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與上級的關係,是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上級是與你的前途密切相關的人,所以你必須注意維護他的威信,使他對你產生好感。尊重上級的職權,不傷害上級的自尊心,努力工作,以誠相待,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你在上級心目中的份量一定會大大加重。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也就是在為你的前途奠定基礎,向成功的方向邁出第一步!


    1.要給領導留麵子


    【社交魔方】


    交際場上的高手一般不直截了當說出要說的字眼,而是含蓄地表達其意思。


    ——愛默生


    中國人是最愛麵子的,就中國的傳統而言,在公共場合,一定不能落人麵子,否則就是故意發出挑戰。所以在公共場合,我們一定要注意給別人麵子,對一般人是這樣,對領導更要這樣做。


    在領導的眼裏,如果自己的下屬在公開場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丟了麵子,那麽這個下屬肯定是對自己抱有敵意或成見,甚至有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公開發難,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人們都喜歡喜歡他的人,人們都不喜歡不喜歡他的人。”這樣,在公開場合不給領導留麵子的結果便是,領導要麽給予以牙還牙的還擊,通過行使權威來找迴麵子,要麽便懷恨在心,以秋後算賬的方式慢慢報複。


    這種結果,自然是下屬在提出批評和意見時所不願看到的,也違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記了,無論是領導,還是他本人,都是中國人,都生活在充滿人情兒、十分講究人際和諧的同一個社會中。


    領導十分注意自己在公開場合,特別是在其他領導或者眾多下屬在場的時候的形象,這決不僅僅是因為有個文化的潛意識在作祟,更是在於領導從行使權力的角度出發,維護自己權威的需要。這種需要因受到公開的檢驗而變得更加強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級的意見使領導感到難堪,即使他是出於善意的願望,即使他的確是“對事不對人”,但其結果卻必然是一樣的:使領導的威信受到損害,自尊受到傷害。


    威信受到損害,便會使權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損失。它影響到領導在今後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方麵的決定權和影響力。因為人們不禁要問,他說的是否都對呢?是否會產生應有的效果?……這樣,下級在執行中便多了幾分疑慮,這必然會降低領導權力的有效性。因為服從越多,權力的效果就會越好。行使權力必須要以有效的服從為前提;沒有服從,權力就會空有其名。


    自尊受到傷害,是最傷人感情的,因為它觸動了人最為敏感的地帶,挫傷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信條。在公開場合丟麵子,這說明領導正在失去對下級的有效控製,於是,人們不禁對他個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產生了懷疑。因此,無論是誰,身處此境,最先的反應肯定是怒火中燒,而不是理智的對意見內容的合理性的分析。那麽,此後的一係列舉動肯定都是很情緒化的。即使他很有麵子、很得體地將這件事掩飾過去,情感上的憤怒依然是存在的,這個陰影將會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沒,使你在後來飽嚐麻煩,悔恨不已。


    因此,當一領導當眾受到下屬的傷害,丟了麵子,即使當場不便發作,日後也會有所忌恨,甚至予以報複。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可能還會有其他人會當庭責難,使他下不了台。“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的道理正是緣由此處啊!


    鍾白是個很有前途的青年,能力出眾,工作認真,備受領導器重,進公司不過一年就當上了業務部主任,鍾白一定會步步晉升,前途無量。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鍾白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經理陪著從深圳趕過來的老總到業務部視察,總經理對業務部這半年的表現很滿意,鼓勵大家再接再厲,並說大家有什麽意見盡管提。鍾白沒客氣,張嘴就來了一句:“總經理,您不能光說不做啊!幾個月之前就說給我們加提成,可到現在也還沒兌現呢!”總經理愣了一下,然後連說:“好,好,迴去我再研究一下!”然後匆匆離開了業務部。後來聽說總經理出門後就恨恨地說了一句:“那人是誰啊?怎麽這麽不懂進退!”不用說,鍾白在這家公司自然是前程無“亮”了。


    鍾白錯就錯在不該不分場合亂提意見,而且還偏偏提了一個讓老總下不來台的意見,惹惱老總的後果就是大好前程付諸東流,一個月後,鍾白就被迫離職了。鍾白的遭遇頗具代表性,這其中的經驗與教訓,為人下屬者都應當三思並引以為戒。


    所以,下級在公共場合給領導提意見時,一定要注意給領導留有麵子。


    留麵子,首先表明你對領導是善意的,是出於對領導的關心和愛護,是為了幫助領導做好工作。這樣,他才願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麵子,還表明你是尊重領導的,你依舊服從他的權威,你的意見並不是代表你在指責他,相反,你是在為他的工作著想。


    留麵子,其實就等於給自己留下了充分的餘地,下屬可利用這個餘地同領導在私下裏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同時這個餘地還表明,下屬隻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議權,而領導仍保有最終決斷的權威。留有餘地,還會使下屬能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見並不確切或恰當,還有替自己找迴麵子的餘地。


    當然,我們講,公開場合提意見要注意領導的麵子,並不是鼓勵下屬“見風使舵”,做“老好人”。我們是非常讚成對領導多提建設性的寶貴意見的,同時也對直言不諱、敢犯龍顏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們的著眼點隻是在於,提意見要注意場合、分寸,要講究方式、方法。


    如果隻注重提意見的初衷和意見的合理性,而不去考慮它的實際效果,這樣的勸諫隻能給下屬帶來災禍。我們衷心地勸戒每一位下屬,一定要在公開場合給領導留麵子。


    2.怎樣贏得領導器重


    【社交魔方】


    獅王宣布任命狐狸為宰相,小動物們都很不服氣,認為狐狸除了溜須拍馬外,一無是處。獅王站了出來:“誰說狐狸隻會溜須拍馬?上次我生病需要藥品治療,是誰冒險去偷藥的?是狐狸。幾年來狐狸主抓財政工作,兢兢業業從未出過紕漏,它還對我忠心耿耿,我出現差錯時,狐狸從不冷眼旁觀,而是主動為我分憂,幫我承擔責任……如果你們誰能做到狐狸這種程度,我就讓它當宰相!”小動物們聽完,都垂頭喪氣地走了。


    對於上班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獲得領導的器重,得到領導的器重你就會獲得很多機遇,這是每一個上班族夢寐以求的事。然而,想得到領導器重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你得多付出努力才行。


    (1)勇於擔當重任


    作為領導,他關心的是怎樣才能創出政績。誠然,政績的取得離不開下屬的配合。一個單位的工作涉及方方麵麵,單靠領導一個人是根本無法做好的。這時候,領導會把一些工作分配給下屬去做。一般情況下,誰都想少出點力,多撈點好處。但是,對於領導來說,單位中一些吃苦受累的重活必須有人替他分擔,在別人推脫的時候,如果你站出來替領導把重擔挑起來,領導必定會對你刮目相看。因為大多數領導都不喜歡那些在工作上和他討價還價的下屬,他隻欣賞那些能為他著想、為他分擔重任的下屬。


    (2)幹好本職工作


    工作做得好壞是領導對下屬的一個評判標準,在一個單位中,每個崗位的工作都與本單位的整體利益有直接關係。如果有一個崗位的工作沒有做好,它必然影響到整體利益。


    幹好本職工作是下屬受到領導器重的前提。對於一個連本職工作都幹不好的人,有哪個領導會喜歡呢?


    一般情況下,領導都很賞識聰明、機靈、有頭腦、有創造性的下屬,這樣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所以說,要想得到領導的器重,你必須把本職工作幹好。


    (3)學會把功勞讓給領導


    中國人在講自己的成績時,往往會先說一段套話:成績的取得,是領導和同誌們幫助的結果。這種套話雖然乏味得很,卻有很大的妙用:顯得你謙虛謹慎,從而減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喜歡,越是好吃的東西,越是舍不得給別人,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遠大的抱負,就不要斤斤計較成績的獲得你究竟占有多少份,而應大大方方地把功勞讓給你身邊的人,特別是讓給你的上級。這樣,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悅,上級臉上也光彩,以後,少不了再給你更多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否則,如果隻會打眼前的算盤,急功近利,則會得罪身邊的人,將來一定會吃虧。


    但需要注意的是讓功一事不能在外麵或在同事中張揚,否則不如不讓功的好。對於讓功的事兒,讓功者本人是不適合宣傳的,自我宣傳總有些邀功請賞、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千萬使不得。宣傳你讓功的事兒,隻能由被讓者來宣傳。雖然這樣做有點埋沒了你的才華,但你的同事和上司總會一有機會設法還給你這筆人情債,給你一份獎勵的。因此,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讓人覺得你讓功是虛偽的。


    (4)要學會交談


    作為下屬,即使自己才華橫溢,也不要在領導麵前故意顯示自己,不然的話,會讓領導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氣淩人,而使他在心理上覺得你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領導也需要從下屬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下屬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因此,你在交談時,對於領導的優點、長處,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


    談話時盡量尋找自然、活潑的話題,令他充分地發表意見,你適當地做些補充,提一些問題。這樣,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識、有見解的,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你的能力和價值。


    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術性較強的術語與之交談。這樣,他會覺得你是故意難為他;也可能覺得你的才幹對他的職務將構成威脅,並產生戒備,從而有意壓製你。


    (5)忠於領導


    上級對下級最看重的一條就是下級是否對自己忠心耿耿,忠誠對領導來說更為重要,比如一些單位的司機都是領導的“自己人”,如果不是自己人,一些在車上的談話,辦的一些私事被傳出去,會造成影響。因此,要成為領導的自己人,就要經常用行動或語言來表示你信賴、敬重他,領導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千萬不要持幸災樂禍或冷眼旁觀的態度,這會令他極為寒心。能擔責任就擔責任,不能擔責任可幫他分析原因,為其開脫。此外,還要幫他總結教訓,多加勸慰。


    在工作單位裏,領導的好惡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多花點時間、多下點功夫去贏得領導的器重,你絕對不會吃虧。


    3.正確處理與領導的關係


    【社交魔方】


    成功的奉承必須適應特殊環境和特殊性格,從而才可能進入準備熱情接受奉承的內心。


    ——約翰遜


    作為一名員工,幾乎每天都要與領導接觸,如果能夠正確地處理你與領導之間的關係,那你就會更加順風順水。


    那麽好的方法是什麽呢?


    1常請示,常匯報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是自身的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過?


    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改變,盡量地發問。一個未成熟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請教,這並不可恥,而且理所當然。千萬不要想:“我這樣問,對方會不會笑我?我是不是很丟臉?”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太多慮了。


    幫領導背背黑鍋,


    多留心領導的喜好,會做人才能受器重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就表示他(她)在工作上有不明之處,而上司能解答,可以減少錯誤,上司才放心。


    如果你假裝什麽都懂,一切事情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真傷腦筋,這個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了呢?”從而感到擔心。當上司尚未叫你到他眼前,你應先自動地去問:“關於這件事,這個地方我不太了解。”或:“這一點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不知經理的意見如何?”


    上司一定會很高興地說:“嗯,就照這樣做!”或:“大體上就這樣好了!”對你設想不到的地方加以補充,並將不對的地方加以糾正。


    2以最快的速度匯報新信息


    在外麵聽到任何新的消息,迴公司後,就要盡快地向上司報告。尤其是有生意往來的客戶或相關行業界的情報消息,上司一定是求之不得。


    一般說來,地位越高的人,對情報的渴望度就越強。關於重要客戶的情報更是“聽”之惟恐不及。因為即使一些表麵上似乎微不足道的事,對上司而言其中或許就藏有玄機,如客戶中的職員或親屬有人要婚娶,或是客戶的交易狀況與金融動態等等。


    上司若能從部下處得知詳細情報,就可以掌握先機展開行動,這樣至少不會輸給同行業的競爭對手。


    一個能經常取得珍貴情報的部下,無異於如上司的左右手一般的重要。因此,做部下的一旦得到新消息,不論事態大小,都要盡快地向上反映,而上司對這種部下當然也印象特別深刻。


    迅速傳達情報,就是部下對上司的一種“敬業”的行為。部下的敬業對上司是再好不過的,它至少會讓上司沉醉在身為上司的優越感中。


    3別忘了在他人麵前稱讚上司


    當著上司的麵直接給予誇讚,雖然也是一種“奉承”上司的方法,卻很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蔑。而且,這種正麵式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


    與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對其適度稱讚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還是會傳到上司耳中的。同樣地,如果您說的是一些批評中傷的話,遲早也都會被泄露出去的。一個精明能幹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門內,必定也會安置一、二名心腹的。


    自己的下屬在其他部門是否受歡迎,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緣,上司也會覺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門中不遺餘力地稱讚他,不用說,上司對那位部下的好感度是直線上升的。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一個下屬和其他部門的人,尤其是和其他部門的上司走得太近,這時,直屬上司可能就會不高興,人總是有猜疑心的。


    4坐在上司的身邊


    常見到有這種情景,在事先沒有安排座次的座談或某些較隨意的場合,許多下屬都爭著坐在離上司較遠的地方。有時上司主動招唿下屬向他靠攏,但下屬卻惴惴不敢從命。


    也許有的下屬怕坐在上司旁邊,被人在背後說拍領導馬屁,結果好像領導身邊就成了禁區。其實,如果心地坦然,敢於坐在自己的上司身邊,恰是一種自信自強的表現。你想,坐在上司身邊,就意味著要隨時應答上司的談話。上司會從你的舉止談吐中感覺你的素質與風度,還會從你對事物的分析中看出你認識問題的水平,甚至能從你那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一個對自己的素質修養和業務能力充滿自信的人,是不怕同領導坐在一起的。相反,有了與領導麵對麵溝通與交流的機會,會促使領導慧眼識才,更進一步地了解自己。同時,你也可以在同領導的交談與探討中,更深入地了解領導,學習許多新的東西。正如同有的秘書常在領導身邊,對領導的認識水平與辦事經驗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從而“勝讀十年書”,獲益匪淺。


    總而言之,你應該常常跟在領導左右,如果你總是怕人說三道四,而甘當“後排議員”,那你就永遠也無法引起領導的注意,所以你要學著會做人。


    4.向上司承認你的不足


    【社交魔方】


    有一個明智的說法:“真正的聰明就是不要不懂裝懂。”


    ——蒙森


    “我不知道”,“我錯了”,這兩句話是為人下屬者最不敢、也不願講的話,他們生怕講出來後會被領導小看或責罵,其實不然,說出來,隻會讓領導覺得你更真誠、更值得信任。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很少,全才更是沒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有自己的弱項。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某些事情不知道或不甚清楚並不是什麽可恥的事。說出來,會讓人覺得你更誠實,而不是更無能。


    當領導跟你討論或交代某件事情,而你恰恰沒想過這事或還沒考慮成熟,切不可不懂裝懂地胡侃或胡亂地應承下來,因為你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它會讓領導覺得你是胡說八道,甚至對你說過的、知道得很清楚的東西都產生了懷疑。胡亂應承下來更是後患無窮。你沒有明白其中的意圖或對其真實情況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這事你怎麽做?


    這時候,說一句“我不知道”,“我還不太清楚”都會顯得你嚴謹踏實、謙虛謹慎。這句“不知道”會讓你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得出與你的想法的比較,以利你選擇更有效的方法。


    一代名臣劉伯溫就曾犯過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錯誤。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經為他卜過卦的劉伯溫詢問該怎麽辦,劉伯溫對此事並無把握,但還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亡故者,其妻悉數別營,總共有數萬人,陰氣鬱結。工匠死,屍骨暴露,吳將吏降者皆編軍戶,足幹和氣。”太祖看完奏表,馬上著手革除這些弊端。但過了數日,旱情依舊,天公依舊沒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氣,認為劉伯溫欺騙了他,甚至對他的占卜現象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盡管以前曾屢有靈驗。


    劉伯溫一時逞強,畏言“不知道”,就招來了朱元璋的另眼相待,可說是在朱元璋那裏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


    “我錯了”,這句話說出口更需要勇氣。


    “如果你想不犯錯誤,除非你什麽都不做。”但人生在世,總有那麽多事情要做,也就總有那麽多次犯錯誤的可能。不論什麽樣的笨蛋都會為自己辯護,而且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但紙怎能包住火,並且掩蓋了一時,能掩蓋了一世嗎?知錯認錯這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明明是你錯了,你還要去掩蓋,這會讓領導覺得你不肯承認錯誤,不能正視現實。而且,為了掩蓋你的錯誤,你還可能會犯另一個錯誤以起到掩蓋的目的,你就會越陷越深。隻有承認錯誤,及時糾正,才會把過去的錯誤丟掉,重新做起,這樣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做錯了事情,勇敢地承認往往還會給你帶來心理上的輕鬆,認錯能有效地消除內疚心理的防禦的心情,讓你丟掉思想包袱,這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工作中出了差錯,明知無論如何都要受到批評,搶在領導批評之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會更好,因為這樣一來,十拿九穩地會獲得領導的同情和寬容,而你所犯的錯也會最大限度地縮小。何況,自己認錯不是比忍受批評感覺更好一些嗎?


    沃勒是一位美術設計師,他為約翰遜總統設計一份宣傳品後,突然收到了總統的電話,說設計有點問題。沃勒急忙趕到,看完宣傳品後果然發現了一處錯誤。於是沃勒說:“總統先生,您說得對,我錯了,我沒有任何理由為自己辯護,我應該做得更好,我很抱歉。”


    總統卻開始莫名其妙地為他辯護起來:“你是對的,不過,你確實犯了一個錯誤,隻是……”沃勒打斷了他的話,說:“任何錯誤,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任何錯誤都會令人不快。”總統想插話,但沃勒繼續講道:“您給我這個機會,您應該是滿意的,因此,我把它重做一遍。”


    “不!不!”總統立即表示反對。“這僅僅是一個細節問題,並且也沒有造成損失,你隻需做局部改動就可以了。”


    之後,總統又把新的任務交給了沃勒。


    這樣看來,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會幫你解脫麻煩。沃勒承認錯誤的急切心情讓總統火氣頓消,糾正錯誤的誠懇態度又讓總統不忍心為難他。


    多數人都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你的勇於承認錯誤就會顯得難能可貴,會特別引起領導的注意和信任。


    諸葛亮率軍在祁山與魏軍對壘時,馬謖因為驕傲輕敵,一意孤行,最後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自請降職三級。


    當時諸將都覺得諸葛亮不必如此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劉禪也覺得諸葛亮不必如此。其實,諸葛亮自己也有諸多開脫的理由,馬謖指揮本已違背了諸葛亮的部署,又不聽大將王平之勸阻,才有此役之敗。但諸葛亮自責用人不當,堅決要求降職三級,使劉禪頗為感動,更添信任。於是,時隔不久,便找了個機會複了諸葛亮的職。


    古語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要“能改”,得先“認錯”,所以我們認為敢於說“我錯了”,也是“善莫大焉”,因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承認自己在哪些方麵有欠缺,就會加以糾正和彌補,從而沿著正軌走向成功。


    每個人都非全才,力有不逮時或犯了錯時,就要勇敢地承認,領導會樂於幫你的忙,硬撐著隻會讓問題越弄越糟,到最後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5.別表現得比上司高明


    【社交魔方】


    在生活交往中,我們更經常的是由於我們的缺點,而不是我們的優點討人喜歡。


    ——拉羅什富科


    一般來說,一個精明的領導會喜歡稍帶愚笨的下屬,因為每個領導都想維護自己的成績,不希望部屬超過並取代自己。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在人事調動中,如果某個領導分到一個有實力的下屬,他就會憂心忡忡,擔心對方會搶了自己的權位,因而在諸多事情上刁難下屬,但如果分到的是平庸無奇的,他就會很樂於指導對方、幫助對方,因為他知道平庸的下屬對自己構不成任何威脅。


    因而,聰明的部屬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的愚笨來反襯領導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領導的青睞與賞識。當領導闡述某種觀點後,他會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並且帶頭叫好;當他對某項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辦法後,不是直接闡發意見,而是在私下裏或用暗示等辦法及時告知領導,同時,再拋出與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見。久而久之,盡管在群眾中形象不佳,有點“弱智”,但領導卻備加欣賞,對其情有獨鍾。


    在更多的時候,上司需要並提拔那些忠誠可靠但表現可能並不是那麽出眾的下屬,因為他認為這更有利於他的事業。中國有個古老的寓言,叫“南轅北轍”,意思是說,目的地在南方,但駕車的方向卻對準了北方,結果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同樣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誠的下屬,這位下屬就是同自己對著幹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麽這位下屬的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可能對上司的利益損害越大。


    沒有人願意引狼入室。也沒有人願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沈某在某造紙廠宣傳處工作,有一天,科長突然叫他整理一個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其實是一次考試,它將關係到沈某是否還能繼續在機關呆下去。本來對這樣的材料,他並不感到為難,但有了無形的壓力,便不得不用心。花了一個通宵,寫好後又反複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科長的桌子上。


    科長當然高興,快嘛,字又寫得遒勁、悅目,而且在內容、結構上也沒有什麽可挑剔的。可是,科長越看到最後,笑容越收緊了。末了,他把文稿退迴,讓沈某再認真修改修改,滿臉的嚴肅,真叫人搞不清什麽地方出了差錯。沈某轉身剛要邁步,科長像突然想起了什麽似的說:“對,對,那個‘職工’前麵要加上‘全廠’兩個字,改過來,改過來就行了。”


    這麽簡單!科長又恢複了先前高興的樣子,一個勁地誇道:“來得快,不錯。”考試自然過關,還是優秀哩!


    顯然,從這件事中,我們可能得到這樣的啟示:處理上司交辦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快速完成,而不要過分糾纏於辦事的細節和技巧。因為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領導比你高明的地方。否則,當上司的就會感到有“功高蓋主”的危險。


    所以,善於處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兒瑕疵,讓人一眼就看見他“連這麽簡單的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於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他一旦發現“原來你也有錯”的時候,反而會縮短與你之間的距離。


    其實,適當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兒,就等於把別人抬高了許多。當被人抬舉的時候,誰還有放置不下的敵意呢?就像那位科長,當終於發現一個錯處的時候,他不是立即又多雲轉晴了嗎?要知道,隻有當他對別人諄諄以教的時候,他的自尊與威信才能很恰當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虛榮心才能得到滿足。


    上司交辦一件事,你辦得無可挑剔,似乎顯得比上司還高明。你的上司可能就會感到自身的地位岌岌可危,你的同事們可能會認為你愛表現、逞能。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你會覺得輕鬆嗎?


    如果換一種做法,對於上司交辦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處理完畢,你的上司會首先對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驚,效率高嘛。而因為快,你雖然完成了任務但不一定完美,這時上司會指點一二,從而顯示他到底高你一籌。這就好比把**台的中心位置給領導留著,單等著他來做“最高指示”。記住,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表現得比上司高明,不要讓自己成為上司眼中的不定時炸彈。辦事時留點錯兒給上司挑,對你有益無害。


    6.把“紅花”戴在上司胸前


    【社交魔方】


    想到禍福無常,就不應因一時走運而得意忘形。


    ——伊索


    每個人都喜歡當功臣,然而居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功高震主可能會惹惱上司,甚至會產生致命的後果。所以如果有某種工作順利完成,你就應該主動把“小紅花”戴在上司的胸前。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幹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饑餓,紛紛聚眾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七十餘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單車簡從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息,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人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口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勸喻道:“幹嗎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名聲大振。


    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後,這位王先生終日還是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一副醉漢狂徒的嘴臉,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迴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才,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擺頭道:“不好!不好!這麽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請大人這麽迴答:‘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迴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輕閑的官職。


    做臣下的,最忌諱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麽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迴答,劉邦怎麽能不耿耿於懷!


    喜好虛榮,愛聽奉承,這是人類天性的弱點,作為一個萬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歸上,正是迎合這一點,因此它是討好上司、固寵求榮屢試不爽的法寶。


    自以為有功便忘了上司,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和君上嫉恨。把自己的功勞自己表白雖說合理,但卻不合人情的捧場之需,而且是很危險的事情。


    而把功勞讓給上司,是明智的捧場,穩妥的自保。如果你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你立功的機會還有很多。把功勞讓給上司,就等於讓上司欠了你一筆人情債,上司在對你心懷感激之餘,自然會努力提拔你,並給你再次建功的機會,所以,把功勞讓給上司,你絕對不會吃虧。


    7.從容應對上司的指令


    【社交魔方】


    協調關係是糖,對立關係是鹽,單是糖太甜,通過適當地加點鹽,整體就會變得協調。


    ——大久光


    下屬做出了錯誤決定,身為上司的可以直接向前者指出來,而無須諸多顧忌,但假如出現了相反的情形,作為下屬者又該采取什麽對策呢?


    在向上司指出他所犯的錯誤之前,下屬有一點必須先弄清楚:無論怎樣上司始終是上司,他雖然犯了錯,下屬仍要注意維護他的權威;如果直接指出他的不是,隻會招致上司的反感,小則大罵,大則炒魷魚、降職或調職。所以,如果上司真的做出了錯誤指令,你也隻能技巧地勸他改正,直來直去隻會自討沒趣。


    永樂皇帝閑著無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帶遊玩,便傳下聖旨,要吉州知府築路修橋接駕。


    剛剛考中學士的解縉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遊奢侈揮霍,百姓稅收加重,勞役陡增。這次一定要設法勸阻皇帝,打消巡遊念頭,使吉州百姓免受災難和荼毒。於是,他連夜趕寫了奏折,次日上朝,麵奏皇上。


    永樂皇帝一見奏文,勃然大怒:“解縉,天子出遊,乃施恩澤於民間,你因何阻撓?真乃狗膽包天!”


    解縉不慌不忙地說:“皇上息怒,解縉上疏,實為龍體之安!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稱,那裏山高無路,惟有從水路走,水急浪大,豈不驚了聖駕。”


    永樂皇帝說:“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豈有鎮不住‘急水’之理!”


    解縉笑道:“縱然有巨舟,卻難過峽江縣。江西俗話‘峽江峽江,奈斷手掌’,那裏江窄暗礁多,莫說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難通過。”說著,解縉招了招手,下官捧來一條扁魚。解縉呈上,不能盲從於上司所下的指令,你應該把握自己的方向說:“皇上請看,此魚產於峽江,由於江窄,久而久之,連魚身子也擠扁了。”永樂皇帝一看信以為真,心想還是不冒這個險吧!便取消了遊吉州的打算。


    解縉用自己敏變的才智,為吉州人辦了件大好事。在中國曆史上,有些忠貞之士敢於在皇帝做出錯誤決定時犯顏直諫,這些人最後往往落得悲慘的下場。與之相比,解縉的做法就聰明多了,他勸阻皇帝巡遊,不提巡遊擾民,僅說是為了“龍體之安”,結果成功地說服了皇帝。


    如果上司做出了錯誤指令,你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1)暗示法


    接到不恰當的指令時,你覺得不能執行或無法執行,可先給上司以某種暗示,讓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當。有些指令不恰當,不是因為上司素質差、水平低,而是沒考慮周全,或是隻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沒看到事物的本質。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會馬上意識到。


    (2)提醒法


    有些不恰當的指令,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麵的情況,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時遺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上司認識到了,一般都會收迴或修正指令。當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的批評。提醒要講究策略,語氣上盡可能委婉些。


    (3)推辭法


    對上司不恰當的指令,有的可以考慮推辭。推辭要有理由,有的可從職責範圍提出,譬如說:“總覺得這件事不是我的職責,要不,同事關係就不大好處理了。”有的可從個人的特殊情況提出。但不管從哪一方麵,理由一定要真實和充分。你推辭了,有的上司還可能會這樣問:“那你覺得這件事應該由誰來做?”你不能隨便點名,也不要隨口說“除了我,其他誰都可以”之類的話,比較巧妙的迴答是:“這事誰來做,我了解得不全麵,還是您來定奪好。”推辭不是耍滑頭,而是委婉的拒絕。


    (4)拖延法


    有些不恰當的指令,是上司心血來潮時突然想出來的,並要你去執行。倘你惟命是從,馬上付諸行動,那就鑄成了事實上的過錯。對這種上司心血來潮而向你發出的指令,如果你在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辭也沒多少理由時,那麽,最好的對策就是拖延。雖然默認或口頭上答應,實際上遲遲不動。若閑著不動,上司會產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須忙別的事,作為拖延的理由,應付上司的追問。拖延法是消極的,但對有些非原則性問題的不恰當指令,隻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時間後,上司的頭腦冷靜了,或許有了新的認識,就可能收迴指令,或讓其不了了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司做出的是明顯違反法規的指令,那麽下屬就應該堅決拒絕,並明確向上司陳述理由,雖然拒絕上司的指令需要承受壓力,但涉及原則問題,隻能拒絕,別無他法。


    8.應對四種“糊塗”上司


    【社交魔方】


    依靠相互間的信賴和幫助,能夠完成偉大的事業,並能有偉大的發現。


    ——荷馬


    並不是所有的上司都精明能幹,生活中你也會遇到一些“糊塗”的上司,但他可以糊塗,你卻不能糊塗,相應,必要時不妨針對其特點,以“假糊塗”來對付他的“真糊塗”。


    (1)健忘型上司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講過某一件事,可二三天後,他卻說根本沒講過,或者在前一天他講的是這個意思,可過了二三天,他卻說是那個意思。他常常顛三倒四,也常常丟三拉四。


    對於這樣的上司,對付的方法是:當他在講述某個事件或表明某種觀點時,下屬可裝作不懂,故意多問他幾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討論來加深上司的印象。在最後,還可以對上司的陳述進行概括,用簡短的語言重複給上司聽,讓他也牢牢記住。


    有的上司,明明你在上午把某個材料送給他了,下午他會一本正經地說根本沒拿,重新向你要。


    對這樣的上司,最好的辦法是,送材料時不要一放就走,或托人轉送,可適當延長接觸時間,也可對材料做些具體解釋,如有旁人,要讓他們也知道有這樣一個材料,以擴大影響,增加旁證。如是重要材料,可要求上司簽字,盡量不要托人轉送。倘必須轉送,可在送前或送後再打個電話給上司以說明。


    如果你是秘書,接到上級的文件或書麵通知,要你們上司參加會議或活動等,就要把通知直接給他,並把有關時間、地點、所帶物品等要素用他的筆劃出來,或者把它寫在上司的台曆上。假如是電話通知,可把具體內容轉寫成書麵通知,直接送交上司,如人不在,可放在辦公桌上,但事後見麵時要重複一下。


    (2)模糊型上司


    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務時含含糊糊、籠籠統統,從來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有的既可理解成這樣,又可理解成那樣;有的前後互相抵觸,下屬根本無法操作和實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會責怪,說他的要求不是這樣,你弄錯了。


    對經常是這樣的上司,在接受任務時,一定要詳細詢問其具體要求,特別在完成時間、人員落實、質量標準、資金數量等方麵盡可能明確些,並一一記錄在案,讓上司核準後再去動手。


    你去請示某項工作,要求得到具體指示或明確答複,可有的上司卻“嗯嗯啊啊”一通之後,沒有明朗的態度,有的隻是說“知道了”,有的則是說“你看著辦”。有時,請示或匯報的事具有相互排斥性,即要麽行要麽不行,有的上司卻也沒有明確的表示。


    為了避免日後不必要的麻煩,做下屬的可反複說明旨意,並想方設法誘導其有一個明白的判斷。


    必要時,可采用提供語言前提的方法,如:“你的意思”讓上司續接,或者用猜測性判斷讓上司迴答,如:你的意思是不是xxx?當上司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之後,立即重複幾遍加以強化,也可進一步延伸,假如是這樣,那就會如何。


    (3)馬虎型上司


    有的上司做事很馬虎,常常做些啼笑皆非的事,弄得下屬們無所適從。有的對上麵的文件不仔細研讀,對上級召開的會議不認真參加,在沒有完全理解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就發表意見,提出看法,或公開傳達。


    a公司的馬經理和秘書去局裏參加房改工作會議。開會時,馬經理不是說說笑笑,就是進進出出,很不認真。迴本公司傳達時,他隻照本宣科。當職工提出具體問題時,他語塞了,無法解說清楚,有些地方自己也沒理解。


    此時有人就問在場的秘書。麵對尷尬的上司,秘書迴答得很巧妙,他不說經理沒認真聽,也不對問題做具體解釋,而是說這些問題上麵也沒確定,待過幾天去問問再做答複。其實,秘書是清楚的,隻是為了照顧上司的麵子而故意這樣說的。


    事後,秘書就職工提出的問題一一向上司做了解釋。秘書這樣做,雖然有點假的成分,但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說,是完全可行的。


    有些上司,對下級的申請、報告、匯報等材料沒有仔細看完就定下結論,就簽字批示。對此,下級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如對自己非常有利,但超過了應有的範圍,不要秘而不宣,可含笑指出其不當;倘對自己不利或非常不利,可做出必要的解釋,切勿急躁,切勿過分的責怪埋怨,以免個別糊塗的上司惱羞成怒而固執己見,一錯到底。有的材料或事件很緊急、很重要,可有些上司卻漫不經心,把它擱置在腦後。


    對這樣的上司,惟一的辦法就是反複申明,多次強調,最好三四個人輪番強調,促使其引起重視,認真對待。


    (4)無知型上司


    這裏的無知,指的是不明白、不懂、不明智、外行。有些上司明明自己不懂、外行、不擅長,但他有時裝懂、裝內行,他想顯示自己,他要橫插一手,有的還要瞎指揮。


    對這樣的上司,可分別對待。如是重要的、帶有原則性的問題,下屬可直接闡明觀點,或據理力爭,或堅決反對;倘是無關大局的一般性問題,下屬則可靈活對付,盡量避免正麵衝突和矛盾的激化。


    b市新近建成一座規模較大、設備先進的圖書館。基本竣工時,該市文化局局長授意秘書,要他向下屬的圖書館館長去暗示,要求題寫圖書館館名。秘書深知局長在書法方麵的“造詣”,他高中畢業,連柳體和顏體也分辨不出,而且秘書知道圖書館館長已請省裏的一位書法高手題寫了館名。


    她頗感為難:不去同館長說,以後局長查問起此事會怪罪自己的;去說,明知如此,不是硬使館長被動嗎?


    後來,她出謀劃策,和館長一起商定:讓局長題寫,也用,但製作簡易,材料普通。書法高手題寫的暫作備用,但材料講究,製作精細。以後一旦局長卸任或調任,立即換上備用的。同時派人去向書法高手說明原因,表示歉意。對這樣不明智、不識相的上司,采用這種機動靈活的應付辦法,應該說許多人都會理解的。


    不要忽略了與糊塗型上司的人際關係,跟糊塗的上司打交道顯然需要多花些心思,但好處是比較容易獲得對方的倚重,而且一旦有機會,他也會不吝於提拔你。


    9.與上司“心有靈犀”


    【社交魔方】


    在世界上所有的手法裏麵,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的一種。


    ——巴爾紮克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贏得上司好感,就要多琢磨上司的心事,準確領會他的意圖,這樣才能投其所好,所以這門“心有靈犀”的功夫是非練不可的。


    能夠揣摩上司的意圖,並“對症下藥”的人才能官運亨通,不善於領會意圖的人隻能自討苦吃。


    某研究院的金院長是一個全國勞動模範,他的重用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優秀事跡受到了各種宣傳媒介的大力宣傳。但當想到自己明年此屆院長任期快結束之時,他就感到很為難了。他本身希望能再任一屆院長,把他此屆任期沒有完成的設想都實施完。他自己也知道,隻要他不提出辭去院長職務,誰也不會接替他的院長職務。但這又和他給別人留下的“培養年青人、提拔年青人”的形象相違背。他希望自己如果提出辭去院長的職務後,會有很多人挽留他再任一屆院長,並說出“沒有你任院長,我們研究院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你連任不連任院長不是你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我們院能否成為全國甲級特等研究院”之類的話來。金院長首先在一個私人會談上,將自己不再擔任下一屆院長職務的想法告訴給人事處長,人事處長聽完金院長的話後,覺得自己大顯才能的時機已來到了,就向金院長分析了新任院長必須具備的條件,並就研究院內的三個可能人選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當上院長後對本院的影響做了深入的分析,金院長聽完人事處長的談話後,果真像人事處長所期望的那樣,表揚了他是一個工作認真的人事處長。但後來和人事處長談話時再也不提他不再任下一屆院長之事了。但當他和院秘書長談及他不再擔任下一屆院長以及想讓年青人當下一屆院長之時,卻是另一種情形,秘書長馬上就說出諸如“院長的更替不能操之過急呀!年青人的提拔需要一個過程”之類的話來。金院長時不時在秘書長在場的許多小型會議上,談一談自己將不再任下一屆院長的想法,秘書長馬上就將自己講了好多遍的勸說詞再重複一遍,周圍的同事見金院長不是特別的反對,都說出希望金院長無論如何一定要再當一屆院長的話來。後來,當金院長再任院長之際,將秘書長提為副院長,主管全院的人事、財務、基建工程等,還把工作認真的人事處長提拔為主管計劃生育、安全保衛、工會等工作的副院長。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世也應做到知己知彼,“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對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遂。比如,在和領導相處時,就要根據領導的性格特點和其好惡,對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贏得領導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礎上,領導才會有興趣深入了解和考查你的才幹,並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張強為人熱情大方,很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調到一個新單位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贏得領導的好感和賞識。在做了一番調查後,他得知領導為人保守就以循規蹈矩的形象出現在領導麵前。


    在初步贏得領導的好感後,張強就想發揮自己熱情、樂於助人、慷慨大方的優點,主動與領導交往,建立友誼。不料,領導為人孤僻多疑,喜歡獨處,對張強的熱情頗不習慣。張強碰了幾次壁後,就決心改變策略,去順應領導的性格特點,不再經常圍著領導轉。


    後來,張強發現領導有一個最大的愛好——打網球,於是他就苦練了一段時間的球藝,然後頻頻在領導常去的一家俱樂部露麵,並每次都是和領導在一起對陣、切磋球藝。此舉果然奏效,在球來球往中領導漸漸放鬆了心理防衛,與張強成為朋友。


    經過一番交往,領導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張強身上的優點和才幹,在工作中對他予以重用。張強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銷給領導,從而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由此可見,投其所好不僅是一種做官的手段,更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贏得上司好感,不一定要天天圍著上司溜須拍馬,而是要你仔細觀察上司的興趣、愛好、個性,即使做不到和上司“心心相印”,但至少不必“哪壺不開提哪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社交的方圓藝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郡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郡鍇並收藏社交的方圓藝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