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老大不是大佬
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麽了 作者:醜胖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使者行個方便如何?如此大事,我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啊!”劉忠不用打開信件,也知道信中所言何事,便想與賈詡等人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那劉將軍請便!”那使者稍作沉吟,還是答應了。
“多謝使者!還請使者先做休息!”劉忠說完,給身邊的親兵遞了個眼色。
“使者大人,這邊請!”親兵心領神會,領著使者下去安排了。
劉忠又使人請劉備、賈詡等人,都來議事。這才打開信件看了起來。
劉虞在信中極言公孫瓚窮兵黷武、飛揚跋扈之事,稱自己已經征發大軍十萬欲出擊公孫瓚。令劉忠整頓麾下兵馬,以供調遣。
劉忠看罷,陷入到沉思之中,劉備、賈詡等人也紛紛到來。劉忠也不避諱,將信件遞給眾人傳閱。
“諸位如何看呢?”劉忠見眾人都已經看完,便開口問計眾人。
“主公!”劉忠還在洛陽時,就是劉備代掌涿郡郡事,對於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事情比較了解,見眾人都還在思索,便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劉忠聽劉備叫自己主公,心中有點不可思議,驚的都從座位上彈了起來,隻感覺腦瓜子嗡嗡的響:這未來的漢昭烈帝竟然叫自己主公?劉忠知道賈詡私下肯定給劉備做了工作,效果就這麽立竿見影嗎?
劉忠詫異的看向賈詡,見賈詡微微的點了點頭,心中對於賈詡的評價更高了一層。
“大哥,你叫我什麽?”劉忠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主公!”相對於劉忠的驚慌失措,劉備表現的卻是很淡定,離座下拜:“我與你二哥、三哥商量了過了,從此以後就唯主公馬首是瞻,鞍前馬後,至死不渝!”
“主公!”聽劉備說到這裏,關羽、張飛也離座站起,來到大廳中央向劉忠下拜。
“這,這……”劉忠慌忙走過去要扶起三位兄長,連說話都有點嘴瓢了:“三位兄長,你們為兄,我為弟!如何敢受三位兄長如此大禮?你我兄弟,本為一體,有事商量著來!何必有主從之分呢?”
“主公此言差矣!”賈詡知道這時候就該自己出場敲邊鼓了:“所謂千兵在一將,主謀在一人!豈能不分個主次,商量著來?若是如此,不知道要耽誤多少國家大事!主公千萬不要再說此等話語!”
“理是如此,然劉忠年幼,怎敢堂而皇之、心安理得的高居三位兄長之上呢?”劉忠這話說的半真半假,卻顯得無比真誠。
“哎,四弟此言差矣!我們兄弟結義為私,拜你為主公是為公!四弟如今也是朝廷重臣,如何能公私不分?若無一人當家立事,別的不說,就目前幽州形勢又當如何處理?”劉備對著劉忠說道:“四弟莫要再推辭,還是趕緊議一議這幽州之事吧!”
“是啊,四弟!難道拜了你做主公,我就不是你三哥了嗎?”
“四弟!二哥我一介武夫,卻也頗知忠義!四弟為漢室立下許多功勞,二哥我是心服口服!你就莫要推辭了!”
“請主公莫在推辭!”賈詡見劉備、關羽、張飛都已經表態,劉忠依然猶豫不定,心中一動便拜倒在地。
“請主公莫在推辭!”趙雲、高順等人也拜倒在地。
“哎,罷了,罷了!諸公和三位兄長快快請起!”劉忠強忍著心中的興奮,嘴裏還十分謙虛的說道:“既然諸公和三位兄長如此捧場,我劉忠就勉為其難!”
“大哥,幽州之事,您如何看?”劉、關、張認主之事完全是意外之喜,劉忠收拾了下心情,又迴到本次會議的正題上來。
“劉虞乃皇室宗親,又廣布仁德、善撫胡人,頗得民心!如今又聚兵十萬。公孫瓚雖然兵精將猛,也恐難抵擋。不過若是兩家起了幹戈,也非百姓之福!我與公孫瓚曾為同窗好友,也多有書信來往!不若我親赴公孫瓚營中,說其厲害,令其改弦易張,重入劉虞麾下,豈不美哉?”
“那公孫瓚在幽州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飛揚跋扈已久,無日不再思取劉虞而代之。豈能因玄德公一言,就息了兵戈,再投劉虞麾下,受其節製?”劉忠麾下一位非知名謀士出言反對。“主公不如盡其涿郡之兵,與劉幽州合兵一處,擊破那公孫瓚,為我幽州除去此獠!”
見有人率先開口,劉忠麾下的文武臣屬都議論紛紛。有人說應與公孫瓚聯合將劉虞驅趕出幽州,然後兩家平分幽州。也有人說應響應劉虞,出兵擊破公孫瓚,畢竟劉虞是幽州牧,代表著朝廷。
劉忠也拿不定主意,見賈詡在一旁眯著眼睛觀察眾人反應,忍不住開口問道:“軍師何意?”
見劉忠向賈詡問計,眾人都知道劉忠對賈詡極其重視,幾乎是言聽計從,因此紛紛安靜了下來,想聽聽賈詡有何妙計。
“主公!”見眾人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習慣躲在陰影中算計人性的賈詡還稍稍有點不適應。不過他很快的調整了情緒,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虞仁德,然對胡人及其迂腐,隻會用財物收買其心。雖短時間內看似大治,然長遠來看讓胡人對我大漢失去敬畏之心,久必為禍!”賈詡一言就點出了劉虞撫胡政策的死穴,眾人也紛紛點頭稱是。
“公孫瓚窮兵黷武,然幽州精銳幾乎盡在其手。麾下又多能征善戰之士。那些因軍功而成的新貴也支持他,我料定劉虞必定不是其對手。我們若是支持劉虞,難免要與公孫瓚翻臉。縱然不怕他公孫瓚,恐怕也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值此群雄並起之時,若是有人趁機圖我涿郡,我等危矣!”
“劉幽州聚兵十萬,那公孫瓚麾下不過數萬人馬,如何抗衡劉幽州?軍師此言,恐怕言過其實!”有人不讚同賈詡的說法。
“嗬嗬嗬!”賈詡看了那人一眼,反問道:“幽州精兵盡在那公孫瓚之手,劉虞從哪裏去弄十萬精兵?那胡人雖然多受劉虞財物,豈肯將精銳騎兵交於劉虞?”
“那劉將軍請便!”那使者稍作沉吟,還是答應了。
“多謝使者!還請使者先做休息!”劉忠說完,給身邊的親兵遞了個眼色。
“使者大人,這邊請!”親兵心領神會,領著使者下去安排了。
劉忠又使人請劉備、賈詡等人,都來議事。這才打開信件看了起來。
劉虞在信中極言公孫瓚窮兵黷武、飛揚跋扈之事,稱自己已經征發大軍十萬欲出擊公孫瓚。令劉忠整頓麾下兵馬,以供調遣。
劉忠看罷,陷入到沉思之中,劉備、賈詡等人也紛紛到來。劉忠也不避諱,將信件遞給眾人傳閱。
“諸位如何看呢?”劉忠見眾人都已經看完,便開口問計眾人。
“主公!”劉忠還在洛陽時,就是劉備代掌涿郡郡事,對於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事情比較了解,見眾人都還在思索,便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劉忠聽劉備叫自己主公,心中有點不可思議,驚的都從座位上彈了起來,隻感覺腦瓜子嗡嗡的響:這未來的漢昭烈帝竟然叫自己主公?劉忠知道賈詡私下肯定給劉備做了工作,效果就這麽立竿見影嗎?
劉忠詫異的看向賈詡,見賈詡微微的點了點頭,心中對於賈詡的評價更高了一層。
“大哥,你叫我什麽?”劉忠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主公!”相對於劉忠的驚慌失措,劉備表現的卻是很淡定,離座下拜:“我與你二哥、三哥商量了過了,從此以後就唯主公馬首是瞻,鞍前馬後,至死不渝!”
“主公!”聽劉備說到這裏,關羽、張飛也離座站起,來到大廳中央向劉忠下拜。
“這,這……”劉忠慌忙走過去要扶起三位兄長,連說話都有點嘴瓢了:“三位兄長,你們為兄,我為弟!如何敢受三位兄長如此大禮?你我兄弟,本為一體,有事商量著來!何必有主從之分呢?”
“主公此言差矣!”賈詡知道這時候就該自己出場敲邊鼓了:“所謂千兵在一將,主謀在一人!豈能不分個主次,商量著來?若是如此,不知道要耽誤多少國家大事!主公千萬不要再說此等話語!”
“理是如此,然劉忠年幼,怎敢堂而皇之、心安理得的高居三位兄長之上呢?”劉忠這話說的半真半假,卻顯得無比真誠。
“哎,四弟此言差矣!我們兄弟結義為私,拜你為主公是為公!四弟如今也是朝廷重臣,如何能公私不分?若無一人當家立事,別的不說,就目前幽州形勢又當如何處理?”劉備對著劉忠說道:“四弟莫要再推辭,還是趕緊議一議這幽州之事吧!”
“是啊,四弟!難道拜了你做主公,我就不是你三哥了嗎?”
“四弟!二哥我一介武夫,卻也頗知忠義!四弟為漢室立下許多功勞,二哥我是心服口服!你就莫要推辭了!”
“請主公莫在推辭!”賈詡見劉備、關羽、張飛都已經表態,劉忠依然猶豫不定,心中一動便拜倒在地。
“請主公莫在推辭!”趙雲、高順等人也拜倒在地。
“哎,罷了,罷了!諸公和三位兄長快快請起!”劉忠強忍著心中的興奮,嘴裏還十分謙虛的說道:“既然諸公和三位兄長如此捧場,我劉忠就勉為其難!”
“大哥,幽州之事,您如何看?”劉、關、張認主之事完全是意外之喜,劉忠收拾了下心情,又迴到本次會議的正題上來。
“劉虞乃皇室宗親,又廣布仁德、善撫胡人,頗得民心!如今又聚兵十萬。公孫瓚雖然兵精將猛,也恐難抵擋。不過若是兩家起了幹戈,也非百姓之福!我與公孫瓚曾為同窗好友,也多有書信來往!不若我親赴公孫瓚營中,說其厲害,令其改弦易張,重入劉虞麾下,豈不美哉?”
“那公孫瓚在幽州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飛揚跋扈已久,無日不再思取劉虞而代之。豈能因玄德公一言,就息了兵戈,再投劉虞麾下,受其節製?”劉忠麾下一位非知名謀士出言反對。“主公不如盡其涿郡之兵,與劉幽州合兵一處,擊破那公孫瓚,為我幽州除去此獠!”
見有人率先開口,劉忠麾下的文武臣屬都議論紛紛。有人說應與公孫瓚聯合將劉虞驅趕出幽州,然後兩家平分幽州。也有人說應響應劉虞,出兵擊破公孫瓚,畢竟劉虞是幽州牧,代表著朝廷。
劉忠也拿不定主意,見賈詡在一旁眯著眼睛觀察眾人反應,忍不住開口問道:“軍師何意?”
見劉忠向賈詡問計,眾人都知道劉忠對賈詡極其重視,幾乎是言聽計從,因此紛紛安靜了下來,想聽聽賈詡有何妙計。
“主公!”見眾人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習慣躲在陰影中算計人性的賈詡還稍稍有點不適應。不過他很快的調整了情緒,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虞仁德,然對胡人及其迂腐,隻會用財物收買其心。雖短時間內看似大治,然長遠來看讓胡人對我大漢失去敬畏之心,久必為禍!”賈詡一言就點出了劉虞撫胡政策的死穴,眾人也紛紛點頭稱是。
“公孫瓚窮兵黷武,然幽州精銳幾乎盡在其手。麾下又多能征善戰之士。那些因軍功而成的新貴也支持他,我料定劉虞必定不是其對手。我們若是支持劉虞,難免要與公孫瓚翻臉。縱然不怕他公孫瓚,恐怕也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值此群雄並起之時,若是有人趁機圖我涿郡,我等危矣!”
“劉幽州聚兵十萬,那公孫瓚麾下不過數萬人馬,如何抗衡劉幽州?軍師此言,恐怕言過其實!”有人不讚同賈詡的說法。
“嗬嗬嗬!”賈詡看了那人一眼,反問道:“幽州精兵盡在那公孫瓚之手,劉虞從哪裏去弄十萬精兵?那胡人雖然多受劉虞財物,豈肯將精銳騎兵交於劉虞?”