李覺得自己隻是舉手之勞,就死活不收禮,沒想到老朋友一去就再沒跟他聯係過。老李打電話一問,朋友在電話裏說:“提禮物去愣被你推出來了,知道那天我怎麽從你家走出來的嗎?”老李這才知道怎麽迴事,道歉之後兩人又和好如初了。
另外的一點,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待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總之,維護朋友麵子是你和朋友都應該做到的,這種方式如同給你們的親密關係罩上一層保護網,這樣友情才能不斷生長。
7.別和朋友黏在一起
【社交魔方】
友誼和花香一樣,還是淡一點的比較好,越淡的香氣越使人依戀,也越能持久。
——席慕蓉
和朋友建立一份真誠的友誼,的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千萬不要和朋友整天守在一起。有距離才能產生美。
《聖經》上說,上帝按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的形體。興致所至,用樹枝沾滿泥漿,甩成了成千上萬個人形。上帝又寂寞了,於是賦予人類語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樂。從此,人類誕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
的確世上沒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兩個人,不論其形體多麽相像,他們決沒有完全同樣的性情、愛好,絕對沒有同樣的經曆和對事物同樣的認知觀點。於是,距離就存在了,距離成為人際關係的自然屬性。有著親密關係的兩個朋友也毫不例外,成為好朋友,隻說明你們在某些方麵(或許多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或見解以及心靈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是毫無間隙、融為一體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其獨自的個性,事物的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共性是友誼的連接帶和潤滑劑,而個性和距離則是友誼相吸引並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友情就像彈簧一樣,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及適度拉伸和壓縮,都會使之保持永久的彈性美和自由美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
是的,因為距離的美,你和他都想進入對方那顆美好的心靈,都努力展現各自的魅力和對對方的關懷。隨距離的縮短,“金無足赤”的人類的瑕斑也在友誼的光環中出現,過深的了解使你發現了對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麵。於是,瑕斑影子在你心靈裏衝突。某些不和諧伴隨出現,由於彈簧距離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內心要求對方須與自己一起擺動。少許的違背都使你特別在意。於是,被欺騙感和不忠實感使你對友誼產生了懷疑,冷淡和爭執又將友誼根基動搖,彈簧變形了,再難恢複其原來的和諧。這時你便會懊惱:為什麽當初要縮短這“彈簧”,破壞了相互間的距離美和朦朧美。
人一輩子都不斷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因此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離”!
趙晶和石葦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好朋友,兩人在一起嘰嘰喳喳,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一起上、放學,手拉手逛街,但兩人還是覺得相處的時間太少。於是在征得家長同意後,兩人在校外租了一間房成為室友,這樣來往就更方便了。然而一段時間後,兩人的友誼產生了裂痕,趙晶覺得石葦性子太急、脾氣太躁,而石葦則認為趙晶太懶,從不收拾房間,慢騰騰的,什麽也做不好。終於兩人為了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石葦很後悔,她對自己的朋友說,如果當初不和趙晶住在一起就好了,那樣的話我們一定還會是好朋友!
人之所以會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之所以會有“死黨”的產生,是因為彼此的氣質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過鴻溝而成為好朋友,這個現象無論是異性或同性都一樣。但再怎麽相互吸引,雙方還是有些差異的,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環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觀、價值觀再怎麽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當二人的“蜜月期”一過,便無可避免的要碰觸彼此的差異,於是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到最後成為要求對方!當要求不能如願,便開始背後的挑剔、批評,然後結束友誼。
人就是這樣奇怪:未得到時,總想得到;未靠近時又總想貼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卻又太過苛求,人總在無意中傷害著他們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類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棟房子的房客成為朋友,後來因為對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認為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於是憤而搬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再往來過。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與其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保持距離”,以免碰撞!
人說夫妻要“相敬如賓”,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諧,但因為夫妻太過接近,要彼此相敬如賓實在很不容易。其實朋友之間也要“相敬如賓”,而要“相敬如賓”,“保持距離”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謂“保持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過親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說,心靈是貼近的,但肉體是保持距離的。能“保持距離”就會產生“禮”,尊重對方,這禮便是防止對方碰撞而產生傷害的“海綿”。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之處,和朋友離得太近了,就像用放大鏡看朋友一樣,這些缺點就都暴露了出來,所以為了維護友誼,朋友之間還是保持“霧裏看花”的距離吧!
8.同學還要常聯係
【社交魔方】
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隻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培根
同學是朋友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當年身為同學之時,大家都比較單純,友情非常純潔,而分開之後,隻要還保持著聯係,就會十分懷念那份純潔的友誼。如果有什麽事請同學幫忙的話,同學一般都會積極地去辦。
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什麽可值得留戀的。”
這其實是很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為同學,實是緣份不淺。雖相處時間不長,但這中間的關係值得珍惜,值得持續下去,這不是多此一舉,而實屬必要!當你與同學分開後,還能保持一種相互聯係、愈久彌堅的關係的話,那對你的一生,或者說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理想是會有很大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麵,也許是你所未想到的。
三國時蜀的創建者劉備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那是劉備還在讀私塾時,由於劉備講義氣、聰明,因此成了同學中的頭,在這幾年中,他經常幫助其他同學,與他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長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劉備與這些要好的同學也就各奔東西了。
但是,雖然大家分開了,劉備卻很注重經常與同學保持聯係。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時最合得來的朋友,他讀書後,仍迴家繼續供奉自己的老母親,以盡孝道,靠打柴、賣字畫為生。劉備不嫌其清貧,經常邀請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討當時的天下形勢,這樣的聚會每次都很成功,劉備與石全的關係也在不斷地加強,情若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偉的目標,就帶起了一支隊伍參加了東漢末年的大混戰。初時,劉備軍事實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戰中,劉備所帶的軍隊被全部殲滅,隻他一人逃脫,被石全給隱藏了起來,逃過了一劫。
可見,同學關係有時在很危急的關頭能幫上大忙,能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與同學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相聚,那關係之好從何談起,從中受益則更是一紙空文了。有的人可能覺得跟不太熟悉的同學聯係有點難為情,其實即便你在學生時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範圍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於昔日的經驗,而使想法變得消極。因為,每個人踏入社會後,所接受的磨練均是百般不同的,絕大多數的人會受到洗禮,而變得相當注意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即使與完全陌生的人來往,通常也能相處得好。由於這種緣故,再加上曾經擁有的同學關係,你可以完全重新展開人際關係的塑造。換言之,不要拘泥於學生時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來展開交往。
誰沒有幾位昔日的同窗,同學常相聚,友情才會牢固說不定你的音容笑貌還存留在他們的記憶中,千萬不要把這種寶貴的人際關係資源白白浪費掉。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努力地去開發、建設和使用這種關係。
要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誼,你必須跟你現有的同學們保持經常聯係。有空給遠在異地的同學們打打電話、通通信,詢問一下對方近來的工作、學習情況,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互相交流一下,這是很有必要的,這點時間絕對不能節省。碰上同學們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最好也得寫信或托人帶點什麽,不然,怎麽算得上同窗情誼。
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係,當聽到同學家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應馬上想辦法去看看。平日盡管因工作忙、學習重沒有很多時間來往,但同學有困難鼎力相助或打聲招唿,才顯出你們間的深厚情誼來。“患難朋友才是真朋友”,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別人會銘記在心。
另外,常常保持聯係對你自己會有許多好處。和同學經常聯係、談心,一旦你碰上什麽事情,如找工作、找對象等聽聽同學的意見,或者找他們幫忙,對你是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如果平時沒有聯係,有困難時找上門去,別人是不會幫助的。
朋友間交際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通過多次見麵和接觸來加深相互關係。原則上要求和對方直接接觸,隻要有見麵的機會,就應該積極和對方接觸。遇到到某地旅遊,可以去找找當地認識的同學,遇到去同學公司附近的地方出差的機會時,最好去見見對方,加深雙方之間的關係,哪怕隻有短短的五分鍾。除了運用這種直接接近對方的方法外,有時利用書信結交等方法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不管是不是星期日還是節日,看準對方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訪他人,不失為一種間接接近對方的好方法。
“我在附近有點事,順便過來拜訪一下。”說完,把在附近商店買的禮物拿出來送給對方家人,最好動作迅速點,節省時間,然後托對方的家人轉告:“上次托我辦的事,我正努力地辦,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按期完成。”拜訪結束後應盡早把事情進展情況向對方匯報一下。
拜訪時,無論對方家人多麽客氣邀你喝茶,你都不應坐下來當真喝起來,因為你的拜訪隻是一種表示敬意的形式。再者如果時間太長,會被家人看出是有意而來,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結束拜訪。用間接方法給對方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直接寄到對方的公司,最好寄到他家裏。一定要千方百計弄清對方的住址,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給對方同學的妻子贈送她喜歡的禮品。這樣可以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間接贏得對方的信賴。
生活中,很多人都對同學關係處理不當,在相聚時漠然處之,分開後互不來往,直到遇到困難才想起同學,那就為時已晚了!晴天留人情,雨天才好借傘,同學關係是“聚”出來的,一年一小會,十年一大會,這樣同學關係就會愈聚愈堅,你的人際麵也就越廣泛,辦起事兒來,路也比別人多幾條!
9.天下沒有永遠的仇人
【社交魔方】
一個人在山路上行走,看見有個奇怪的東西擋在路上,便踢了一腳,沒想到那東西不但沒被踢走,還變得更大了。這個人更生氣了,一腳又一腳地踢過去,結果,那東西竟然大到擋住了路。這時一個老者走了過來:“孩子,別再理它,趕快走你的路吧!它叫仇恨袋,你越想報複它,它便越大,你不理它,它自然就變小了。”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一旦別人做了對不住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於懷。看到這個人時,輕則如陌路相逢、視若無睹,重則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其實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報複心不利於人際交往,你應該放開仇恨,原諒你的敵人。
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黨營私,便將其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繼任宰相明知李、陸有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通過李吉甫之手把陸贄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上任伊始,便主動與陸贄把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計成了泡影。對此,陸贄自然深受感動,他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
其實,怨怨相報,未必有什麽好處:他損害我在先,我懷恨於心在後,於是便費心費神地盯著他,一心想尋個機會,以牙還牙。終於有一天,他落到了我的手中,我便瞅準時機,給他當頭一棒;或是在他紅火之時潑盆冷水,損他一把;或是趁他失意之機落井下石,置其於死地……總之,我報了宿怨,泄了心頭之恨。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報複之後我又得到了什麽呢?而為一時意氣之爭,圖片刻之快,我又失去了多少本該屬於我的快樂和輕鬆啊!費盡心機去精謀細劃,絞盡腦汁來苦苦算計,最終換來的僅僅是別人的敵視與更深的怨恨。然後,我就不得不小心謹慎地生活,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再被他算計了,這樣的日子挺累的,不是嗎?再說,我想報複人家,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鬧不好,落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豈不是有點太不值了嗎?
所以我們應當學會用大度和寬容,去原諒敵人,這樣,我們就無需絞盡腦汁勞心傷神算計別人,也不需緊繃神經,警惕一切動靜,防人算計;我們可以不再擔心自己得勝之時無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難之機孤立無援;不會時時想著給別人使絆兒,也不用處處擔心落入他人圈套。這樣處世豈不堂堂正正?這樣做人豈不輕輕鬆鬆?
李吉甫與陸贄走的正是一條大路,一條用寬容拓展開的光明大道。李吉甫不計前嫌、不搞報複,陸贄深受感動,以德報德。二人化敵為友,打破了不懷好意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陰謀,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們的政聲也一天比一天高。他們在寬待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美國競選,對手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敗壞對手的名聲,但仍可在對手所組內閣中擔任重要職務,對人性的協調不能不說是一種啟示。能夠與你成為對手的人,必定有著與你能夠分庭抗禮的能力和實力,你能原諒你的仇人嗎?由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評或者羞辱過他的政治對手,於是林肯得以統一了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報複和仇視對待對手,你會招致一個什麽樣的局麵呢?它將使你的敵手更堅定地站在你的對立麵,去阻撓、破壞你的行動,破壞你創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會因為心中充斥報複的憤怒無暇他顧,你的理想和目標又如何能實現呢?“如果有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如是說。
人生的路上,我們並非獨行。朋友多了,路自然就寬了。當你悠閑漫步在一馬平川之上,朋友多了,路邊的風景就會變得更絢麗多彩;當你艱難行進在崎嶇坎坷之中,朋友多了,大家相互扶持,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大家同心協力共鏟荊棘,於是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如果我們沒有了寬容的心態,有怨必報,有仇必雪,那我們便給自己樹起了眾多的敵人。“多個敵人多堵牆”,仇愈積愈深,牆愈壘愈厚,路也就變得越窄了,就堵塞了人生的旅途,壘下了窒息生命的墳墓。我們怎能用自己壘起的牆來親手埋葬自己的希望呢?
當我們迴首往事時,也許昔日那些讓我們最仇視、最痛恨的人,恰恰是我們最懷念的人:那個對我責之甚厲的老師,那個與我競爭甚烈的同學,那個對我橫加指責的上司,那個揪著我的毛病不放的同事……正是他們,使我們的人格得到升華,使我們更加發奮圖強。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一點,也許就能想到,今天那些最讓我們痛恨的人,也許就是那些將來最讓我們懷念的人,這樣,我們就能恨意頓消和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時,我們將發現:我們不僅僅拆除了一堵牆,更重要的是,又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路。於是心靈的空間不再狹窄陰暗多阻塞,人生的道路則會越走越亮越寬闊。
原諒你的敵人不是軟弱,而是聰慧大度的表現,一個人想在社會上吃得開,就要學會化敵為友,學會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擴大交際麵,廣泛進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進退自如,正是你成就大事業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